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 | zǎo | 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枣红。枣泥。囫囵吞枣(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
蚤 | zǎo | ①跳蚤。虼蚤。《说文》蚤,啮人跳蚤。②古同“早”。指月初或早晨。《礼记·中庸》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淮南子·天文》日至于曾泉,是谓蚤食。汉司马迁《史记 鸿门宴》: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汉书·刘向传》不可不蚤虑。蚤亡/卒(早亡);蚤出夜入(晨出门,晚上归来);蚤作(早晨起身;早起干活);蚤夜(昼夜;早晚)《汉书 王莽传》昔殷成汤既没,而太子蚤夭,其子太甲幼少不明,伊尹放诸桐宫而居摄,以兴殷道。《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五》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金国)蚤降誓诏,庶使敝邑永有凭焉。③古同“爪”,指甲,脚趾。《荀子·大略》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蚤牙(爪牙);蚤甲(爪甲)。④指车轮内缘(辋)与支柱(辐)相接处的榫头《周礼·考工记·轮人》:“眂其缏,欲其蚤之正也。”郑玄注:“蚤,谓辐入牙中者也。”“蚤”意味着契合得十分严实。 |
蚤服 | zǎofú | 谓早已服从。蚤﹐通“早”。一说谓早作准备。《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谓蚤服。”一本作“早服”。《韩非子.解老》:"圣人虽未见祸患之形,虚无服从于道理,以称蚤服。"陈奇猷集释:“谓圣人虚静无为,而服从于道理,以合于早服之者。”又参见蚤④;“服”: 古代四马车(驷)中间那两匹驾辕的马称为“服”,旁边两匹叫做骖。“服马”要和“骖马”配合得很好才能拉好车,“服”比喻“配合默契”因此,“蚤服”用以象征双方亲密无间和配合默契。 |
蚤起 | zǎoqǐ | ①蚤,通“早”。早晨起身。《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②蚤,通“早”。犹言起得早。《史记·吕太后本纪》:“赵王少,不能蚤起。”刘向《说苑·说丛》:“喜夜卧者,不能蚤起也。” |
蚤入晏出 | zǎorùyànchū | 蚤,通“早”。犹言蚤朝晏退。晏:迟,晚:晏起。晏驾。引申义为傍晚:晏不黑(指傍晚还没有黑天的时候,黄昏)。《吕氏春秋·勿躬》:“蚤入晏出,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重贵富。” |
蚤夜 | zǎoyè | 昼夜;早晚。蚤,通“早”。不分蚤夜。蚤夜孜孜。《史记·夏本纪》宣三德,蚤夜翊明有家。日严振敬六德,亮采有国。宋 苏轼《谢中书舍人启》蚤夜以思,进退惟谷,恐惧战越,不知所裁。明 张居正《答枢辅张容斋书》比者蒙恩赐假归葬,蚤夜遄征,以月之四日抵敝里,十六日奉先人柩归窆。 |
蚤正 | zǎozhèng | 谓先端正自己的行为,使合乎法度。蚤,通“早”。《荀子·儒效》仲尼将为司寇,沉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逾境而徙,鲁之粥牛马者不豫贾,必蚤正以待之也。杨倞注:言仲尼必先正其身以待物,故得从化如此。《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夫必胜之形,当在于蚤正素定之时,而不在于两陈决战之日。 |
蚤知 | zǎozhī | 先知;预见。蚤,通“早”。《管子·七法》:“故事无备,兵无立,则不蚤知。”《史记·乐毅列传》:“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於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