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 | zhèng I. | 同“诤”。II.参见 zhēng。 |
争臣 | zhèngchén | 能直言诤谏的大臣。争,通“诤”。《孝经·谏争》:“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荀子·子道》:“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孔子家语·三恕》:“昔者,明王万乘之国有争臣七人,则主无过举。”王肃注:“天子有三公四辅,主谏争,以救其过失也。”《汉书 霍光传》闻天子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晋书 武帝纪》人主常以阿媚为患,岂以争臣为损哉!唐 柳宗元《柳常侍行状》:“纳忠为争臣之表,出守乃牧人之良。”《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三》(田)锡再掌银台,每览天下章疏,有言民饥盗起及诏敕不便者,悉条奏其事,帝对宰臣称锡为得争臣之体。 |
争引 | zhèngyǐn | 援引事例以谏诤。争,通“诤”。《汉书·杜钦传》:“塞争引之原,损宽明之德。”颜师古注:“争引谓引事类以谏争也。一曰,下有谏争之言,上引而纳之也。” |
诤 | zhèng I. | 谏:诤谏。诤言。诤臣。诤友(能直言规劝的朋友。亦作“争友”)。《三国演义60回》叩首谏曰:“窃闻君有诤臣,父有诤子。黄公衡忠义之言,必当听从。若容刘备入川,是犹迎虎于门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六》王安石执政,多变更祖宗法,务敛民财,(吕)诲屡诤不能得。《封神演义 第五回》公等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当尽的大义。况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II. 参见zhēng。 |
诤戒 | zhèngjiè | 告诫。《孙膑兵法·威王问》:“倅险增垒,諍戒毋动。” |
诤竞 | zhèngjìng | 诤,通“ 争 ”。竞争;争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十七》天地一指,绝诤竞之心。万物一马,无是非之论。《万善同归集 卷一》:“如今不论见性,罔识正宗,多执是非,纷然诤竞,皆不了祖佛蜜意。” |
诤讼 | zhèngsong | 争辨;争论。诤,通“争”。《后汉书·徐防传》:“每有策试,辄兴诤讼,论议纷错,互相是非。” 唐 李白《赠刘都使诗》:“铜官几万人,诤讼清玉堂。” 清 陈鳣《对策卷五》:“然考时对策,已有诤讼是非者也。” |
诤友 | zhèngyǒu | 能直言规劝的朋友。《白虎通·谏诤》引《孝经》:“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今本《孝经·谏争》作“争友”。宋 王迈《简同年刁时中俊卿诗》序:“时中吾诤友也。” 夏衍《生活、题材、创作》:“我们不该把批评家当作敌人,而应该把批评家当作诤友。” |
挣 | zhèng I. | ①用力支撑或摆脱:挣脱。挣开。②出力取得:挣钱。挣饭吃。II.zhēng挣扎:尽力支撑或摆脱,如“垂死挣扎”。 |
挣挫 | zhèngcuò | 挣扎,用力支撑。《西游记第六十六回》“孙悟空,今番挣挫不得了!”行者骂道:“泼怪物!我怎么挣挫不得?” |
挣趱 | zhèngzǎn | 勉力赶做。《水浒传第八十回》:“看看天色渐晚,月色光明,众匠人大半尚兀自在那里挣趲未办的工程。” |
䦶 | zhèng | ①同“挣扎”,勉强支持。②同“挣”,出力图谋,用力取得。䦶䦷zhèng chuài同“挣揣”(多见于元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