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ūn

①地位或辈分高:尊长(zhǎng)。尊卑。尊贵。尊严。②敬重:尊敬。自尊。尊重。③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尊府。令尊。尊姓。尊驾。④量词:一尊佛像。⑤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宋 晏几道《鹧鸪天 小令尊前见玉箫》:“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生如梦,一尊(通“樽”)还酹江月。”宋 辛弃疾《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文言)重要;紧要。《淮南子·说林》:“为客治饭而自藜藿,名尊于实也。”《庄子·德充符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尊足者”即“尊于足者”,比足还重要者)

尊卑

zūnbēi

①贵贱;位分的高低。《晋书 武帝纪》而近世以来,多皆内宠,登妃后之职,乱尊卑之序。②指长辈和晚辈。《随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兄弟之情或薄,夫妇之义或违,长幼失序,尊卑错乱。

尊诚zūnchéng虔诚。《西游记第二六回》:“这行者就端肃尊诚,与大神到了紫竹林里,参拜菩萨。”

尊崇

zūnchóng

①尊敬推崇。《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宣皇帝宇文赟唯自尊崇,无所顾惮。②庄严高大,用以形容庙宇、宫阙等建筑。③显贵。

尊宠

zūnchǒng

①尊重宠幸。《墨子·号令》:“有能得若捕告者,以其所守邑小大封之。守还,授其印,尊宠官之。”《史记·蒙恬列传》:“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 明 唐顺之《都督沉紫江生墓碑记》:“且夫古者尊宠立功之臣,则或为之象祁连山、象铁山于其墓,以旌其烈于不朽。”《资治通鉴 汉纪十一》于是青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②旧指妻妾或其外室。 清 李渔《慎鸾交·赠妓》:“他从今日起,是侯家 的尊宠,不是你家的令爱了,回去吧。”《官场现形记 第四十回》:“现在看尊嫂如此举动,尊宠只好留在口 ,同了去是不便的。”

尊道贵德

zūndàoguìdé

道教,人们最崇敬的是,说得最多的还是道和德。道教经书也是特别注重道与德的阐说。《老子·第五十一章》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尊府zūnfǔ对他人父亲的敬称。唐 韩愈《送湖南李正字序》:“李生之尊府,以侍御史管汴之盐铁。”清 刘大櫆《送姚姬传南归序》:“忆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对他人之家的敬称。《西游记第五十回》:“适路过寳方,我师父腹中饥馁,特造尊府募化一斋。”《西游记第五九回》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清 孔尚任《桃花扇·侦戏》:“就送三百金到尊府,凭君区处便了。”
尊庚zūn'gēng

称人年龄的敬词。《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七》娘子今年尊庚?

尊古卑今

zūn'gǔbēijīn

尊崇古代的,鄙薄现在的。《庄子·外物》:“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东汉·王充《论衡·齐世篇》:“今世之士也,尊古卑今也。”

尊官

zūn’guān

①高官。《韩非子·奸劫弑臣》:“国有无功得赏者,则民……皆欲行货财,事富贵,为私善,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 《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唐 韩愈《送陆歙州诗序》:“刺史,尊官也。” ②旧时对官员的敬称。有时也用作对不相识者的敬称。《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女子先问:‘尊官高姓?’”

尊号

zūnhào

①尊崇帝后或其先王及宗庙等的称号。《史记·秦始皇本纪》:“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汉书·高帝纪下》:“大王功德之着,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南史·后妃传下·梁文献张皇后》:“天监元年五月甲辰,追上尊号为皇后。”②自唐代起又在帝、后称号之上再加称号。《旧唐书·则天皇后纪》:“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帝 。”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尊号起于唐,中宗称 应天神龙皇帝,后明皇称开元神武皇帝,自后率如之。”③指即帝位。《史记·高祖本纪》:“羣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二》大王虽执谦退,奈宗庙社稷何!宜先即尊位,乃议征伐。今此谁贼而驰骛击之乎?《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刘)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建安二十五年)冬,魏嗣王称尊号,改元为黄初。”“黄龙元年(229)春,公卿百司皆劝(孙)权正尊号。”《晋书 元帝纪》西阳王羕及群僚参佐、州征牧守等上尊号,帝不许。晋 刘琨《劝进表》是以臣等敢考天地之心,因函夏之趣,昧死上尊号。④对人名号的敬称。《西游记 第六二回》:“国王请唐僧四众上麒麟殿叙坐。问道:‘圣僧尊号?’唐僧合掌道:‘贫僧俗家姓陈,法名玄奘 。’”李劼人《天魔舞 第一章》:“原来你问尊号……我名字叫长兴,草字洪发。”⑤为对人所开店铺的尊称。如:尊号近来生意必定兴隆。

尊极

zūnjí

①犹至尊。多指帝、后及帝、后之位。《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皇后寿,得由卑贱,登显尊极,自处椒房,二纪於兹。”《宋书·后妃传论》:“虽正位天闰,礼亢尊极,而衰厌易兆,恩宴难留。”《魏书 皇后列传 卷一》及登尊极,省决万机。《北齐书·孝昭纪》:“及临尊极,留心更深,时人服其明而讥其细也。”②指父母长辈。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指瑕》:“潘岳为才,善於哀文,然悲内兄则云感口泽,伤弱子则云心如疑。礼文在尊极,而施之下流,辞虽足哀,义斯替矣。”

尊驾zūnjià

对对方的尊称,对人行止的敬称。恭候尊驾光临。昨天尊驾光临。《晋书·王鉴传》愚谓尊驾亲幸江州。《说岳全传第十回》他如今说往小校场去,尊驾若要寻他,可投东转南,就望见小校场了。

尊经

zūnjīng

①对佛经或道经的敬称。唐 宋之问《游云门寺诗》:“维舟探静域,作礼事尊经。”《云笈七籤卷三》:“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②尊崇经。经,指儒家经。《宋史·选举志二》:“臣僚请遵天圣、元祐故事,以经题为第一篇,然后杂出九经、语、孟内注疏或子史正文,以见尊经之意。”明 王守仁《稽山书院尊经阁记又为尊经之阁于其后。

尊爵

zūnjué

①尊贵的爵位。《孟子·公孙丑上》:“夫仁,天之尊爵也。”《韩非子·八奸》:“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夫商君 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赏,有罪必罚。”②尊崇有爵位者。《汉书·贾谊传》:“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遗矣;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不下隃矣。”③泛指礼器或酒器。《新唐书·礼乐志一》:“古者,宫室车舆以为居,衣裳冕弁以为服,尊爵俎豆以为器,金石丝竹以为乐。”

尊君

zūnjūn

令尊,你父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zūnkǔn

对人妻室的敬称。阃,闺门。《初刻拍案惊奇 卷二七》:“县宰道:‘尊阃夫人,几时亡故?’”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柳生》:“尊阃薄相,恐不能佐君成业。”

尊老

zūnlǎo

①位尊年老。《北史·万俟洛传》:“初,神武以其父晋尊老,特崇礼之,尝亲扶上马。”②仅指年老。宋 叶适《丁少詹墓志铭》:“人谓少詹年已尊老,读书有数,而议论自许夸大,相与背笑之。”③称年高的长辈,特指他人或自己的父母。应劭《风俗通·穷通·司徒中山祝恬》:“家上有尊老,下有弱小,愿相随。”清 袁枚《随园随笔·称谓》:“南史何子平曰:‘尊老在东’,称母也,今专以属父。然右军十七帖云:‘此间士人皆有尊老。’又似尊老二字亦父母之通称。”

尊罍

zūnléi

泛指酒器。南唐 李煜《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宋 周邦彦《红罗袄·秋悲词》:“念取东壚,尊罍虽近;採花南浦,蜂蝶须知。”

尊前

zūnqián

①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前蜀 韦庄《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宋 柳永《迷仙引 才过笄年》:“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宋 周邦彦《满庭芳 词》:“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宋 李清照《鹧鸪天词》:“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②尊长之前。书信中的敬词。

尊亲

zūnqīn

敬称他人父母。②尊重,亲近。尊敬父母。《礼记·中庸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孟子·万章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尊人zūnrén

尊敬他人;对他人或自己父母的敬称;泛指长辈。清 周亮工《与高康生书》:“孑然一书生,念两尊人远在数千里外,妻孥复旅食榕城。”

尊盛

zūnshèng

位高势盛。刘向《说苑·敬慎》:“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汉书·霍光传》:“宣帝自在民间,闻知霍氏尊盛日久,内不能善。”

尊师重道

zūnshīzhòngdào

尊:尊敬;重:重视;道:道理。尊敬师长;重视应该遵循的道理。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敬道。”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中国社会是尊师重道的,每家的祖先堂上都供有'天地君亲师'的香位牌。”

遵时养晦zūnshíyǎnghuì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后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尊事

zūnshì

尊敬地对待和事奉。《诗·大雅·行苇序》:“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汉书 王莽传》莽以大司徒孔光名儒,相三主,太后所敬,天下信之,于是盛尊事光,引光女婿甄邯为侍中奉车都尉。《晋纪总论》由此观之,周家世积忠厚,仁及草木,内隆九族,外尊事黄耇,以成其福禄者也。《晋书·礼志上》:“天子尊事郊庙,故冕而躬耕。”宋 曾季貍《艇斋诗话》:“以见此人尊事前辈,不敢轻老成如此。”

尊属

zūnshǔ

辈分高的亲属。《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三年》红阳侯王立,莽之尊属。胡三省注:“立,莽叔父也。”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濮安懿王当准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义之。《明史卷五 本纪第五》王(燕王朱棣)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时谙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

尊遂

zūnsuì

尊贵显达。《战国策·齐策四》:“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尊堂

zūntáng

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尊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金瓶梅词话 第四五回》:“姊妹们拘管得紧,老尊堂不放松。”《水浒传 第四二回》:“先生何不将带几个人去,一发就搬取老尊堂上山,早晚也得侍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媪惊曰:‘是吾甥也!尊堂,我妹子。’” 《聊斋志异 仇大娘》魏乘间告曰:“尊堂病废,不能理家人生产;弟坐食,一无所操作。贤夫妇何为作马牛哉!

尊位

zūnwèi

①高位。《易·大有》:“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②指帝位。《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晋 刘琨《劝进表》臣闻尊位不可久虚,万机不可久旷。宋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太祖为天下所戴,践尊位。”③尊长的位置。《红楼梦第九三回》:“先从尊位点起,挨至贾赦,也点了一出。”

尊翁zūnwēng

尊公。尊父。《笑林广记 子守店》有呆子者,父出门令其守店。忽有买货者至,问:“尊翁有么?”答曰:“无。”又问:“尊堂有么?”亦曰:“无。”参见“尊堂”。

尊贤

zūnxián

①尊敬贤者。《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贤为大。”《论语·子张篇》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孟子·万章下》:“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庄子·庚桑楚且夫尊贤授能,先善与利,自古尧、舜以然,而况畏垒之民乎!西汉 贾谊《过秦论》: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清 唐甄《潜书·抑尊?:“尊贤之朝,虽有佞人,化为直臣。”②高贵贤能。南朝宋 鲍照《行乐至城东桥诗》:“尊贤永照灼,孤贱长隐沦。”《北史·房彦谦传》:“故疏贱之人,有善必赏;尊贤之戚,犯恶必刑。”

尊贤使能

zūnxiánshǐnéng

尊重有贤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明·宋濂《元史·本纪第四·世祖一》先皇帝即位之初,风飞雷厉,将大有为。忧国爱民之心虽切于己,尊贤使能之道未得其人。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第四十七回》:“臣曾佐子余之军,与其子盾相善,极知盾贤而且能,夫尊贤使能,国之令典。”

尊显

zūnxiǎn

①尊贵显赫。《管子·明法解》:“赏罚之所立者当,则主尊显而奸不生。”贾谊《吊屈原文》:“闒茸尊显兮,谗諛得志。”《后汉书 袁绍传》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②指地位尊贵显赫的人。明 何景明《内篇第二五》:“张子璉为御史,尝按治当世巨重,举奏当世尊显,下弗厉其法而上不咎其言。” ③致人于尊贵显赫的地位。《汉书·高帝纪下》:“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尊颜zūnyán对长者仪容的敬称。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久闻老师父大名,今日得睹尊颜,三生有幸。”《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自别尊颜之后,家父不幸弃世。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八大王》:“有犯尊颜,实切愧悚。”

尊异

zūn

特别看待;格外重视。《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九》汉冯婕妤身当猛兽,不闻有所尊异。且舍皇后而尊美人,古无是礼。

尊优

zūnyōu

①尊敬优待。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是岁,嗣天子践祚而理,尊优师儒。” ②地位尊贵,生活优裕。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老龙舡户》:“彼巍巍然,出则刀戟横路,入则兰麝熏心,尊优虽至,究何异于老龙舡户哉!”

尊重

zūnzhòng

①敬重,重视。互相尊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知识和人才。②位高权重。《汉书 王莽传》莽既尊重,欲以女配帝为皇后,以固其权。

尊尊

zūnzūn

尊重在尊位的人。《礼记·大传》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史记 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於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汉书 王莽传》莽前不广尊尊之义,抑贬尊号,亏损孝道,当伏显戮。

zūn

沿着,依照,按照:遵守。遵照。恪遵。遵循。遵行。遵养时晦。遵依(遵照);遵巡(顺着;沿着);遵序(依次,顺着次序);遵时(顺应时势);遵海(沿着海岸);遵陆(沿着陆路)《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其父瞽瞍)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遵道

zūndào

遵循正道。亦以比喻遵循法度。《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楚辞·离骚》:“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紂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荀子·儒效》:“故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於身而处之以遵道。” 扬雄《长杨赋》:“今朝廷纯仁,遵道显义。”唐 皮日休《移元徵君书》:“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也已矣。”

遵奉

zūnfèng

遵照,奉行。《史记卷六 秦始皇本纪》遵奉遗诏,永承重戒。《后汉书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帝遵奉建武制度,无敢违者。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八》狱成,(郑)刚中坐任四川宣抚副使日,被旨收捉过界偷马盗贼,全不遵奉,凡事干边界,常是怀奸异议,阴与见罪籍人符合交通,沮害国事。

遵海

zūnhǎi

沿着海岸。《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琊。”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 卷十》“主船者曰:‘吾老于遵海,未尝遇此变。’” 《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九》而舟师不设,金人未至,先已奔走,遵海而南,此吕颐浩之过也。郭沫若《归去来·浪花十日》:“遵海而行,东手有浆岩的石山直达至岸

遵教zūnjiào

遵守教导。《镜花缘 第十一回》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若再过谦,那是有意不肯赏光交易了。《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只是老弟用何等妙计能叫他照方才説的那样遵教呢?”《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小弟的事全仗大哥费心,还有什么不遵教的。”

遵路

zūnlù

遵循道路前进。南朝宋 颜延之《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 北齐 刘昼《新论·赏罚》:“苟能赏信而罚明,则万人从之,若舟之循川,车之遵路,亦奚向而不济,何行而弗臻矣!” ②犹出发。唐 辩机《<大唐西域记>赞》:“以贞观三年仲秋朔旦,褰裳遵路,杖锡遐征。”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卢肇,袁州宜春人,与同郡黄颇齐名。 颇富於产, 肇幼贫乏。与颇赴举,同日遵路,郡牧於离亭饯颇而已。”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柳生》:“三年不得归。后稍平,选日遵路,中途为土寇所掠。

遵时养晦

zūnshíyǎnghuì

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后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诗经·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仆拟遵时养晦,以待政府之稔恶,其时排去一二佞人,有如摘果。

遵途

遵涂

zūntú

谓遵循道路前进。西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故膺腾撇波而济水,不如乘舟之逸也;衝蒙涉田,未若遵涂之疾也。”《晋书·武帝纪论》:“是犹将适越者指沙漠以遵途,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觅路,所趣愈远,所尚转难。”《梁书·张缅传》:“径遵途乎鄂渚,迹孙氏之霸基。”宋 余靖《辛捕罪人丁过而不救辞云家有急事救疗判》:“眷彼遵涂之人,式冀执兵之助。” 明 徐渭《发严州舍舟登陆诗》:“乘舟坐无聊,遵途岸转杳。”

遵养

zūnyǎng

顺应时势或环境而积蓄力量。《晋书·明帝纪》:“属王敦挟震主之威,将移神器,帝崎岖遵养,以弱制强,潜谋独断,廓清大祲。” 《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陆贽曰:自顷权移于下,柄失于朝,将之号令既鲜克行之于军,国之典常又不能施之于将,务相遵养,苟度岁时。宋 苏辙《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夏人公然桀傲,不遣谢使,再遣兵马蹂践泾原,朝廷方务遵养,不复诛讨。” 明 高启《顾荣庙 诗》:“崎岖诸王幕,沉湎务遵养。” 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十八章》:“在夫子立言之旨,则以见时未至而事未起,则文王遵养以为道;时已至而事已集,则武周忧劳以见功。”

遵养时晦

zūnyǎngshíhuì

谓顺应时势积蓄力量以待时机。诗·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朱熹集传:“此亦颂武王之诗,言其初有于铄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皆晦。”《晋书·文帝纪》:“公躬擐甲胄,龚行天罚,玄谋庙算,遵养时晦。”《资治通鉴 晋纪十五》处其朝者,恒惧危亡,故人士结舌,道路以目,诚贤人君子道穷数尽,遵养时晦之辰也。《资治通鉴 晋纪十六》(王)导乃收(刘)胤首,答(陶)侃书曰:“(郭)默据上流之势,加有船舰成资,故苞含隐忍,使有其地,朝廷得以潜严;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岂非遵养时晦以定大事者邪!”《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九》(李)存勖进言(父亲李克用)曰: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朱全忠)衰,奈何轻为沮丧,使群下失望乎!元 郝经《班师议》:“不遵养时晦,老师费财,卒无成功。”

zūn

沓:议论纷纭,如“流言沓”。

噂沓

zūn

①议论纷纷。喧哗吵闹。《晋书 谢安传》时孝武帝富于春秋,政不自己,(桓)温威振内外,人情噂沓,互生同异。《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八》游言噂沓,宠赂章闻,欲箫勺太和,得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五》萧泰来等群小噂沓,国事日非,浸淫至于今日。明 李东阳《上元后一日亨父席上得合字》诗:街衢儿女喧,老稚相噂沓。②攻讦诋毁。元 揭傒斯《萧景能墓志铭》以为使不即死,学不至古人不止,必且举进士,否亦必不肯睢盱噂沓以媒其身。③冗长拖沓。清 袁枚《与程蕺园书》近见海内所推博雅大儒,作为文章,非序事噂沓,即用笔平衍。

zǔn

①聚集。②众。③谦逊:“主尊贵之,则恭敬而僔。” 

zūn

古代盛酒的器具:《庄子·逍遥游》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大樽指腰舟)东晋末南朝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唐 王勃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唐 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唐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宋 黄孝迈《湘春夜月 近清明》:“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续资治通鉴 元纪五》造大樽于殿。樽以木为质,银内而外镂为云龙,高一丈七尺。

樽节

zūnjié

节省。樽,通“撙”。《夜谭随录》崔秀才:予思八十千,岂敷樽节之用,更蓄得一囊金,为君谋小康。

樽酒

zūnjiǔ

①杯酒。《易·坎》:“樽酒簋贰,用缶。”唐 杜甫《客至诗》:“盘飱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唐 温庭筠《送人东游 诗》:“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②代指酒食。唐 罗隐《谗书·后雪赋》:“梁王咏叹斯久,撤去樽酒。相如竦然,再拜稽首。”

樽酒论文zūnjiǔlùnwén

一边喝酒,一边议论文章。唐·杜甫《春日忆李白 诗》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儒林外史第十回》少顷,摆出酒席,四位樽酒论文。直吃到日暮,牛布衣告别。

樽罍

zūnléi

指酒杯。《西游记 美猴王》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岸见肴渣。

尊俎

樽俎

zūnzǔ

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指宴席。礼记·乐记》:“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资治通鉴 后梁纪二》梁震乃曰:“震素不幕荣宦,明公(高季昌)不以震为愚,必欲使之参谋议,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南归》诗:“天际张帷列尊俎,君歌声酸辞且苦。”宋 刘过《西江月 词》: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参见“折冲樽俎”

樽俎折冲

zūnzǔzhéchōng

指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后泛指外交谈判活动。折冲,使敌人战车后撤,指击退敌军。晏子春秋·杂上十八》仲尼闻之曰:“善哉!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二》许国之忠,应变之略,隐然有樽俎折冲之风,故金人南侵,淮、蜀大困,而京西独全。

zūn

古同“樽”,酒杯。

zūn

①嶟嶟:高峻的样子。②山石高峻尖削:“石嶟沓危立”。 

zūn

同“樽”。

罇彝

zūnyí

尊、彝皆盛酒器。祭祀、朝聘之礼多用之。亦泛指礼器。《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宣皇帝宇文赟又于后宫,与皇后等列坐,用宗庙礼器罇彝圭瓚之属。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清庙肃而罇彝陈,广轮度而疆理辨。”

zūn

①戈柄下端的圆锥形金属套:“进戈者前其鐏。”《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五》(李)邦宁既受命行礼,方就位,大风起,殿上及两庑烛尽灭,烛台底铁鐏入地尺许,无不拔者。②古同“”,古代的酒杯:“狼籍盘与鐏。”③古书上说的一种农具。④姓。

zūn I.

古时妇女穿的一种裤子。II.zǔn绌:古同“撙黜”,自谦退让,如“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绌以畏事人。”

繜绌

zūnchù

撙节。抑制。繜,通“撙”。荀子·不苟》:“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 杨倞注:“繜与撙同,绌与黜同,谓自撙节贬损。”

zūn

鱼:体侧扁,形略似鲑鱼,全身有显著的黑点。常栖海中,夏季上溯于河产卵,秋末又入海。肉可食,为养殖的名贵鱼种。

zǔn

①裁减,节省:从这笔钱里撙出一部分来干别的。撙节(从全都财物里节省下一部分)。撙诎(节制,谦逊)。②勒住:“伏轼撙衔,横历天下”。

撙节

zǔnjié

①抑制;节制。《礼记·曲礼上》:“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孙希旦集解:“有所抑而不敢肆谓之撙,有所制而不敢过谓之节。”《南史·颜延之传》:“恭敬撙节,福之基也。骄佷/傲慢,祸之始也。”《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年》:“临满盈则思挹损,遇逸乐则思撙节。”②节省;节约。《新唐书·柳公绰传》:“遭岁恶,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钧。”《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继自今撙节调度,可元仓卒不给之患。《明史·周经传》:“滥费无纪,至帑藏殚虚,宜大为撙节。”③调节;料理。《醒世姻缘传 第九二回》:“老人心性渐渐的没了正经,饮食不知饥饱,都是别人与他撙节。”《儿女英雄传 第三十回》:“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须先生出个方儿,把这几桩事,撙节得长远些,享用着安稳些便好。” 

撙衔

zǔnxián

控制马勒,使马就范。《战国策·秦策一》:“伏轼撙衔,横历天下。”鲍彪注:“撙,挫也。盖犹顿。衔,勒也。”《汉书·王吉传》:“冯式撙衔,驰骋不止。” 颜师古注:“撙,挫也。”

zùn

按,捏。《西游记第三九回》当饭吃哩!是那里土块捘的,这等容易?《聊斋志异 冥宁》“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方将及地,失手而堕,笑乃止。生扶之,阴捘其腕。”阴捘其腕,暗中捏她的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