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u

①圈子,环绕:周围。周天。周转(zhuǎn )。周匝(a.环绕;b.周到)。②普遍、全面:周身。周延。周全。周游。《庄子·知北游》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西汉 晁错《论贵粟疏其(珠玉金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③时期的一轮,亦特指一个星期:周岁。周年。周期。参见“周星”。上周。④完备,周到。周密。周详。周正(端正)。周折(事情进行不顺利)。充足。《左传·文公三年》:君子是以知秦穆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主壹也。杜预注:周,备也。《孟子·尽心下》: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朱熹集注:周,足也。言积之厚则用有余。《晋书 武帝纪》及乎宫车晚出,谅闇未周,籓翰变亲以成疏,连兵竞灭其本。唐 韦应物《送杨氏女诗》:“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⑤给,接济:周济。遇岁饥,分所馀周不足者,未尝计有无。《晋书 孝武帝纪》凡诸役费,自非军国事要,皆宜停省,以周时务。⑥中国朝代名:西周。东周。武周。北周。后周。⑦姓。

周邦

zhōubāng

举国。《诗·大雅·崧高》:“周邦咸喜,戎有良翰。”郑玄笺:“周,徧/遍也。”《资治通鉴 宋纪四》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皆贤隽之胄,冠冕周邦。

周鼎

zhōudǐng

①指周代传国的九鼎。《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史记 孝文本纪》欲出周鼎,当有玉英见。清 唐孙华《夏日园居杂咏之九》:“蓟门重险旧尧封,周鼎销沉泗水踪。”参见“九鼎”。②春秋时楚庄王觊觎王位,因伐戎之便而至周境,遂问定王使臣周鼎之大小、轻重。事见左传·宣公三年。后因以“周鼎”借指国家政权。唐 张说《开元正历握乾符颂》:“神龙中兴,周鼎归唐。”陈毅《赣南游击词》:“强寇北国问周鼎,大军西去渡金沙,抗日要开花。”参见“问鼎”。③比喻宝器。贾谊《吊屈原赋》:“于嗟嚜嚜兮,生之无故!斡弃周鼎兮宝康瓠。” 晋 葛洪《抱朴子·擢才》:“洪钟周鼎,不为委沦而轻其体。”④古星名。属后发座。甘公石申《星经·周鼎》:“周鼎三星,足状,云鼎足星,在摄提大角西,主神鼎。”

周而不比

zhōuérbùbǐ

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周,圆周,合围合群。比,前后紧随,结党为奸。《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而复始

zhōuérfùshǐ

循环往复,一圈一圈地运转。《文子·自然》:“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汉书·礼乐志》:“精健日月,星辰度理,阴阳五行,周而复始。”宋 吕蒙正命运赋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清 曹雪芹《红楼梦 第十三回》:秦氏冷笑道:“婶娘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以常远保全了。

周纲

zhōugāng

周代的法度。唐 韩愈《石鼓歌》:“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惲天戈。”

周诰

zhōugào

尚书·周书中的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等篇。南朝宋 何承天《答宗居士书》:“婬盗著於五刑,酒辜明於周。” 唐 韩愈《进学解》:“周、殷,佶屈聱牙。”

周亘

zhōugèn

曲折绵延。荀悦纪·哀帝纪下:“(哀帝)又令将作大匠,为贤起冢义陵傍,内为便房,刚栢题凑,外为徼道,周亘数里。”《资治通鉴 宋纪七》命领军将军刘遵考等将兵分守津要,游逻上接于湖,下至蔡洲,陈舰列营,周亘江滨,自采石至于暨阳,六七百里。《隋书·梁睿传》:“谦将赵俨、秦会,拥众十万,据崄为营,周亘三十里。”《资治通鉴 随纪五》(隋炀帝)骑乘嗔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周给

zhōugěi

①为慎密辩给的意思(辩给指能言善辩)。《北史·齐纪上·神武帝》:"(神武)性周给,每有文教,常殷勤款悉,指事论心,不尚绮靡。"②接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五》(杨亿)性耿介,敦尚名节,多周给亲友,所得廪赐随尽。《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五》金尚书省奏三路之粟不能周给。《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引孙当不起激聒,刘员外也怕淘气,私下周给些钱钞,叫引孙自寻个住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李八缸》:"窘急时,赖兄小周给,不至大困。

周公(旦)

zhōugōng(dàn)

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联合殷贵族武庚和东夷反叛。他率师东征,平定叛乱,灭奄(今山东曲阜东)后大举分封诸侯,营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 “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海,方之蔑如也。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评价:文武二王有德功治未成,武弟周公大德功大治成。

周公吐哺

zhōugōngtǔbǔ

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三国魏·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行

zhōuháng I.

①大路。《诗·小雅·大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朱熹集传:“周行,大路也。”②周官的行列。《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毛传:“行,列也。思君子,官贤人,置周之列位。”后用以泛指朝官。《晋书 文帝纪》公简贤料材,营求俊逸,爰升多士,置彼周行,是用锡公纳陛以登。唐 王维《请施庄为寺表》:“元圣中兴,羣生受福,臣至庸朽,得备周行。”清 吴伟业《通元老人龙腹竹歌》:“京师公卿谁旧识?与君异国共周行。”③至善之道。《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毛传:“周,至;行,道也。”马瑞辰通释:“郑注《莱誓》云:‘至,犹善也。’是知训‘周行’为‘至道’,即善道也。郑注《乡饮酒礼》引《诗》云:‘嘉宾示我以善道’,义与毛合。”《陈书·后主纪》:“朕以寡薄,嗣膺景祚……敢忘康济,思所以登显髦彦,式备周行。”II.zhōuxíng①巡行;绕行。走遍。汉 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禹)即天子之位,三载考功,五年改定,周行天下,归还大越。”汉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周行数里,仰不见日。”《晋书 王羲之传》及(王)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②循环运行。《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李大钊《时》:“天运人生,周行不息。” 

周厚zhōuhòu

亲密深厚;厚爱。丰厚。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近在扬都,有一士人讳审,而与沉氏交结周厚。”宋 范仲淹《与韩魏公书》:“在餘杭捧閲首赐教,过垂周厚。”《隶释·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小妇慈仁,供养周厚。”

周惶

zhōuhuáng

亦作“周遑”。彷徨,犹疑不定。汉 董仲舒《士不遇赋》:“使彼圣贤其繇周遑兮,矧举世而同迷。” 晋 潘岳《悼亡诗》之一:“怅怳如或存,周遑忡惊惕。”南史·张兴世传》:“贼据上流,兵张地胜,今以奇兵潜出其上,使其首尾周惶,进退疑沮,粮运艰碍,乃制胜之奇。”

周急

zhōují

周济困急。论语·雍也》:“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朱熹集注:“急,穷迫也;周者,补不足。”后汉书·王丹传》:“(丹)家累千金,隐居养志,好施周急。” 李贤注:“周急,谓周济困急也。”《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二》是故乡党阙于嘉宾之欢,九族忘其亲亲之恩,饮食周急之厚弥衰,送往劳来之礼不行。《水浒传第十八回》(宋江)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夜谭随录》崔秀才:周急不继富,圣言不可诬。

周急济贫

zhōujíjìpín

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元·郑廷玉《看钱奴》第四折:“我怎敢便忘了你那周急济贫时!”

周济

zhōujì

在物质上给以帮助;接济。元 柯丹丘《荆钗记·投江》:“若还这般周济奴,犹如久旱逢甘雨” 《聊斋志异 雨钱》一日,密祈翁曰:“君爱我良厚。顾我贫若此,君但一举手,金钱宜可立致。何不少为周济”《红楼梦 第九二回》:“有个甄士隐和他相好,时常周济他。”

周浃

zhōujiā

①普遍深入。《荀子·君道》:"古者先王审礼以方皇周浃于天下,动无不当也。"梁启雄简释:"《周易》释文:'周,遍,备也。'《说文》新附:'浃,洽也,彻也。'"《史记·礼书》:"房皇周浃,曲直得其次序,圣人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四》窃见纪传之体,文字繁多,虽以衡门专学之士,往往读之不能周浃,况于帝王日有万几,必欲遍知前世得失,诚为未易。②普遍湿透。宋 曾巩《谢雨文》:"赖神之仁,畀以膏泽,自未至酉,远近周浃。"③犹周到。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七章:“静子闻命欣然,即转身为余上冠杖,余曰:‘谨谢阿姊,待我周浃’”

周尽

zhōujìn

谓周知万物,穷尽其理。《庄子·则阳》:“圣人达绸繆,周尽一体矣。” 成玄英疏:“夫智周万物,穷理尽性,物我不二,混同一体也。”周详。 唐 薛调《无双传》:“花牋五幅,皆无双真迹,词理哀切,叙述周尽。”宋 曾巩《史馆申请三道》:“所贵祖宗功德,传布方册,得以周尽。”

周孔

zhōukǒng

中国古代两位圣人周公和孔子的合称。《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朕一月三临太学,黜陟幽明,躬亲奖励,罔敢倦违,庶几周、孔微言不由朕而坠,汉之二武其可追乎!晋 葛洪《抱朴子 自序》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莫信神仙之书,不但大而笑之,又将谤毁真正。

周款

zhōukuǎn

亲密。《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惟闻李尚书、高黄门与萧宝寅周款,并居得言之地,必能全之。”胡三省注:“周,至也;密也;款,爱也。”

周郎

zhōuláng

指三国吴将周瑜。因其年少,故称。《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唐 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 李端《听筝/鸣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周郎顾曲

zhōulánggùqǔ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清 俞樾《余莲村劝善杂剧序》谁谓周郎顾曲之场,非即生公说法之地乎?

周庐

zhōulú

古代皇宫周围所设警卫庐舍。《史记·秦始皇本纪》:“卫令曰:‘周庐设卒甚谨,安得贼敢入宫?’”裴骃集解引三国吴薛综曰:“士傅宫外,内为庐舍,昼则巡行非常,夜则警备不虞。”《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卫宫周庐,才容数人,一旦霖潦,衣甲弓刀,沾湿柔脆,岂堪为用!

周密

zhōumì

周到细密。《荀子·儒效》:“其知虑多当矣,而未周密也。”杨倞注:“周密,谓尽善也。”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附会》:“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此附会之术也。”《聊斋志异 嫦娥》由此蹈隙往来,形迹周密。

周内

zhōunà

亦作“周纳”。 弥补漏洞,使之周密。引申为罗织罪状,陷人于罪。《汉书·路温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练而周内之。”王念孙《读书杂志·书九》:“今案内读为‘纳’,纳者,补也;周,密也……谓密补其奏中之罅隙。”《明史·杨博传》:“其后张居正逐拱,将周内其罪,博毅然争之。” 鲁迅《三闲集·序言》:“我以为无产阶级是不会有这样锻炼周纳法的,他们没有学过‘刀笔’。”

周南

zhōunán

①诗·国风之一。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关雎》是有关爱情的诗篇,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诗。后人认为周南所收大抵为今陕西、河南、湖北之交的民歌,颂扬周德化及南方。以后被作为诗教的范。②代称周公。因成周以南之地为周公旦的采邑,故称。③地名。指成周(今河南洛阳)以南。④《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嵗天子始建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后因以“周南”为滞留某地而毫无建树之。唐 杜甫《寄韩谏议注诗》:“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周洽

zhōuqià

周遍,普遍。《后汉书·冯衍传 上》:“树恩布德,易以周洽,其犹顺惊风而飞鸿毛也。”《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于周洽。”宋 王安石《上蒋侍郎书》:“今执事聪明视听,悉已周洽,风俗之美恶,士流之能否,皆得而知之矣。”

周亲

zhōuqīn

至亲。《尚书·泰誓中》:“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孔传:“周,至也。言纣至亲虽多,不如周家之少仁人。”唐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二刻拍案惊奇 卷二》:“周亲忍去骗孤孀,到此良心已尽亡。”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云萝公主》:“彼虽周亲,然舌耕谓何也?”

周情孔思

zhōuqíngkǒngsī

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封建社会奉之为思想情操的楷模、典范。唐·李汉《韩昌黎集序》:“日光玉洁,周情孔思。”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一回:华表松枝向北寒,周情孔思楷模看。

周任

zhōurén

周时大夫。一说为古之良史。其人正直无私,疾恶务去。《晋书 王羲之传》每仰咏老氏、周任之诫,常恐死亡无日,忧及宗祀,岂在微身而已!

周赡

zhōushàn

①周济,接济。桓宽《盐铁论·忧边》:“圣主思念中国之未宁,北边之未安,故使廷尉评等,问人间所疾苦,拯恤贫贱,周赡不足。”《新唐书·甄逢传》:“朋友有缓急,辄出家赀周赡,以义闻。”②充足;完备。《周书·武帝纪下》:“诏曰:‘其鳏寡孤独,寔/可哀矜,亦宜赈给,务使周赡。’”《资治通鉴 梁纪十四》(高)欢命诸州滨河及津、梁皆置仓积谷以相转漕,供军旅,备饥馑,又于幽、瀛、沧、青四州傍海煮盐,军国之费,粗得周赡。《隋书·食货志》:“于沧瀛幽青四州之境,傍海置盐官以煑盐,每岁收钱,军国之费,得以周赡。”唐 刘知几《史通·叙事》:“周书称‘前徒倒戈,血流漂杵’,虞书云‘四罪而天下咸服’,此皆文如阔略,而语实周赡。”

周邵

周召

zhōushào

zhōuzhào

周成王时共同辅政的周公旦和召公奭shì的并称。两人分陕而治,皆有美政。《礼记·乐记》:“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楚辞·刘向 九叹·愍命》:“戚宋万於两楹兮,废周邵於遐夷。”王逸注:“周,周公旦也;邵,邵公奭shì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后汉书 袁绍传》(公孙)瓚因此以书譬绍曰:赵太仆以周、邵之德,衔命来征,宣扬朝恩,示以和睦,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晋书 文帝纪》昔在周召,并以公侯,入作保傅。《晋书 愍帝纪》:“昔周邵分陕,姬氏以隆。”说明:《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召公奭与周公同姓,姓姬氏。“右丞相当入辅弼,追踪周邵,以隆中兴也。”唐 张说《诏宴薛王山池序》:“《二南》迈周召之风,百辟形金石之咏者也。”清 金农《怀甬东邢十九叔秋试》诗之二:“白头未嫁守家机,周召馀风好发挥。”

周慎

zhōushèn

周密谨慎。东汉 诫兄子严敦书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后汉书·胡广传》:“(胡广)翼翼周慎,行靡玷漏。”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白少颇周慎,忝闻义方。”明 唐顺之《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君小心周慎,画尺寸不敢失。”清 钱泳《履园丛话·杂说上·刺史新闻》:“僕偶出,客必为其主左右之,较僕尤为周慎。”

周省

zhōushěng

遍览。《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五年春正月)丁酉,诏分遣大使,周省四方,察讼听谣,问人恤隐。宋 欧阳修《自岐江山行至平陆驿诗》:“登临虽云劳,巨细得周省。”

周事

zhōushì

济事,成事。《关尹子·五鉴》:“勿以我心揆彼,当以彼心揆彼,可以周事。” 晋干宝《搜神记 卷十三》:“鲁人弦歌祭祀,穴中无水,每当祭时,洒扫以告,辄有清泉自石间出,足以周事。” 清 恽敬《三代因革论》:“自唐之中叶,天下扰攘,官役不足以周事,遂取之於民以助之。” ②谓终生奉侍。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狐谐》:“今我兄弟至,将从以归,不能周事。”

周视

zhōushì

巡视。谓仔细察看。《聊斋志异 小猎犬》返身周视,都无所见;惟壁砖上遗一细犬。

周天

zhōutiān

①谓绕天球大圆一周。天文学上以天球大圆三百六十度为周天。②指一定时间的循环。十二年。

周卫

zhōuwèi

①环卫,禁卫。引申指宫禁。《汉书·司马迁传》:“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伎,出入周衞之中。” ②防卫。文选·左思《吴都赋》:“土壤不足以摄生,山川不足以周衞。” 吕向注:“周衞,谓防衞也。”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局拘律树林》:“是时 如来与大众俱,金刚周衞,四天王前导。” ③指禁卫兵士。晋 袁宏《后纪·明帝纪上》:“至秋冬,乃振威灵,整法驾,备周衞,设羽旄。”宋 曾巩《曲珍四厢都指挥使绛州防御使制》:“周衞军之官,名城御侮之寄,兼是宠数,以畴尔庸。”

周悉

zhōuxī

周到详尽。《汉书 王莽传》圣心周悉,卓尔独见,发得周礼,以明因监。《北齐书·昭帝纪》:“诚如卿言。朕初临万机,虑不周悉,故致尔耳。”唐 韩愈《进 顺宗实录 表状》:“监修李吉甫授臣以前史官韦处厚所撰先帝实録三卷,云未周悉,令臣重修。”明 袁宏道《送叶使君还朝序》:“敬君喜谈学,津津经术,或者谓公大儒,将遗略细务,而君综理周悉,如櫛之如髮。”清 尤侗《坚瓠秘集 序》:“凡六经之所不及者,靡不博记而周悉。”

周星

zhōuxīng

即岁星。南朝梁 庾肩吾《咏同泰寺浮图诗》:“周星疑更落,梦似今通。”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因又借指十二年。唐 白居易《与刘苏州书》:“岁月易得,行复周星。”《资治通鉴·宋武帝永初三年》:“皇子焘年将周星,明叡温和。” 清 周亮工《寒食诗话楼感怀诗之二》:“到来风雨半周星,开遍桐华涕自零。”②指一周年。《淮南子·时则训》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周于天,岁将更始。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周行

zhōuxíng

①大路。《诗·小雅·大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朱熹集传:“周行,大路也。”②周官的行列。《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 周行。” 毛传:“行,列也。思君子,官贤人,置周之列位。”后用以泛指朝官。唐 王维《请施庄为寺表》:“元圣中兴,羣生受福,臣至庸朽,得备周行。”清 吴伟业《通元老人龙腹竹歌》:“京师公卿谁旧识?与君异国共周行。”③至善之道。《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毛传:“周,至;行,道也。”马瑞辰《通释》:“郑注莱誓云:‘至,犹善也。’是知《传》训‘周行’为‘至道’,即善道也。 郑 注乡饮酒礼引诗云:‘嘉宾示我以善道’,义与毛合。”④巡行;绕行。 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禹)即天子之位,三载考功,五年改定,周行天下,归还大越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周行数里,仰不见日。”宋 陆游《上书乞祠辄述鄙怀诗》:“飘然去周行,湖海抱沉疾。”明 高启《胡应炎传》:“僧不知为计,周行视城曰:‘是城龟形也。’”⑤循环运行。《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韩非子·解老》:“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须臾,宰羊为炙,先行至客,一臠入口,便下皮内周行徧体,痛楚号叫。”李大钊《时》:“天运人生,周行不息。”

周恤

赒恤

zhōuxù

周济救助。《礼记·孔子闲居》"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汉 郑玄注:"救之,周恤之。言君于民有丧,有以周恤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九》可谕江、淮诸郡,凡归附者,加意抚纳,厚与赒恤,勿令失所。《金史·雷渊传》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其友商衡每为辩之,且周恤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九》户部尚书赵与欢言:“暴风淫雨,害于粢盛,浙江东、西,室庐漂荡,愿下哀痛之诏,遣赒恤之使,遍行诸道许以便宜施惠。”

周旋

zhōuxuán

①运转。《国语·越语下》:“必顺天道,周旋无究。” ②辗转相追逐;游览,观看。《东周列国志 第一回》:“号令一出,人人贾勇,个个争先。进退周旋,御车者出尽驰驱之巧;左右前后,弯弧者夸尽纵送之能。”晋 谢灵运《登江中古屿》:“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③古代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礼记·乐记》:“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文也。”陆德明释文:“还,音旋。”孔颖达疏:“周谓行礼周曲回旋也。”《孟子·尽心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引申为交往;交际应酬。三国魏 曹操《与荀彧追伤郭嘉书》: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险阻艰难,皆共罹之。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聊斋志异 女神》(米)生久立,待与周旋,而叟殊不离席。⑤环绕;盘曲。盘桓;展转;反复。《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 清 周亮工《朱静一诗序》:“﹝近人之诗若文﹞骤观之,非不洋洋焉煜煜焉,周旋观之,嚼蜡矣。”⑥照顾;周济。《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友之周旋。” 

周易

zhōuyì

《周易》即《易经》,是统经典之一,相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两个部分,是中国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宋书 卷九 后废帝》太宗(明帝刘诸子在孕,皆以《周易》筮之,即以所得之卦为小字,故帝字慧震,其余皇子亦如此。

周垣

zhōuyuán

围墙;城墙。殿宇周垣。《墨子·备城门》:“五十步一井屏,周垣之高八尺。”《汉书·佞幸传·董贤》:“(诏)又令将作为贤起冢茔义陵旁,内为便房,刚柏题凑,外为徼道,周垣数里。”明 刘基《郁离子·九难》:“夏屋耽耽,缭以周垣。”清 顾炎武《山海关诗》:“紫塞为周垣,苍山为锁钥。”清 曾国藩《翰林院侍读学士丁墓志铭》:“咸丰二年秋,攻围长沙,君矢志坚守……日夜令其子驯廵警周垣。”

周匝

zhōuzā

环绕一周;围绕;指周围。例:盘旋穿插,周匝数遍。《后汉书 董卓列传》乃陈兵夹道,自垒及宫,左步右骑,屯卫周匝,令吕布等扞卫前后。《聊斋志异 梁彦》伸舌周匝,自舐其吻,梁大愕,踏之,物缘袜而上,渐至股际。

周遭zhōuzāo

同义词:方圆,四周,周围。四周;周围。指环绕一圈。《水浒传第二回》当时转入林子里来看时,却是一所大庄院,一周遭都是土墙,墙外却有二三百株大柳树。

周章

zhōuzhāng

仓皇惊惧。如:周章失措。狼狈周章。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子则草屩粗衣,蓬头垢面,周章道路,要候执事,叩头流血,申诉冤情。明 刘元卿《贤奕编·爱犬活主》:“广陵杨生畜犬甚爱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卧草中,时野火起,乘风火烈,狗周章号唤。” 周折。如:煞费周章。《聊斋志异 青娥》至旧处,迷村所在。周章逾时,夕暾渐坠。周游。晋 葛洪《抱朴子·明本》:“开车褰帷,周章城邑。”回旋舒缓。宋 王观国《学林·周章》:“周章者周旋舒缓之意。” ⑤引申为迟疑不决。《南史·江淹传》:“桂阳之役,朝廷周章,诏檄久之未就。”

周张

zhōuzhāng

①周遍张设。②四处奏起。③犹惆怅。④焦躁急迫貌。《聊斋志异 姊妹易嫁》父无计,周张欲自死。

周召

zhōuzhào

参见“周邵zhōushào”

周遮

zhōuzhē

一本作“啁嗻”。遮掩;掩盖。唐 元稹《胡旋女》诗:“倾天倒地用君力,抑塞周遮恐君见。” 谓多方回护。金 王若虚《总论》:“凡人有好必有恶,有喜必有怒,有誉必有毁。圣人亦何以异哉!而学者一以春风和气期之,凡忿疾讥斥之辞,必周遮护讳而为之说。” 噜苏;唠叨。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媪曰:‘饭熟已久,有何长言,周遮乃尔?’” 犹阻拦;遮拦。金 党怀英 《新泰县环翠亭》诗:“山英异时合有情,周遮不放公马行。”

周正zhōuzhèng

 周历正月。即农历十一月。《史记·历书》:“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端正。《西京杂记》卷六:“(魏襄王冢)中有石床石屏风,婉然周正。”《红楼梦》第八四回:“只要深知那姑娘的脾性儿好,模样儿周正的就好。”平整,匀整。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饼法》:“(乾剂)入脂浮出,即急翻,以杖周正之。”

周知

zhōuzhī

普遍知道,使普遍知道。众所周知。遍知。《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岛之地域广轮之数。郑玄注:“周,犹徧也。”宋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太祖躬上智独见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伪,指挥付托,必尽其材。《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朕(宋孝宗)今以手诏戒谕之,俾深思古谊,视所部为一家,周知其经费而通融其有无,廉察其能否而裁抑其耗蠹,庶乎郡邑宽而民力裕也。

周至

zhōuzhì

周到。《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於丁宁周至。

周咨/周谘

zhōuzī

多方征求意见。 清 梅曾亮《送韩珠船序》昔合河孙文定公 ,尝徒步游东南山水数千里,风俗人事政教之所宜,履行周咨,故后所建议,深植治体。《清史稿卷十六 仁宗本纪》惟朕恪遵成宪,日日召见臣工,前席周谘,似不致於乖离。《清史稿·德宗纪二》诸臣於交议之事,当周谘博访,详细讨论。 张孝若《张季直先生传记》今国势危急,极愿摄政王周咨博访,以求治安之进行。

zhōu

接济;救济:赒济。赒急扶困。《续资治通鉴 元纪九》回回献大珠,邀价钞数万锭,帝(忽必烈)曰:“珠何为!当留是钱以赒贫者。”

赒济

周济

zhōujì

接济,救助。《新唐书·薛戎传》:"悉奉禀周济内外亲,无疏远皆归之,既病,以所有分遗之曰:'吾死矣,可持为归资!'众皆哭而去。"《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四》金主诏以天水郡公赵桓(宋钦宗)乞本品俸,令有司赒济之。《水浒传 第十一回》:"林冲道:'若得大官人如此周济,教小人安身立命,只不知投何处去?'"杨朔《雪花飘飘》:"本来想多赒济点,偏赶上青黄不接,粮食也紧,就能拿出这点。"

zhōu I.

啁啾:形容鸟叫声。啁噍:形容鸟叫声。II.参见zhāoIII.tiào调笑:“孙权性既滑稽,嘲无方”。

啁啾

zhōujiū

形容鸟叫声、奏乐声等。水鸟啁啾。可形容小儿学语。 蒲松龄《聊斋志异·夜叉国》:“又三年,子女俱能行步。徐辄教以人言,渐能语。啁啾之中,有人气焉。”《聊斋志异 罗刹海市》 今已啁啾怀抱,颇解言笑;觅枣抓梨,不母可活。

啁嗻

zhōuzhē

啰嗦多言。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饭熟已久,有何长言,啁嗻乃尔?”啁嗻,一本作“周遮”。 《聊斋志异 张氏妇》妇曰:“此等事,岂可对人行者!”其一微笑,啁嗻而出。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戴监生》:“翁以钩距来,我但以坦率往,毋啁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