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两章直接提到“无为”。由于网络上传随心所欲,也没有责任编辑把关,因此网上流传的所谓原文出入很大。相互转载,以误传误,免费浏览,亦无责任可言。笔者经过比较和思考,把这两章的原文和标点进行了一些勘误,求教于大方世界。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与下文对照不需要“焉”)而弗始(不是“不辞”),生而弗(都用“弗”,不用“不”)有,为而不恃(不是“持”),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本章第一部分说了八组相互对立的事物,依次为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第二部分以“是以”打头,表示结论。“是以”就是“因此”,“所以”,逻辑上表示前因后果:正因为天下万事万物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明白事理的圣人就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能在万物兴起时就开始干预,发生了不要占为己有,做成事不要贪天功,成功了不要居功自傲。只有这样,功绩才不会泯没。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有(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摘自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全文)
这一章是两层意思,故其间用一个句号。转折以后进入因果关系。第一层说的是学习知识要日积月累,但索求规律之道必须去伪存真,损之又损,直到最后认识和发现事物双方发展规律。这个时候就要尊重规律,彻底放弃违背或改变规律的任何想法和行为。事物的一方没有,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但“无为”不是“不为”,因此将军想占有天下要始终坚持无为原则,一旦有为,天下就不是你的了。
对于“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有(又)损,以至於无为。”有太多的诠释:
一曰:知识日积月累,私心杂念一天天减少
二曰:为学日益,方可减损。这句话体现了老子“书越读越薄”的学习观
三曰:(引用古人释义)“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日益者,情欲文饰日以益多。” “道谓自然之道也。日损者,情欲文饰日以消损。”
四曰:(现代学者认为)“为学是指探求外物的知识活动。”“为道是通过暝想或体验以领悟事物未分化状态的‘道’。这里的‘道’是指自然之‘道’,无为之‘道’。”
五曰:“‘学’与‘道’反。‘为学’以求智慧,将‘日’增‘益’,则多而不精,以流于伪;‘为道’以求真知,将‘日’减‘损’,则少而精。”
六曰:从事学习的人知识天天增益,寻求事理的人材料天天分析。分析再分析,以至于没有一点主观的成分。没有一点主观的成分,就没有事情做不成的。
笔者对以上解释都无法苟同,扣上几顶帽子让各自对号入座:认识浅薄;牵强附会;违背逻辑;睁眼瞎话。帽子是大了点,笔者会摆出事实,讲清道理让人服气也。
首先老子的“无为”思想来源于对世界矛盾的认识,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即相互依靠,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有彼才有此,有此才有彼;无彼即无此,无此即无彼。“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与道德经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发生、存在、发展和逐渐消亡的过程。天花病毒在地球上横行了三千余年,古人们为学日益,积累了很多对抗天花的知识,走了很多弯路,但直至人们发现挤奶女工感染牛痘痊愈后便终生对牛痘免疫,同时对天花也终生免疫,人们开始研发牛痘疫苗。自此牛痘疫苗与天花病毒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战斗,世界上有记录的最后一个天花感染者是在1977年,1980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成功地消灭了天花。要注意矛盾的双方不是人类和天花,而是牛痘疫苗和天花的战斗,天花没有了,牛痘疫苗也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在与天花病毒的抗争中,人本身不是天花病毒的对立面,因此是“无为”的。人类的“有为”在于找到了与天花病毒战斗的牛痘疫苗。而历史上发生的将全部患上天花病毒的士兵全部杀光的惨剧就违背了老子的“无为”思想。
最近NBA发生劳资纠纷,请君相信,双方是绝对不会彻底谈崩的,只是一个艰难的讨价还价,利益进行调整的过程。球员(劳方)想打球赚钱,老板(俱乐部头头和NBA总裁)要获取利润赚钱,绝对不会把对方逼的无路可走的。逼死了对方,自己也就活不了。大家都应采用“无为”态度,无需杞人忧天。
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在马克思时代被认为是你死我活的两个方面,其实劳资双方是相互抵触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打到了资本家,工人怎么办?把工人逼的走投无路,你资本家怎么开工厂。劳资关系将会长期存在,发达国家的工会组织代表了劳方,与资方协调关系。谈崩了,工厂就垮台,劳资双方就各寻新的门路。整个劳资消亡是双方的事情,只打倒一方是不可能的。早早地预言资本主义的丧钟敲响了,要消灭一切剥削行为,打到一切资本家,这种“有为”行为等同于要消灭工人阶级本身。
简单事物从起始到终简单明了,周期不长;复杂事物有多种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子事物构成,这些子事物之间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非常复杂的关系,周期很长,人们认识起来极不容易,有的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反复实践认识,也就是说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为学”积累过程,然后去伪存真,损之又损,方能发现不能有一丝改变的规律,这就是老子说的“无为”。因此窃以为“无为”和“无事”就是要敬畏“老天”,认识“天命”,服从“自然”。笔者这里说的“老天”、“天命”和“自然”就是事物起始、存在、发展和终了的规律。中国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是一种“无为”的应用,即对规律的尊重;“五十而知天命”表明人生认识自然法则的不易,掌握“无为”思想的艰难。
老子的“无为”思想可以纠正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态度。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不是家长的私欲所希望的。在“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口号的蛊惑下,不少家长从口袋掏钱十分慷慨,殊不知人生几十年,岂是孩提时代表现的那一点小能小技所决定的吗?孩子将来干什么不是家长能够设计和干涉的,要让其成人后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社会的需求进行决策。 “无为”说到底是不要不懂装懂,对不懂的东西来个“瞎子放驴随它去”,这一定要比横加干涉强多了。
最后说一点我们身体本身。“无为”思想可以很好地发挥看不见摸不着的人体免疫系统,思想放松和充足睡眠是免疫系统正常工作的最好的保证。没有免疫系统的工作,刷牙染上的千万个细菌你都受不了。笔者不主张一有病就去看医生,而是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相信免疫的力量。药物说到底也是设法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最近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疟疾疫苗,是用疟疾寄生虫的孢子体的表面蛋白质制造的,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两种能够促使免疫系统攻击寄生虫的物质。科学家希望,疫苗能够在孢子体阶段扰乱疟疾寄生虫的生命周期,这样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可以保护人体防止受到感染。感冒就打抗生素是多少年惯用的做法,直至不久前,人们才认识到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毫无作用。对付病毒性感冒,人们还没有找到类似对付天花的牛痘疫苗和对付疟原虫的疟疾疫苗,有朝一日发现并制作了对付引起感冒病毒的类似“疫苗”的药物,就让它们两去战斗吧,也就进入了“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的状态。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理解老子的“无为”思想不是“不为”,即“无为而无不为”,人们通过“为学”,辛辛苦苦积累,然后去伪存真,“损之又损”发现了规律,尊重规律,因势利导,这就是“无为”思想具体体现。
笔者把自己的思想心得整理出来,是一个粗加工产品,欢迎各位博友提出指正意见,也希望诸位列举更多的精彩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的老子的光辉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