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 yóu | ①原因:原由。事由。理由。根源由于(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庄子·渔父》且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②自,从:由表及里。由衷(出于本心)。唐 刘昚虚《阙题》:“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③顺随,听从,归属:由不得。信马由缰。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二》废而不由,则女德不厌;女德不厌,则寿命不究于高年。④经过,经历:必由之路。由来已久。⑤ 凭借:由此可知。⑥ 古同“犹”,尚且,还。⑦ 古同“犹”,犹如,好像。⑧ 通“以”,用。《诗·小雅·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郑玄笺:“由,用也。王勿轻用谗人之言。” 《天工开物》亿万舟楫,亿万垣墙,窒隙防淫,是必由之。《聊斋志异 恒娘》朱曰:“道则至妙;然弟子能由之,而终不能知之也。纵之,何也?” ⑨姓。 |
由表及里 | yóubiǎojílǐ | 表:表面;里:内里;本质。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指分析事物时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问题要由表及里。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 |
由博返约 | yóubófǎnyuē | 指做学问人广博出发,继而务精深,最终达到简约。这首诗体现了老诗人由博返约的创作轨迹。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
由巢 | yóucháo | 许由与巢父的并称。尧让位于二人,皆不受。泛指隐士。晋 刘琨《劝进表》:“愿陛下存舜禹至公之情,狭由巢抗矫之节,以社稷为务,不以小行为先。”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元来他也是个遯世的由巢。” |
由此及彼 | yóucǐjíbǐ | 此:这;这个;彼:那个。由这一现象联系到那一现象。指分析事物不能孤立地看一种现象;而应把复杂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全面考察;层层深入。王老师发现班级里有很多同学有骂脏话的行为,由此及彼,他决定开展一项“讲文明争当小红花”的活动,以根除这些坏毛病。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6回:“遇着通晓之人,就虚心请问,由此及彼,铢积寸累,自然日有进益。” |
由来 | yóulái | ①事情发生的原因。②历来,自始以来;向来,从发生到目前。由来已久。唐 李白《关山月》:“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 徐惠《赋得北方有佳人》:“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唐 李颀《古意诗》:“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清 袁枚《遣兴》:“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
由来已久 | yóuláiyǐjiǔ | 发生此事,已有很久的原因。这种风俗由来已久,已经根深蒂固在当地人心中,不易改变。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
由礼 | yóulǐ | 遵循礼教。《韩诗外传》卷一:“凡用心之术,由礼则理达,不由礼则悖乱。”《旧唐书·代宗纪》:“仁孝温恭,动必由礼。”《荀子·修身》:“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 |
由浅入深 | yóuqiǎnrùshēn | 从浅到深。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四:“夫诗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题,且由纲及目,由浅入深。”毛泽东《实践论》:“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
由趣 | yóuqù | ①来由。南朝宋 谢灵运《诣阙上表》:“夫自古谗谤,圣贤不免。然致谤之来,要有由趣:或轻死重气,结党聚羣;或勇冠乡邦,剑客驰逐。”②来源和意向。《后汉书·刘隆传》:“帝见陈留吏牘上有书,视之,云‘潁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詰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於长寿街上得之。”《资治通鉴·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由,从也,问是书之所从来也;趣,向也,问是书之意,其所向为何如也。” 明 王志坚《表异录·刑法》“詰吏由趣”自注:“问是书从来与意所向也。” |
由然 油然 | yóurán | ①油然;自然而然。《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喜色由然以生。”卢辩注:“由当为油。”《孟子·公孙丑上》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庄子·知北游》注然勃然,莫不出焉 ;油然寥然,莫不入焉。宋 苏轼《上梅直讲书》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资治通鉴 周纪三》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宋 苏洵《张益州画像记》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明 宋濂《阅江楼记》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②原委;来由。《汉书·匡衡传》:“此非其天性,有由然也。”《宋书·礼志二》:“世有险易,道有洿隆,所遇之时异,诚有由然,非忽礼也。”《资治通鉴 周纪一》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③形容云气上升。油然作云。《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
由心 | yóuxīn | 任凭心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爵赏由心,刑戮在口。” |
由旬 | yóuxún | 古印度长度单位, 一由旬相当于一只公牛走一天的距离,大约七英里,即11.2公里。《聊斋志异 齐天大圣》因命以两手抱腰,略一点头,遂觉云生足下,腾踔而上,不知几百由旬。 |
由言 | yóuyán | 说话。《诗·小雅·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陈奂传疏:“此诗乃深戒幽王,当慎用其言,不得易出诸口。”《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十八年》:“以太祖之含弘,尚掩耳於彭城之戮;自斯以后,谁易由言!”明 王鏊《亲政篇》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
由夷 | yóuyí | 许由和伯夷的并称。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 ,终不可以为荣。”楚辞·刘向《九叹·惜贤》:“若由夷之纯美兮,介之推之隐山。”王逸注:“由,许由也;夷,伯夷也。” |
由由 | yóuyóu | ①愉悦。《孟子·万章下》:“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韩诗外传卷三引作“愉愉”。《管子·小问》:“至其成也,由由乎兹免,何其君子也。”尹知章注:“由由,悦也。”②迟疑、犹豫貌。楚辞·刘向《九叹·惜贤》:“默顺风以偃仰兮,尚由由而进之。”王逸注:“由由,犹豫也。言己欲寂默不语,以顺风俗,随众俛仰,而不敢毁誉,然尚犹豫不肯进也。”③宽舒貌。唐 皇甫松《大隐赋》:“大道由由而熙熙,吾莫知施。” |
由中 | yóuzhōng | 犹由衷。《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汉之与吴,虽信由中,然分土裂境,宜有盟约。” |
由衷之言 | yóuzhōngzhīyán | 衷:指内心;本心。出自内心的话。引申为向交谈的对方真心实意地敞开心扉;以求得对方的理解、谅解或同情。听了她的由衷之言,我的心良久不能平静。我知道她的每句话,都是由衷之言,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清·恽敬《辨微论》:“曹操之令,皆由中之言也。” |
繇 | yóu I. | 从,自。通“由”。韩愈《进学解》“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史记 孝文本纪》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汉书 霍光传》“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繇是与光争权。”“《春秋》曰‘天王出居于郑’,繇不孝出之,绝之于天下也。”《汉书 楚元王传》已而视鉴中有羹,繇是怨嫂。《醒世恒言》第三卷:做小娘的,身不繇主,含泪而行。《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欲待繇他,本是要他赚钱,若不接客时,就养到一百岁也没用。II.yáo ①同“徭”。《资治通鉴 卷八》关东群盗多,今上急益发繇,治阿房宫,聚狗马无用之物。②古同“谣”,歌谣。III.参见zhòu。 |
油 | yóu | ①动植物体内所含的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液体,一般不溶于水,容易燃烧:油饼。油布。油彩。油画。油亮。油水(亦指不正常的收益或额外好处)。油轮。油垢。奶油。石油。食油。汽油。添油加醋。②用油或漆涂抹:油刷(a.涂抹油、漆;b.涂抹油、漆的刷子)。③被油弄脏:衣服油了一大片。④狡猾:油滑。 |
油光可鉴 | yóuguāngkějiàn | 形容非常光亮润泽。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吴组缃《山洪》五:他年近三十岁,留着‘西洋装’的头,梳的蓬蓬的,油光可鉴。 |
油腔滑调 | yóuqiānghuádiào | 腔、调:说话的声音、语气。形容说话轻浮油滑;不诚恳。清 王士祯《师友诗传录 卷一 郎廷槐问》:“若不多读书,多贯穿,而遽言性情,则开后学油腔滑调,信口成章之恶习矣。”茹志娟《新当选的团支书》人们——特别是小何还是认定他油腔滑调。 |
油然而生 | yóuránérshēng | 油然:自然地;不由地;生:发生;产生。多指某种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油然而生敬意。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 |
油幢 | yóuzhuàng | ①张挂于舟车上的油布帷幕。《隋书·礼仪志五》:“王公加礼者,给油幢络车,驾牛。”②指有油布帷幕的车子。《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丙申,加侍中、司空、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封竟陵郡公,给油幢络车,班剑三十人。唐 皇甫冉《送卢郎中使君赴京诗》:“曲盖遵长道,油幢憩短亭。”③油布帐幕。多指将帅幕府。 唐 柳宗元《谢襄阳李夷简尚书委曲抚问启》:“凡海内奔走之士,思欲脩容於辕门之外,躡履於油幢之前,譬之涉蓬瀛,登崑閬,不可得而进也。”宋 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词》:“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幢,戎韜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清 厉鹗《折桂令·赋得客帐梦封侯曲》:“傍幽窗斗帐凄凉,何许儒冠,忽拥油幢。” |
油嘴滑舌 | yóuzhuǐhuáshé | 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耍嘴皮子。这个人油嘴滑舌的,很使人烦。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谁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内,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骗得爹娘允了,方好进去。” |
邮郵 | yóu | ①由国家专设的机构传递信件、款项、物件等:邮递。邮包。通邮。②有关邮务的:邮政。邮购。邮船。③特指“邮票”:邮展。邮坛(集邮界)。集邮。④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邮吏。 |
邮传 | yóuchuán | ①驿传,传递文书的传舍,驿站。宋 王禹偁《商於驿记后序》吴、越、江、淮、荆、湘、交、广,郡吏上计,皇华宣风,憧憧往来,皆出是郡,盖半天下矣。故邮传之盛,甲於它州。②借指驿丞、驿吏等人员。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此等朝辞禁门,情态即异,暮宿村县,威福便行,驱追邮传,折辱守宰,公私劳扰,民不聊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邮传交驰,使者旁午,是皆州郡之蠹,所以致阙乏之繇也。③传播,口耳相传。 唐柳宗元《与裴埙书》:“有喙有耳者,相邮传作丑语耳。”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遂貌其呆状,相邮传作丑语,而名之‘孙痴’。” |
邮亭 | yóutíng | ①驿馆;递送文书者投止之处。古时设在路边,供送文书的人和旅客歇宿的馆舍。宋 袁去华《瑞鹤仙 郊原初过雨》:“无语。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②邮局在街道上、广场上或公园里设立的收寄邮件并办理小额汇款等业务的处所。 |
柚 | yóu I. | 柚木:落叶乔木,木材暗褐色,坚硬耐腐蚀,适于制造船舰、车辆等,亦供建筑用。II. 参见yòu。 III.zhú筘。织机上用来绕经纱的圆轴。古时用“杼柚”指织布机。《诗·小雅·大东》小东大东,杼柚其空。 |
铀 | yóu | 一种放射性元素。能放射出α、β和γ射线,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少,主要用来产生原子能。 |
蚰 | yóu | ①蚰蜒:节肢动物,像蜈蚣而略小,黄褐色,触角和脚很长,毒颚很大,栖息房屋内外阴湿处。《聊斋志异 蚰蜒》学使朱矞三家,门限下有蚰蜒,长数尺。每遇风雨即出,盘旋地上如白练。②蜒蚰:即蛞蝓, 俗名鼻涕虫。见“蜒”。 |
蚰蜒 | yóuyán | 节肢动物,像蜈蚣而略小,黄褐色,触角和脚很长,毒颚很大,栖息房屋内外阴湿处。 |
蚰蜒(小)路 | yóuyánlù | 喻弯弯曲曲的路。李准《李双双小传·人比山更高》 :“我们顺着一条小蚰蜒路走着,路边一条小河流得哗哗响。”老城的街巷错综复杂,一条条狭窄的巷子交织在一起,就像是迷宫中的蚰蜒路,让人在寻找方向时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
鲉 | yóu | 鱼类的一科,体形椭圆侧扁,头大,有许多棘状突起,背部色淡黄带赤,有黑色及红色斑纹,口大,尾团扇状,生活在近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