烝 | zhēng | ①众多:烝民。②古代特指冬天的祭祀:“冬祭白烝”。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本)》桓公五年“闭蛰而烝”。③美。④进献。⑤同“蒸”,热气上升。⑥古代指与母辈淫乱。《聊斋志异 崔猛》王有寡婶,父子俱烝之。参见“烝淫”。 |
烝尝 | zhēngcháng | 本指秋冬二祭。后亦泛称祭祀。《诗·小雅·楚茨》絜尔牛羊,以往烝尝。郑玄笺:“冬祭曰烝,秋祭曰尝。”蔡邕《文范先生陈仲弓铭》立庙旧邑,四时烝尝,欢哀承祀,其如祖襧。《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一》(曹)元用谓:“禴祀烝尝,四时之享,不可阙一,乃经礼之大者,其可惜费而废礼乎!” |
烝民 | zhēngmín | 民众,百姓。《陈书 本纪卷二高祖武帝陈霸先下》夫肇有烝民,乃树司牧,选贤与能,未常厥姓。 |
烝淫 | zhēngyín | 指和母辈通奸的淫行。烝,《说文》火气上升也。一般指娶父亲的妻妾及兄长的妻妾。《左传·闵公二年》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强之。《注》上淫曰烝。《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七》(崔)立杀害劫守,烝淫暴虐,大逆不道,古今无有,当杀之否? |
烝烝 | zhēngzhēng | ①美盛貌;兴盛貌。《诗·鲁颂·泮水》:“烝烝皇皇,不吴不扬。”毛传:“烝烝,厚也。”马瑞辰《通释》:“皇皇为美,推之烝烝,亦当为美。”明 方孝孺《胡夫人范氏墓碣铭》:“始终一德,靡懈俭勤。百口烝烝,率之以身。”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北方文化已衰,幸有首都,为衣冠所辐凑,烝烝丕变。”②谓孝德之厚美。《尚书·尧》:“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姦。” 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谓之烝烝者,言孝德之厚美也。”《后汉书·马融传》:“皇太后体唐尧亲九族篤睦之德,陛下履有虞烝烝之孝。”唐 吴兢《贞观政要·封建》:“爱敬烝烝,劳而不倦,大舜之孝也。”宋 司马光《上两宫疏》:“皇帝至性烝烝,哀以执丧,恭以致养,日夜忧劳,以成疾疹。”③纯一宽厚貌。《史记·酷吏列传序》:“兴,破觚而为圜,斵雕而为朴,漏於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於姦,黎民艾安。”《后汉书·吴祐史弼等传论》:“吴季英视人畏伤,发言烝烝,似夫儒者;而怀愤激扬,折让权枉,又何壮也!”李贤注:“烝烝,犹仍也。”《世说新语·规箴》“孙休好射雉”刘孝标 注引 晋 薛莹条列吴事:“休在位烝烝,无有遗事,唯射雉可讥。”④热气升腾貌。宋 韩驹《食笋诗》:“烝烝沸鼎中,乱下白玉片。” |
蒸 | zhēng | ①热气上升:蒸汽。蒸腾。蒸发。蒸气(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蒸馏。云蒸霞蔚。蒸蒸日上。《庄子·齐物论》乐出虚,蒸成菌。成玄英疏:夫箫管内虚,故能出于雅乐;湿暑气蒸,故能生成朝菌。亦犹二仪万物,虚假不真,从无生有,例如菌乐。浮幻若是,喜怒何施!②用水蒸气的热力把东西加热或使熟:蒸饼。蒸饺。蒸笼。③古代以麻秸、竹木制成的火炬:蒸烛。④细小的木柴。⑤冬祭曰蒸,蒸而献五穀、布帛之属。《周文 敬姜论劳逸》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 |
蒸尝 | zhēngcháng | 本指秋冬二祭。后泛指祭祀。《国语·楚语下》:"国于是乎蒸尝。"《后汉书·冯衍传下》:"春秋蒸尝,昭穆无列。"《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六》(刘敞)尝得先秦彝鼎数十,铭识奇奥,皆按而读之,因以考知三代制度,尤珍惜之,每曰:“我死,子孙以此蒸尝我。”明 朱鼎《玉镜台记·成婚》:"于以采藻,于以采苹,克谨蒸尝之荐。" |
蒸黎 | zhēnglí | 百姓,黎民。《晋书 元帝纪》:“知蒸黎不可以无主,故不得已而临之。”“天生蒸黎而树之以君,选建明哲以左右之,当深思以救其弊。”唐 杜甫《石龛诗》:“奈何渔阳骑,飒飒惊蒸黎。”《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四》陆贽上疏:上自朝列,下达蒸黎,日夕族党聚谋,咸忧必有变故,旋属泾原叛卒,果如众庶所虞。宋 司马光《祭雷道矩文》:“独我友生,烦寃涕洟,恨此膏泽,不沾蒸黎。”清 洪楝园《悬岙猿·岛栖》:“沿海共奔波,念蒸黎可若何?”《清史稿卷十 高宗本纪一》抚育蒸黎,躬行俭约,薄赋轻徭,孜孜保治,不敢稍有暇逸。 |
蒸藜 | zhēnglí | ①煮野菜。唐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餉东菑。”②古传孔子弟子曾参因其妻蒸藜不熟而出之。后人用以指代妇人的过失或作出妻的故时多误“藜”为“梨”。明 梅鼎祚《玉合记·义姤》:“妾方待岁,不止周星。弄管持觴,既免蒸梨之过;称诗守礼,何来唾井之嫌。” |
蒸民 | zhēngmín | 众民;百姓。天生蒸民。《孟子·告子上》:“《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荀子《荣辱篇》:夫天生蒸民,有所以取之。《史记 孝文本纪》朕闻之,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晋书 元帝纪》臣闻天生蒸民,树之以君,所以对越天地,司牧黎元。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苍苍蒸民,谁无父母?宋 司马光《进士策问》之二:“使不善之人任事九年,蒸民泛滥。”《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八》朕(赵光义)委任非当,烛理不明,致彼亲民之官,不以惠和为政,筦榷之吏,惟用刻削为功,挠我蒸民,起为狂寇。 |
蒸黔 | zhēngqián | 百姓。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 卷四》:“朕念三圣之爱育蒸黔,垂着典法,申戒官吏,简恤刑章,深切丁宁,斯为至矣。”《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而言事之臣,不明大体,务为改革,罔恤蒸黔。” |
蒸沙成饭 | zhēngshāchéngfàn | 要把沙子蒸成饭。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楞严经》第六卷:“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 |
蒸庶 | zhēngshù | 民众;百姓。《韩诗外传 卷一》:“(邵伯)于是出而就蒸庶于阡陌陇亩之间而听断焉。”《汉书 霍光传》天下蒸庶咸以康宁。《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六》(崔)琰对曰:“今力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曹)操改容谢之。唐 陈子昂谏用刑书:“故扬州构祸,殆有五旬,而海内晏然,纤尘不动,岂非天下蒸庶厌凶乱哉。”德宗李适颁制:天谴于上而朕不寤,人怨于下而朕不知,驯致乱阶,变兴都邑,万品失序,九庙震惊,上累于祖宗,下负于蒸庶,痛心貌,罪实在予,永言愧悼,若坠泉谷。明 宋濂《太白丈人传》:“以臣邻为伯仲,以蒸庶为赤子。” |
蒸土筑城 | zhēngtǔzhùchéng | 指烧造石灰而言,或是生石灰加水使用,在其变成熟石灰(氢氧化钙)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热气,蒸雾冲腾,史家不谙生产,遂讹为“蒸土筑城”了...另一说:筑土之前,将筑墙所用的土进行日晒,以去其碱性,使城墙坚固耐久;也可能是在施工时将所用的土用温水和泥,因这样可以使...... 《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屈丐蒸土筑城,而朕灭之,岂在城也? |
蒸豚 | zhēngtún | 蒸熟的小猪。《孟子·滕文公下》:“阳货矙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 |
蒸蒸 | zhēngzhēng | ①纯一宽厚貌。②孝顺。《后汉书 刘表传》伏惟将军至孝蒸蒸,发于岐嶷,友于之性,生于自然。《晋书 文帝纪》公飨祀蒸蒸,孝思维则,笃诚之至,通于神明,是用锡公秬鬯一卣,圭瓚副焉。③上升貌。参见“蒸蒸日上”。④兴盛貌。 |
蒸蒸日上 | zhēngzhēngrìshàng | 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多指生活和生意。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世兄又是盘盘大才,调度有方,还怕不蒸蒸日上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