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 | zhū | ①哺乳动物,肉可食,鬃可制刷,皮可制革,粪是很好的肥料:猪倌。猪场。猪圈(juàn)。猪肉。生猪。野猪。种(zhóng)猪。②古同“潴”,水积存之处。使成池沼。《汉书 王莽传》“臣闻古者畔逆之国,既以诛讨,则猪其宫室以为污池,纳垢浊焉,名曰凶虚,虽生菜茹,而人不食。”“猪(刘)崇宫室,令如古制。” |
猪卑狗险 | zhūbēigǒuliǎn | 比喻卑鄙阴险的人。《南齐书·卡彬传》:“彬又目禽兽云:‘羊性淫而狠,猪性卑而率,鹅性顽而傲,狗性险而出,皆指斥贵势。’” |
猪朋狗友 | zhūpénggǒuyǒu | 比喻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坏朋友。欧阳山《苦斗》四十四:“担心的是咱爷儿俩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一份家业,将来不够他跟那些猪朋狗友天天去吃醋溜纹银子! |
猪突豨勇 | zhūtūxīyǒng | 豨:野猪。指拼命向前冲,不怕死的人(含贬义)。《汉书·食货志下》:“匈奴侵寇甚,莽大寡天下囚徒人奴,名曰猪突豨勇。” |
潴 | zhū | ①水积聚:停潴。潴积。潴留(医学上指液体聚集停留,如“尿潴留”)。《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然则通沟渎,潴陂泽,监司、守令顾非其职欤?《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今欲于千秋置斗门以防湖水之泄,遇大浸则启之以出外,遇旱则用之以潴水,俾二湖可资灌溉,又不妨千秋涧之险。《续资治通鉴 元纪八》乃教民浚故湖,筑大堤,堨三溪潴之,为斗门者七,堤堨六,以制其赢耗,酾为渠二十有四,以达其转输。②水积聚的地方。 |
潴水 | zhūshuǐ | 蓄水。开畎潴水。潴水以防火。宋 沈括《梦溪笔谈·权智》:“瓦桥关北与辽人为邻,素无关河为阻,往岁六宅使何承矩守瓦桥,始议因陂泽之地,潴水为塞。”《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二》又以境外皆沙碛,近城百里有牛圈,所潴水足以饮人马,乃夜遣置毒。宋 陆游《砚湖》诗序:“余得英石,数峰环立,其中凹处,可容一龠yuè,因以潴水代砚滴,名之曰砚湖。” |
橥 | zhū | ①一般指拴牲口的小木桩。②标明;揭示;标志。如揭橥。孙中山《革命原起》盖彼辈皆新从内地或日本来欧 ……予于是乃揭橥吾生平所怀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号召之。章炳麟《文学说例》前世箸述,其篇题多无义例。《和氏》、《盗跖》,以人名为符号;《马蹏》、《骈拇》,以章首为揭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