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 | zhāo | ①打手势叫人来:招唤。招呼。招手上车。②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招集。招收。招纳。招贤。招聘。招兵买马。晋 左思《咏史之二》:“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③应接:招待宾客。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④引来:招惹。招引。招揽。招致。⑤承认自己的罪行:招供。招认。不打自招。⑥同“着”。⑦摇动: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⑧羁其足也。《孟子·尽心下》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
招安 | zhāoān | 同义词:招抚;反义词:反抗,鼓动,起义,安抚,镇压。①说之使归附。劝说反抗者投降归顺。《水浒传第七十五回》你这伙本是该死的人,怎受得朝廷招安!②喻收买,拉拢。③收留。 |
招兵买马 | zhāobīngmǎimǎ | 招收士兵;购买战马。形容组织扩充力量。我们人手不足,需要招兵买马了。明 汤显祖《牡丹亭 虏谍》:“限他三年内招兵买马,骚扰淮阳地方,相机而行,以开征进之路。” |
招财进宝 | zhāocáijìnbǎo | 旧时迷信指招引财神进门来发家致富。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招财进宝臻佳瑞,合家无虑保安存。”谌容《万年青》:“你们家这棵大树,树大根深,受日月精华滋养,本是棵招财进宝的摇钱树。” |
招财纳福 | zhāocáinàfú | 纳:享受。发财享福。伊索《伊索寓言·赫耳墨斯的雕像》:“他看见自己的像,心想自己是个掌管招财纳福的天使,人们一定要出高价来买,就问值多少钱。” |
招风揽火 | zhāofēnglǎnhuǒ | 比喻招惹是非。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地方轻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门前窥瞰,招风揽火。” |
招风惹草 | zhāofēngrěcǎo | 比喻招惹是非。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你只会怨我顾前不顾后,你怎么不怨宝玉外头招风惹草的呢?” |
招风惹雨 | zhāofēngrěyǔ | 解释见“招风惹草”。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二回:“这监生不惟遮不得风,避不得雨,且还要招风惹雨。” |
招蜂惹蝶 招蜂引蝶 | zhāofēngrědié zhāofēngyǐndié | 比喻逗引异性。多指女子。《昆剧十五贯第三场》:“你们既非亲生父女,他见你招蜂引蝶,伤风败俗,自然要来管教。”十月1981年第4期:“ 狗尾巴花青春年少,比连阴天小二十挂零儿,全靠她招蜂引蝶,连阴天才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锦顺那时二十四岁,已经到了招蜂引蝶的岁数。”《花城》1981年第3期:“她漂亮,美……在那穷乡僻壤之中,又焉能不招蜂惹蝶?” |
招呼 | zhāohū | ①用言语、手势或其他方式招引、呼唤。唐 赵嘏《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东省南宫兴不孤,几因诗酒谬招呼。”宋 苏轼《新酿桂酒诗》:“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宋 宋自逊《蓦山溪 自述》:“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老残游记第二十回》:“派人到省城里招呼个大戏班子来,并招呼北柱楼的厨子来,预备留老残过年。”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一章》:“我在屋子里招呼了一声,他竟没有听见。”②招附;招抚。晋 袁宏《后纪·光武帝纪七》:“肜乃思所以离间二寇,以分其势。招呼鲜卑,示以财利。”《三国志·蜀志·诸葛诞传》:“后毌丘俭、文钦反,遣使诣诞,招呼豫州士民。”③用言语、点头、招手、行礼等方式表示问候。《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一羣人来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儿的,有作揖的,大半打千儿的多。”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老孙头接二连三地跟从元茂屯出来的赶车的招呼,问长问短,应接不停。”④照料;关照;照管。《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我想着受主子恩,又招呼了你这么大,撂下走了,天良何在?”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我跟车间的姐妹说一声,有啥动静,她们会来招呼你的。”李季《五月端阳三四》:“几十里路上请医生,全村人招呼着一个伤员。”赵树理《小经理》:“你慢慢养着吧,不要着急,合作社的事情我暂且招呼几天!”⑤接待;应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二回》:“侄少爷来到,本该要好好的招呼;因为老爷今日出门……等老爷回来时,再请少爷来罢。”叶紫《行军掉队纪五》:“这山坳里十多家店家,就只有他家的生意兴盛。招呼好,饭菜好,并且还能够保险客人平安。”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二章》:“剑平的职务是站立柜台招呼顾客。”⑥扶持;抬举。赵树理《李有才板话九》:“小元他原来是你们招呼起来的人,只要恒元一倒,还有法子叫他变过来。” |
招花惹草 | zhāohuārěcǎo | 指挑逗、勾引女子。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回:“那一双积年招花惹草,惯细风情的贼眼,不离这妇人身上。” |
招怀 | zhāohuái | 招抚,怀柔。《史记·汲郑列传》:“是时,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魏书·吐谷浑传》:“兴和中,齐献武王作相,招怀荒远,蠕蠕既附于国,夸吕遣使致敬。”《资治通鉴 晋纪十一》(李)雄虚己好贤,随才授任,命太傅骧养民于内,李凤等招怀于外,刑政宽简,狱无滞囚。兴学校,置史官。宋 王禹偁《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今梅山洞峦,恃险叛乱,﹝公﹞受诏为都部署,招怀讨击,五溪悉平。” 清 杭世骏《质疑·诸史问目答罗鼎臣》:“超子勇,亦言通西域,则虏势弱,为置校尉,以扞北抚西,设长史以招怀诸国。” |
招魂 | zhāohún | 迷信的人指招回死者的灵魂,比喻给死亡的事物复活造声势。唐 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有悲往事》:“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
招魂葬 | zhāohúnzàng | 谓人死而不得其尸,用其生前所着衣冠,招其魂而葬。《晋书·袁瓌传》:“时东海王越尸既为石勒所焚,妃裴氏求招魂葬越 ,朝廷疑之。瓌与博士傅纯议,以为招魂葬是谓埋神,不可从也。”《晋书 元帝纪》(太兴元年夏四月)戊寅,初禁招魂葬。唐 张籍《征妇怨诗》:“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
招集 | zhāojí | 招募集结,招唤集合。招集队伍。招集会议。《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朔方民曹平原招集不逞,破石楼堡,杀军将。 |
招辑 | zhāojí | ①招呼人们聚集;召集。日加招辑。《汉书·叙传上》:“时隗嚣据垄拥众,招辑英俊。”颜师古注:“辑与集同。”汉 荀悦《汉纪·哀帝纪下》:“招集天下贤俊,与协力同谋。”《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季兴》:“兵火之后,井邑凋零。季兴招缉绥抚,人士归之。”宋 欧阳修《河南府司录张君墓表》:“所至,多招集文士。”《说唐 第三三回》:"何不赶紧招集民夫,造起一座宫来?" ②犹招抚。《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宜先招集三辅,三辅苟平,汉中可传檄而定也。”《陈书·鲁悉达传》:“﹝鲁悉达﹞招集晋熙等五郡,尽有其地。”明 沈榜《宛署杂记·人物》:“﹝张希崇﹞在官不喜声色,善抚士卒,招集夷落。”《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干德四年》:“全师雄病死金堂,德裕及王全斌等分往招辑,贼众悉平。” |
招架不住 | zhāojiàbùzhù | 抵挡不了或没有力量再支持下去。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8回:“姚天君招架不住,掩一锏,望内便走。”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因农民起来形势甚猛,地主阶级招架不住,其武装势力大部分投降农会。” |
招徕 | zhāolái | ①招揽,招引到自己面前来;有时比喻招揽客人。可特指招揽生意。《汉书·公孙弘传》:“(陛下)招徕四方之士,任贤序位,量能授官,将以厉百姓劝贤材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七》(张浚)乞朝廷多拨米斛或钱物,付臣措置招徕,人心既归,北势自屈。峻青《海啸 第三章》这镇上就开了不少店铺,招徕着那些南来北往的人们。②招抚。抚辑招徕。《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五》金人以未得天祚,遣使谓童贯曰:“海上元约不得存天祚,彼此得即杀之。而中国违约招徕,今又藏匿不出,我必欲得天祚也。”清 昭梿《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将军之事,吴王亦至矣,为之辟地攻城,战无不克,数月之间招徕数郡,未闻王有尺素之词为之奖誉。” |
招权纳贿 招权纳赂 招权纳赇 | zhāoquánnàhuì zhāoquánnàlù zhāoquánnàqiú | 招权:弄权,揽权;纳贿:接受贿赂。抓权力,受贿赂。赇:贿赂。《汉书·季布传》辩士曹丘生数招权顾金钱。《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四》金陈规偕右拾遗李大节,劾萨哈连谄佞、招权纳贿及不公事,不报。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第四十卷》他父子济恶,招权纳贿,卖官鬻爵。《元史·朴不花传》:“不花骄恣无上,招权纳赂,奔竞之徒,皆出其门,骎骎有赵高、张让、田令孜之风。”明·李昌祺《剪灯余话·何思明游酆都录》皆人间清要之官而招权纳赂,欺世盜名,或于任所阳为廉洁,而阴受苞苴。《明史·石亨传》:“因劾亨招权纳赇,肆行无忌。” |
招世 | zhāoshì | 谓推荐忠良,招致人物。《庄子·徐无鬼》:“招世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成玄英疏:“推荐忠良,招致人物之士,可以兴於朝廷也。”王先谦集解:“招致世人相与共济,此务兴其朝者也。” |
招是搬非 招是揽非 招是惹非 招事惹非 | zhāoshìbānfēi zhāoshìlǎnfēi zhāoshìrěfēi zhāoshìrěfēi | 搬弄是非,引起争端。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五回:“少年骄惰放肆……将来招事惹非,败坏家门。”清·钱彩《说岳全传》:“忽听得有人叫道:‘岳相公在那里?’牛皋听得,便喊道:‘在这里!’岳大爷道:‘你又在此招是揽非了。’”《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你许多时不行这条路,如今去端门看灯,从张员外门前经过,又是招是惹非。”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欧阳山《高干大》第一章:他虽然没有什么出色的本领,有时还爱贪点小利,可是人顶和气,也不招是惹非。 |
招事生非 招是生非 | zhāoshìshēngfēi | 招惹是非。指无故生事。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他也有不平,有反抗,有战斗,而往往不过是将败落家族的妇姑勃溪,叔嫂斗法的手段,移到文坛上。嘁嘁嚓嚓,招是生非,搬弄口舌,决不在大处着眼。” |
招手 | zhāoshǒu | 举起手来上下摇动,示意叫人过来或表示打招呼;摆摆手。唐 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招讨 | zhāotǎo | ①招抚征讨。《新五代史·唐臣传·西方邺》荆南高季兴叛,明宗遣襄州节度使刘训等招讨,而以东川董璋为西南面招讨使。《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完颜)守能躐迁招讨,外官之尊,无以逾此。②比喻魁首。《杨家将 第十九回》却说杨延嗣回爪州行营,见潘仁美泣曰:“吾父被番兵困于陈家谷,望招讨急发兵救之。不然,生死决矣!”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卷一》秀才家那个不风魔,大抵这个酸丁忒劣角,风魔中占得个招讨。 |
招提 | zhāotí | 民间私造的寺院。宋应麟《杂识》"私造者为招提、若兰,杜枚所谓善台野邑是也。"《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四》上(武宗李炎)恶僧尼耗蠹天下,欲去之,道士赵归真等复劝之;乃先毁山野招提,兰若,敕上都、东都两街各留二寺,每寺留僧三十人。《聊斋志异 钟生》然父自削发招提,儿女之爱已绝。 |
招亡纳叛 | zhāowángnàpàn | 招引接纳敌方叛逃的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高帝五年》:“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卷:那时安禄山久蓄异志,专一招亡纳叛。 |
招贤纳士 | zhāoxiánnàshì |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 |
招降纳款 招降纳叛 | zhāoxiángnàkuǎn zhāoxiángnàpàn | 原指收容接纳敌方投降叛变过来的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现指收罗坏人,结党作恶。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明道》:“岂非招降纳款,开之以自新乎!”《宋史·刘光世传》:“楚州破,命光世节制诸镇,力守通泰。完颜昌屯承楚,光世知其众思归,欲携贰之。……获敌不杀,令持钱文示其徒,有欲归者,扣江执钱为信。归者不绝。” |
招携 | zhāoxié | 亦作“招携”。①招引尚未归心的人。左传·僖公七年:“招携以礼,怀远以德。” 杜预注:“携,离也。”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悦近以怀远,修文以招携。” 宋 苏轼《邓义叔主客郎中王谔水部郎中制》:“通商惠农,水政为急,而招携柔远,宾客之事亦重矣。”②安抚,招安。《魏书·安丰王猛传》:“频经师旅,人物凋弊,延明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二》狄仁杰以为:且贼务招携,秋毫不犯,今之归正,即是平人,翻被破伤,岂不悲痛! |
招延 | zhāoyán | ①招请,延请。《史记·梁孝王世家》:“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荀子·议兵》“故招近募选,隆埶诈,尚功利,是渐之也”《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四》秦主方招延英杰,不如往归之。唐 杨倞注:“近当为延,传写误耳。招延,谓引致之也。”宋 洪迈《夷坚丁志·奢侈报》:“同官家虽盛具招延,亦不下箸。”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七》:“接待甚殷,每家皆欲以酒食招延。”②招致;求取。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近在并州,有一士族,好为可笑诗赋,誂撆邢魏诸公。众共嘲弄,虚相赞说。便击牛酾酒,招延声誉。” |
招摇过市 | zhāoyáoguòshì | 大摇大摆地走过大街。比喻故意在人多热闹的地方显示声势;惹人注意。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明 许自昌《水浒记》:“你不惜目挑心招,无俟招摇过市。” |
招摇撞骗 | zhāoyáozhuàngpiàn | 招摇:故意炫耀自己;撞骗:到处找机会行骗。假借名义;到处炫耀自己;进行诈骗。也作“撞骗招摇”。清 曹雪芹《红楼梦》:“那些家人在外招摇撞骗,欺凌属员,已经把好名声都弄坏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0六回:只是奴才们在外头招摇撞骗,闹出事来,我就耽不起。 |
招诱 | zhāoyòu | ①召唤劝导。《后汉书·南蛮传》建康元年,日南蛮夷千馀人复攻烧县邑…… 交址刺史九江夏方开恩招诱,贼皆降服。《后汉书 刘表传》表招诱有方,威怀兼洽,其奸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南唐 刘崇远《金华子杂编 卷下》青州益师又至,兼招诱武勇,不日众逾数万。《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淮上荒残之馀,首建招诱,耕凿荒田,多请官钱、空名绫纸而去。②招徕。郭沫若《塔·喀尔美萝姑娘》平时很寥寂的街店都竞争着装饰起来招诱行客。 |
招谕 招喻 | zhāoyù | 指帝王招抚敌对势力的谕旨。亦指以帝王名义对敌对势力进行招抚。《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六年》:"上复遣人招谕苑君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八》八月,庚午,(宋神宗)诏知泸州王光祖遣人招谕乞弟,许出降免罪补官。《续资治通鉴 元纪八》既而闽人吴志斗,自言熟知海道,先招谕之,不从然后用兵未晚。 |
招尤 | zhāoyóu | 招致他人的怪罪或怨恨。明 屠隆《綵毫记·湘娥思忆》只是相公心本蕭疎,氣太豪邁。仕路險昃,恐易招尤。《红楼梦芙蓉花女儿诔》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 |
招悦 | zhāoyuè | 招揽而使人乐从。《后汉书·袁绍传》:“时卓方贪结外援,招悦英豪。” |
招灾揽祸 招灾惹祸 | zhāozāilǎnhuò zhāozāirěhuò | 招揽灾祸。元本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谏父》:“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锅,是你招灾揽祸。”明·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一回:老官儿道:‘怎的没影响,怎的没人看见?只是他的对头利害,谁敢多嘴管这闲事,去招灾揽祸?’清·李渔《巧团圆·议赘》:“难道我老夫妻两口自己照管不来,还带着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去招灾惹祸不成!”甘铁生《“现代化”茶馆》第二章:老张说怎么干,咱们就怎么干吧。别招灾惹祸,可没好处呀! |
招展/招颭 | zhāozhǎn | 飘动,摇曳。飘扬。迎风招展:迎风飘摇。红旗招展:红旗迎风飘动。《水浒传第五十七回》只见西南上又有起一队旗号,招飐呐喊。《红楼梦》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
招之不来 麾之不去 | zhāozhībùlái huīzhībùqù | 麾:同“挥”,挥手。形容为人刚正不阿,坚定不移,不轻易听命于人。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黯列传》:“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
招致 | zhāozhì | 招来;引起;招引:收罗等。招致人才。招致意外的损失。《史记·秦始皇本纪》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荀子·君道》夫人主欲得善射,射远中微者,县贵爵重赏以招致之。《续资治通鉴 元纪五》李因奏曰:“臣钦睹先帝诏书,当创业时,军务繁多,尚招致士类。今陛下(忽必烈)混一区字,偃武修文,可不作养人材以弘治道!” |
招状 | zhāozhuàng | ①罪犯招供的文字记录。《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当下读了招状,大牢内取出二人来,当厅判一个‘斩’字,一个‘剐’字,押赴市曹行刑示众。”《水浒传 第三九回》:“蔡九知府明取了招状,将一面二十五斤死囚枷枷了,推放大牢里收禁。”②寻人招贴。《聊斋志异 梅女》或代悬招状云:“某官因自己不慎,走失夫人一名。身无馀物,止有红绫七尺,包裹元宝一枚,翘边细纹,并无阙坏。” |
招赘 | zhāozhuì | 招女婿。《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孙)权曰:“吾愿将小妹招赘玄德,并无异心。”《说岳全传 第三十五回》因为解粮过此,天缘凑合,招赘在此。 |
钊 | zhāo | ①勉励(多用于人名)。②姓。 |
着 | zhāo I. | ①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着法。着数。一着儿好棋。②计策,办法:高着儿。没着儿了。③放,搁进去:着点儿盐。④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着哇!着,你说得真对!II. 参见zhe。III.参见zhuó。IV. 参见zhá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