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鄭 | zhèng | ①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郑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②姓。 |
郑人买履 | zhèngrénmǎilǚ | 履:鞋。形容有的人脱离实际;只按教条办事。至今,不相信自己,只按教条办事,像郑人买履的人还大有人在。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
郑人争年 | zhèngrénzhēngnián | 年:年龄。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 |
郑声 | zhèngshēng | 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音乐。因与孔子等提倡的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与雅乐相背的音乐,甚至一般的民间音乐,均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孟子·尽心下》孔子曰:恶郑声,恐其乱乐也。《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七》礼部侍郎张廷、酸枣尉袁楚客皆上疏,以为“上(玄宗李隆基)春秋鼎盛,宜崇经术,迩端士,尚朴素;深以悦郑声、好游猎为戒。” |
郑卫 | zhèngwèi | ①春秋战国时郑国与卫国的并称。②指郑卫二国的音乐。③指诗经中郑国、卫国的民间歌诗。④古称郑卫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风俗浮华淫靡的地方。《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郑卫淫声,鱼龙杂戏,乐府之内,尽以除之。” |
郑卫之音 | zhèngwèizhīyīn |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明·刘元卿《贤奕编·家闲》:“出入无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语,郑卫之音,未尝一经于耳。” |
郑昭宋聋 | zhèngzhāosònglóng | 比喻情况不同。《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於齐,曰:‘无假道於宋。’亦使公子冯聘於晋,不假道於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杀之。”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郑昭宋聋,一以免患,一以召祸。况各国竞骛于聪明,而我岸然自安其愚暗,将以求免,不亦难乎? |
郑重 | zhèngzhòng | ①频繁,反复多次。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篇》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②殷勤切至。③犹珍重。庄重。慎重;认真严肃。 |
郑重其辞 | zhèngzhòngqící | 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他才恭肃其貌,郑重其辞说道:‘年兄!你今日束修来见我,其实惭愧。’” |
郑重其事 | zhèngzhòngqíshì | 对事物的态度认真严肃(郑重:严肃认真)。清 曹雪芹《红楼梦》:“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冯德英《迎春花》第六章:孙俊英背剪着手,郑重其事地在墙前站着看标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