《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六节》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中国古典训诂学,经文注疏学通常认为,“后”是后代的意思,《十三经注疏》,《四书章句集注》皆持该观点。《封神演义第十五回》宋异人劝说姜子牙应该娶妻生子时也表述了这层意思。异人曰:“古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贤弟,也是我与你相处一场,明日与你议一门亲,生下一男半女,也不失姜姓之后。”
近现代有人根据上下文,将“后”理解为“尽后代的责任”。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就像父母不存在一样的行为是最为不孝顺的。舜在没有通知自己的父母就娶了自己的妻子,就像他的父母不存在一样的行为就是无后的解释。君子还是应该事先通知父母才对。这里孟子的原意说的是不孝的表现有三种,其中不尽到一个后辈的本分是最大的不孝。并不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那么为什么后面会发展成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呢?这是因为汉代的经学家赵岐在他的《十三经注疏》对孟子的这段话进行了扩张。“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