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ēng I.

①力求获得,互不相让,竞争:争夺。竞争。争长论短。唐 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②力求实现:争取。争气。争胜。③方言,差,欠:总数还争多少?④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争不。争知。争奈。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宋 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II.zhèng同“诤”。

争长竞短

zhēngchángjìngduǎn

计较细小出入;争竞谁上谁下。宋·黄庭坚《书寄祝有道》:“人家兄弟无不义者,盖因娶妇入门,异姓相聚,争长竞短,渐渍日闻,以至背戾,分门割户。”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只因刘璞病势愈重,恐防不妥,单要哄媳妇到了家里,便是买卖了。故此将错就错,更不争长竞短。

争长论短

zhēngchánglùnduǎn

长、短:指是非;优劣。指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争论谁是谁非;谁高谁低。宋 柳开《穆夫人墓志铭》:“异性相聚,争长竞短。”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那矿师本来还想同柳知府争长论短,听见金委员如此一说,也就罢手。

争驰

zhēngchí

竞相奔驰。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唐 常建《古兴诗》:“将军死重围,卒犹争驰。”唐 吕岩《沁园春词》:“造化争驰,虎龙交媾,进火功夫牛斗危。”宋 梅尧臣《腊日出猎因游梅山兰若诗》:“我与二三骑,争驰孤戍旁。”

争宠

zhēngchǒng

用手段争取别人对自己的宠爱。竞相争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争春

zhēngchūn

争艳于春日。宋 黄庭坚《次韵答马中玉之三》:“争春梅柳无三月,对雪樽罍属二天。”宋 陆游《卜算子·咏梅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羣芳妬。”宋 卢钺《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朱德《游越秀公园诗》:“越秀公园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争地zhēngdì

争夺土地。指战争双方必然争夺的险要之地。《庄子·则阳》:“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触氏 ,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孙子·九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杜牧注:“必争之地,乃险要也。”唐 韩愈《新竹诗》:“稀生巧补林,併出疑争地。”

争短论长

zhēngduǎnlùncháng

犹争长竞短。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当下一边是落难之际,一边是富厚之家,并不消争短论长,已自一说一中。”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尽管孙传庭这个人锋芒太露,有时他也争短论长,但是他总是从大处着眼,对一些不愉快的事一笑置之。”

争多论少

zhēngduōlùnshǎo

为得到的多少而争吵。形容斤斤计较。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昔日公公原分付莫要分开,还是二位伯伯总管在那里,扶持小儿女大了,但凭胡乱分些便罢,决不敢争多竞少。”

争分夺秒

zhēngfēnduómiǎo

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也作“分秒必争”。 我们在学习上要争分夺秒。《晋书 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争奋

zhēngfèn

竞相奋发。《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宣帝陈顼)智勇争奋,师出有名,扬旆分麾。宋 岳珂《桯史·义騟传》:“军士勇跃争奋。”明 李东阳《征西将军周公墓志铭》:“公大呼,厉将士曰:‘今日之事,有进无退;退则无遗类矣!’众争奋,无不一当百。”

争锋

zhēngfēng

争胜,争强。《汉书·张良传》愿上惧无与楚争锋。《三国志·诸葛亮传》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争风吃醋

争锋吃醋

zhēngfēngchīcù

因忌妒而明争暗斗(风:风韵;吃醋:常指在男女关系上产生嫉妒情绪)。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月香好副嘴脸,年已长成。倘或有意留他,也不见得。那时我争风吃醋便迟了。”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凌家这两个婆娘,彼此疑惑,你疑惑我多得了主子的钱,我疑惑你多得了主子的钱,争风吃醋争吵起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可知是个贱骨头。”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他待和他睡觉,凭他一夜两夜,就是十来宿,我也知不道甚么是争锋吃醋。

争功

zhēnggōng

争夺功利或功劳。争论,比较功劳。《尚书·大禹谟》:“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荀子·富国》:“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史记·萧相国世家》:“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羣臣争功,岁餘功不决。”宋 王谠《唐语林·言语》:“将谓天下已定,不籍其力,復以万乘至尊,与臣下争功。”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专管治河的都水外监官员冗多,遇事互相推托,否则就是争功邀赏。”

争衡

zhēnghéng

较量轻重;比试高低。《晋书 景帝纪》方今宇宙未清,二虏争衡,四海之主,惟在贤哲。

争鸡失羊

zhēngjīshīyáng

比喻贪小失大。汉·焦延寿《易林》卷八:“争鸡失羊,亡其金囊。”参见“争猫丢牛”。

争竞zhēngjìng

①谓为名利而争逐奔走。亦泛指互相争胜。《水浒传第四回》寸草不留,六根清净。与汝剃了,免得争竞。”②争执;计较。③犹争差。

争利

zhēnglì

①争夺利益。《荀子·大略》:“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王先谦集解:“蚤与爪同。言仕乱世骄君,纵得小利,终丧其身。”《史记·魏世家》:“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 晋 葛洪《抱朴子·安贫》:“曷有忧贫而与贾竖争利,戚穷而与凡琐竞达哉?”任涛 郑洪庆《略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步配套》:“一部分企业单纯追求利润,采取压低基数、扩大留成比例、乱摊乱挤成本等不正当手段与国家争利。”②争取军事优势。多指争占有利地形,争取有利地位。《孙子·军争》:“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輜重捐。”贾林注:“行军用师,必趋其利。远近之势,直以举军往争其利,难以速至。”《史记·秦本纪》:“晋君弃其军,与秦争利,还而马騺。繆公与麾下驰追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三国志·魏志·袁尚传》:“太祖遂围之,为堑,周四十里;初令浅,示若可越。配(审配)望而笑之,不出争利。”金 元好问《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盖淮南平,则江之北尽为战地。进而争利於舟楫之间,我之劲弓良马有不得骋者矣。”

争猫丢牛

zhēngmāodiūniú

比喻贪小失大。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0回:“真正是争得猫儿丢了牛。”参见“争鸡失羊”。

争名夺利

争名竞利

zhēngmíngduólì

zhēngmíngjìnglì

争夺名位和利益。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宋·秦观《自警》诗:“争名竞利走如狂,复被利名生怨隙。”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金鸡三唱,唤做佳人傅粉施朱;宝马频嘶,催行客争名竞利。”清·关燮《<道情>序》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唤醒痴聋,销除烦恼……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

争奇斗艳

zhēngqídòuyàn

互相争斗,以新奇艳丽来取悦于他人。亦作“争奇斗异”。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芍药谱》:“名品相压,争妍斗奇,故者未厌,而新者已盛。”李喆人《死水微澜》一:尤其令邓幺姑神往的,就是讲到成都一般大户人家的生活,以及妇女们争奇斗艳的打扮。

争前恐后

zhēngqiánkǒnghòu

解释见“争先恐后”。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五十五回:“欢乃麾兵直进,大众争前恐后,一涌而上,无复行列。”大家一听金娘要回来,好象吃了什么兴奋药,都争前恐后地搭竹架子,把各家存着的茅草搬出来。

争强斗狠

zhēngqiángdòuhěn

犹争强好胜。郭沫若《屈原》第一幕:“譬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爱争强斗狠,但是又爱贪懒好闲,在这儿便种下了堕落的种子。”

争强好胜

zhēngqiánghàosheng

争:争夺;强:优胜;好:喜爱。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也作“争强斗胜”、“争强显胜”、“争强要胜”。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任是争强好胜的,偏逢用违所长。”杨朔《北线》:“个人的争强好胜,狗屁不值。”

争权夺利

争权攘利

zhēngquánduólì

zhēngquánrǎnglì

追求名誉、地位和私利。邹韬奋《消弭内战的唯一途径》:“任何为私人私党争权夺利的内战都必然地要为全国民众所唾弃。”郭沫若《蔡文姬》第三幕:他们就只晓得争权夺利,草菅人命。李大钊《大哀篇》:“钻营运动、争权攘利之不暇,奚暇计及民生哉?”

争忍

zhēngrěn

犹怎忍。唐 白居易《华阳观桃花时诗》:“争忍开时不同醉?明朝后日即空枝!”五代 顾诉衷情》:“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宋 柳永《迎新春词》:“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宋 姜夔《念奴娇 词》:“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下坡不赶,次后难逢。争忍弃人归去?”

争讼zhēngsòng

因争论而诉讼。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 朱柏庐《朱子家训》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争席

zhēngxí

争坐位。表示彼此融洽无间,不拘礼节。《庄子·寓言》:“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郭象注:“去其夸矜故也。”成玄英疏:“除其容饰,遣其矜夸,混迹同尘,和光顺俗,於是舍息之人与争席而坐矣。”唐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金 元好问《上致政冯内翰诗之二》:“少日打门无俗客,老年争席有樵夫。”明 高启《出郊抵东屯诗之四》:“忽逢一田父,舍畊拜路隅。疑我是长官,恠我体貌殊……不能使争席,心愧御寇徒。”

争先恐后

zhēngxiānkǒnghòu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例子 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各班同学争先恐后,奋力争先。

争心

zhēngxīn

争夺之心;争斗之心。《左传·昭公二十年》:“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淮南子·说林训》:“饥马在厩,寂然无声;投刍/chú 其旁,争心乃生。” 康有为《大同书绪言》:“号为承平,其实普天之家室,皆怨气之冲盈,争心之触射,毒于黄雾而塞于寰瀛也。”

争妍

zhēngyán

竞相逞美。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妬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宋 苏轼《涵虚亭诗》:“水轩花榭两争妍,秋月春风各自偏。”清 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及登舟解缆,正当桃李争妍之候;而余则恍同林鸟失羣,天地异色。”

争妍斗艳

zhēngyándòuyàn

竞相比美。盛开的山茶花争妍斗艳。

争言

zhēngyán

争辩;争吵。《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昭王至,闻其(范雎)与宦者争言,遂延迎。”《汉书·灌夫传》:“今人毁君,君亦毁之,譬如贾竖女子争言,何其无大体也!”《晋书 武帝纪》帝与右将军皇甫陶论事,陶与帝争言,散骑常侍郑徽表请罪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府县·刘际明太守》:“有一别驾起明经者,偶以酒令与高相争言,遂各出揭相攻。”

争战

zhēngzhàn

战争,打仗。长期争战。唐 韩愈《石鼓歌》:“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zhēng I.

挣扎:尽力支撑或摆脱,如“垂死挣扎”。II. 参见zhèng。

zhēng I.

假借为"争"。争论;争讼。《苍颉篇》诤,讼也。晋·葛洪《抱朴子》彼诚以天下之必无仙,而我独以实有而与之诤,诤之弥久,而彼执之弥回。明·李贽《与河南吴中丞书》虽时时与师友有诤有讲,然师友总不以我为嫌者,知我无诤心也,彼此各求以自得也。II.参见 zhèng。

zhēng

张开眼睛:眼。。

zhēng

弦乐器,木制长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现为二十五根弦。

筝柱

zhēngzhù

筝上的弦柱。每弦一柱,可移动以调定声音。宋 吴文英《莺啼序》:“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

zhēng

铮铮:金属撞击声铮铮然掷地作金石声。铮铮悦耳。宋 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宜投壶,矢声铮铮然。宋 欧阳修《秋声赋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聊斋志异 蛇癖》每得小蛇,则全吞之,如啖葱状。大者,以刀寸寸断之,始掬以食。嚼之铮铮,血水沾颐。比喻刚正;坚贞铮铮铁骨。比喻声名显赫,才华出众名响铮铮。铁中铮铮(比喻胜过一般人的人)。

铮铮

zhēngzhēng

①金属撞击声。铮铮然掷地作金石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②比喻刚正;坚贞。铮铮铁骨。③比喻声名显赫,才华出众。名响铮铮。

铮铮佼佼

zhēngzhēngjiǎojiǎo

形容出类拔萃,不同一般。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他在留学界中当然是铮铮佼佼的一流。”

铮铮铁骨

zhēngzhēngtiěgǔ

比喻人的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柯岩《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狂风暴雨刮走的只是枯枝败叶,留下的却是铮铮铁骨。”袁鹰《悲欢·不灭的诗魂》铁窗生活并没有销磨他的铮铮铁骨。

铮铮铁汉

zhēngzhēngtiěhàn

指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人。孙开泰 孙东《吴起传》第九回:“别看吴锋当初烧人家谷仓的时候是一条死都不怕的铮铮铁汉,可有的时候他简直像个小孩子——哪有热闹往哪钻。”

铮铮有声

zhēngzhēngyǒushēng

铮铮:金属相击声。比喻为人正直,名声很好。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二出:“他也是敝世兄,在复社中铮铮有声,岂肯为此?”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他也是敝世兄,在复社中铮铮有声,岂肯为此?”

zhēng

古代中国传说中的奇兽,章莪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

狰狞

zhēngníng

凶恶。指行为或相貌十分可怕。犹凶猛。《说岳全传 第十五回》分明是狠金刚下降,却错认开路神狰狞。《聊斋志异 妖术》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民间传说的怪兽,人形,直立行走,面目恐怖。在野外与人相遇,先将上肢遮盖其面目,待人接近时,突然放下上肢,露出面目,使人惊吓而死。后用来形容面目凶恶、极度恐怖的怪物。《封神演义第三十九回》李兴霸坐在狰狞上,见一道童忽抢来,催开狰狞,提鐧就打。

狰狞面貌

狰狞面目

zhēngníngmiànmào

zhēngníngmiànmù

狰狞:样子凶恶。形容面貌凶恶可怕。敌人见利诱不成,便露出了他们的狰狞面目,用枪毙来威胁革命者。邓小平《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我们一方面要领导群众争取斗争的胜利,一方面必须充分暴露敌人的狰狞面貌。”参见“面貌狰狞”。《塞上行·行纪·忆西蒙》:“两个蒙古青年骑快马而来,下马入帐,以狰狞面目,厉声问我要票。”

zhēng

山高峻的样子。峥峥(高峻的样子)。《战国策》于是赢粮潜行,上峥山,逾深溪。

峥嵘

zhēngróng

①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高峻的山峰。唐 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唐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②高爽空旷。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举目四顾,霜天峥嵘。③魁梧。《西游记》形容典雅,体段峥嵘。④卓异,不平凡。苏轼《和刘景文见赠》元龙(陈登)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峥嵘轩峻zhēngróngxuānjùn

高大雄伟,很有气势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象个衰败之家。”

峥嵘岁月

zhēngróngsuìyuè

形容不平凡的年月。我要把它镶在镜框里,以纪念这些峥嵘岁月,同时它也是我们友谊的标志。宋·陈杰《自堂存稿·仲宣楼》:“峥嵘岁月欺人事,浩荡乾坤入客愁。”宋·王珪《谢赐生日礼物表》:“岁月峥嵘,而屡更精力勤劳。”

zhēng

鬇鬡zhēngning:头发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