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 | zhù | ①停留在一个地方:驻足。驻颜(让颜貌停留,不使衰老)。②部队或外勤工作人员住在执行职务的地方;部门、单位派出的机构在某地:驻扎。驻守。驻防。驻外使节。《晋书 愍帝纪》分遣前锋,为幽并后驻。 |
驻跸 | zhùbi | 亦作“驻驆”。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暂住。晋 左思《吴都赋》:“弭节顿辔,齐镳驻跸。”《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一昨驻跸金墉,备尝游览。《旧唐书·文苑传下·李巨川》:“俄而李茂贞犯京师,天子驻跸于华。”《旧唐书·严震传》:“议未决,李晟表至,请车驾驻驆梁洋,以图收复,羣议乃止。” 《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六》及大驾(德宗李适)驻跸,粮用颇窘。《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乙亥,车驾次潞州,以霖雨驻跸。宋 周辉《清波杂志 卷三》:“自六蜚驻驆,日益繁盛,湖上屋宇连接,不减城中。”《元史·世祖纪九》:“大驾驻驆龙虎台。”太平天国 洪仁玕《自述》:“此时天王在花州胡豫光家驻跸,乃大会各队。” |
驻泊 | zhùbó | ①船停留。②指停留;居留。③军队屯驻。《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帝(宋太宗赵光义)以杨业老于边事,癸巳,命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三》徙康继英为庆州驻泊钤辖,与西南沿边迭为应援。 |
驻景 | zhùjǐnɡ | 指驻颜。唐 李商隐《碧城》诗之三:“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冯浩笺注:“《说文》:‘景,光也。’驻景,犹驻颜之意,谓得神方使容颜光泽不易老也。”清 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记·韩江老娼》:“昔夏徵舒之母,鸡皮三少,尝借阳精为驻景之丸。”清 查慎行《秋感》:“就衰水赴壑,驻景戈挽日。” |
驻马 | zhùmǎ | ①使马停下不走。《隋书 帝纪卷二高祖杨坚下》乘舆四出,路逢上表者,则驻马亲自临问。唐 蒋吉《高溪有怀诗》:“驻马高溪侧,旅人千里情。”唐 杜甫《别房太尉墓》:“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唐 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有悲往事》:“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唐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明 王世贞《自夹山趣颜神感古诗》:“千秋此夹谷,驻马意徘徊。”清 张大受《清流道中梅花诗》:“驻马清流香气吹,东风渐近落花时。”②犹驻军。陈毅《阜平赠聂荣臻同志 诗》:“十年驻马胭脂河,抗日反顽除万恶。” |
驻颜有术 | zhùyányǒushù | 有方法保持青春,形容容颜不老。因为她驻颜有术,所以虽然年过四十,看上去仍犹如少女。 |
驻札 | zhùzhá | 同“驻札”。《元史·顺帝纪十》以少保秃鲁为陕西行中书省、左丞相,本省驻札。明 李介《天香阁随笔 卷二》惟是官兵驻札地方,合先晓谕城外居民,尽移城内,空下房屋,听各将领派兵住宿。清 魏源《圣武记 卷十四》緑旗兵不下数万,应请将省会及道员驻札之处,其城守营皆改为八旗驻防矣。《清史稿卷九 世宗本纪》以进藏官兵驻札西宁,命巡抚杭奕禄督之。 |
驻足 | zhùzú | ①停步;停留。《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伍员)行过陈国,知陈非驻足之处,復东行数日,将近昭关。”汉 佚名《古诗 孔雀东南飞》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明 宋讷《壬子秋过故宫诗》:“北塞君臣方驻足,中华将帅已离心。”鲁迅《三闲集·我和 语丝 的始终》:“倘一驻足,也许就可以听到疑古玄同先生的又快又响的谈吐。”②立足。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骆文忠擒石达开》:“且敌马纵横,长江以东,我辈实无驻足地。” |
蛀 | zhù | ①蛀虫:a.指能咬树干、衣服、书籍和粮食等的小虫,如天牛、衣鱼、米象;b.喻侵犯国家、公众利益的坏人。②被虫子咬坏:书本被虫蛀了。蛀蚀。 |
炷 | zhù | ①灯心。《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二》暴(董)卓尸于市,天时始热,卓素充肥,脂流于地,守尸吏为大炷,置卓脐中然之,光明达曙,如是积日。②烧,燃香:炷香。炷艾相炙。《红楼梦 第51回》说话之间,天已二更,麝月早已放下帘幔,移灯炷香,伏侍宝玉卧下,二人方睡。《聊斋志异 董生》次夜,暗嘱家人,俟寝后潜炷之。女在榻上,忽惊曰:“又置香耶?”王(九思)言不知。女急起得香,又折灭之。③量词,指燃着的线香:一炷香。 |
炷香 | zhùxiāng | 点燃着的一枝香,同时也是古代的一个计时单位。一炷香是中国古时候的计时单位,约为半个小时。《红楼梦第五十一回》麝月早已放下帘幔,移灯炷香,服侍宝玉卧下,二人方睡。 |
砫 | zhù I. | ①石砫:县名,在中国四川省。②古同“柱”。 砥砫dǐzhù同砥柱:山名,位于河南省三门峡东,屹立于黄河急流之中。今因整治河道,比喻能坚守原则、支撑危局的人或力量。《文选·宋玉》:“交加累积,重叠增益,状若砥柱 ,在巫山下。”李善注:“砥柱,山名。”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II. 参见zhǔ。 |
疰 | zhù | 灌注和久住之意,多指具有传染性和病程长的慢性病,主要指劳瘵 chronic infectious disease。如:疰忤(中医病名。犹中恶);疰夏:a.中医指发于夏令的季节性疾病,症状是微热食少,身倦肢软,渐见消瘦;b.方言,苦夏。东汉·刘熙《释名·释疾病》云:“注病,一人死,一人复得,气相灌注也。”清·毕沅疏证:“注,《御览》引作‘疰’。疰字虽见《广雅》,而《说文》无之。此作‘注’字,与训谊正合。叶德炯曰:‘《神农本草经·上》:石龙刍味,苦微寒,主风湿、鬼注。’鬼注即此症也。《御览·疾病六》引范汪方曰:‘凡九十种寒尸注,此病随月盛衰,人有三百六十余脉,走入皮中,或左或右,如人所刺至于死,死尸相注,或至灭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