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ào

①黑色:皂靴。不分皂白(喻不问是非)。《南史 本纪卷七梁武帝中》身衣布衣,木绵皁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②差役:皂隶(古代贱役,后专以称衙门里的差役)。《聊斋志异 鬼隶》济城快皂,相识十有八九,二君殊昧生平。“皁”同“槽”,参见“牛骥同皁”。

皂白

zàobái

指黑色和白色引喻为正确与谬误。《诗·大雅·桑柔》“匪不能言,胡思畏忌”汉 郑玄笺:“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皁白,言之於王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新郑狱》:“公以无质实,叱去之。二人下,皆以官无皂白。” 佛教称僧徒和俗人。僧徒衣黑,俗人衣白,故称。也称缁素。

皂白不分

zàobáibùfēn

不分黑白,不分是非。清 林则徐《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纷纷回澳,致令皂白不分,自取玷辱。”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在另外一部分无所谓的士兵,觉得皂白不分。”

皂纛

皁纛

zàodào

古代用黑色丝织物制的军中大旗。《水浒传第四十回》皂纛旗下,几多魍魉跟随;十字街头,无限强魂等候。

皂雕zàodiāo

亦作“皁雕”。①一种黑色大型猛禽。《水浒传第七回》旁边耳房里走出二十余人,把林冲横推倒拽,恰似皂雕追紫燕,浑如猛虎啖羊羔。②用肥皂雕刻的艺术品。

皂隶zàolì

古代贱役。后专以称旧衙门里的差役。《笑林广记 换班》一皂隶妻性多淫,夫昼夜防范。

皂履


zàolǚ

黑鞋子。《元史·舆服志二》:力士旗,白质,赤火焰脚,绘神人,武士冠,绯袍,金甲,汗胯,皂履,执戈盾。《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六》(杜衍)出入从者十许人,乌帽履,祶袍革带。

皂囊

皁囊


zàonáng

汉制,群臣上章奏,如事涉秘密,则以皂囊封之。黑色布袋。李贤注引应劭《汉官仪》:“凡章表皆启封,其言密事得皂囊也。”《晋书 元帝纪》有司尝奏太极殿广室施绛帐,帝曰:“汉文集上书皁囊为帷。”《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二》有布衣以皁囊封书献者,其词狂妄。


皂隶

zàolì

古代贱役。后专以称旧衙门里的差役。舆台皂隶。《左传·隐公五年》:“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皁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二》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于外亲,降为皂隶,纵不为身,奈宗庙何!《资治通鉴 齐纪五》苟非其才,虽三后(夏商周)之胤,坠于皂隶矣。《儒林外史 第八回》:“皂隶若取那轻的,就知他得了钱了。”鲁迅《三闲集·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打人,也不行的。但大老爷要打斗殴犯人的屁股时,皂隶来一五一十的打,难道也算犯罪么?”

皂丝麻线

zàosīmáxiàn

比喻是非混乱,纠缠不清。《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我自半路遇见小娘子,偶然伴他行一程,路途上有甚皂丝麻线。”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待武松归来出殡,这个便没甚幺皂丝麻线。”

皂栈

zàozhàn

亦作“皁栈”。马厩。皂,食槽;栈,马脚下防湿的木板。《庄子·马蹄》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资治通鉴 后唐纪五》许德勋谓二人(吴国使者)曰:“楚国虽小,旧臣宿将犹在,愿吴朝勿以措怀。必俟众驹争皂栈,然后可图也。”


zào

罗唣luózào:吵闹。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