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时期,“千字文”被归到“封资修”大类,到底是什么东东,很多人不去关心。现如今“千字文”被诩为国学经典,老宋又有了空闲,静下心来钻研一番,既能亲自鉴定,不人云亦云,亦能向古人学习语言,天大的好事。
“千字文”是1500多年前南朝梁武帝为其公主练习书法,委托周兴嗣(470年─521年)创作的。这一千个字由250个四字成语构成,没有一个字重复使用,并分组尾字押韵,朗朗上口,这就足以让人五体投地了。

周兴嗣千字文的作者
很多人非常喜欢千字文中的“性静神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这十六个字,笔者也来凑个热闹,发表点个人看法,就教于诸位博友。
“性静情逸”和“心动神疲”要连起来理解。“性静”与“心动”相对,“性不静”就是“心动”,“心不动”就是“性静”。全世界各种语言写作都有避免重复技巧,何况周兴嗣老先生动笔时就规定自己,不能重复使用一字。我们这些读者理解的时候就可以把“性”和“心”理解为一个东西了。
要做到“心静”或“性静”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尘埃世界每时每刻都有事情让您心神不定,浮躁不安。诸葛亮的《诫子书》对“静”的作用阐述的非常到位,“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基督教徒的祷告,佛家教徒的打坐都是采用强化手段让人静下心来。要做到“前念不滞,后念不迎”。过去的就让其过去,未来谁也说不准确,这样才能尽力做到“克念作圣”,“克念成佛”。
“情”是一个好字眼,与其组成的词组大多讨人喜欢,如“感情”,“情怀”,“情操”,“情意”,“情趣”,“情投意合”,“情深似海”,“情意绵绵”等等。但是中国人说“七情六欲”,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它们都是在外界的刺激下自然发生的。如果该喜不乐,该怒不恨,该悲不痛,那就是一个冷血动物,一定会无朋无友。如果该恐反勇,受了惊吓没有反应,那就一定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但是一个理智者要控制滥用感情。要知道七情过分是要伤害各类器官的。中医云:大喜伤心,大怒伤肝,大思伤脾,大悲伤肺,大恐伤肾。要做到“性静情逸”就要保持心态平衡,知足长乐,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过份强求而自寻烦恼。遇事退后一步,多做自我反省,这样很多烦恼就会自动解除,息心方可宁神。
“守真”说的是要坚守一些基本人格和道德标准,对自己考虑成熟的人生目标要矢志不渝。一个“真”字把应该坚守的东西全部包括了。“守真”必须抵挡各种诱惑,特别是名利的诱惑。名利可能导致人脱离普世价值,将基本道德和人格抛弃,偏离目标志向,“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只有“守真”方可“志满”,“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就是一个“俭”字,“俭以养德”,“德”就是应该守住的基本原则。
“逐物”就是抵挡不住物质的诱惑。如果恪守基本原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形成自然的财富积累这也无可厚非;假如爱财如命,不惜“破格”获取,忘掉了目标志向,那就是“意移”。因此“意移”中的“意”就是“守真”中的“真”。老宋从年轻时就立志学问,一直坚守到今。做学问是一件苦差事,像老宋这样的作者,没有知名度,要说报酬远远落后于按50分钟计算的课时费,更不如用积累的资金放放高利贷。我经常用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行为鼓励自己。诺奖总共不到150万美元,还经常三个人共享,每人不到50万美元,这不让众多的中国大款笑掉牙吗?如果为诺奖的美元而奋斗,那些获奖者早就“意移”,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了。
做到千字文中的这十六个字,既能让你息心宁神,增益健康,又不会使你老气横秋,不求上进,可谓箴言隽语,值得经常诵之、写之、思之、践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