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起始随着两会的召开,“幸福”一词的重复频率可能是最高的。电视剧“幸福来敲门”可赶上了好时节,收视率节节攀高。小撒探会采访代表,最后总是让被采访者填写2011年的幸福公式:2011 + …… = 幸福。各位代表各执其词,幸福公式五花八门。省长市长们的幸福是要为十二五开好局;企业老总为实现并购控股而兴奋不已;老百姓觉得增加工资,有房子住,有病能就医就是幸福等等。遗憾的是没有看到小撒同志归纳总结一下,感觉太具体了,需要抽象一下,即抽出幸福的本质属性,从而能够令人服气的回答具体的个人为什么感到幸福,或别人觉得某个人应该是幸福的,但他/她却一点幸福感都没有的原因是什么。

笔者试着抽象一下:人活着无时无刻都有某种需求,满足了就有幸福感,不能满足就感觉不到幸福。但是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不是千篇一律的。

关于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 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04.011970.06.08)(下称马斯洛)1954年提出来的,他把人的需求分为 五个层次:生理需求(ps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与归属的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和自我实现的需求(self-actulization needs),如同金字塔一般,图解如下:

 

马斯洛(Maslow).jpeg

                  马斯洛Maslow 1908.04.011970.06.08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图解.jpeg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图解

 

第一层是“生理需求”,这是人的最为基本的需求:人需要水,空气;需要充饥,解渴;需要服装,遮蔽物保暖。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还包括性欲和休息的需求。处于贫困线以下的民众如果您能够满足他们这些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他们就会感到幸福,就会给您歌功颂德了。

第二层是“安全需求”。人为了存活需要秩序,保护,稳定等。如果一个人天天面临下岗的威慑,或者由于战争,自然灾害,政治迫害等而没有安全感,这是十分恐惧的。这个时候给他们提供支援,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或找到了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从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中解放了出来,他们一定会觉得安全,平安。对于这些人来说,能够过上正常的日子就是幸福。现代社会需要各类保险,如失业保险,医疗保险,退休保险等都是满足人们的安全需求。

第三层是“爱与归属的需求”。人具有社会性,需要交际,要有朋友,有情感,需要家庭,需要团队;要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等,即要跟别人一样,要平等,别人的心目中要有我,被人在意。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是一个被别人遗忘的人,找不到知音,高兴的事情没有人分享,自己的困惑无处倾诉,即使是温饱和安全都不存在问题,还是无幸福而言。如果您能与有这个层次需求的人交个朋友,倾听他/她的心音,对他/她的心里伤痛进行抚慰,不需要任何物质的支持,他们就可能幸福起来。

第四层为“尊重需求”,这是一种对自身地位的追求。要有成就感,责任感,需要荣誉,需要提拔升格。人是有自尊的,往往十分敏感,别人尊重自己会感到十分愉悦,这是一种实力的展示,令人安慰,令人充满自信。

第五层是顶层,“自我实现需要”,个人人格获得充分发展的理想境界;自我实现就是人性本质的终极目的,也就是个人潜力得到了充分发展。他们活动和反应是自发的,不要看人的脸色;完全的独立自主性,不受环境和文化的支配;他们的成就得到全社会的认可,经受历史的检验,荣誉加身,魅力四射。

随着心理学,生物学和人类学的不断发展,有人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更新和修正,争论十分激烈。1970年新版书改为七个层次,在“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之间添加了“知的需求”和“美的需求”,它们是仅次于“自我实现”的高层次的需求。

由于把“知的需求”安放在第四层“尊重需求”之上,因此并非是为了生存,为了地位或尊重而对知识技能的需求,而是一种基于愉悦的对自己感兴趣的客观世界的探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其中的一种表现方式。迷惑是压抑的,知晓是畅快的,这种不为金钱,不为物质对知识的追求才是“知的需求”。

“美的需求”追求的是感官的赏心悦目,悦耳动听,色香味齐全,心理的平衡和谐,彻头彻尾的享受生命享受生活。美的享用是需要有智慧,需要好的心情,真正的美的需求的满足应该是自身参加美的创造,而不是单纯的美的享受,后者与前者是无法比拟的。美的创造不是仅仅局限于艺术,个人的任何活动都能创造美,从政的,经商的,种地的,做工的,教书的,看病的,科研工作者,搞发明创造的,理发的,烹饪的,石匠,木匠,瓦匠,环卫工人等等都可以是美的制造者。

    根据马斯洛的解释,各种需求层次之间存在有以下的关系和特点:

1.五种或七种需求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一层需求获得满足之后,高一层的需求才会产生。但仍然有可能出现意外。例如:创造性的人的创造驱力;比任何其它需要都更为强烈,也有些人的价值观和理想是如此强烈。以致宁愿死也不放弃他们。遇到战争,地震等不可抗事件时,大家可能全部回归到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了。

2.五层或七层需求分为三大类,较低的前两层称为基本需求(basic needs),可以通过货币或物质解决;接着的两层是成长需求(growth needs)。交际需要时间,自尊需要实力,这种实力更多的应该是人格的力量而不是经济实力;再往上是心理或精神需求(psychological needs),更需要知识、智慧和能力,这不是钱或物质的东西可以满足的。

3.较高层次的需求是后来才发展出来的,就像生物的进化一样。

有一年三八妇女节,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张越采访陕西乡下的一个普通农家妇女,丈夫收入不错,家庭比较殷实,被采访人相夫教子,在当地很多妇女眼里应该是非常幸福一家了,可是这个女性没有幸福感,却有许多的烦恼。火车从家门口飞过来飞过去,她连一次乘车的机会都没有,她不知道西安是什么样的,她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去西安的要求终于满足了,到了那里她哭了,因为她见到城里的同龄女人是那样的漂亮和优雅。张越这位主持人发表了很多评论,就是没有说到这位农家妇女的需求是不断提升的,她是因为不能满足新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而觉得没有幸福感,因此我总是觉得张越的评论欠缺理性和高度。

我认识一个女生,她大学毕业后如同千千万万刚上班的大学生一样手头最缺的就是钱。买房要钱,养孩子要钱,孝敬父母要钱,做大姐帮助弟妹还要钱。于是她拼命挣钱,两口子通过几个不算太大的房产项目赚了一把。用她的话说,在高校当老师一辈子的钱都挣够了。她辞职到南京开了个房地产评估公司,年入400万。可是好景不长,不幸降落到这个生机勃发的家庭,她发现自己的男人因为有钱也学坏了,出没于色情活动场所了。她无法容忍,整天吵架,无法支撑,只好离婚。为了孩子她离婚不离家,瞒着孩子过了好多年,三天一小吵,一周一大吵,好不容易等到孩子们进了大学,才彻底分开。如今的她再婚了,阴影难以抹去,用她的话说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对钱一点感觉也没有了,无论收入多少,无论花费多少都无法使自己开心了,外面光景也不想去看,毫无幸福而言。对照需求层次,她现在需求掉到了第三层即“归属和爱的需求”,当务之急是要把新的家庭经营好,把自己的孩子继续关心好,从而获得归属和爱,方可产生愉悦和快感。

金字塔非常形象,幸福是要攀登的,需要气力,智慧甚至运气,到了某个层次上不去了大有人在,出了变故还会掉下来。日本九级特大地震,活下来就不错了,大家全部一下子掉到塔的底部,有条毛毯就是幸福了。

读完本文您一定会对照这个幸福金字塔,看看哪一个层次是您的需求,找到自己的幸福在哪里。

我经常无奈地说,人是一种最难伺候的动物,物质的需求仅仅是人类需求的一小部分,精神方面的需求层次多,表现形式五花八门,需求金字塔就像一个照妖镜,定能发现您的不幸福的缘由,需求满足了,幸福就来了。当然满足需求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牵涉到知识,能力,智慧,运气等等。但是药方有了,就有了痊愈的希望了,幸福就要来敲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