鶂 | yì | 古同“鷁”。鹅鸣声。参见“鶂鶂”。 参见“白鶃”。 |
鶂鶂 | yì | 亦作“鶃鶃”。鹅鸣声。亦借指鹅。《孟子·滕文公下》恶用是鶂鶂者为哉?’他日,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鶂鶂之肉也。’宋 梅尧臣《放鹑诗》:“公只知鱼之洋洋,鹅之鶂鶂,噫兮噫兮。”清 李渔《闲情偶寄·饮馔·肉食》:“鶃鶃之肉无他长,取其肥且甘而已矣。” |
掜 | yì I. | 拳曲:《庄子·庚桑楚》“(儿子)终日握而手不掜。”II. nǐ①古同“拟”。②不从。III. niè①古同“捏”。②姓。 |
廙 | yì | ①蒙古包一类的帐篷。②恭敬。 |
食 | yì I. | 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II.参见shí。 III. 参见sì。 |
㹭 | yì | 同“豸隶”。林㹭línyì:猞猁shēlì。 |
肊 | yì | 同“臆”。臆,肊或从意。於力切。(肊)匈骨也。宋本、李焘本皆作骨。俗本作肉。非也。此如胁为两膀、榦为胁骨。正名百物。不可紊也。从肉乙。各本作乙声。今按声字浅人所增也。 |
仡 | yì I. | ①仡仡:《诗·大雅·皇矣》“崇墉仡仡。” 高亨注:“仡仡,同屹屹,高耸貌。”②强壮勇敢。③高大。II.gē仡佬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4.4万(1990年)。分布在贵州省西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和云南省文山等地区。有本民族语言,兼通汉语和当地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语。建有贵州省道真、务川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等自治地方。 |
屹 | yì | 山势高耸,喻坚定不可动摇:屹屹(高耸的样子)。屹立。屹然不动。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参见“玉花骢”。 |
施 | yì I. | 同“迤”,往,向。延伸、影响。《诗·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传》施,移也。《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汉 贾谊《过秦论》: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II.参见shī。III.chí通“弛",废弃的意思。《论语·微子篇》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IV.yí ①同“迤”,往,向。《诗·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传》施,移也。《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②《孟子》施施从外来。《赵岐注》施施,犹扁扁,喜悦之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