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作文题为“拒绝平庸”。这个命题不错,一直在我脑中盘旋。莘莘学子们要求在不到一个小时内写出800字的文章,我的这篇拙作取名“也谈”,从酝酿到写成花费了我两个月的时间,令人颜汗。好在字数大概翻了一番,聊以自慰。让我每一段从释平庸起始吧:
什么是平庸?平庸就是混天了日,不求上进,它与职业类型没有任何关系。工农商学兵360行,行行出状元;工农商学兵360行,行行都有平庸人士。有人将自己的平庸归罪于职业,钻窟窿打眼找到一个自以为理想的职业。君不知,无论你的职业有多少耀眼的光环,只要你本人在这个行业中不精通业务,不好学向上,照样是一个平庸之辈。人民对各行各业的三流人物都会加上一个“庸”字:庸医,庸官,庸君,庸奴,庸夫,庸儒,庸臣等等。历史的长河进入了21世纪,知识的更替速度突飞猛进,某些职业一时的兴旺并不代表永远,还有的面临着永远消失的威胁,这就强迫许多人一生中需要数次改行。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拒绝平庸,就得不停地学习,不停地接受新事物,并努力创造发展,否则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
平庸是什么?平庸就是身在其位,不谋其职,它与职位高低没有任何关系。身居高位就拒绝平庸了吗?否!有些身居高位的人,即使在从前有个辉煌,一旦安于现状,不求进步也就开始平庸起来。时代在进步,不正当的获取高位的手段也在发展。有的人为了得到提拔重用,托关系,走后门,材料作假,论文偷盗,大笔贿赂,重礼相送,这种获取高位的手段本身就很低俗。登上高位获利得名后注定他们只能安于现状,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能力继续前进了,庸字头的头衔非他们莫属。任何一个职位都有其基本的要求,从事任何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根据岗位的要求不停地充实自己,形成与之适应的知识结构,并要时时更新升级,位置越高,其要求也就越高。三国演义中孔明先生对那些庸将有过这样鞭笞: “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
平庸是什么?平庸就是徒有虚名,钟爱虚荣,它与你所在的单位和地区没有任何关系。一个单位,一个区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的高低是一个集合概念,并非代表某一个个体。有的人因为自己有了一个好的单位,工作生活在一个发达地区而沾沾自喜,就觉得自己经济地位,政治和社会地位高人一等了,就脱离了平庸了。否!如果你因为如此而傲睨得志,美滋滋地享受起来,这是一种典型的平庸行为。相反,那些从事所谓地位低下的工作的人们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在边远山区,在茫茫大海为社会作出了贡献。这些人脱离了低级趣味,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是实实在在地拒绝了平庸。
平庸是什么?平庸就是缺失决策能力,要么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要么老子第一,独断独行,这和是不是领导没有关系,因为人人都需要选择,个个都需要决定。前者耳朵根子软,觉得什么话都有道理;后者总觉得自己高明,七嘴八舌反而麻烦。要拒绝决策方面的平庸首先要拒绝懒惰,要充分掌握材料,倾听各方意见,接着要开动脑筋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人云亦云和倾听多方意见似乎有点相似,实质区别很大。前者不分清白,当断不断,后者仅仅是放慢决策的速度,防止决策失误。独断独行和坚守原则是表现相似,但本质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独断独行表现的浅薄暴躁,坚守原则表现的深沉冷静。一个能够掌握必须情况,收集各方意见,认真进行思维的人就具备了独立的决策能力。决策了既要坚守,也要视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既要像山那样屹立不动,又要像水那样自由流淌,这样才能远离平庸二字。
要拒绝平庸说到底就是要拒绝一个“惰”字,提倡一个“勤”字。本人从开始懂事,规划人生起始,就一直在努力摆脱平庸,而且这种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我始终认为,一旦停止努力,平庸就会不期光顾。拒绝平庸并非一朝一夕的活计,而是要始终不渝,坚持不懈,方可将之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