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ú

①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②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③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④姓。

竹柏

zhúbǎi

①谓竹与柏。宋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竹柏经冬不凋,因以喻坚贞。③柏树的一种。

竹柏异心

zhúbǎiyìxīn

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楚辞·东方朔〈七谏·初放〉》:“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王逸注:“竹心空,屈原自喻志通达也;柏心实,以喻君暗塞也。言己性达道德,而君闭塞,其志不合,若竹柏之异心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张衡通赡,蔡邕精雅,文史彬彬,隔世相望,是则竹柏异心而同贞,金玉殊质而皆宝也。

竹苞松茂

zhúbāosōngmào

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诗经 小雅 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明·范世彦《磨忠记·杨涟家庆》:“亲寿享,愿竹苞松茂,日月悠长。”

竹报平安

zhúbàopíng‘ān

指平安家信。竹报:旧时家信的别称。竹报平安,不啻万金,战乱之中,尤其如是,从而孕育了少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

竹帛

zhúbó

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墨子·天志中》:“又书其事于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传遗后世子孙。”引申指书籍、史乘。史记·孝文本纪》:“然后祖宗之功德着于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汉书 苏武传》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后汉书 邓寇列传第六》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后汉书 刘表传》夫欲立竹帛于当时,全宗祀于一世,岂宜同生分谤,争校得失乎?《后汉书 吕布传》二将军亲拔大驾,而布手杀董卓,俱立功名,当垂竹帛。《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於竹帛。三国魏 曹植《求自试表》:“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名着于景钟,名称垂于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八》吾少壮时,但慕竹帛,志不顾命。《资治通鉴 宋纪十三》舅(殷孝祖)少有立功之志,若能控济义勇,还奉朝廷,非唯匡主静乱,乃可以垂名竹帛。

竹簟

zhúdiàn

竹席。《明史·太祖纪二》夏四月辛丑,蕲州进竹簟,却之,命四方毋妄献。清·张养重《竹枝词》蕲州竹簟凉于水,黄陂葛巾细于纱。

竹夫人

zhúfūrén

又叫青奴。一种圆柱形的竹制品。江南炎炎夏季,人们喜欢竹席卧身,用竹编织的竹夫人是热天消暑的清凉之物,可拥抱,可搁脚。竹夫人,长约一米左右,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中空,四周有竹编网眼,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供人取凉。《聊斋志异 张鸿渐》张审视,竟非方氏,乃舜华也。以手探之,一竹夫人耳。……乃向床头取竹夫人共跨之,令闭两眸,觉离地不远,风声飕飕。

竹几

zhújǐ

即竹夫人。唐 白居易《闲居诗》:“南簷半牀日,暖卧因成熟,绵袍拥两膝,竹几支双臂。”宋 苏轼《午窗坐睡诗》:“蒲团蟠两膝,竹几阁双肘。”宋 苏轼《次韵柳子玉》:“闻道牀头惟竹几,夫人应不解卿卿。”自注:“俗谓竹几为竹夫人。”宋 宋自逊《蓦山溪 自述》:“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清 张岱《陶庵梦忆·不二斋》:“余於左设石牀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虻。”参见“竹夫人”。

竹简

zhújiǎn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晋书 文帝纪》汲郡人不准掘魏襄王冢,得竹简小篆古书十余万言,藏于秘府。(注:名“不准”)

竹径通幽

zhújìngtōngyōu

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清·俞樾《曲园楹联》竹径通幽处,园林无俗情。

竹篮打水

zhúlándǎshuǐ

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唐 寒山《诗》:“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16回:“这样一来,该有多少官员是竹篮打水,一场欢喜一场空。”

竹篱

zhúlí

用竹编的篱笆。《南史·王俭传》:“宋世,宫门外六门城设竹篱。”南唐 李中《寄刘钧秀才诗》:“野鸟穿莎径,江云过竹篱。”宋 张昪《离亭燕 一带江山如画》:“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洪深《香稻米第二幕》:“黄二官家的门外稻场,四面有疏疏的竹篱围着。”

竹林

zhúlín

竹子林。南朝齐 释宝月《估客乐四首》:“初发扬州时,船出平津泊。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宋·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避哨竹林中。

竹炉/竹罏

zhúlú

一种外壳为竹编、内安小钵、用以盛炭火取暖的用具。唐 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诗之一》:“易简高人意,匡牀竹火炉。”宋 韩驹《夜与疏山清公对语因设果供戏成长句》:“竹罏篝火曲木牀,乌柏为烛枫脂香。”宋 杜耒《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熏坑》:“时当冬月,坑火初燃……所费无多。江南柴灶,闽楚竹炉,所需不啻什百也。”傅尃《重游惠山诗》:“竹炉未改前番火,松石强如我辈顽。”

竹露

zhúlù

竹叶上的露水。唐 杜甫《晚晴诗》:“秋风客尚在,竹露夕微微。”唐 白居易《题扬颖士西亭诗》:“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唐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竹马

zhúmǎ

①儿童玩具,式样是一根杆子,一端有马头模型,有时另一端装轮子,孩子跨立上面,假作骑马。唐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②用竹篾扎成的一种道具,用于民间舞蹈竹马灯。

竹马之友

zhúmǎzhīyǒu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晋书 殷浩传》:“少时吾与浩共骑竹马,我弃去,浩辄取之。”郭沫若《羽书集·忠告日本政治家》:“他和明治天皇是竹马之友,自维新以来。”

竹石

zhúshí

竹与石。《南史·袁粲传》:“郡南一家颇有竹石,粲率尔步往,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啸咏自得。”唐 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闲吟步竹石,精义忘朝昏。”唐 杜甫《绝句之二》:“青溪先有蛟龙屈,竹石如山不敢安。”清 郑燮有诗名《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使符

zhúshǐfú

汉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授君玺绶策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③借指州郡长官。

竹笥

zhúsì

用以盛放衣物书籍等的竹制盛器。《后汉书·逸民传·戴良》:“良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辄便许嫁,疎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遣之。”清 钮琇《觚賸续编·汤司空》:“其殁於京邸也……检其所遗,惟竹笥内俸银八两。”《聊斋志异 小棺》明日有载竹笥赁舟者,索之千金;不然,勿渡也。

竹素

zhúsù

犹竹帛。多指史册、书籍。《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明王圣主取士以贤,不拘卑贱,故其功德洋溢,名流竹素。” 唐·柳宗元《读书》诗:“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清·姚鼐《题坳堂所藏诸城刘文正公手迹》诗:“竹素苍茫千载事,邱山零落百年期。”

竹素馨香zhúsùxīnxiāng

指竹子散发出清新的香气。形容竹子在春天或经过春雨滋润后,散发出一种清新、高雅的香气,象征着高洁、清雅的品质。《孽海花第十四回》:“从此就杜门谢客,左椠右铅,于俎豆折冲之中成竹素馨香之业。”

竹头木屑

zhútóumùxiè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宋 郑樵《上宰相书》:“竹头木屑之积,亦云多矣,将欲一旦而用之可也。”宋 陈亮《祭妹夫周英伯》时节相存问,缓急相周致,虽竹头木屑亦有以应吾之须者,笃吾妹之分义于我也。

竹坞zhúwù

①竹林茂盛的山坞。②竹舍,竹楼。《花月痕第二十九回》远望搴云楼,近瞰竹坞梅窝,令人豁目爽心。

竹西

zhúxī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人因于其处筑竹西亭,又名歌吹亭,在扬州府甘泉县(今江苏省扬州市)北。宋 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竹筱zhúxiǎo

小竹;细竹。指竹的细枝条。亦可指竹林。太平御览卷八六一引晋裴启语林:“陆士衡在洛,夏日忽思竹篠饮,语刘实曰:‘吾乡曲之思转深,今欲东归,恐无復相见理。’”《水浒传第一一五回》不期竹筱中钻出两个人来,各拿一把钢叉。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我们的责任,这就算完结,洗脸下台,可以回家了,但倘被父母所知,往往不免挨一顿竹篠(这是绍兴打孩子的最普通的东西)。”

竹叶

zhúyè

①竹的叶子。《晋书·后妃传上·胡贵嫔》:“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元 余阙《题 红梅翠竹图 诗》:“竹叶梅花一色春,盈盈翠袖掩丹脣。”②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李善注:“张华轻薄篇曰:‘苍梧竹叶清,宜城九醖酒。’”唐 白居易《忆江南词之三》:“吴酒一盃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着甚消磨永日?有扫愁竹叶,侍寝青奴。”清 方文《秋夜不寐忆吴江旧事怅然有怀诗》:“判把酒盃倾竹叶,也将人面比芙蓉。”

竹牖zhúyǒu

竹子制成的窗户。在古代建筑中,“牖”是指室与堂之间的窗子,后来泛指窗户。《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原来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皆是芦苇掩覆。

竹笮

zhúzé

引舟的竹索。笮,通“筰”。《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五年》:“贺瓌/攻德胜南城,百道俱进,以竹笮联艨艟十余艘,蒙以牛革。”胡三省注:“(笮)竹索也。”清 赵翼《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见赠》诗:“石碉木栅番落屋,铁索竹笮蛮江桥。”

竹箦

zhúzé

粗篾席。宋 陆游《南唐书·冯延鲁传》:"会吴越将余安援兵自海道至虾浦,将舍舟而泞淖不可行,方布竹箦登岸,我军曹射之。"说文通训定声》箦,如今北道以暠鞨荐床,古人质素如此,后加以席,其席示谓之箦,床亦谓之箦。

竹杖

zhúzhàng

竹制的手杖。宋 苏轼《定风坡 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竹枝词

zhúzhīcí

①同“竹枝”。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 卷三》:“唐人柳枝词专咏柳,竹枝词则泛言风土,如杨廉夫西湖竹枝词之类,前人亦有一二专咏竹者,殊无意致。”②同“竹枝”。唐 孟郊《教坊歌儿诗》:“能嘶竹枝词,供养绳床禪。”

zhú I.

①天竺:印度的古称。②姓。II.古同“”,厚。

zhú I.

指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可入药。如:白术苍术II. 参见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