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òng I.

①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②受到,遭受:中毒。中计。《战国策·颜斶说齐王据慢骄奢,则凶中之。③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中式者:通过童试的生员可参加乡试.乡试分别在各省举行,共有三场,由皇帝派遣正,副主考官主持,中式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清史稿卷二 本纪二 太宗本纪一》诸贝勒府及满、汉、蒙古所有生员,俱令赴试。中式者以他丁偿之。II.参见zhōng。

中风zhòngfēng

①病名。指脑血管栓塞或脑内小血管破裂等病患。指外感风邪的病患。患中风病。《水浒传第一一九回》比及行至苏州城外,只见混江龙李俊诈中风疾,倒在床上,手下军人来报宋先锋。②发疯,精神错乱。风,通“疯”。③麻将牌中有四张刻红色“中”字的牌,称为“红中”,又称“中风”。

中酒

zhòngjiǔ

①饮酒半酣时。《笑林广记 中酒弟子又问:“‘在明明德’如何讲?”师遽捧额曰:“且住,我还中酒在此。”②醉酒。《史记·樊哙传》,亦见《汉书》,意酒酣也。中,读仄声也。又如杜牧:“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宋 吴文英《风入松》:“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③病酒。

中伤

zhòngshāng

①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后汉书·杨秉传》有忤逆于心者,必求事中伤。②打中击伤。《列子·杞人忧天》:“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中绳

zhòngshéng

①符合墨线;直线。《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韩非子·有度》:“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庄子·达生》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子·徐无鬼》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②喻符合标准。《吕氏春秋·离俗》:“故布衣人臣之行,洁白清廉中绳,愈穷愈荣。”③谓适度。明 何景明《进舟赋》:“量左右以中绳兮,察缓急之所宜。”

中圣

zhòngshèng

酒醉的隐语。唐 李白《赠孟浩然 诗》:“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宋 秦观《次韵夏侯太冲秀才》:“或时得名酒,亭午犹中圣。”明 屠隆《綵毫记·脱靴捧砚》:“臣虽中圣,敢不奉詔,愿给笔札。”

中式

zhòngshì I.

科举考试合格。亦“中试”。“高第”可指科举中式或中式之人。参见“高第”。《明史·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明 张岱《陶庵梦忆序》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醒世恒言 苏小妹三难新郎》丫鬟道:“奉小姐之命,有三个题目在此,三试俱中式,方准进房。这三个纸封儿便是题目在内。”《清史稿·礼志八》:“顺治初,会试中式举人集天安门考试。”茅盾《童年·父亲的抱负》:“没有考第三场,自然‘中式’无望。”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60篇》道光十八年(1838年),已经二十八岁的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终于中试,赐同进士出身II.参见zhòngshī。

中意

zhòngyì

内心之意。唐 韦应物广陵遇孟九云卿》诗:“新知虽满堂,中意颇未宣。”合心,满意。喜欢。《汉书·杜周传》:“奏事中意,任用。”颜师古注:“以奏事当天子之意旨,故被任用也。”宋 欧阳修《五代史宦官传序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宋 张淏《云谷杂记 卷三》:“雪儿,李密之爱姬,能歌舞。每见宾僚文章有奇丽中意者,即付雪儿叶音律以歌之。”《红楼梦 第十三回》:“贾珍恣意奢华,看板时,几副杉木板皆不中意。”

zhòng

①兄弟排行次序二:仲兄。仲弟。②在当中的: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依此类推)。仲裁(居间调停、裁判)。③姓。

仲春

zhòngchūn

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仲春。仲春在24个节气中属于惊蛰春分两个节气。参见“初春”、“季春”。

仲冬zhòngdōng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处冬季之中,故称。《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其时仲冬中旬,月明如水,公子和十娘坐于舟首。

仲父

zhòngfù

①古代称父亲的大弟。《释名·释亲属》:“父之弟曰仲父……仲父之弟曰叔父。”②春秋时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荀子·仲尼》:“(齐桓公)倓然见管仲 之能足以托国也……遂立以为仲父。”杨倞注:“仲者,夷吾之字;父者,事之如父。”后因用以称管仲。 三国魏 曹操《善哉行》:“齐桓之霸,赖得仲父 。”晋 陶潜《读山海经诗之十三》:“仲父 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逯钦立校注:“仲父,管仲 。” 清 钱谦益《光禄大夫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通铁山王公墓志铭》:“昔者, 伊生五就,拜币聘于有莘;仲父一匡,谢沟渎于堂阜 。”③用于帝王对宰相重臣的尊称。《史记·吕不韦列传》:“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 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张守节《正义》:“仲,中也,次父也。盖效齐桓公以管仲为仲父。”刘向《说苑·正谏》:“(秦始皇)乃立焦(茅焦)为仲父,爵之为上卿。”《晋书·王导传》:“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④指孔丘。丘字 仲尼,故称。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钻仲父之遗训,览老氏之要言。” 李善注:“仲父,仲尼也。”

仲秋

zhòngqiū

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仲山甫

zhòngshānfǔ

一作仲山父。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虽家世显赫,但本人却是一介平民。早年务农经商,在农人和工商业者中部有很高威望。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受举荐入王室,任卿士(相当于后世的宰相),位居百官之首,封地为樊,从此以樊为姓,为樊姓始祖,所以又叫“樊仲山甫”、“樊仲山”、“樊穆仲”。《资治通鉴 晋纪十一》若夫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山甫夙夜匪懈者,盖共嗤黜以为灰尘矣!

仲叔

zhòngshū

兄弟中排行第二者。《尚书·吕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②泛指兄弟、弟弟。 清 陈确 《祭祝子开美文》:“细书格言,精楷端淑,并师手札,汇藏一椟,不遗诸子,不授仲叔。”犹伯仲。评论人的才能时,比喻不相上下。三国志·蜀志·庞统法正传评》:“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④复姓。 春秋卫有仲叔于奚 。见左传·成公二年》。《资治通鉴 周记一》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

仲夏

zhòngxià

古语中有: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或者也有用伯、仲、叔的。所以,仲即为第二的意思,而仲夏就是指夏天的第二个月。一般来说,是指阴历五月份。《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四》六月,甲寅,金主以仲夏始得雨足,百姓艰食,出仓粟十万石,减价粜之。清 洪升《长生殿·闻乐》:“呀,时当仲夏,为何这般寒冷。”

仲宣

zhòngxuān

汉末文学家王粲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著称。宋 李清照《鹧鸪天词》:“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仲月

zhòngyuè

指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五、八、十一月。因处每季之中,故称。 唐 钱起《过鸣皋隐者 诗》:“仲月霁春雨,香风生药田。”《新唐书·礼乐志四》:“礼不祭墓,唐家之制,春、秋仲月以使具卤簿衣冠巡陵。” 宋 陆游《舍北摇落景物殊佳偶作 诗》:“今年冬候晚,仲月始微霜。” 明 何景明《甘露颂》:“皇嗣元载,仲月维冬。”《清史稿·高宗本纪》:“丙午,举行经筵。自是每季仲月举行一次,岁以为常。”

仲子

zhòngzǐ

①对兄弟中排行为第二者的尊称。②犹次子。文嘉(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明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仲子。

物種,種田;种姓

zhòng I.

把种子或幼苗等埋在泥土里使生长:种地。栽种。②繁衍。唐 韩愈《祭鳄鱼文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II.参见 zhǒng。III.chóng姓。如宋代有种师道。

种莳

zhòngshì

犹种植。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序》其有五谷果蓏,非中国所殖者,存其名目而已;种莳之法,盖无闻焉。唐 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 深春好 之十九》何处深春好,春深种莳家。《元典章 户部一 职田》召募佃客种莳。《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六》后因闭塞西河、塔河诸水口,以便种莳,故他处连年溃决。参见“莳”。

种玉zhòng

①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公汲水作义浆於坂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后因以“种玉”比喻缔结良姻。《说岳全传 第四回》千人丛内,显穿杨手段;五百年前,缔种玉姻缘。②形容雪景。

种殖zhǒngzhí

栽种繁殖。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沽河》:“渔阳太守张堪,于县开稻田,教民种殖,百姓得以殷富。”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

种作

zhòngzuò

犹耕作。《东观记·张堪传》:“(堪)为渔阳太守,有惠政,开治稻田八千餘顷,教民种作,百姓以殷富。” 晋 陶潜《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宋 岳飞《奏郾城县并绛州垣曲县捷状》:“见行抚存,人户安业,依旧种作。”

zhòng/zhǒng I.

古同“种”。II.tóng①早种晚熟的谷物:“上春,诏王后帅六宫之人而稑之种,而献之于王。”②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