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ōu

安闲从容,自得其乐。明 高启《临顿里》诗之十:“谁识先生乐,攸然卧枕肱。”冰心《寄小读者》十一:“有时夜半醒来,万籁俱寂,皓月中天,攸然四顾,觉得心中一片空灵。②通“悠”,弛放,轻忽。③放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所”《尔雅》攸,所也。《易·坤》君子有攸往。《尚书·多方》乃尔攸闻。《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斯乃国储是资,民命攸属,豊俭隆替,靡不由之(指农耕)。《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以薄德而封名山,用虚言而干上帝,非朕攸闻。参见“攸关”。

攸伏

yōu

安逸。《孟子·梁惠王上》诗云:“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

攸关

yōuguān

攸:所;关:关联,关系;生死攸关:指与生命联系到一起,意指这是一件极重要选择事项。又:利害攸关、性命攸关。

攸归

yōuguī

归宿。晋 刘琨《劝进表》且宣皇之胤,惟有陛下,亿兆攸归,曾无与二。参见“责有攸归”。

攸济

yōu

辅助的意思。《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朕以眇眇之身,託於兆民之上,永思厥艰,若涉渊冰。非君攸济,朕无任焉。”《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朕以哀茕,嗣膺宝历,若涉巨川,罔知攸济,方赖群公,用匡寡薄。

攸穆

yōu

和顺从容。《宋书 本纪武帝上》故盈否时袭,四灵通其变;王道或昧,贞贤拯其危。天命所以永固,人心所以攸穆。

攸往

yōuwǎng

于《易经》多用。攸,长久、如水绵延不断;往,假借字,通望。望本指阴历十五的月亮。望朔之望,圆满的意思。如:利见攸往。就是秋实呈现出长久且圆满态。利,以刀割禾。禾指谷物,即粮食,指秋收。见,现也。

yōu

①久,远,长:悠久。悠远。悠扬。《诗经 国风·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悠哉: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思念深长的样子。悠,忧思的样子。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②在空中摆动:悠荡。晃悠。转悠。③稳住,控制:悠着点劲。④闲适,闲散:悠闲。悠然。悠忽(形容悠闲懒散)。悠缓。悠悠(a.闲适,自由自在,如“白云悠悠”;b.忧郁,如“悠悠我思”;c.长久,遥远,如“悠悠长夜”;d.众多;e.荒谬,如“悠悠之谈”)。

悠忽

yōuhū

①闲散放荡。《淮南子·修务训》:“彼并身而立节,我诞谩而悠忽。”高诱注:“悠忽,游荡轻物也。” 《二刻拍案惊奇 卷二四》:“自实 枉自奔波多次,竟无所得,日挨一日,悠忽半年。 ②轻忽,忽略。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济南蒋稼,其妻毛氏,不育而妒……年近四旬,颇以嗣续为念。欲继兄子,兄嫂俱诺,而故悠忽之。

悠谬

yōumiù

荒诞无稽。也作悠缪。《聊斋志异 何仙》评云,“石门公祖,素有文名,必不悠谬至此。是必幕中醉汉,不识句读者所为。” 

悠然

yōurán

安闲、闲适的样子。《晋书 谢安传》尝与王羲之登冶城,悠然遐想, 有高世之志。晋 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悠然玄迈,不以世务婴心。南宋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宋 张孝祥《西江月 问讯湖边春色》:“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ōu)一片。”明 宋濂《阅江楼记》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悠然自得

yōuránzìdé

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而舒适。形容态度悠闲;心情舒适。《晋书 隐逸传 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鬓之间,皆有喜色。”

悠柔yōuróu

悠扬柔和。明 陆时雍《诗镜总论》:“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清 褚人穫《坚瓠七集·大都供奉女》:“歌韵悠柔,含悲耸愴,固云美矣。”《老残游记第十回》弦己调好,玙姑与黄龙商酌了两句,就弹起来了,初起不过轻挑漫剔,声响悠柔。

悠闲自在

yōuxiánzìzài

自在:无拘无束。形容神态从容,无拘无束。清·张贵胜《遗愁集·忠义》卷四:“此之谓从容就义也,死是何等事,乃能夫妇同心,又做得如此悠闲自在。”蒲韧《二千年间》五:有许多写“田园生活”的诗和文章把农民生活写得十分悠闲自在,但那其实出于不是农民的士大夫诗人的想象。

悠扬

yōuyáng

①久远;连绵不断。②夕阳西下貌。③起伏不定;飘忽。④飘扬;飞扬。⑤荡漾。⑥缓慢,慢慢。⑦犹扬长。⑧形容声音的曼长而和谐。⑨形容诗文韵味无穷。

悠悠

yōuyōu

①长久,遥远;漫长,久远。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悠悠长夜。悠悠未来。两汉《回车驾言迈》:“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晋 徐干《室思》:“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唐 白居易《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 白居易《长相思 汴水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南唐 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宋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聊斋志异 折狱》世之折狱者,非悠悠置之,则缧系数十人而狼藉之耳。②形容从容不迫。悠闲自在。悠悠自得。唐 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③众多。《晋书 王羲之传》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宋 吴潜《满江红 送李御带珙》:“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④荒谬。悠悠之谈。《聊斋志异 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床上半尺许哉?《聊斋志异 冷生》如此主司,宁非悠攸!⑤飘动的样子;形容声音飘忽不定。宋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词》:“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唐 王勃滕王阁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⑥庸俗。《资治通鉴 晋纪十八》(王)导曰:“吾与元规(庾亮)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则如君言,元规若来,吾便角巾还第,复何惧哉!” ⑦形容忧伤。悠悠我思。中心悠悠。悠悠尔心。《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唐 韦应物《送杨氏女》:“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宋 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⑧连绵不尽貌。《晋纪总论》悠悠风尘,皆奔竞之士,列官千百,无让贤之举。南朝梁 王籍《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唐 温庭筠《望江南 梳洗罢》:“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宋 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朱德花溪诗:“春风送暖百花开,流水悠悠曲折回。”思念貌;忧思貌。三国魏 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五代 李珣《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悠游自得

悠游自在

yōuyóuzìdé

yōuyóuzìzài

悠游:闲适的样子;自得/自在: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唐 房玄龄等《晋书 苻坚载记 附王猛》:“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隐士》至于那些文士诗翁,自称什么钓徒樵子的,倒大抵是悠游自得的封翁或公子,何尝捏过钓竿或斧头柄。鲁迅《书信集·致唐诃》:“我大约并没有先生们所豫想的悠游自在,所以复信的迟延,是往往不免的。”

悠远

yōuyuǎn

①长久;久远。悠远的日期。《礼记·中庸》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②辽远。山川悠远。

悠哉

yōuzāi

思念或思念的样子。悠闲或悠闲的样子。悠闲自得的样子。宋 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悠哉悠哉

yōuzāiyōuzāi

悠,感思也.哉,语词.悠哉悠哉,意为:想念啊,想念啊。不能和优哉游哉或悠哉游哉混淆,后两者意思相同,都是指一个人的生活很惬意,很闲适。现代汉语中,我们一般不用“悠哉悠哉”。《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悠哉游哉

yōuzāiyōuzāi

悠闲自在。我们过着悠哉游哉的日子。谌容《赞歌》:“他披着一件灰布棉袄,两只空洞洞的棉袄袖子在肩上晃来晃去,给人一种悠哉游哉的感觉。”

yōu

①古同“悠”,悠闲自得:“终身然,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②所:“八音七始,五声六律,度量权衡,历算出。”

yōu I.

浟浟:(水)缓缓流动的样子,如“淇水浟浟。”II.参见d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