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u

船:舟辑。龙舟。轻舟。一叶扁舟。泛舟。同舟共济。隋 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唐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天边树若荠,江畔洲/舟如月。”

舟车

zhōuchē

交通船只和车辆。舟车之利。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第七十三回》(伍)员、(芈)胜相随前进,来到梅里,城郭卑隘,朝市粗立。舟车嚷嚷,举目无亲,乃藏芈胜于郊外,自己被发佯狂,跣足涂面。宋 欧阳修《丰乐亭记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五》金制:“商贾舟车不得用马。”清 田兰芳《云南楚雄府通判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云南距家万里,舟车屡易而后至。②长途旅行或旅途。

舟次zhōucì船停泊之所。即码头。行船途中,船上。《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舟次无聊,欲同尊兄上岸,就酒肆中一酌,少领清诲,万望不拒。

舟航

zhōuháng

①船只。《淮南子·主术训》:“大者以为舟航柱梁,小者以为楫楔。”《晋书·武帝纪论》:“是犹将适越者指沙漠以遵途,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觅路,所趣愈远,所尚转难。”晋 左思《吴都赋》:“汎舟航於彭蠡,浑万艘而既同。”唐 白居易《登老君阁望洛城诗》:“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閒。”清 余怀《板桥杂记·珠市名妓》:“水阁外环列舟航如堵墻。”②犹津梁。渡口和桥梁。南朝梁 沉约《答释法云书》:“实不刊之妙旨,万代之舟航。”唐 杨炯《卧读书架赋》:“济笔海兮尔为舟航,骋文囿兮尔为羽翼。”③拯济。《宋书·武帝纪中》:“相国宋王天纵圣德,灵武秀世,一匡頽运,再造区夏,固以兴灭继絶,舟航沦溺矣。”

舟楫

zhōují

船和桨。水上船只。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之利。《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资治通鉴》舍鞍马仗舟楫。唐 杜甫《梦李白 其二》:“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唐 杜甫《次空灵岸》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唐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九》臣愚以谓有江海,则必资舟楫战守之具。宋 苏轼《超然台记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宋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明 何景明《咏怀》之五:"江湖多风涛,舟檝不可保。"

舟舰

zhōujiàn

战船。《晋书·王濬传》:“武帝谋伐吴,詔濬修舟舰。”《南齐书·王敬则传》:“(敬则)於江中迎战,大破贼水军,焚其舟舰。”《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时宁都人刘蔼等资(李)迁仕舟舰兵仗,将袭南康。

舟梁

zhōuliáng

用船架设的浮桥。《国语·周语中》:“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韦昭注:“舟梁,以舟为梁也。”船和桥。《庄子·马蹄》:“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宋 苏舜钦《扬子江观风浪诗》:“济川作舟梁,铸鼎穷神姦。”③济渡;拯济。东魏《敬史君碑》:“亦既芟夷世难,功济生民;復惟舟梁苦海,运兹迷溺。”《北齐书·宣帝纪》:“王神祇协德,舟梁一世,体文昭武,追变穷微。”④华舟和杞梁的并称。两人皆春秋时齐国大夫。刘向《说苑·立节》:“君为五乘之宾,而舟梁不与焉,是少吾勇也。”

舟人

zhōurén

船夫。《诗·小雅·大东》:“舟人之子,熊羆是裘。”毛传:“舟人,舟楫之人。”晋 木华《海赋》:“於是舟人渔子,徂南极东。”唐 杜甫《咏怀古跡之二》:“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唐 郑谷《舟行诗》:“九派迢迢九月残,舟人相语且相宽。”唐 卢纶《晚次鄂州》:“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宋 柳永《安公子词 远岸收残雨》:“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二月十四日》:“岭头积雪未消,舟人谓春夏之间,花放满山,香闻百里,诚胜境也。”

舟师

zhōushī

①水军。《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楚子为舟师以伐吴。”《三国志 魏书武帝纪》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资治通鉴 晋纪三》壬寅,王浚舟师过三山,王浑遣信要浚暂过论事,浚举帆直指建业…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洛水》:“义熙中,刘公西入长安,舟师所届,次于洛阳 。” 宋 戴埴《鼠璞·防海》:“舟师始于吴越 。”清 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上》:“朝廷以定海孤悬海中,非海道舟师不能恢复。”②船夫;舵手。《新唐书·王义方传》:“道南海,舟师持酒脯请福。”明 高启欲《访李孝廉至娄江遇风而回 诗》:“舟师捩柂若无力,帆势如蓬几飘转。”清 黄遵宪《八月十五夜作歌》:“舟师捧盘登舵楼,船与天同西流。”

舟舆

zhōuyú

①船和车。《老子·第八十章》:“虽有舟舆,无所乘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夷狄殊俗之国,辽絶异党之地,舟舆不通,人迹罕至,政教未加,流风犹微。”按,书·司马相如传下作“舟车”。唐 柳宗元《送萧炼登第后南归序》:“朋旧之徒,含喜来迎;宗姻之列,加礼以待。舟舆所略,贺声盈耳。”②谓乘车乘船旅行。 清 钮琇《觚賸·蒋山佣》:“(顾炎武)常言:‘生平最憎者舟舆,而炊粱跨卫,乃此身安处也。’”

舟中敌国

zhōuzhōngdíguó

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尔辈无恐,即舟中敌国,不能为我害也。”

舟渚zhōuzhǔ

船只停泊处。《南齐书·刘悛传》:“世祖自寻阳还,遇悛於舟渚间,欢宴叙旧,停十餘日乃下。”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侯(梁武帝弟弟)遂密云,赧然而出。坐此被责,飘颻舟渚,一百许日,卒不得去。”

舟子

zhōuzǐ

驾船的人,亦称船夫毛传:舟子,舟人,主济渡者。《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五》参知政事何澹之弟涤,通判临安府;自临安还处州(今丽水市),舟子市私盐万馀斤,为逻卒所捕,涤仗剑伤逻卒。明·魏学洢《核舟记》: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明 张岱《湖心亭看雪》: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舟子知是唐解元,不敢怠慢,即忙撑篙摇橹。

zhōu

车辕:“马倚辀而徘徊”。泛指车。

zhōu

火行。《集韵》之由切,音周。《玉篇》火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