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ng

①才生下来的小孩儿:婴儿。婴孩。②触,碰;缠绕:婴疾。绕,围绕。《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西汉·贾谊《治安策》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③遭受,遭遇。获致。西晋 李密《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刘指祖母)晋·袁宏《后汉纪》今我元元,婴此饥馑。《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帝虽内婴巨痛,外若平常,人情颇安。《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毒被宗社,身婴戮辱,为天下笑,可不痛乎!《聊斋志异 雷曹》罪婴天谴,不可说也。又如:婴症(患病;疾病缠身);婴罹(遭受,触陷罗网)系;穿戴;武装。《后汉书·虞延传》:“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晋书 愍帝纪》股肱非挑战之秋,刘(聪)石(勒)有滔天之势,疗饥中断,婴戈外绝,两京沦狄,再驾徂戎。

婴病

yīngbìng

缠绵疾病。三国蜀西晋·李密《陈情表而(祖母)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辛文房 《唐才子传·卢照邻》:“后迁新都尉,婴病去官。”明 徐渭《赠沉母序》:“太君归沉,甫二十五而寡。有姑尝婴病,太君至糜股以疗之,得不死。” 

婴城

yīngchéng

谓环城而守。《晋书 文帝纪》彼(姜维)若婴城守险,兵势必散,首尾离绝。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 第141篇》史书记载:宁前道袁崇焕偕总兵满桂、副将祖大寿婴城固守。

婴儿

yīng’ér

①初生的幼儿。②一周岁内的儿童。③道教称铅为婴儿。《西游记》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又如:婴儿姹女(道教称铅和汞)。④婴孩一般纯真自然。《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婴疾

yīngjí

缠绵疾病;患病。《后汉书·党锢传·李膺》:“道近路夷,当即聘问,无状婴疾,闕於所仰。”西晋 李密《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刘指祖母)南朝宋 谢灵运《昙隆法师诔》:“同学婴疾,振锡万里相救。”宋 司马光《上皇帝书》:“先帝天性宽仁,重违物意,晚年婴疾,厌倦万几。”明 宋濂《渊颖先生碑》:“予自婴疾以来,何药不尝,而势革若此,今岁殆不起耶。”

婴孺

yīngrú

幼儿。《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八》:“皇后出宫中粧匳银盆各二,并皇子满哥三人,谓宰臣曰:‘……今宫中有者,粧匳、婴孺而已,可鬻之给军。’”《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六》翌日,癸酉,敌驱父老、婴孺数万屠之,迁壮者数千隶军。明 方孝孺《卧云楼记》处乎林泉而忻然,若都卿相之位;登乎耆艾而烨然,常有婴孺之容。

婴心

yīngxīn

犹关心;挂心。三国魏 嵇康《答难养生论》:“二子尝得富贵於其身,终不以人爵婴心。”《魏书·高祖纪》:“悠然玄迈,不以世务婴心。”唐 钱起《春暮过石龟谷题温处士林园诗》:“丘园自得性,婚嫁不婴心。”一本作“关心”。鲁迅《坟·科学史教篇》:“顾治科学之桀士,则不以是婴心也。”

婴稚

yīngzhì

谓幼年。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

yīng

①樱花:a.落叶乔木,开白色或粉红色花,结核果,紫赤色,核小,味甘,木材坚硬致密,可做器具;b.这种植物的花。均简称“樱”,如“大山樱”。②樱桃:a。落叶小乔木,开粉红或白色小花,果实成熟时红色,可食;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简称“樱”,如“樱唇”(喻美女的口像樱桃那样,娇小而红)。宋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聊斋志异 绩女》忽见布幕之中,容光射露,翠黛朱樱,无不毕现,似无帘幌之隔者。

樱唇

yīngchún

形容女子小而红润的嘴唇。冰心《寄小读者》二五:“眼波樱唇,瞬归尘土。

yīng

①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帽缨子。红缨枪。缨穗。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②像缨的东西:萝卜缨子。③带子,绳子:长缨。参见“尘缨”。《庄子·让王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缨冠

yīngguān

①《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髮缨冠而救之,可也。”谓不暇束发而结缨往救。后因以“缨冠”形容急迫或急切救助他人。 明 李东阳《邃庵太宰先生初度迭前韵奉寿》:“缨冠义切烦趋赴,鼎釜生餘藕保全。” 清 李渔《玉搔头·缔盟》:“若非鴇母缨冠,几乎不能面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当予等被逮戒严,成都函电均不能发,邵岷叔至资州 发电发函呼吁,乃得同乡京官缨冠相救。”程善之《和孟硕狱中诗之三》:“赠策漫教论往事,缨冠竟自失天机。”参见“被发缨冠”。②仕宦的代称。 晋 袁宏《后纪·灵帝纪下》:“布衣韦带,白首不仕者有矣;结髮缨冠,老而不退者有矣。”《明史·赵永传》:“大学士杨一清重其才,欲引以自助,乃以他语挑之。永正色曰:‘可以缨冠污吾道乎?’遂请致仕去。”

缨络

yīngluò

就是将项圈或项链以及长命锁等颈饰融为一体的一种饰物。缨络的上部,通常是一个金属项圈,在项圈的周围悬挂上各种珠宝玉石;在靠近人体的正胸部位,有时还悬挂着一个类似锁片的饰物。《西游记》金叶钮,翠花铺,放金光,生锐气的垂珠缨络。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三巧儿道:‘也只是平常生活,你老人家莫笑话。’就取一把匙钥,开了箱笼,陆续搬出许多钗钿、缨络之类。”

缨縻

yīngmí

捆绑。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屈膝厥角,请受缨縻。

缨情

yīngqíng

犹系心。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虽假容於江皋,乃缨情於好爵。”

yīng

①鹦鹉:鸟,上嘴大,呈钩状,下嘴短小,羽毛有各种颜色,产于热带和亚热带,能学人讲话,如“鹦鹉学舌”(含贬义)。②哥:鹦鹉的通称。

鹦鹉

yīngwǔ

①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的许多属于鹦形目的对趾足鸟,头圆,具有特别粗壮、弯曲而且有蜡膜的尖钩喙,上嘴大,常有羽冠,羽毛鲜艳多彩,能模仿人说话。《礼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唐 朱庆馀《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②酒器名。明·何景明《明月篇》空持暖玉擎鹦鹉。

鹦鹉学舌

yīngwǔxuéshé

像鹦鹉一样学人说话。常比喻跟着人家的话说;或指搬嘴学舌。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越州大殊慧海和尚》:“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浩然《艳阳天》第131章:“这不是真的,这是鹦鹉学舌。”

鹦鹉洲

yīngwǔzhōu

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西南长江中。相传东汉末江夏太守黄祖长子射在此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作鹦鹉赋,故名。后衡为黄祖所杀,葬此。自以后,由于江水冲刷,屡被浸没,今鹦鹉洲已非宋以前故地。唐 刘长卿有七律《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唐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歷歷汉阳树,芳草萋萋鸚鵡洲。”元 白贲《鹦鹉曲》:“儂家鸚鵡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清 孔尚任《桃花扇·投辕》:“你看城枕著江水滔滔,鸚鵡洲阔,黄鹤楼高。”

yīng

①接触,触犯:撄怒。撄其锋。《孟子·尽心下》(冯妇)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狄锋厉兮不可撄,欲战兮九死而一生!《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猛虎负嵎,莫之敢撄;而卒为人所胜者,人众而虎寡也。《聊斋志异 梦狼》又,邑宰杨公,性刚鲠,撄其怒者必死。②扰乱,纠缠:不以人物利害相撄。撄宁(道家所追求的一种修养境界,指心神宁静,不被外界事物所扰)。《庄子·在宥女慎,无撄人心。《庄子·庚桑楚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撄…《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三》于是说势赫然,无敢撄之者。

撄拂

yīngfú

触犯拂逆。宋 叶适《龙图侍郎孟公墓志铭》良甫之学,以观省察为主,外所涉历,皆切於心,身所觉知,皆反於性。凡情伪错陈,横逆忽来,几若无所撄拂。宋 李之彦《东谷随笔》惟恐少有撄拂而取疏远,故随事苟徇而觊亲密。《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六 》又有泛论君德、时事,皆取其陈熟缓慢、略无撄拂者言之。

撄宁

yīngníng

接触外物而不为所动,保持心神宁静。《庄子·大宗师》:“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攖寧。攖寧者,攖而后成者也。”成玄英疏:“攖,扰动也。寧,寂静也……动而常寂,虽攖而寧者也。”宋德富《变精卫填海为衔石造岛》:“位卑勿言高,悬车乐逍遥,撄宁破万卷,衔石造绿岛。”②指外物的扰乱。明 吕天成《齐东绝倒第三出》:“罢罢罢,罢却了賡歌辛苦无乾浄。便便便,便永世脱攖寧。”

yīng

嘤嘤:《说文》鸟鸣也。鸟鸣嘤嘤。南朝梁 吴均《与朱元思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铃声,李贺《贾公闾贵壻曲》:“嘤嘤白马来,满脑黄金重。"③小声。《聊斋志异 宅妖》以袖掩口,嘤嘤而哭,声类巨蝇。《聊斋志异 青凤》闻青凤嘤嘤啜泣,生心意如割,大声曰:“罪在小生,于青凤何与?” 《聊斋志异 辛十四娘》闻房内嘤嘤腻语,(冯)生乘醉搴帘曰:“伉俪既不可得,当一见颜色,以消吾憾。”

嘤咛

yīnɡnínɡ

形容声音清婉﹑娇细。 刘禹锡《插田歌》:“齐唱田中歌,嘤咛如《竹枝》。”宋 梅尧臣《寄题终守园池》诗:“苍官屭槐朋在庭,风虫日鸟声嘤咛。”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宫梦弼》:“嘤咛一声,大小婢媪,奔入满侧,移金椅牀,置双夹膝。” 

嘤喔

yīngwō

鸟鸣声。形容声音娇细。晋 傅玄《啄木 诗》:“缏缘树间喙如锥,嘤喔嘤喔声正悲。”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女似悟其言之为己者,离榻起立,嘤喔而言曰:‘去休!’”何垠注:“声娇细也。”

yīng

①罂粟: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白粉,花有红、紫、白等色,果实球形。未成熟时,果实中有白浆,是制鸦片的原料,果壳可入药,花供观赏。《清史稿卷二十二 穆宗本纪二》申禁各省种罂粟。②古代大腹小口的酒器。《续资治通鉴 元纪九》巴延语鄂勒哲曰:“幸送我两罂美酒,与诸王饮于宫前,馀非所知也。”

yīng

装饰品。璎珞:古代一种用珠玉穿成串、戴在颈项上的装饰品。《红楼梦》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摘出来。

璎珞

yīngluò

①原为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由世间众宝所成,寓意为“无量光明”。《聊斋志异 乐仲》方投地,忽见遍海皆莲花,花花璎珞垂珠;琼华见为菩萨。美玉。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第九卷》却说刺史将千金置买异样服饰,宝珠璎珞,妆份那六个人,如天仙相似。

yīng

一种落叶藤本植物。

蘡薁

yīngyù

葡萄科葡萄属落叶藤本植物。可酿酒,亦可入药作滋补品。茎的纤维可做绳索。

yīng

古代大腹小口的酒器。唐·韩愈《病中赠张十八》诗:“倾尊与斟酌,四壁堆甖缸。”

甖栰

yīngfá

用罂和竹木做成的渡水筏子。《史记 淮阴侯列传》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渡军,袭安邑。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水灾》:“太宗淳化之岁,尝自七月至九月雨不止, 崇明门 外,皆浮甖栰以济。”

yīng

  古代盛灯油的壶。②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