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 | zhāo | ①光明:昭明。昭昭(a.明亮的样子,如“日月昭昭”;b.明白事理。如“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②明显,显着;显示:昭著。昭彰。昭布。昭雪(揭明真情,洗清冤枉)。《汉书 王莽传》朝群后,昭文德,宗室诸侯,咸益土地。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义显前经,力农见赏,事昭往诰。③阳世。《聊斋志异 僧孽》而不知昭昭之祸,即冥冥之罚也。可勿惧哉! 《聊斋志异 蹇偿债》昭昭之债,而冥冥之偿,此足以劝矣。④古代宗庙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其下则左昭右穆。昭位之子在穆位,穆位之子在昭位。昭穆相承,所以又说昭生穆,穆生昭。《左传 宫之奇谏假道》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 |
昭德 | zhāodé | ①明德;美德。《国语·郑语》:“唯荆实有昭德,若周衰,其必兴矣。”刘向《说苑·善说》:“天有昭德,宝鼎自至。”②宣扬美德。《左传 臧哀伯谏纳郜鼎》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史记 孝文本纪》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南朝宋《鲍照 河清颂序》:“鏤山岳,雕篆素,昭德垂勋,可谓多矣。”清史稿·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传:“抑有请者,垂謨昭德,莫先於史。” ③代雅舞名。文庙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见书·礼乐志。又五代后晋天福五年,诏有司复修正至朝会二舞之制,以文舞为昭德之舞,武舞为成功之舞。见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晋昭德成功舞歌引唐馀录。 |
昭德塞违 | zhāodésāiwéi | 彰明美德,杜绝错误。《左传·恒公二年》:“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孔颖达疏:“昭德,谓昭明善德,使德益彰闻也;塞违,谓闭塞违邪,使违命止息也。”《天津日报》1979.12.31:要选择典型,广泛进行宣传,予以表扬,昭德塞违,以正党风。 |
昭告 | zhāogào | 明白地告知。《左传·成公十三年》:“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故立坛杀牲,昭告神明,再歃加书,副之天府。唐 赵璘《因话录卷一》:“(郭子仪)谨遣上都进奏院官傅涛,敢昭告於贞懿皇后行宫。”郭小川《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野火却烧起来了!它用红色的火焰昭告世人。” |
昭格 | zhāogé | 我国古代有个昭格署,是祭祀神灵的地方。昭格就是祭祀的意思,按现在的时髦说法叫崇拜。让圣人变成神灵的一种方式。昭格吾先祖,佑启我后人。《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四》陛下(宋理宗)敬天事亲,皆极其至,今天意昭格,东朝悦豫,应验若此。 |
昭鉴 | zhāojiàn | 明鉴。《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颠倒任君瞒昧做,鬼神昭鉴定无私。”《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知臣(赵普)者君(赵匡胤),愿赐昭鉴!明 吴承恩《申鉴 序》:“乃宣情述思,托之简削,勒成一家之言,以垂训昭鉴焉。”阿英《关于郑成功的二三事》引清郑成功曰:“谨谢儒服,祈先师昭鉴。” |
昭君 | zhāojūn | 南郡秭归(今属湖北省)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后人又称明妃。元帝宫人。竟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以结和亲,她自请嫁匈奴。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閼氏。生一男。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成帝又命她从胡俗,复为后单于的阏氏。生二女。卒葬于匈奴。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有昭君墓,世称青冢。她的故事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的流行题材。宋 姜夔《疏影词》:“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
昭旷 | zhāokuàng | 犹言开朗豁达。邹阳《狱中上书自明》:“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拘挛之语,驰域外之义,独观於昭旷之道也。”南朝宋 谢灵运《富春渚诗》:“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清 魏源《青浪滩夜雨诗》:“得失亦乘除,平生秉昭旷。” |
昭陵 | zhāolíng | ①陵墓名。唐太宗墓。在陕西省礼泉县九嵕山。利用山峰凿成。著名的昭陵六骏石刻,原来即列置在昭陵北面祭坛的东西两庑房内。唐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前蜀 韦庄《闻再幸梁洋诗》:“兴庆玉龙寒自跃,昭陵石马夜空嘶。”清 张际亮《迁延诗》:“石马昭陵烦北望,太宗兄弟总纵横。”②陵墓名。明穆宗墓。在北京市昌平县大峪山东。为明十三陵之一。③陵墓名。清太宗墓。亦称北陵。在辽宁省沉阳市北隆业山。为关外清代三陵(昭陵、福陵和永陵)中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个。解放后辟为北陵公园。④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作为仁宗的代称。宋 楼钥《王岐公玄英宗诏草》:“昭陵以英宗为皇子。”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三》:“一日…… 昭陵曰:‘甚好。’” |
昭穆 | zhāomù |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郑玄注:“父曰昭,子曰穆。”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之右方,称"穆"。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也按此规定排列。《礼记·中庸》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桓宽《盐铁论·忧边》:“鲁定公序昭穆,顺祖祢。”《史记 太史公自序》忘其昭穆,或杀身陨国。《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绍嗣昭穆,天下幸甚。《晋书 景帝纪》太后以彭城王先帝诸父,于昭穆之序为不次,则烈祖之世永无承嗣。《资治通鉴 宋纪十五》源贺曰:“陛下(拓跋弘)今欲禅位皇叔,臣恐紊乱昭穆,后世必有逆祀之讥。愿深思任城之言。”《资治通鉴 唐纪十》密王(李)元晓等皆陛下(李世民)之弟,比见帝子拜诸叔,叔皆答拜,紊乱昭穆,宜训之以礼。《资治通鉴 唐纪十六》(李)义府既贵,自言本出赵郡,与诸李叙昭穆。《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此事亦不难行,祇是道理所在,朕止令于伯字行中选择,庶昭穆顺序。” |
昭丘 | zhāoqiū | 亦作“昭邱”。春秋楚昭王墓。在湖北省当阳县东南。《文选·王粲》:“北弥陶牧,西接昭丘。”李善注引《荆州图记》:“当阳东南七十里,有楚昭王墓,登楼则见,所谓昭丘。”南朝齐 谢朓《赠西府同僚》诗:“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清 吴伟业《永和宫词》:“昭邱松檟北风哀,南内春深拥夜来。” |
昭然 | zhāorán | 明明白白,显而易见。真相昭然。天理昭然: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昭然若揭:《庄子·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揭,高举。后以"昭然若揭"形容真相毕露,清楚明白。《庄子·知北游》昔日吾昭然,今日吾昧然。《汉书 王莽传》即群下较然输忠,黎庶昭然感德。《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及朝求谠言,夕得甘雨,天心所示,昭然不诬。清 陈确《洛蜀论》夫事理则有曲直,怨隙则有大小,兵端则有先后,昭然在人耳目,不可掩也。 |
昭然若揭 | zhāoránruòjiē | 形容真相毕露,所有一切都已显现了出来。《庄子·山木》:“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
昭如日星 | zhāorúrìxīng | 像太阳和星星那样明显,形容丰功伟业,人所共见。宋·欧阳修《祭石曼卿文》:“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
昭苏/昭甦 昭穌 | zhāosū | ①苏醒;恢复生机。《封神演义 第九十八回》将巨桥聚敛之稻粟,赈济与饥民,使万民昭苏,享一日安康之福耳。②忽然开豁。 |
昭速 | zhāosù | 谓明显地招引。《资治通鉴·光武帝建武五年》:“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 胡三省注:“速,不速之速,明召也。昭,明也。” |
昭显 | zhāoxiǎn | ①显扬。《国语·周语下》:“昭显文德,底紂之多罪。”《晋纪总论》昔周之兴也,后稷生于姜嫄,而天命昭显,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其邹浩可重行黜责,以戒为臣之不忠者,庶称朕昭显前人之意。”②明显;显著。《三国志·吴志·吴主权步夫人传》:“朕恨本意不早昭显。”清 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廿一经》:“(庶学者)於训詁名物制度之昭显,民情物理之隐微,无不瞭如指掌。”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赵少宰》:“河阳赵少宰士麟,政绩昭显,兼优理学。” |
昭衍 | zhāoyǎn | 光明广布。《史记·孝武本纪》:“德星昭衍,厥维休祥。” |
昭阳 | zhāoyáng | ①岁时名。十干中癸的别称,用于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癸曰昭阳。”《淮南子·天文训》:“亥在癸曰昭阳。”高诱注:“在癸,言阳气始萌,万物合生,故曰昭阳也。”北周 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岁次昭阳,月在大梁。”②宫殿名。后泛指后妃所住的宫殿。昭阳殿是西汉赵飞燕得宠时住的寝宫,后来以昭阳殿泛指得宠嫔妃。《三辅黄图·未央宫》:“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昭阳 ……等殿。”班固《西都赋》:“昭阳特盛,隆乎孝成。”唐 王昌龄《长信怨诗》:“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唐 杜甫《哀江头》:“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唐 白居易《长恨歌》:“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唐 王建《宫中调笑 团扇》:“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清 叶永年《燕诗》:“閒向主家谈故事,昭阳臺榭已凝尘。” |
昭仪 | zhāoyí | 古女官名。元帝始置。为妃嫔中的第一级。昭仪,言昭显女仪,以示隆重。魏晋至明均曾设置,但地位已经下降。《魏书 皇后列传 卷一》世祖左昭仪,后之姑也,雅有母德,抚养教训。 |
昭章 昭彰 | zhāozhāng | ①显著;彰明;信义昭彰。罪恶昭彰。《汉书·王莽传上》:“昭章先帝之文功,明著祖宗之令德。”宋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唐李听神道碑》:“听父子为唐名将,其勋业昭彰,故以碑考传,少所差异。”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六》:“这一对暴发的大总统和副总统,昭彰的报应出现了。”②光耀。南朝齐 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昭章云汉,晖丽日月。” |
昭昭 | zhāozhāo | ①明亮。明白;显着。明快爽朗。王逸注:“昭昭,明也。”《礼记·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老子·第二十章》:“俗人昭昭,我独昏昏。”《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庄子·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汙,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柯灵《阿英散文选 序》:“不久党给他开了追悼会,盖棺论定肯定了他生前昭昭的功绩。”荀子《劝学篇》: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唐 韩愈《获麟解》麟之为灵,昭昭也。②不安貌。《荀子·富国》:“墨子之言,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章诗同注:“昭昭然,同耿耿然,不安的样子。” |
昭昭在目 | zhāozhāozàimù |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唐·裴度《寄李翱书》:“贾谊之文,化成之文也,铺陈帝王之道,昭昭在目。” |
昭灼 | zhāozhuó | ①明显;显着。南朝宋 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尊贤永昭灼,孤贱长隐沦。”《旧唐书·高骈传》:“大约昭灼功勋,不大于此数者。”《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四》去秋以来,雨潦为沴,今星躔生变;咎证昭灼,故避殿撤膳,夙夜惕厉。清 唐孙华《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诗:“爰书久昭灼,馀孽犹披猖。”②光耀。唐 王勃《梓州郪县灵瑞寺浮图碑》:“故得昭灼天汉,发挥云气。” |
啁 | zhāo I. | 啁哳:形容声音杂乱细碎。《聊斋志异 念秧》忽数人排阖而入,番语啁。II.参见zhōu。III.参见tià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