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ū I.

①红色:朱红。朱批。朱笔。朱文(印章上的阳文)。朱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苻)健之入关也,梦天神遣使者硃衣赤冠,命拜坚为龙骧将军。②矿物名:朱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朱墨。③姓。II.shú提(shí)〕古地名。汉武帝时置县,治所在今云南省昭通县境。后立为郡。

朱草

zhūcǎo

一种红色的草。古人以为祥端之物。《鹖冠子·度万》:“膏露降,白丹发,醴泉出,朱草生,众祥具。”《汉书 王莽传》间者风雨时,甘露降,神芝生,蓂荚、朱草、嘉禾、休征同时并至。晋 葛洪《抱朴子·金丹》:“又和以朱草,一服之能乘虚而行云。朱草状似小枣,栽长三四尺,枝叶皆赤,茎如珊瑚。”唐 独孤及《贺栎阳县醴泉表》:“彼丹井、朱草、白麟、赤雁,徒称太平之瑞,未闻功施于人。”清 唐孙华《进呈御览诗一百韵》:“黄星腾瑞靄,朱草茁休禎。”

朱陈

zhūchén

古村名。唐 白居易《朱陈村》诗:“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宋 苏轼《陈季常所畜朱陈村嫁娶图》诗:“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后用为两姓联姻的代称。《说岳全传 第五十一回》秦晋同盟,成两姓绸缪之好;朱陈媲美,缔百年燕婉之欢。《雷峰塔奇传 第二回》:今早弟去讨伞,留弟小酌,更蒙小姐高情,不嫌贫素,欲与弟结配朱陈。

朱陈之好

zhūchénzhīhǎo

表示两家结成姻亲。唐·白居易《朱陈村》诗:“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7回:“因慕寅兄青年甲第,闻知未娶,故托小弟作伐,意欲缔结朱陈之好。”

朱尘zhūchén

红色的承尘(承受尘土。)。《楚辞·招魂》:經堂入奥,朱塵筵些。南朝梁 江淹 《别赋》:鏡朱塵之照爛,襲青氣之烟煴。红尘,俗世。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元木詩最堅瘦,獨《咏桃花》頗婉麗,其詞曰:寂寂朱塵度歲華,又驚春色到桃花。五陵游客知何限,只有漁人最憶家。’”

朱唇

zhūchún

红色的口唇。形容貌美。战国楚 宋玉《神女赋》:“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蛾扬兮,朱脣的其若丹。”三国魏 曹植《七启之六》:“动朱脣,发清商。”宋 柳永《少年游词之四》:“娇多爱把齐紈扇,和笑掩朱脣。”宋 黄庭坚《水调歌头 游览》:“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元 徐琬《沉醉东风·赠歌者吹箫曲之一》:“金凤小斜簪髻云,注樱桃一点朱唇。”《宦海第四回》:“这位名士……生得白面朱唇,剑眉星眼。”

朱唇皓齿

zhūchúnhàochǐ

鲜红的双唇,雪白的牙齿。形容容貌美丽。战国楚·屈原《大招》:“朱唇皓齿,嫭以姱只。”元 张寿卿《金安寿》第三折:拜辞了翠裙红袖簇,朱唇皓齿扶。

朱丹

zhūdān

①一种红色宝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口含如朱丹。②染上红色。《明史·海瑞传》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朱幩

zhūfén

马嚼环两旁的红色扇汗用具。《聊斋志异 考城隍》其岳家居城中西门内,忽见公镂膺朱幩,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亦用作装饰。引申为华美的车乘。谓赤帜、红旗。

朱粉

zhūfěn

胭脂和铅粉。妇女用的化妆品。唐 白居易《题令狐家木兰花诗》:“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宋 张先《醉垂鞭·东池词》:“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朱干玉戚

zhūgānyùqī

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后也作为仪仗之用。《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一回:朱干玉戚,森耸以相参;龙旗豹韬,抑扬而相错。

朱阁

zhūgé

①红色的楼阁。宋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②通政院的别名。

朱户

硃户

zhūhù

①古代帝王赏赐诸侯或有功大臣的朱红色的大门,古为“九锡”之一种。《汉书 王莽传》“九命青玉珪二,朱户纳陛。”《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君翼宣风化,爰发四方,远人革面,华夏充实,是用锡君朱户以居。《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君宣导休风,怀柔百越,是用锡君朱户以居。②泛指朱红色大门。③指富贵人家,大户人家。宋 晏殊《蝶恋花词》: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宋 王安国《清平乐词》:“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遶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宋 贺铸《青玉案 横塘路词》:“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朱华

zhūhuá

①指荷花。文选·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緑池。”李善注:“朱华,芙蓉也。”唐 王勃《采莲赋》:“咏緑竹于风晓,赋朱华于月夕。” 明 陈子龙《酬舒章向疾之作用原韵》:“黄鸟鸣层阴,朱华长幽沼。”郑泽《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朱华媚瑶沼,微风芬以清。”唐 王勃《滕王阁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②泛指红花。三国魏 曹植《朔风诗》:“昔我初迁,朱华未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飞。” 唐 孟郊《峥嵘岭诗》:“古树浮緑气,高门结朱华。” 明 夏完淳《秋怀诗之一》:“丰草承露凋,朱华冒风谢。”

朱卷zhūjuàn

专供阅卷官看的红色试卷,科举乡、会试后由誉录生用红笔抄成。 曾朴《孽海花第十三回》大家正谈得没有收场,恰好内监试送进朱卷来,于是各官分头阅卷去了。

朱阑

朱栏

zhūlán

红色的栏杆。南唐 冯延巳《鹊踏枝》:“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宋史·舆服志一》:“四面拱斗,外施方镜,九柱围以朱阑,中设御坐。”宋 张耒《秋蕊香词》:“朱阑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明 高启《鹿诗》:“云山别却啣芝侣,来向朱阑花下行。”清 厉鹗《湖楼题壁诗》:“朱阑今已朽,何况倚阑人。

朱楼

zhūlóu

谓富丽华美的楼阁;红楼。《后汉书·冯衍传下》:“伏朱楼而四望兮,採三秀之华英。”唐 刘禹锡《和乐天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唐 王维《洛阳女儿行》:“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唐 白居易《骊宫高诗》:“高高驪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宋 朱淑真《眼儿媚 词》:“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西湖二集·吹凤箫女诱东墙》:“潘用中始初见对面楼上画阁朱楼,好生齐整。”清 龚自珍《洞仙歌》:“此花开近处,不是朱楼,杰阁三层絶依倚。”

朱轮

zhūlún

①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惲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李善注:“二千石皆得乘朱轮。” 唐 罗隐《送霅川郑员外诗》:“明时塞詔列分麾,东拥朱轮出帝畿。”清 唐孙华《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知君仍世自鼎贵,朱轮十乘张彤幨。” ②借指禄至二千石之官。《汉书·李寻传》:“将军一门九侯,二十朱轮, 兴以来,臣子贵盛,未尝至此。” 

朱轮华毂

zhūlúnhuágǔ

红漆车轮,彩绘车毂。古代显贵者乘的车子。《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令范阳令乘朱轮华毂,使驱驰燕赵郊。”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明 郑若庸《玉玦记·赏春》:“朱轮华毂,未坠家声。”清 冯景《题转庵上人小影 诗》:“朱轮华毂逊徒步,芒鞋藤杖高垂绅。”

朱门

zhūmén

红漆的大门,旧时借指豪富人家或大户人家。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晋 葛洪《抱朴子·嘉遯》:“背朝华於朱门,保恬寂乎蓬户。”《聊斋志异 画皮》女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 《聊斋志异 鲁公女》子欲为求继室于朱门。(张)生曰:“待吾至河北,来而后娶。”

朱门绣户

zhūménxiùhù

朱门:红漆大门;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比喻富贵人家妇女的住处。也借指富贵人家。·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娘子朱门绣户,妾素无葭莩亲,虑致讥嫌。”

朱甍碧瓦zhūméngbìwǎ

红色屋脊,青绿色的琉璃瓦。借指华丽的建筑。《水浒传第九回》朱甍碧瓦,掩映着九级高堂;画栋雕梁,真乃是三微精舍。清 洪昇《长生殿·疑谶》:“可知他朱甍碧瓦总是血膏涂。”

朱明zhūmíng夏季。指立夏节。《西游记第五十六回》一路无词,又早是朱明时节,但见那:熏风时送野兰香,濯雨才晴新竹凉。太阳。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七洞天,即“朱明辉真之洞天”。在广东罗浮山。指明朝。明朝皇帝姓朱,故称。

朱槃玉敦

zhūpányùduì

珠槃:用珍珠装饰的盘子;玉敦:玉制的盛器。特指古代天子、诸侯歃血为盟时所用的礼器。《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槃玉敦。”郭沫若《屈原》第二幕:说不定国王还要歃血为盟呢,朱槃玉敦的准备也是不可少的。

朱批

zhūpī

旧时红笔所作的批语。用朱笔批写评点的语句。亦作“硃批”。古代亦特指由皇帝亲自用朱笔批示的奏章。《醒世姻缘传 第四十七回》牌上朱批:“如违限一日,县差与原差各重责二十板革役。”《清史稿卷十一 高宗本纪二》以硕色举发伪撰孙嘉淦奏稿,假造朱批,谕方观承等密缉之。

朱雀桁

朱雀航

zhūquèháng

zhūquèháng

六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南城门朱雀门外的浮桥,横跨秦淮河上。亦称“朱雀航”。三国吴时称南津桥,晋改名朱雀桁。《晋书·温峤传》:“及王含、钱凤奄至都下,峤烧朱雀桁以挫其锋。”《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贼帅丁文豪设伏,破台军于皁荚桥,直至朱雀航,王道隆、刘勉并战没。唐·温庭筠《江南曲》:“妾住金陵步,门前朱雀航。”清·余怀《板桥杂记·雅游》:“长板桥在院墻外数十步……中山东花园亘其前,秦淮朱雀桁遶其后。”

朱雀门

zhūquèmén

①六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南城门。始建于晋成帝成康二年。门上有两铜雀,因名。《南史·宋纪中·孝武帝》:“初立驰道,自閶闔门至于朱雀门。” 唐 李白《宿白鹭洲寄杨江宁诗》:“朝别朱雀门,暮栖白鷺洲。”②汴京(今河南开封市)旧城南面有三座门,朱雀门是中间的一座,为正南门。宋 范成大《州桥》: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朱雀桥

朱雀橋

zhūquèqiáo

即朱雀桁。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巨宅多在其附近。唐 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宋 徐铉《稽神录·酤酒王氏》:“江寧大火,朱雀桥西至凤台山居人,焚之殆尽。”明 高深甫《金落索·四时怨别套曲》:“风尘梦醒黄梅雨,芳草心悬朱雀桥。”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六朝燕子年年来,朱雀桥圮花不开。未须惆悵问王谢,刘郎一去何曾回?”参见“朱雀桁”。

朱雀玄武

zhūquèxuánwǔ

朱雀:南方七星宿的总称。玄武:北方七星宿的总称。形容阵容整齐。西汉·戴圣《礼记·曲礼》:“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一折:“前后列朱雀玄武,左右列白虎青龙。”

朱砂记zhūshājì

人皮肤上的红色胎记。《水浒传第十四回》:“晁盖把灯照那人脸时,紫黑阔脸,鬢边一搭硃砂记,上面生一片黑黄毛。”《水浒传第十四回》:“那道:‘小人姓刘,名唐,祖贯东潞州人氏;因这鬢边有这搭硃砂记,人都唤小人做“赤髮鬼”。’”

朱蹄

zhūtí

指红色马蹄。借指骏马。《庄子·田子方》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

朱弦

zhūxián

即练朱弦,用练丝(即熟丝)制作的琴弦。泛指琴瑟类弦乐器。《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郑玄注:“朱弦,练朱弦。练则声浊。”宋黄庭坚《登快阁》诗:“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聊斋志异 粉蝶》既入舍,则一少妇危坐,朱弦方调,年可十八九,风采焕映。清 孙枝蔚《赠和州杨仲延》诗:“刺史来历阳,终日弹朱弦。”

朱殷

zhūyān

赤黑色。《左传·成公二年》:“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杜预注:“朱,血色,血色久则殷。”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荼毒生民,万里朱殷。”

朱颜

zhūyán

红润美好的容颜。和悦的脸色。表示亲热信任。美色;美女。指青春年少。脸红。羞赧之色。三国魏 曹植《杂诗七首 其四》:“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唐 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朱颜。”南唐 李煜《虞美人》词:“雕栏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南唐 冯延巳《鹊踏枝》词:“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南朝梁 简文帝《美女篇》:“朱颜半已醉,微笑隐香屏。”宋 韩缜《凤箫吟 芳草词》:“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宋 秦观《千秋岁 水边沙外》:“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元 曾瑞卿《留鞋记》第一折:“(梅香云)姐姐,你纔一十八岁,慌怎么的!(正旦唱)我则怕一去朱颜唤不回,误了我这佳期。”明 叶宪祖《碧莲绣符》第七折:“欲觅佳姻,须索放还,强羁留,空絮烦,算除非为觅朱颜。”清 刘大櫆《祭吴文肃公文》:“我初见公,公在内阁,皓发朱颜,笑言磊磊。”余冠英注:“朱颜为美色。”

朱颜鹤发

zhūyánhèfā

指红润的脸和像鹤羽毛一样白的头发,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宋·张伯寿《临江仙》词:“天上姮娥元不老,人间紫府长春。朱颜鹤发更清新。”

朱颜绿发

zhūyánlǜfā

指青春年少。宋·沈遘《送句谌通判颖川》诗:“朱颜绿发出尘土,长缨高盖生清风。”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二回:“宋江看那女童时,但见:朱颜绿发,皓齿明眸。”清·唐孙华《送王诵侯之官成都》诗:朱颜绿发况未老,才地何啻十倍予。

朱衣点头

zhūyīdiǎntóu

旧称被考试官看中。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朱樱

zhūyīng

樱桃的一种,成熟时呈深红色;喻美女之口。明 冯惟敏《水仙子带折桂令·肩儿》套曲:“唇启朱樱,脸印红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鲁公女》:“俄闻喉中咯咯有声,忽见朱樱乍启,坠痰块如冰。扶移榻上,渐复吟呻。”《再生缘 第十四回》:“叠叠春风生碧柳,盈盈笑晕绽朱樱。”

朱愚

zhūyú

朱,通“侏”。智术短浅,愚昧迟钝。《庄子·庚桑楚》:“南荣趎曰:‘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 王先谦集解引 郭嵩焘云:“左·襄四年传杜注:短小曰朱儒。朱愚盖智术短小之谓。”

朱谕zhūyù皇帝用朱笔批示的谕旨。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57篇》正月十四日,(道光)病危,急召诸路大臣公开启匣,宣示建储朱谕。

朱钺

zhūyuè

红色的斧钺,九锡之一。《汉书·王莽传上》:“(王莽)左建朱鉞,右建金戚。”参见“九锡”。

朱紫

zhūzǐ

①《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何晏集解引 孔安国 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后因以“朱紫”喻正与邪、是与非、善与恶。《东观记·宗资传》:“汝南太守宗资,任用善士,朱紫区别。”《后汉书·陈元传》:“夫明者独见,不惑于朱紫;听者独闻,不谬于清浊。” 南朝梁 刘孝标《广绝交论》:“见一善则盱衡xūhéng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 唐 刘知几《史通·编次》:“班固踵武,仍加祖述于其间……朱紫以之混淆,冠履于焉颠倒。”②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红色、紫色官服。贵人。《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三》(阳鹜)戒束子孙,虽朱紫罗列,无敢违犯其法度者。《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五》萧至忠上疏,以为:“台寺之内,朱紫盈满,忽事则不存职务,恃势则公违宪章,徒忝官曹,无益时政。”《唐 薛逢 邻相反行》涉书猎史无早暮,坐期朱紫如拾青。唐 白居易《偶吟》:“久寄形于朱紫内,渐抽身入蕙荷中。”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唯大贤忽为人絷维,官至朱紫。”

北宋 汪洙《神童诗》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清 李渔《奈何天·忧嫁》:“下官只因宦途偃蹇,家计萧条,不以朱紫为荣,但觉素封可羡。”

𡱖zhūzhū女性生殖器官。
zhū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不吉祥的怪鸟,形状像猫头鹰而长着人手。《山经·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鴸,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