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 | yǒng | ①水流长:“江之永矣”。②久远:永远。永生。隽永。永昼(长昼)。永年(a.整年;b.长寿)。永诀。永志不忘。永垂不朽。③古同“咏”,以诗词等来叙述。 |
永安 | yǒng’ān | 长久稳固。永远安定;永远安宁。《晋书 景帝纪》臣闻天子者,所以济育群生,永安万国。 |
永安宫 | yǒng’ān’gōng | ①宫殿名。东宫殿。早圮。《后汉书·献帝纪》:“(献帝)迁皇太后於永安宫。”李贤注引洛阳宫殿名:“永安宫周迴六百九十八丈,故基在洛阳故城中。”②宫殿名。三国时刘备所建,故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城内。公元222年,蜀先主刘备伐吴,在猇亭战败后,驻军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建此宫,次年死于此。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江水又东逕南乡峡,东逕永安宫南,刘备终於此,诸葛亮受遗处也。”唐 杜甫《咏怀古迹之四》:“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
永不磨灭 | yǒngbùmómiè | 永远不会消灭。常指光辉事迹或伟大精神永远流传。他为中国革命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郭沫若《创造者》:“你们是永不磨灭的太阳,永远高照着时间的大海。” |
永垂不朽 | yǒngchuíbùxiǔ | 朽:磨灭。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永远不会磨灭。”《魏书 高祖纪下》:“虽不足纲范万度,永垂不朽,且可释滞目前,厘整时务。”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9回:“就叫范宗华为庙官,春秋两祭,永垂不朽。” |
永辞 | yǒngcí | 永别,永远诀别。辞世,死亡。南朝梁 江淹《别赋》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贼遂蔑理丧心,杀嫡立庶!婢子今与国人永辞,不复再至鲁国矣!” |
永丰柳 | yǒngfēngliǔ | 唐时洛阳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白居易因赋杨柳枝词云:“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如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后传入乐府,遍流京师。唐宣宗闻之,下诏取其两枝植于禁苑中。后因以“永丰柳”泛指园柳。宋 张先《千秋岁词》:“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亦省作“永丰”。陈世宜《秋柳和渔洋诗之三》:“闻道空园在南角,永丰移植愿多违。” |
永怀 | yǒnghuái | ①长久思念。②咏怀;抒发情怀。《宋书 本纪武帝上》丹诚未宣,感慨愤跃,望霄汉以永怀,眄山川以增厉。 |
永命 | yǒngmìng | 长命。《尚书·召诰》:“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孔传:“言王当其德之用,求天长命以歷年。”《后汉书·郅恽传》:“刘氏享天永命,陛下顺节盛衰,取之以天,还之以天,可谓知命矣。”《晋书 元帝纪》朕以寡德,奉承洪绪,不能祈天永命,绍隆中兴。晋 杜预《春秋左传集解 序》:“平王能祈天永命绍开中兴。”《豆棚闲话·陈斋长论地谈天》:“不过存此真性,可以长生永命,亦天人之正理也。” |
永年 | yǒngnián | ①长寿。《尚书·毕命》:“资富能训,惟以永年。”傅毅《舞赋》:“娱神遗老,永年之术。”三国魏 曹操《龟虽寿诗》:“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靳以《泥路》:“她知道他是不会永年的,死亡时时可以唤着他。”徐迟《悼念尊敬的郭沫若同志》:“他们(四人帮)剥夺了您的养怡之福,竟然使您不得永年了。”②指长久。晋 陆机《辩亡论下》:“敦率遗,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也。” |
永日 | yǒngrì | ①长日,漫长的白天。《梁书·王规传》:“玄冬脩夜,朱明永日。”唐 李咸用《宿隐者居诗》:“永日连清夜,因君识躁君。”宋 陆游《闲居书事诗》:“玩易焚香消永日,听琴煮茗送残春。”明 沉德符《野获编·督抚·阮中丞被围》:“阮中丞始出视事,时方盛夏……偃卧时,稍起行,即手薙榛莽以消永日耳。”清 钱谦益《读杜小笺上》:“归田多暇,时诵杜诗,以消永日。”②从早到晚;整天。汉 刘桢《公讌诗》:“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唐 韦应物《送杨氏女》:“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前蜀 韦庄《丙辰鄜州遇寒食诗之五》:“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毬声。”《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倘然是一种名花,家中没有的,或虽有,已开过了,便将正事撇在半边,依依不捨,永日忘归。”清 陈梦雷《生年不满百诗》:“永日恣挥觴,沉醉勿復醒。”③多日;长久。南朝陈 徐陵《文帝登祚尊皇太后诏》:“皇嗣元良,藐在崤渭。二臣奉迎,川途靡从。六传还朝,淹留永日。”④谓消磨时日。《诗·唐风·山有枢》:“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后汉书·崔駰传》:“聊优游以永日兮,守性命以尽齿。”唐 张九龄《登郡城南楼诗》:“闭阁幸无事,登楼聊永日。” |
永矢弗谖 | yǒngshǐfúxuān | 谖:忘记:“永矢弗谖”(“矢”,发誓),决心永远牢记着。《诗经 卫风 考盘》:“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
永式 | yǒngshì | 永久的法度。《晋书·良吏传·潘京》:“京白太守曰:‘夫太庙立,移神主,应问讯,不应贺。’遂遣京作文,使诣京师,以为永式。”《周书·文帝纪下》:“魏帝以太祖前后所上二十四条及十二条新制,方为中兴永式。” 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 卷下》:“上元三年闰三月戊子敕:‘制敕施行,既为永式,比用白纸,多有虫蠹,自今已后,尚书省颁下诸司、及州下县,宜并用黄纸。’” |
永世无穷 | yǒngshìwúqióng | 永世:永远。永远没有穷尽。《尚书·微子之命》:“作宾于王家,与国咸休,永世无穷。” |
永思 | yǒngsī | 长思;长念。《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朕以眇眇之身,托于兆民之上,永思厥艰,若涉渊冰,非君攸济,朕无任焉。 |
永叹 永嘆 | yǒngtàn | ①长久叹息。《晋书 王羲之传》是用寤寐永叹,若坠深谷。②长吟;咏叹。 |
永惟 | yǒngwéi | 深思;常念。《汉书·宣帝纪》:“夙夜兢兢,靡有骄色,内省匪解,永惟罔极。”《晋书·武帝纪》:“朕守遗业,永惟保乂皇基,思与万国以无为为政。”《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八年》:“永惟古之王者,御治之始,必明目达聪以防壅蔽。” |
永无止境 | yǒngwúzhǐjìng | 止境:尽头。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追求真理永无止境。茅盾《秦岭之夜》:“秦岭上还有积雪,秦岭的层岚屏障永无止境似的。” |
永巷 | yǒngxiàng | ①宫中长巷。《史记 吕太后本纪》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东汉 班固《汉书 高后纪》四年夏,少帝自知非皇后子,出怨言,皇太后幽之永巷。②宫中署名。掌管后宫人事,有令、仆射等,武帝时改为掖庭,有狱监禁宫人。③深巷;长巷;墓穴中的永巷。《汉书·霍光传》:“盛饰祠室,輦阁通属永巷,而幽良人婢妾守之。” |
永宵 | yǒngxiāo | 长夜。《红楼梦第五十回》(雪)照耀臨清曉,繽紛入永宵。 |
永言 | yǒngyán | ①长言;吟咏。《宋书 本纪武帝上》念功惟德,永言铭怀。②一直想着,时时操心。《宋书·后废帝纪》:“朕以煢眇,夙膺寳歷,永言民政,未接听览,眷言乃顾,无忘鉴寐。” |
永夜 | yǒngyè | ①长夜,永夕。亦谓人死长埋地下,犹如处于长夜之中。永夜不寐。唐 杜甫《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五代 顾敻《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赌符》:“尔乃狎比淫朋,缠绵永夜。”②以喻漫长黑暗的社会环境。 |
永永无穷 | yǒngyǒngwúqióng | 永永:永远。永远没有穷尽。形容时间极长,永无尽期。《汉书·景帝纪》:“然后祖宗之功德,施于万世,永永无穷。” |
永志不忘 | yǒngzhìbùwàng | 永远记住,不遗忘。冰心《〈儿童文学选〉序言》:“捻军的失败,也引起人民无尽的悲愤,他们对起义的英雄们是永志不忘的。”曹禺等《胆剑篇》第一幕:范蠡(含蓄地):‘敬谢伍相国的忠告,这一切,我们君臣永志不忘。’ |
永终 | yǒngzhōng | ①长久;永久。《易·归妹》:“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晋书 文帝纪》光泽庶方,永终尔明德。《晋书 武帝纪》允执其中,天禄永终。宋 苏轼《表忠观碑》:“庶几永终不坠,以称朝廷待钱氏之意。”明 张居正《答宪长林碧潭》:“昨日已密书印川公,令其再加详议,图唯永终。”②永远终止。《论语·尧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追謚山阳公为孝献皇帝,葬以礼”裴松之注引献帝传:“山阳公深识天禄永终之运,禪位文皇帝以顺天命。”《宋书 卷十 顺帝纪》辛卯,天禄永终,禅位于齐,壬辰,帝逊位于东邸。③特指生命永远终结。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十五回》:“午后,大行皇帝大殓,十有九龄的天子至此永终。” |
永昼 | yǒngzhòu | 漫长的白天。宋 李清照《醉花阴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
咏 | yǒng | ①唱,声调有抑扬地念:咏赞。歌咏。吟咏。咏唱。②用诗词等来描述,抒发感情:咏梅。咏史。咏怀。咏叹。咏月。咏叹调(富于抒情的独唱曲)。三国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絃之盛,一觴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指诗词:佳咏。 |
咏歌 | yǒnggē | ①吟咏歌唱。《国语·周语下》:“五曰夷则,所咏歌九则,平民无贰也。”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羣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唐 刘知几《史通·叙事》:“夫读古史者,明其章句,皆可咏歌。”宋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明 陈懋仁《泉南杂志卷上》:“如渊明于下潠田舍穫,释鑱咏歌,翛然自适。”②诗歌。文选·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 诗》:“不忍一辰意,千龄万恨生。已矣本生事,咏歌盈篋笥。”刘良注:“咏歌谓平生所述文章也。”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宋 陈善《扪虱新话·逸诗六篇笙歌》:“明帝去孔子删诗之世未远,必见其辞,故得以播之咏歌。”清 戴名世《李县圃唱和诗 序》:“子美当唐室板荡,忧时感事,无可如何,而托之於咏歌。” |
咏桑寓柳 | yǒngsāngyùliǔ | 咏的是“桑”,而实际说的是“柳”。喻借题传情。《红楼梦 第九回》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託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 |
咏月嘲风 | yǒngyuècháofēng |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明·倪民悦《新水令·合欢》套曲:“一个咏月嘲风,一个携云握雨,都一般行径。” |
咏志 | yǒngzhì | 谓以诗歌抒发心志和思想感情。《诗刊1977年第11期》:“在历代诗人笔下,对山的咏唱,决不是对自然美的单纯描摹,它们无不……‘登山则情满于山’,感物以咏志耳。”三国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三国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諼”唐 孔颖达疏:“美君子执德弘信道篤也,歌所以咏志,长以道自誓,不敢过差其言。” |
泳 | yǒng | 在水里游动:游泳。蛙泳。仰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