帜 | zhì | 旗子:旗帜。独树一帜(单独打起一面旗号,喻自成一家,亦称“别树一帜”)。 |
识識 | zhì I. | ①旗帜。后作“帜”。通“帜”。标记。标识(标志)。加上标记。后作“志”。识别(加上标记使有区别)。《宝刀赋序》以龙熊鸟雀为识。《汉书·王莽传下》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唐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鷰啄皇孙,知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金史》识以柳枝,命本部涉济。《聊斋志异 阿绣》刘出藏箧,封识俨然。②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岭外代答》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参见“款识”。③通“志”。记住。《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史记·孝武纪》文镂无款哀。《汉书·匈奴传上》以计识其人众畜牧。师古曰:“识亦记也。”《论语·子张》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又如:识念(记忆)。参见“博闻强识”“强识”。II.参见shí。 |
识念 | zhìniàn | 记忆。《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瞻工书画,彊识念,蜀人追思亮 ,咸爱其才敏。” |
掷 | zhì | ①扔,投,抛:投掷。弃掷。掷远。掷铁饼。掷铁饼。晋 陶渊明《杂诗诗二首 其二》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宋 刘克庄《莺梭》:“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聊斋志异·促织》少间,帘内掷一纸出。②腾跃,将自身抛入空中。掷身(纵身);掷倒(逆行连倒,翻筋斗)唐· 周贺《晚题江馆》澄波月上见鱼掷,晚径叶多闻犬行。跃掷:跳跃。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名)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迳出,迅不可捉。” |
掷地赋声 | zhìdìfùshēng | 解释见“掷地金声”。明·郑若庸《玉玦记·赴试》:“腰印能如季士稀,恐掷地赋声难比。” |
掷地金声 | zhìdìjīnshēng | 金:钟罄之类的乐器。比喻文章词藻优美。《晋书 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清 黄周星《补张灵崔莹合传》:“佳哉,掷地金声也。” |
掷地有声 | zhìdìyǒushēng | 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现也形容落实力度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清·李汝珍《镜花缘 第八十一回》斩钉截铁,字字雪亮,此等灯迷,可谓掷地有声了。 |
掷果 | zhìguǒ | ①谓妇女对美男子表示爱慕。唐 张鷟 《游仙窟》:“巧知娘子意,掷菓到渠边。”《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何郎俊俏颜如粉,荀令风流坐有香,若与潘生同过市,不知掷果向谁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遂其掷果之心,亦风流之雅事。”②指美男子受到妇女爱慕。唐 李白《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诗:“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参见“掷果潘安”、“掷果盈车”。 |
掷果潘安 掷果潘郎 | zhìguǒpān’ān zhìguǒpānláng | 晋潘岳,字安仁,貌至美,少时出游,妇女都丢果子给他,于是满载而归。见《晋书·潘岳传》。后以“掷果潘安”比喻美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元 王实甫《西厢记 第三本第二折》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亦作“掷果潘郎”。唐司空图《冯燕歌》:“掷果潘郎谁不慕,朱门别见红妆露。” |
掷果盈车 | zhìguǒyíngchē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明·梅鼎祚《玉合记·诇约》其人如玉,空教掷果盈车,当此春景融和,不奈乡心迢递。 |
掷还 | zhìhuán | ①投给。唐·杜甫《戏作花卿歌》:“子璋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 。” ②归还原物的谦辞,也有退还的意思。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夷器中三刀即公(袁可立)所掷还者也,公疑,而代诸夷求缓死,权系县狱。” |
掷色 | zhìsè | 指掷骰。《水浒传》第一○四回:“那掷色的名儿,非止一端。”明·单本 《蕉帕记·下湖》:“不记诗云子曰,略晓掷色猜拳。”明·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当日两个猜谜掷色,吃得酩酊而别。” |
掷骰 | zhìtóu | 亦称“掷骰子”。博戏的一种。《聊斋志异 念秧》昨夜逆旅与恶人居,掷骰叫呼,聒耳沸心,使人不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