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ōng

①平常,不高明的:平庸。庸医。庸言。庸俗。庸人。昏庸。庸主(平庸或昏庸的君主)。庸夫。庸暗(平凡,愚昧)。庸庸碌碌(没有志气,没有作为)。碌碌庸流。《礼记·中庸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庄子·齐物论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②需要:无庸细述。无庸讳言。③岂,怎么:庸讵(岂,何以,怎么,亦作“庸遽”)。《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唐 韩愈《师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资治通鉴 晋纪三》若以智计猜物,虽亲见疑,至于疏者,庸可保乎!明 刘基《苦斋记》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聊斋志异 耿十八》耿固问之,且云:“守固佳,嫁亦恒情。明言之,庸何伤!行与子诀,于守,我心慰;子嫁,我意断也。”④中国唐代一种赋税法:租庸调。⑤功劳:庸绩(功绩)。封爵酬庸。《晋书 景帝纪》夫德茂者位尊,庸大者禄厚,古今之通义也。《晋书·武帝纪》:“古者以德詔爵,以庸制禄,虽下士犹食上农,外足以奉公忘私,内足以养亲施惠。”《资治通鉴 唐纪十六》百官上表请立中宫,乃下诏曰:“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⑥古同“佣”,雇佣;用,录用。《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私借人马,亦计庸科断。唐 韩愈进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⑦酬功;酬谢。《尚书·益稷》:“明庶以功,车服以庸。”《孟子·尽心上》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⑧(文言)经常,常常。《庄子·则阳》:“雌雄片合,于是庸有。”

庸暗

yōng’àn

庸下愚昧。亦用作自谦之词。《晋书 惠帝纪》古者败国亡身,分镳共轸,不有乱常,则多庸暗。南朝梁《刘孝绰谢东宫启》:“幸得蠲於庸暗,裁下免黜之书,仍颁朝会之旨。”宋 欧阳《修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臣材识庸暗,碌碌於众人中。”《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四年》:“帝笑曰:‘庸暗如此,不亡何待!’”观云平等《说与中国旧伦理之冲突》:“又如生于富者之家,以庸暗鄙俗之躬,而曳锦綉饜yàn粱肉,不知世间有贫困事。”

庸鄙

yōngbǐ

平庸鄙俗。《南齐书·王思远传》:“臣实庸鄙,无足奖进。”《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六》(朱)朴为人庸鄙迂僻,无他长。明 王守仁《传习录 卷中》:“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据我所见,则昔之称为战士者,今已蓄意险仄,或则气息奄奄;甚至举止言语,皆非常庸鄙可笑。”

庸德

yōngdé

①常德,一般的道德规范。《礼记·中庸》:“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中国近代文论选·读新小说法》:“经,所以正人心,小説亦所以正人心;经,所以明庸德,小説亦所以明庸德。”②指普通人的德行。 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姬传姚太史云:‘诗文之道,凡志奇行者易为功,传庸德者难为巧。’”

庸夫

yōngfū

①平庸的人。《史记·淮阴侯列传》:“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②佣夫,受雇用的人。

庸何

yōnghé

何,什么。《左传·文公十八年》:“人夺女妻而不怒,一抶女,庸何伤?” 《左传 晏子不死君难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庸亦何也。”杨伯峻注:“庸何,同义词连用。” 宋 范成大《次韵严子文春雪》:“围尺庸何伤?袤丈乃非瑞!”

庸回

yōnghuí

同“庸违”。回,通“违”。《左传·文公十八年》:“少皥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杜预注:“庸,用也;回,邪也。”杨伯峻注:“回、违古多通用也。”《后汉书·刘瑜传》:“幸得引録,备答圣问;泄写至情,不敢庸回。”《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二》沈该性资庸回,志趣猥陋,自为小官,已无廉声。②指用心不良之奸邪小人。宋 苏轼《议学校贡举状》:“特愿陛下留意其远者大者,必欲登俊良,黜庸回,总览众才,经略世务。”《明史·秦金传》:“即位之初,逐庸回,任耆旧。”

庸讵

yōngjù

反问的话。犹岂、何。庄子《齐物论》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庄子·人间世》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 其庸讵可乎!《文选 潘岳 秋兴赋》苟趣舍之殊涂兮,庸讵识其躁静?或作“庸何”、“庸巨”、“庸遽”、“庸孰”、“庸安”。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宋 曾巩《赠黎安二生序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清史稿卷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藉使蕲至中寿,日新而光大之,庸讵不与前古媲隆。

庸劣

yōngliè

平庸低劣。庸劣敬安。《晋书·苻坚载记上》臣(王猛)庸劣孤生,操无豪介,蒙陛下恩荣,内侍帷幄。

庸赁

yōnglìn

犹庸作。《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三国志·魏志·韩暨传》:“同县豪右陈茂,譖暨父兄,几至大辟,暨阳不以为言,庸赁积资,阴结死士。”《资治通鉴 晋纪六》但往日初至,随谷庸赁,一室五分,复值秋潦,乞须冬熟,而终不见听。

庸缪

yōngmiù

才识低下,行事荒谬。《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 ……之徒,庸缪不才,忌嫉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所谓社稷之贼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至靖康间,大臣尤庸缪,以至败乱。明 宋濂《题宋名公与马鹤山诸帖》治效显著者为臧;贪刻庸缪者为否。清 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下》驻防副都统海龄,庸缪人也。

庸末

yōngmò

犹末流。《晋书·武帝纪》:“敦喻五教,劝务农功,勉励学者,思勤正,无为百家庸末,致远必泥。”

庸懦

yōngnuò

庸下懦怯。庸懦无能。庸下懦弱。亦用为自谦之词。《宋书·臧质传》臣诚庸懦,奉教前朝,虽《缁衣》好贤之美,敢希《巷伯》恶恶之情,固已藉风听而宵愤,抚短策而驰念。宋 岳飞《辞男云特转恩命第四札子》臣庸懦无能,方将勉竭驽钝,仰图报称,而自使其子无功受赏,则是臣不能正己而自治,将何以率人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若庸懦无识之人,即便施行,则真伪不分,岂不误事!《明史卷二十二 熹/喜宗》而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庸人自扰

yōngrénzìrǎo

平庸的人无事生事;自找麻烦。《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华而实《汉衣冠》三:他在房里踱了半圈,在门口停下,背对着郑成功,警告似地说:“不要庸人自扰。”

庸蜀

yōngshǔ

泛指四川。庸、蜀皆古国名。庸在川东夔州一带,蜀在成都一带。《三国志·蜀志·后主传》:“乘间阻远,保据庸蜀。”《晋书 愍帝纪》然后推毂钟(会)邓(艾),长驱庸蜀,三关电埽,而刘禅入臣,天符人事,于是信矣。唐 杜甫《扬旗诗》:“此堂不易升,庸蜀日已寧。”宋 王禹偁《寄献鄜州行军司马宋侍郎诗》:“庸蜀既即叙,出命玉津宰。”

庸竖

yōngshù

亦作“庸竪”。鄙陋之人。《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三》秘书监皇甫真言于恪曰:“(慕舆)根本庸竖,过蒙先帝厚恩,引参顾命。…” 南朝梁 陶弘景《肘后方 序》:“今搢绅jìnshēn君子,脱从禄外邑,将命远途;若便探之枕笥,则可庸竖成医。”《北史·齐纪下论》:“(武成)爱狎庸竖,委以朝权。”明 方孝孺《题郑叔致字辞后》:“其名则圣贤也,求其德则庸竪贱夫也,不亦妄且诞歟?”

庸琐

yōngsuǒ

①庸下不识大体。宋 陈亮《酌古论·桑维翰》:“张敬达 以庸琐之才,统兵以攻石敬瑭。”《明史·奸臣传序》:“马士英庸琐鄙夫,饕残恣恶。”②指庸下不识大体之人。晋 葛洪《抱朴子·逸民》:“始悟超逸之理,非庸琐所见矣。”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才远而任近,则英俊与庸琐比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一》敷文阁直学士秦埙,敷文阁待制秦堪,敷文阁待制吴益,皆以庸琐之才,恃亲昵之势,可谓无功无德者也,其可直西清而充次对乎?

庸妄

yōngwàng

浅陋妄为。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下》究竟功名气节人物,不及汉唐远甚,徒使庸妄之辈充塞天下。章炳麟《文学说例》是皆庸妄宾僚,俶造斯语。亦指浅陋妄为之人。宋 苏轼《上张安道养生诀论》幸深加宝秘,勿使庸妄窥之,以泄至道。《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一》朱熹曰:而又时使邪佞、儇薄、阘冗、庸妄之辈,或得参错于其间。

庸猥

yōngwěi

犹庸鄙。晋 葛洪《抱朴子·穷达》:“或信此之庸猥,而不能遣所念之近情;或识彼之英异,而不能平心於至公。”《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至有闾巷庸猥,人无识知者,忽令召斩鄴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辛巳下詔:命有司沙汰天下僧、尼、道士、女冠庸猥粗秽者,悉令罢道,勒还乡里。”清 恽敬《张皋文墓志铭》:“庸猥之辈倖致通显,復坏朝廷法度。”

庸虚

yōngxū

才能低下,学识浅薄。自谦之词。《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吾(杨坚)以庸虚,受兹顾命。”胡三省注:“庸,言身无所能,虚,言胸中无所有;谦词也。”《资治通鉴 唐纪一》(李)密顿首曰:“昨奉朝命,备位上公,冀竭庸虚,匡济国难,此密之本志也。”

庸医杀人

yōngyīshārén

庸医:医术低劣的医生。医术低劣的医生误用药物而害人性命。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八回:“我有几个草头方儿,能治大病,管情医得他好便了。就是医杀了,也只问得个庸医杀人罪名,也不该死。”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二幕:“我想,庸医杀人怕真同贪官污吏一样厉害呢!”

庸庸

yōngyong

①平庸;凡庸。《论衡·答佞》:“庸庸之君不能知贤。”汉 王充《论衡·自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唐 刘知几《史通·书事》:“上知犹其若此,而况庸庸者哉!”《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天下败坏至此,如人一身脏腑受沴已深,岂庸庸之医所能起乎! ②阴阳之气不协调。指火势微小。《汉书·梅福传》引《书》曰:“毋若火,始庸庸。”《汉书·梅福传》:“毋若火,始庸庸。”颜师古注:“庸庸,微小貌也。”④酬功。《荀子·大略》:“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杀也。”杨倞注:“庸,功也。庸庸、劳劳,谓称其功劳,以报有功劳者。”融洽貌。宋 陈师道《李夫人墓铭》:“娣姒之间,庸庸坦坦,不愧以长,覆护其短。”

庸庸多厚福

yōngyongduhòufú

指遇事折衷调和可少招祸灾。清·赵翼《陔余丛考》四三:“虞诩荐左雄,谓当时公卿多以拱默为贤,相戒曰:‘庸庸多厚福。”’清·杨潮观《吟风阁杂剧·偷桃捉住东方朔》:“莫言自在不成人,自古庸庸多后福。” 《聊斋志异 周克昌》古言庸福人,必鼻口眉目之间具有少庸,而后福随之。

庸众

yōngzhòng

常人;一般的人。荀子·修身》:“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 杨倞 注:“庸,凡庸;众,众人。”

庸主

yōngzhǔ

平庸的君主。《韩非子·守道》:“立法非所以备曾、史也,所以使庸主能止盗跖 也。” 贾谊《过秦论 下》:“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絶也。”清 侯方域《宦官论》:“弊酿於庸主易返,而偏中於英主者难回也。” ②指昏庸的君主。鼓吹铙歌十八曲·芳树曲“妒人之子愁杀人,君有它心,乐不可禁” 清 陈祚明注:“夫被妒者深愁,而庸主与奸邪,且相得极欢,悲夫!”

yōng

①城墙:垣。《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四》夫德不称禄,犹凿墉之趾以益其高,岂量力审功,安固之道哉!《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五》穴趾而峻墉必危,再实之木,必伤其根。②(高)墙:葺墉。“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易·系辞下》:"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晋书 文帝纪》取乱攻昧,而高墉不守。《聊斋志异 金生色》垣外乃翁家桃园,园中四缭周墉皆峻固。《聊斋志异 青娥》穿墉入,女已熟眠。《聊斋志异 黄英》更于墙外买田一区,筑墉四周,悉种菊。

墉基

yōngjī

城墙的根基。 三国魏 曹冏《六代论》:“墉基不可仓卒而成,威名不可一朝而立。”

yōng

困倦,懒得动:慵困。慵懒。慵惰。慵倦。慵妆。慵餐。莺慵。唐 杜荀鹤《春宫怨》“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宋 寇准《踏莎行 春暮》:“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宋 柳永《迷仙引 才过笄年》:“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宋 朱敦儒《鹧鸪天 西都作》:“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宋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宋 吴文英《莺啼序》:“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亸凤迷归,破鸾慵舞。”《聊斋志异 梅女》擂至腰,口目皆慵;至股,则沉沉睡去矣。用同“庸”。平庸,庸俗。慵人(庸夫,平庸的人)李开先《宝剑记》恐失英雄手,反惹慵夫刻画舟。

慵惰

慵堕

yōngduò

犹懒惰。唐 韩愈《合江亭》诗:“淹滞乐闲旷,勤劝慵惰。”唐 白居易《妻初授邑号告身》诗:“倚得声名便慵堕,日高犹睡绿窗中。”宋 苏辙《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诗:“余虽谬学文,书字每慵堕。”《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三》黜罢诸科诵数之学,训练诸将慵惰之兵。明 袁宗道《读陶渊明》:“疎粗之骨,不堪拜起;慵惰之性,不堪簿书。”

慵懒

yōnglǎn

懒惰;懒散。慵懒惺忪。《三国演义》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

yōng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yōng

大钟,古代的一种乐器

yōng

也叫花鲢、胖头鱼。鱼类。长可达1米多,背暗黑色,有小黑斑,头大,腹缘后部有棱。是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分布于全国各大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