雩 | yú | 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一种祭祀:雩祭。雩禳(出雨消灾)。《晋书 武帝纪》(泰始七年)闰月,大雩,太官减膳。《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六》秋,七月,京师雩。《晋书 元帝纪》(太兴元年)六月,旱,帝亲雩。《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盖缘在京日,孟夏大雩,别建雩坛于郊丘之左。《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昊天四祭,在春曰祈谷,在夏曰大雩,在秋曰明堂,在冬曰圜丘,名虽不同,其实一也。参见“大雩”。 |
雩祀 | yúsì | 古代祈雨的祭祀。《礼记·月令》:"(仲夏之月)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谷实。"郑玄 注:"雩,吁嗟求雨之祭也。"宋 曾巩《郊配策》:"冬至祀昊天,夏至祀皇地只,孟夏雩祀,用太祖配。" |
虞 | yú | ①预料;思虑:不虞:意料不到,出乎意外。《庄子·庚桑楚》备物以将形,藏虞以生心,敬中以达彼。《孙子·谋攻》以虞待不虞者胜。《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七》于国大而远,今将数百人,无益于强;如有不虞,多益为累耳。《资治通鉴 晋纪一》陆凯曰:“君臣无不相识之道,若猝有不虞,不知所赴。”《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六》云思益等遇贼将刘简于宁海东,贼不虞水军遽至,皆弃船走山谷,得其船十七,尽焚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三》(韩)世忠不能当,夜引归,军无纪律,未晚,至宿迁县,不虞金人之踵其后。《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三》(赵)普胜不虞(陈)友谅之图己,闻其至,且烧羊出迎,于雁水义登舟见友谅,友谅遂执而杀之,并其军。②忧虑:无见树忘林之虞。无冻馁之虞。后来者照顾前朝遗老,使之不虞身家性命。丞相迁回长安,方可无虞。《周文 申胥谏许越成》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晋书·孝武帝纪》:“狡寇纵逸,藩守倾没,疆埸之虞,事兼平日。”《资治通鉴 魏纪三》十全必克而无虞。《资治通鉴 魏纪六》若东西有虞,赴之不难,请徙屯涪。《聊斋志异 庚娘》家中田庐,颇足赡给,保无虞也。③欺骗:尔虞我诈。④古代掌管山泽的官:虞人(中国春秋战国时称)。水虞。兽虞。《周文 里革断罟匡君》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助宣气也。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槁,助生阜也。《史记·货殖列传序》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周书》 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⑤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穀梁传·僖公二年》:“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⑥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名虞(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有美人名虞”的记载)。一说姓虞(在《汉书·项籍传》中有“有美人姓虞”的记载)。项羽《垓下歌》:“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⑦通“吴”,大声说话,喧哗。《史记 孝武本纪》颂云‘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虞不骜,胡考之休’。参见“吴④”。⑧古代一种祭祀名。既葬而祭叫虞,有安神之意。《礼记·檀弓下》:“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反,日中而虞。”《释名·释丧制》:“既葬,还祭于殡宫曰虞。谓虞乐安神,使还此也。”《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日中而反,虞于鉴玄殿。 |
虞宾 | yúbīn | 指尧子丹朱。因虞以宾礼待之,故称。丹朱不肖,国亡。后因以喻失位之君。《尚书·益稷》虞宾在位,羣后德让。蔡沉集传:“虞宾,丹朱也。尧之后为宾於虞 。”《后汉书·献帝纪赞》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 李贤注:“虞宾谓舜以丹朱为宾,《虞书》曰‘虞宾在位’是也。以喻山阳公为魏之宾也。”陈寿《三国志》韶乐九成,虞宾以和。《清史稿卷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虞宾在位,文物犹新。 |
虞官 | yúguān | 在传说时代,我国就产生了管理自然资源的机构,即“虞”官。西周时期普遍设置虞官,是世袭官职,其职责是管理山林川泽的生产,以供给王室。即鹿无虞:原意是进山打鹿,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帮助,那是白费气力。后比喻做事如条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劳而无功。 |
虞候 | yúhòu | 本为春秋时期掌管山泽的职官。西魏和隋朝以后用作军官称号。明代亦置虞候一职,军中警戒巡查安全等行政事务由虞候负责,军队屯驻宿营,虞候向主官请求口令,率领甲士分巡诸帐。《聊斋志异 小翠》女冠带,饰冢宰状,剪素丝作浓髭,又以青衣饰两婢为虞候,窃跨厩马而出,戏云:“将谒王先生。” |
虞祭 | yújì | 古祭名。既葬之后的祭祀。《清史稿·礼志十一》:“既卜葬……题主、虞祭如常仪,归奉升祔太庙。”虞祭的次数与所需要的时间有等差,士三虞、四天;大夫五虞、八天;诸侯七虞、十二天;天子九虞、十六天。 |
虞人 | yúrén | 古掌山泽苑囿之官。《周文 单子知陈必亡》虞人入材,甸人积薪。《周礼·夏官·大司马》:“虞人莱所田之野为表。”贾公彦疏:“虞人者,若田在泽,泽虞;若田在山,山虞。”《左传·昭公二十年》:“十二月,齐侯田于沛 ,招虞人以弓,不进。”杜预注:“虞人,掌山泽之官。”《孟子·滕文公下》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庄子·山木》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资治通鉴 周纪一》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晋书 符坚载纪 上》坚曰:“善。昔文公悟愆于虞人,朕闻罪于王洛,吾过也。”自是遂不复猎。 |
虞芮之讼 | yúruìzhīsōng | 虞(在今山西平陆县)、芮两国之君争田,久而不决,说:“西伯昌是有德之人,让他来裁定吧。”于是他们一起来到周地,到了周边境,看到周人耕田的互相让地边,走路的互相让道;进入周都邑,又看到周人男女不同路,斑白不提携;到了周朝庭,更发现周人士让大夫,大夫让卿,有礼有节。两国国君非常惭愧,说:“我们真是小人,不要再踏进君子的朝廷里啦。”于是两国国君让出所争之地作为间原。《汉书 王莽传》蜀郡男子路建等辍讼惭怍而退,虽文王却虞、芮何以加! |
虞舜 | yúshùn | 上古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因其先国于虞,故称虞舜。为古代传说中的圣君。《三国志 吴书。吴主传》昔共工乱象而高辛行师,三苗干度而虞舜征焉。 |
虞夏 | yúxià | 历史学界一直把夏朝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王朝,然而还有学者指出,夏朝之前还有虞朝,虞朝是中国历史上先于夏朝的第一个朝代。指有虞氏之世和夏代。《礼记·表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陛下神武拨乱,道隆虞夏,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 |
虞主 | yúzhǔ | 古代葬后虞祭时所立的神主。《公羊传·文公二年》:“主者曷用?虞主用桑。”《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十一月,己亥,虞主至自山陵,皇太后迎奠於琼林苑。”《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九》(宋高宗)为徽宗皇帝、显肃皇后立虞主,不视朝。参见“虞祭yújì”《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一》夏,四月,壬申,帝(宋孝宗)亲行奉迎虞主之礼。 |
𠈌 | yú I. | 古文虞字。驺虞也。象白虎黑文。《同文备考》𠈌者,守山泽之吏。𠈌象山泽险隘。II.xíng。《奇字韵》:古文行字从四人。 |
欤 | yú | 文言,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吗”。韩愈《进学解》“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 《史记·屈原列传》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衔觴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唐 柳宗元《箕子碑》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宋 刘过《西江月 词》: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然则通沟渎,潴陂泽,监司、守令顾非其职欤?《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五》三军之在行者,岂不愤然不平曰:‘稔祸者谁欤,而使我捐躯兵革之间?’《聊斋志异 瑞云》夫妇共德之,同出展谢,而客已渺,遍觅之不得,意其其仙欤? |
蘛 | yú | 指茂盛。《西游记第五十三回》馥蘛异香蔼,氤氲瑞气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