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个皇帝一个年号,但十六个皇帝却有十七个年号,故名“十七朝,十六帝”,其中一定有一个皇帝有两个年号。不错,那个皇帝就是明英宗朱祁qí镇。本人所著《大众简明中国通史》第127篇叙述了朱祁qí镇两次在位的缘由。第一次,年仅九岁接父位,年号正统。二十来岁的他御驾亲征蒙古瓦剌wǎ là部,命其弟朱祁钰qíyù据守北京。号称二十万明军到达土木堡(河北怀来县东南),被蒙军包围,朱祁镇当了俘虏,这就是著名的“土木之变”。消息传回京城,明朝举国震动,吏部尚书王直等拥立其弟朱祁钰即位为帝,即明代宗,因年号为景泰,亦称景泰帝,或景帝,遥尊朱祁qí镇为太上皇。蒙古人没有想到抓到的竟然是明朝的皇上,认准他是真龙天子,不敢慢怠,而且十分殷勤。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113)chuò罗斯·也先”,简称“也先”)甚至要把其妹嫁给朱祁镇,遭遇婉拒。后来也先把他归还了明朝。朱祁镇回来后自然是对代宗朱祁钰皇位形成了威慑。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石亨见帝疾甚,即与都督张軏yuè、太监曹吉祥等密谋发动政变,拥英宗复辟,以邀功赏,废景帝仍为郕chéng王,八天后去世。重新登基的英宗朱祁镇更用年号天顺。这就是明十七朝十六帝的原委。 

朱祁镇曾两次登基为帝.jpeg

  朱祁镇曾两次登基为帝

明十三陵下葬了十三个皇帝,说明还有三个皇帝的另有葬处。朱元璋的陵地是著名的南京明孝陵;英宗朱祁镇复辟后,取消了其弟朱祁钰的帝位而恢复为郕chéng王,景泰帝就失去了下葬皇家陵园的资格;还有一个就是第二个皇帝建文帝朱允炆wén,他是朱元璋的孙子,败在他叔叔朱棣手下,最后下落不明而无陵可言。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明成祖朱棣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