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ǎn I.

①距离长,与“”相对:远方。远道。远程。远景。远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远见(远大的眼光)。远虑。远谋。远客。遥远。远走高飞。舍近就远。无远:不分远近。论语·颜渊》:“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唐 柳宗元《箕子碑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②时间长:远古。远祖。长远。永远。③关系疏,不亲密:远亲。疏远。远支。④深奥:言近旨远。⑤姓。II.yuàn避开,排斥:近君子,远小人。

远被

yuǎnbèi

远及;传布远方。南朝齐 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思媚诸姑,貽我嬪则。化自公宫,远被南国。”《资治通鉴 随纪一》乐安公元谐进曰:“陛下(隋文帝)威德远被,臣前请以突厥可汗为候正,陈叔宝为令史,今可用臣言矣。”《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故得拨乱反正,偃武修文,天下大同,声教远被,此又是天意欲宁区夏。唐 刘禹锡《贺收蔡州表》:“天威远被,元恶就诛。”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兹幸遇院臺下车,仁风远被,復申前请,急求豁免,以救残黎等情。”

远愁近虑

yuǎnchóujìnlǜ

形容过多的忧虑。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

远筹

yuǎnchóu

长远的谋略。《晋书·宣帝纪》:“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餘万,非经国远筹也。”指长远谋划。唐 韦应物《睢阳感怀诗》:“坚壁梁宋间,远筹吴楚利。”

远窜

yuǎncuàn

①逃窜远处。三国 魏 曹植《王仲宣诔》:“翕然凤举,远窜荆蛮。”《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邀羽相见”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②流放边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八》自前秋诏罢百官转对,去冬黜降御史曹修古等,昨又闻进士林献可因奏封事远窜岭南,人心惶惑,中外莫测。宋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因论高居简奸邪,乞加远窜。”《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公孙楚卑幼,擅动干戈,律当远窜。当时定了罪名,贬在吴国安置。”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高忠宪》:“少年以气节自许,以此一念,受谴亦不畏。及得罪远窜,值风雨,困卧舟中数日。”

远大

yuǎndà

①辽远扩大。宋 黄庭坚《登快阁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②指一个人的志向、见解、前程等高远而伟大。远大的计划。

远蹈

yuǎndǎo

①犹远行。《晋书 文帝纪》而公远蹈谦损,深履冲让,固辞策命,至于八九。晋 夏侯谌《东方朔画赞》:“跨世凌时,远蹈独游。”参见“远行”。 ②犹远播。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诏策》:“辉音峻举,鸿风远蹈。腾义飞辞,涣其大号。”

远道

yuǎndào

遥远的道路。远道而来。《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远德

yuǎndé

①谓德行播及远方。《史记 孝文本纪》朕既不明,不能远德,是以使方外之国或不宁息。宋 刘敞《士相见义》:“故天子以远德为志,诸侯以一度为志,卿以有礼为志,大夫以进退为志,士以死节为志。”②高尚的德操。晋 陆云《从事中郎张彦明为中护军奚世都为汲郡太守而作是诗》:“振我远德,归于时民。”

远恶yuǎn'è

①罪恶遍及远方。《左传·昭公四年》:“左师曰:‘然。不十年侈,其恶不远,远恶而后弃,善亦如之,德远而后兴。’”杜预注:“远恶,恶及远方。”②指边远恶劣之地。《北齐书·崔季舒传》:“庶子长君,尚书右外兵郎中;次镜玄,著作佐郎,并流於远恶。”《新唐书·韩愈传》:“加以罪犯至重,所处远恶,忧惶惭悸,死亡无日。”《水浒传第十七回》:“你是个缉捕使臣,倒不用心,以致祸及於我。先把你这厮迭配远恶军州。”

远迩

yuǎn’ěr

犹远近。《尚书·盘庚上》:“乃不畏戎毒于远邇。”孔传:“不畏大毒於远近。”《荀子·议兵》:“兵不血刃,远邇来服。”《后汉书·朱暉传》:“宪度既张,远邇清壹。”唐 柳宗元《梓人传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宋 陆游《上殿札子之一》:“欢欣之声,达於远邇,可谓盛矣。” 清 朱琦《感事诗》:“粤人竞啖吸,流毒被远邇。”

远过

yuǎn’guò

超过。今指远远超过。宋 苏轼《贾谊论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指夏商周)何以远过?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仲宣续自善於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於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唐 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岂但祁岳与郑虔,笔跡远过杨契丹。”明 黄宝《新书 序》:“(贾谊)高世之才……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

远害

yuǎnhài

避免祸害。汉 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寧,动则远害。”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二:“适间这位贵友,途路之中,如此轻薄无状,岂是全身远害的君子!”荀子《修身篇》:君子之求利也略,其远害也早,其避辱也惧,其行道理也勇。

远迹

yuǎnjì

①远大的业绩。《管子·小匡》:"昔吾先王周昭王穆王,世法文武之远迹,以成其名。"②犹远游。《后汉书·张衡传》:"盍远迹以飞声兮,熟谓时之可蓄?"李贤注:"言何不远游以飞声誉,谁谓时之可待?"③远窜。《汉书·公孙弘卜式等传赞》:"公孙弘、卜式、儿宽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爵,远迹羊豕之间。"颜师古注:"远迹,远窜其迹也。"④踪迹远离尘世。谓隐居。《宋书·隐逸传·雷次宗》:"吾少婴羸患,事钟养疾,为性好闲,志栖物表,故虽在童稚之年,已怀远迹之意。"《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七》(许)翰对曰:“自蔡京得政,士大夫无不受其笼络,超然远迹不为所污如(胡)安国者实少。”遂除中书舍人。⑤远离。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

远驾

yuǎnjià

乘车远行。文选·颜延之《宋郊祀歌 之二》:“遥兴远驾,曜曜振振。”李善注引杜预《左氏传》注:“远驾,乘驾也。”清 陈确《书 大学辨 后》:“家有老亲,未遑远驾。”

远见卓识

yuǎnjiànzhuóshí

卓:高超;识:见识。远大的目标和卓越的见识。明 焦靖《玉堂丛话 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

远徼yuǎnjiǎo

遥远的边境。唐 韦应物《送别覃孝廉》诗:“秭归通远徼,巫峡注惊波。”清 黄景仁《忆徐逊斋滇南》诗:“桑榆万事堪不朽,坐令远徼开文明。

远交近攻

yuǎnjiāojìngōng

原指对远方国家联合;对邻近国家攻占的外交策略。后来指利用关系转较远的力量来攻击眼前对手的处世手法。三十六计第二十三计。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莫若以纳辽之币归之于金,坐复燕云故土,正合远交近攻之计。

远近

yuǎnjìn

①远方和近处。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无一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②特指所居官位接近或远离帝王。③指远方近处的人。④指路程的距离。⑤附近。清 查慎行《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⑥指才智程度的高低。

远近驰名

yuǎnjìnchímíng

在相当大范围内都是很有名的。五指山绿茶在海南远近驰名。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二卷:“达木汀的毛笔字是远近闻名的。”

远举

yuǎnjǔ

谓列举往古之事。《荀子·非相》:“远举则病繆,近世则病佣。”杨倞注:“远举上世之事,则患繆妄。”《淮南子·氾论训》:“制法之民,不可与远举。”宋 石介《论中》:“贾(陆贾)若能远举帝皇之道,致於人君,施於国家,布於天下。”犹高飞;远扬。《楚辞·九歌·云中君》:“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明 许时泉《武陵春》:“因此上冥鸿远举,鹰隼高飞,蛇龙偃息,虎豹栖迟,怕做了宗庙文牺。”谓走避远方,退隐。宋 苏轼《贾谊论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明 冯梦龙《酒家佣·文姬托孤》:“来朝去,把衣装须换取,变姓名远举深栖。”

远举高飞

yuǎnjǔgāofēi

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远大。汉·刘向《说苑·八·尊贤·十三节》:“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者六翮也。”宋·吴潜《八声甘州·和魏鹤山韵》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点检人间今古,问论语为赢局,底是输棋?

远客

yuǎnkè

远方的来客。《楚辞·九辩》:“去乡离家兮徠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汉书 霍光传》又诸儒生多窭人子,远客饥寒,喜妄说狂言。唐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宋 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府卒来驱儺,矍鑠惊远客。”宋 贺铸《石州慢 薄雨收寒》:“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丰子恺《作客者言》:“而今天我是远客,别的客人都是主人请来陪我的。”茉莉的拟人戏称。宋 龚明之《中吴纪闻 花客诗》:“张敏叔尝以牡丹为贵客……茉莉为远客,芍药为近客,各赋一诗,吴中至今传播。”

远劳

yuǎnláo

对人远途来访或请人远出办事的客气话。唐 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 之二》远劳从事贤,来吊逐臣色。《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凡奉养之具,无不远劳飞挽,其费数倍。清 杨潮观《荀灌娘围城救父》远劳贤侄,救患分灾,其乃将门出将!

远临

yuǎnlín

犹远眺。《梁书·沉约传》:“开阁室以远临,闢高轩而旁覩。”谓按临远方。《晋书 符坚载纪上》监国冲幼,銮驾远临,脱有不虞,其如宗庙何!明 文徵明《朱秋崖像赞》:“迨乎出镇闽越,聿树风声,远临海嶠,志清梟獍。”

远路没轻担yuǎnlùméiqīngdān担子虽轻,走的路远了,也会觉得沉重。《西游记第八十回》:“八戒道:‘远路没轻担,教我驮人,有甚造化?’”

远虑深计

yuǎnlǜshēnjì

深远的考虑和计划。汉·崔寔《政论》:“昔圣王远虑深思,患民情之难防,忧奢淫之害政。”《晋书·齐王攸传》若万一加以他疾,将复如何!宜远虑深计,不可专守一志。

远略

yuǎnlüè

①深远的谋略。《后汉书·西羌传论》贪其暂安之埶,信其驯服之情,计日用之权宜,忘经世之远略。《晋书 愍帝纪》公宜思弘谋猷,勖济远略,使山陵旋反,四海有赖。晋 陆机《辨亡论下》洪规远略,固不厌夫区区者也。宋 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②谓经略远方。《左传·僖公九年》齐侯不勤德,而勤远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后汉书·鲜卑传》武帝情存远略,志辟四方。宋 苏轼《乞诏边吏无进取及论鬼章事宜札子》朝廷好生恶杀,不务远略。《续资治通鉴 元纪九》且臣闻人君犹北辰然,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不在勤远略也。

远梦

yuǎnmèng

思念远方人的梦。唐 李白《忆襄阳旧游诗》:“归心结远梦,落日悬春愁。”唐 杜牧《旅宿》“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宋 苏轼《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诗》:“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花月痕第四五回》:“何况覊人,乡书一纸,抵多少回文新剪;细计归期,常劳远梦,输与玳梁栖燕。”

远谋

yuǎnmóu

远大的谋略,深远的计划。《左传·庄公十年 曹刿论战》: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杜预注:“肉食,在位者。”

远年近岁yuǎnniánjìnsuì过去至现在;长期以来。元 武臣《老生儿楔子》:“张郎,将俺那远年近岁欠少我钱钞的文书,都与我搬运将出来,算一算是多少。”亦作“远年近日”。元 刘君锡《来生债楔子》:“到家中我将这远年近日欠少我钱钞的文契,我都烧了。”

远器

yuǎnqì

①远大的器度。《新唐书·房管传》管有远器,好谈老子、浮屠法,喜宾客,高谈有馀,而不切事。②谓有才能、能担当大事的人。宋 程颐《上谷郡君家传》姜应明者,中神童第,人竞观之。夫人曰:“非远器也。”后果以罪废。《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五》(虞)集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恐不得令终。”③远程武器。《荡寇志 第一○九回》猿臂兵进到分际,希真传令教住,只将枪炮弓矢等远器,雨点价打去,梁山兵飞速遁逃。

远情

yuǎnqíng

犹深情。南朝齐 谢朓《奉和随王殿下之二》:“星回夜未艾,洞房凝远情。” 唐 杜甫《西阁雨望诗》:“菊蕊凄疏放,松林驻远情。”唐 张九龄《感遇诗之二》:“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郁达夫《游莫干山口占》:“坐卧幽篁里,恬然动远情。”

远人

yuǎnrén I.

疏远的人。远处的人。不发达民族。《论语·季氏篇》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晋书 文帝纪》孙壹构隙,自相疑阻,幽鉴远照,奇策洞微,远人(孙壹)归命,作籓南夏,爰授锐卒,毕力戎行。II. yuànrén排斥人。《礼记·中庸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君翼宣风化,爰发四方,远人革面,华夏充实,是用锡君朱户以居。

远辱

yuǎnrǔ

敬称他人从远方来临。《韩诗外传卷六》:“郑伯曰:‘寡人无良边陲之臣,以干大祸,使大国之君沛焉,远辱至此。’”《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曰:‘先生远辱,何以教文也?’” 西汉 李陵《答苏武书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明 冯梦龙《万事足·访友托妻》:“今朝远辱高轩过,足见同窗意气多。”②避免耻辱。《新唐书·舒元舆传》:“贤者远辱自引去,而不肖者为陛下用也。”

远塞

yuǎnsāi

犹边塞。《史记·匈奴列传》:“兵至边,匈奴亦去远塞。”明 高启《送王检校赴北平诗》:“平芜远塞秋驱骑,衰柳遗宫晚噪鸦。”清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②谓及早防备。《晋书·杜预传》:“古之刑书,铭之钟鼎,铸之金石,所以远塞异端,使无淫巧也。”

远色yuǎnsè

①远天的颜色。②不近女色。《封神演义 第五回》愿陛下留心邦本,痛改前辙,去谗远色,勤政恤民

远山

yuǎnshān

原来是指秀美之眉,也是名词,远处的山峰。由于古代妇女大多爱使用黛色画眉,色如远山,故亦称远山黛。古时候,形容美人总会说“眉如远山含黛,肤若桃花含笑,发如浮云,眼若星辰。”西汉人 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宋 欧阳修《诉衷情·眉意词》:“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远山芙蓉

yuǎnshānfúróng

远山:形容女子的眉毛像远山一样青翠。芙蓉:比喻女子的脸色像芙蓉花一样美丽。比喻女子貌美。·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异史氏曰:‘得远山芙蓉,与共四壁,与以南面王岂易哉?’”

远上

yuǎnshàng

由下而上,指山路绵长。唐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唐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 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远适

yuǎnshì

远往;远行。唐 杜甫《晓发公安》诗:"舟楫渺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资治通鉴 后梁纪六》蜀主(王衍)常列锦步障,击球其中,往往远适而外人不知。元 黄镇成《远适》诗:"吉日有远适,我行志四方。"秦牧《花城·社稷坛抒情》:"有人远适异国归来,俯身去吻一吻自己国门的土地。"

远逝

yuǎnshì

远行;远去。《楚辞·离骚》:“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后汉书·苏竟传》:“昔智果见智伯穷兵必亡,故变名远逝。”唐 柳宗元《小石潭记》: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唐 裴铏《传奇·聂隐娘》:“此人如俊鶻,一搏不中,即翩然远逝,耻其不中,才未逾一更,已千里矣。”

远狩

yuǎnshòu

①远出围猎。元 虞集《翰林学士承旨董公行状》:“先帝新弃天下,陛下远狩,不以时还,无以慰安元元。”②婉称囚禁于远方。《水浒后传》第二七回:“皇天降祸兮,地裂天崩。二帝远狩兮,凛凛寒冰。”《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五》既对,帝(宋高宗)以国步艰难,两宫远狩为忧。

远输yuǎnshū

长途运送。《孙子兵法 作战篇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远戍

yuǎnshù

谓戍守边疆。蔡邕《述行赋》:“勤诸侯之远戍兮,侈申子之美城。”《后汉书·庞参传》:“重之以大军,疲之以远戍,农功消於转运,资财竭於徵发。”唐 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明 焦竑《玉堂丛语·企羡》:“尔乡刘司马远戍西鄙,今安否?”②边境的军营、城堡。南朝 阴铿《晚出新亭》:“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唐 王昌龄《从军行之七》:“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明 冯梦龙《精忠旗·狱中哭啼》:“试看那远戍埋云,惨惨昏昏。”

远思

yuǎnsī

从长远考虑。《汉书·文帝纪》:“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唐 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必望审察而远思之,务使合於孔子之道。” ②指深远的思虑。明 高启《晚晴远眺诗》:“楚天无物不堪诗,登眺唯愁动远思。”清 黄鷟来《秋日寄淮阴诗》:“西风吹鸿雁,惻愴多远思。”

远俗

yuǎnsú

①避世;远离世俗。唐 李白《送长沙陈太守》诗之二:“莫小二千石,当安远俗人。”宋 刘挚《谢青州到任表》:“简礼去烦,稍究前修之治;推仁宣泽,庶求远俗之安。”②远方,边远地区。《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六》帝(宋真宗赵恒)曰:“朕怀抚远俗,何尝有所宣索!”

远泝博索

yuǎnsùbósuǒ

广泛地推寻考索。明·宋濂《题後》:“司马迁作《史记》,远泝博索,於孔子所不敢述者,皆采而实之。”

远听

yuǎntīng

指身在远方而听见闻说。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且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吕向注:“听,闻也。”亦指远方的听闻。《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年》:“幽求等皆功臣……功业既大,荣宠亦深,一朝下狱,恐惊远听。”聆听远处的声音。李陵《答苏武书》:“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南朝齐 谢朓《落日同何义曹煦诗》:“远听雀声聚,回望树阴沓。”《新唐书·百官志四》:“昼以排门人远望,暮夜以持更人远听。”

远图

yuǎntú

深远的谋划。《后汉书 袁绍传》斯岂腹心之远图?

远物

yuǎnwù

谓远方所产的物品。《尚书·旅獒》:“不宝远物,则远人格。”《周礼·夏官·怀方氏》:“掌来远方之民,致方贡,致远物,而送逆之,达之以节。”郑玄注:“远物,九州之外,无贡法而至者。”《礼记·礼器》:“其馀无常货,各以其国之所有,则致远物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刑罚当罪,则民劝善;不宝远物,则贤者至。

远徙

yuǎnxǐ

迁移到远处。《老子·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后汉书·马援传》:“羌大惊坏,復远徙唐翼谷中。援復追讨之。”《晋书  符坚载纪上》诸因乱流移,避仇远徙,欲还旧业者,悉听之。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桓宣武既废太宰父子…… 太宰父子远徙新安。”明 焦竑《玉堂丛语·筹策》:“杨一清巡边……虏闻,俱远徙,不敢入寇。”

远行

yuǎnxíng

行走远路,前往某地。《晋书 葛洪传》后忽与(邓)岳疏云:“当远行寻师,克期便发。”

远岫

yuǎnxiù

远处的峰峦。南朝齐 谢朓《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南朝梁 王籍《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宋 曾巩《池上即席送梁况之赴宣城诗》:“远岫烟云供醉眼,双谿鱼鸟付新诗。”明 文徵明《病中怀吴中诸寺·天王寺寄南洲诗》:“忆看远岫开飞阁,曾弔荒宫上小丘。”

远烟

yuǎnyān

①远处的云烟。南朝宋 鲍照《还都道中作诗》:“絶目尽平原,时见远烟浮。”南朝梁 简文帝《应令诗》:“远烟生兮含山势,风散花兮传馨香。”宋 韩元吉《霜天晓角 题彩石蛾眉亭》:“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②一种制墨用的原料。宋 何薳《春渚纪闻·买烟印号》:“黄山张处厚、高景修皆起灶作煤製墨为世业,其用远烟、鱼胶所製佳者,不减沉珪。”

远役

yuǎnyì

谓到远方服役,戍守边疆。《后汉书·西南夷传·夜郎》:“朝议以为郡在边外,蛮夷喜叛,劳师远役,不如弃之。”东晋末南朝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元 姚燧《皇太后尊号玉册文》:“臣在先朝,受詔漠北,往抚诸军,可谓远役。”

远引

yuǎnyǐn

远去;远游。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三》熙宁之初,王安石、吕惠卿造立三新法,悉变祖宗之政,多引小人以误国,勋旧之臣屏弃不用,忠正之士想继远引。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卷十五》以兴士当高举远引,归洁其身如海鸥。明 沈德符《野获编·佞幸·佞人涕泣》濡足权门不足责,既而蒙谴,智者必远引,自庆脱网矣。

远引曲喻

yuǎnyǐnqūyù

说话从远处引证,作曲折比方。《清史稿·太宗纪一》诸臣有艰苦之情,亦据实奏闻。苟不务直言主,远引曲喻,剿袭纷然,何益于事?

远游冠

yuǎnyóuguān

古代冠名。秦以后历代沿用,至元代始废。《后汉书·舆服志下》:“远游冠,制如通天,有展筩横之於前,无山述,诸王所服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远游冠。”《晋书·舆服志》:“远游冠,傅玄云秦冠也。似通天而前无山述,有展筩横於冠前。皇太子及王者后、帝之兄弟、帝之子封郡王者服之。诸王加官者自服其官之冠服,惟太子及王者后常冠焉。太子则以翠羽为緌,缀以白珠,其餘但青丝而已。”《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升明二年)三月甲辰,宋帝诏进帝位相国,总百揆,封十郡爲齐公,备九锡礼,加远游冠,位在诸侯王上,加相国绿綟绶。《新五代史·刘鋹传》:“鋹於内殿设帐幄,陈宝贝,胡子冠远游冠,衣紫霞裾,坐帐中宣祸福,呼鋹为太子皇帝,国事皆决於胡子。”亦省称“远游”。三国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若得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紱……乃臣丹情之至愿,不离於梦想者也。”

远逾

yuǎnyú

超越。《宋书·傅亮传》:“卿小儿才名位宦,当远逾于兄。”《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昔在休期,早隆朝寄,远逾沧海,大拯交、越。《宋史·宇文虚中传》:“今舍恭顺之契丹,不羁縻封殖,为我蕃篱,而远逾海外,引强悍之女真以为邻域。”

远招近揖yuǎnzhāojìnyī

对远近友人,热情相邀,礼貌相待。《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褒义。用于交友待客方面。

远征

yuǎnzhēng

①征伐远方国家与地区。唐 李白《子夜吴歌 秋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毛泽东《七律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②行走远路。

远至迩安

远安迩悦

yuǎnzhìěr’ān

yuǎnāněryuè

远方来归附,近民安居乐业。远方安居乐业,近处欢呼雀跃。形容政治清明,国家大治。《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邇安。”《魏书·彭城王勰传》:“歷次宛谢,迄于鲁阳,送往奉居,无惭周霍,禀遗作辅,远至邇安。”《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德刑并用,勋贤兼叙。远安迩悦,俗阜人和。唐 王维《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元后钦崇之福,远至邇安;圣祖昭报之心,天长地久。”

远走高飞

yuǎnzǒugāofēi

向远处走;向高处飞。多指摆脱困境;寻找光明的前途。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五回:孙行者!好男子不可远走高飞!快向前与我交战三合。

远祖

yuǎnzǔ

太祖的父亲,是为“远祖”,即八世祖,也说第八世高祖、第八代高祖。《尔雅·释亲》:“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即祖父),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为高祖,高祖之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为太祖,太祖之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公羊传·庄公四年》:“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

yuǎn I.

志:同“远志”,一种草本植物,中医用为安神化痰药。II.wěi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