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鶯鸎 | yīng | ①黄莺:即“黄鹂”。唐 顾况《宫词》“长乐宫连上苑春,玉楼金殿艳歌新。君门一入无由出,唯有宫莺得见人。”宋 曹豳《春暮》:“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清 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②夜莺:文学上指“歌鸲”一类叫声清脆婉转的鸟。③鸟类的一科,身体小,褐色或暗绿色,嘴短而尖,叫的声音清脆,吃昆虫,是益鸟:莺歌燕舞。 |
莺雏 | yīngchú | 幼小的莺。五代 路德延《小儿诗》:“鶯雏金鏇繫,猫子綵丝牵。”宋 周邦彦《满庭芳词》:“风老鶯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元 马臻《村中书事诗之二》:“鶯雏未省逢人避,直向路傍花上啼。” |
莺儿/鸎儿 | yīng’ér | ①雏莺。唐 曹松《驸马宅宴罢诗》:“学语鶯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緑杨枝。”②黄莺。宋 万俟咏《三台 清明应制》:“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金 元好问《杨柳诗》:“杨柳青青沟水流,鶯儿调舌弄娇柔。”元 马祖常《杨花宛转曲》:“轻薄颠狂风上下,燕子鸎儿各新嫁。”元 萨都剌《过孙虎臣园诗》:“鶯儿老去空臺树,燕子归来无主家。” |
莺歌燕舞 | yīnggēyànwǔ | 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毛泽东《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
莺花 鸎花 | yīnghuā | ①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宋 李元膺《洞仙歌 雪云散尽 序》: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宋·汪洙《神童诗》淑景余三月,莺花已半稀。②借喻妓女。 |
莺声 | yīngshēng | ①黄莺的啼鸣声。唐 白居易《春江诗》:“鶯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勾留坐水边。”宋 寇准《踏莎行 春暮》:“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宋 秦观《千秋岁 水边沙外》:“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宋 朱淑真《眼儿媚 词》:“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元 王逢《题张后山西堂诗》:“柳行接陇鶯声迥,椶影涵波鹤思閒。”②多比喻女子宛转悦耳的语声。《水浒传第一百回》:“琼英在城下鶯声娇囀,叫道:‘我乃郡主,保护大王到此,快开城门。’”清 王韬《淞隐漫录·白素秋》:“耳畔鶯声嚦嚦,口脂之馥直透鼻观。” |
莺啼 | yīngtí | 莺鸣。唐 杜甫《别房太尉墓》:“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唐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宋 辛弃疾《蝶恋花词》:“燕语鶯啼人乍还。却恨西园,依旧鶯和燕。”宋 徐元杰《湖上》:“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 晏几道《清平乐 留人不住》:“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宋 仲殊《诉衷情 宝月山作》:“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明 扬基《天平山中》:“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明 施耐庵《水浒传 第八一回》:“好梦欲成还又觉,緑窗但觉鶯啼晓。” |
莺啼燕语 鸎啼燕语 | yīngtíyànyǔ | ①莺啼婉转,燕语呢喃。形容春光明媚。唐 皇甫冉《春思诗》:“鶯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唐 孟郊《伤春诗》:“千里无人旋风起,鶯啼燕语荒城里。”②比喻女子悦耳的语声。《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那妇人并不起身,运扇如故,口中鶯啼燕语,説出几句不通道理的话来。”清 李渔《无声戏·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只因他学戏的时节,把那些鶯啼燕语之声,柳舞花翻之态,操演熟了,所以走到人面前,不消作意,自有一种云行水流的光景。”明 刘基《弋阳方氏寿康堂诗》:“鸎啼燕语日高起,羽觴沉沉浮春醪。” |
莺脰湖 | yīngdòuhú | 地理成语,用来形容湖泊的形状像莺鸟的脖子一样弯曲。《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不日要设一个大会,遍请宾客游莺脰湖。 |
莺燕 | yīngyàn | ①黄莺与燕子。泛指春鸟。唐 乔知之 《定情篇》:“凫雁将子游,莺燕从双栖。”宋 郑起《晚春即事》诗:“门外数枝杨柳薄,一春莺燕不曾来。”宋 李莱老《浪淘沙》词:“宝押绣帘斜,莺燕谁家,银筝初试合琵琶。”宋 陈亮《水龙吟 春恨》:“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元 张养浩《寒食游廉园》诗:“花柳巧为莺燕地,管紘遥递绮罗风。”清 李渔《意中缘·毒饵》:“妾乃闽莆妓女林天素是也,不幸双亲弃早,将身堕入青楼,虽居莺燕之场,时切雎鸠之慕。”②莺善鸣,燕善舞,因以“莺燕”比喻歌姬、舞女或妓女。参见“莺歌燕舞” |
莺莺 | yīngyīng | ①指姬妾。清 侯方域《为吴氏祷子疏》:“鶯鶯渐老,傍公子以何依?燕燕空忙,嘆佳人之不用!”参见“ 鶯鶯燕燕 ”。②借指伊人。此人,这个人。指意中所指的人。苏轼《张子野八十五岁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宋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③嘤嘤。鸟鸣声。《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一·思亲操》:“河水洋洋兮青泠,深谷鸟鸣兮鶯鶯。”一本作“嚶嚶”。 |
莺莺燕燕 | yīngyīngyànyàn | ①莺和燕。比喻春光物候。唐 杜牧《为人题赠诗之二》:“緑树鶯鶯语,平江燕燕飞。”宋 朱淑真《谒金门·春半词》:“好是风和日暖,输与鶯鶯燕燕。”元 张可久《寨儿令·忆鉴湖曲》:“风风雨雨清明,鶯鶯燕燕关情。”②喻指众多的姬妾或妓女。宋 苏轼《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诗人老去鶯鶯在,公子归来燕燕忙。”王文诰辑注:“李厚曰:‘唐贞元中,有张生者,遇崔氏女於蒲,小名鶯鶯 ……’宋援曰:‘·外戚传:成帝尝微行,出,过阳阿主,作乐。上见赵飞燕而悦之。先是有童谣曰:燕燕,尾涏涏,张公子 ,时相见。盖帝每微行,尝与张放俱,而称富平侯家,故有张公子。’任居实曰:‘或説张祜妾名燕燕。’”清 雪樵居士《秦淮闻见录》:“玉墀先生题罗两峰板桥遗跡图云:‘谈罢罗家鬼趣图,去寻旧院影模糊,芦根瑟瑟如人语,中有鶯鶯燕燕无。’” |
莺语 | yīngyǔ | ①莺的啼鸣声。晋 孙绰《兰亭诗之二》:“鶯语吟脩竹,游鳞戏澜涛。” 唐 白居易《琵琶行》:“间关鶯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陈三立《园夜听骤雨诗》:“賸得放晴浇茗椀,隔枝鶯语可分明。”②形容悦耳的语音或歌声。宋 张先《醉桃源 词》:“歌停鶯语舞停鸞,高阳人更闲。”徐迟《牡丹三》:“她经常穿蜜黄色的袍子,著淡青色的坎肩……莺语沥沥,粉香四溢。” |
莺语燕声 | yīngyǔyànshēng | 参见“燕声莺语”。 |
莺啭 | yīngzhuàn | 谓黄莺婉转而鸣。唐 卢照邻《入秦州界诗》:“花开緑野雾,鶯囀紫巖风。” 唐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鷄鸣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阑。”清 王韬《淞隐漫录·诸晓屏》:“女意故使生闻之,其声嚦嚦,正如鶯囀花梢。”参见“啭zhuàn”。 |
鸎 | yīng | 同“莺”。黄莺亦作“黄鸎”。唐 王维《左掖梨花诗》:“黄鶯弄不足,衔入未央宫。”参见“黄莺”。 |
罃 | yīng | ①古代盛灯油的壶。②古同“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