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翅膀:翅。比双飞。卵。羽护。蔽。遮蔽、掩护。《史记·项羽本纪》:“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聊斋志异 梦狼》丁乃以身翼翁而进。②左右两侧中的一侧:左。侧。③帮助,辅佐:助,保护;翼戴:辅佐拥戴。扶翼。两翼追击。掩护两翼。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庄子·则阳》:“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史鰌奉御而进所,搏币而扶翼。”《后汉书 袁绍传》瓚兵三万,列为方阵,分突骑万匹,翼军左右,其锋甚锐。《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六》招呵忠曰:“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伐叛柔服,宁静四海。…”晋书 文帝纪》维翼朕躬,下匡万国,思靖殊方,宁济八极。《晋书 怀帝纪》宜及吉辰,时登储副,上翼大驾,早宁东京,下允黔首喁喁之望。《宋书 本纪武帝上》(隆安五年)三月,(孙)恩北出海盐,高祖追而翼之,筑城于海盐故治。《南史 本纪卷六梁武帝》帝扬麾鼓噪,响振山谷,敢死之士,执短兵先登,长戟翼之。《资治通鉴 唐纪四》王世充帅步骑万余猝至,围之,单雄信引槊直趋世民,(尉迟)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世充兵稍却,敬德翼世民出围。《聊斋志异 马介甫》(杨)万锺不知何故,但以身左右翼兄。④古同“翌”,明天,明年。⑤星名,二十八宿之一。⑥翼翼:a.谨慎,如“小心翼翼”;b.严整有秩序;c.繁盛,众多。⑦姓。

翼蔽

yìbì

障蔽,遮护。《史记·项羽本纪》:“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明史·孝义传一·曾鼎》:“贼怒,将杀母, 鼎号呼以身翼蔽,伤顶肩及足,控母不舍。”

翼戴

yìdài

辅佐拥戴。《左传·昭公九年》:“文之伯也,岂能改物?翼戴天子,而加之以共。”《汉书·晁错传》:“辅天子之闕,而翼戴宗也。”《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晋书 文帝纪》惠襄之难,桓文以翼戴之劳,犹受锡命之礼,咸用光畴大德,作范于后。《资治通鉴 晋纪十》凉州主簿马鲂说张轨:“宜命将出师,翼戴帝室。”《资治通鉴晋纪十八》惟慕容镇军翼戴天子,精贯白日,而更不获殊礼之命,窃恐天下移心解体,无复南向者矣。《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六》节度副使黄碣(谓于董昌)曰:“今唐室虽微,天人未厌。齐桓、晋文皆翼戴周室以成霸业。”《辽史·世宗纪》:“以崇德宫户分赐翼戴功臣。”章炳麟《军人贵贱论》:“夫閭巷细民尚知黄炎遗胄之可贵,而贱夫翼戴他族以反噬同种者,士大夫乃欲倒行而輓回之。”

翼辅

yìfǔ

辅佐。《汉书·孔光传》:“君前为御史大夫,翼辅先帝。”《晋书 文帝纪》况自先相国以来,世有明德,翼辅魏室,以绥天下,朝无秕政,人无谤言。唐 韩愈《顺宗实录三》:“古之所以教太子,必茂选师傅以翼辅之。”清 戴名世《杨刘二王合传》:“尔既与吾翼辅王室,则自今请勿杀人,勿焚庐舍,勿淫人子女。”

翼筐罂然

kuāngyīngrán

古代大腹小口的酒器。却说相如与文君到家,相如自思翼筐罂然,难以度日。

翼亮

yìliàng

①辅佐。《陈书 本纪卷一高祖武帝陈霸先》是用光昭下武,翼亮中都,雪三后之勍仇,夷三灵之巨慝。②指辅政之重任。

翼然

yìrán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紧靠在泉水边。临,靠近。上,江河的边侧)。

翼日

yìrì

明日,次日。翼,通“翌”。《尚书·金縢》:“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王翼日乃瘳。”孔传:“翼,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十》壬午,帝(赵光义)幸城南,谓诸将曰:“翼日重午,当食于城中。”《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七》天书降之翼日,翰林学士李宗谔上皇帝(宋真宗赵恒)奉迎酌献乐章,优诏答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七》(金人)洛索命自正月旦为始,以一军攻击,一日不下则翼日更遣一军,每一旬则聚十军并攻一日,期以三旬必拔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促织》: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聊斋志异 娇娜》公子翼日自内出,贺曰:“谐矣。”乃除别院,为(孔)生成礼。

翼室

yìshì

路寝(正殿)旁的左右室。《尚书·顾命》:“延入翼室,恤宅宗。”曾运乾正读:“江声云:路寝旁室也。翼是左右两旁之名。”《后汉书·袁绍传》:“臣独将家兵百餘人,抽戈承明,竦剑翼室,虎叱羣司,奋击凶丑,曾不浹辰,罪人斯殄。”《晋书·惠帝纪》:“惟社稷之重,率遵翼室之典。” 清 钱谦益《祭南昌刘宫保文》:“昔我光庙,明目达聪,朝入翼室,夕而相公。”参见“路寝”。

翼卫

yìwèi

护卫。《逸周书·大明武》:“阵若云布,侵若风行,轻车翼卫,在戎二方。”《后汉书·袁绍传》:“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曹)操,使缮修郊庙,翼卫幼主。”《旧唐书·牛徽传》:“两朝多难,茂贞实有翼卫之功。”《明史·韩爌传》:“时宫府危疑,爌竭诚翼卫,中外倚以为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近日风鹤所至,全局震动,輦轂重地尤须该大臣翼卫其间。”

翼宣

yìxuān

辅佐宣扬。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君翼宣风化,爰发四方。”《三国志·吴志·华覈传》:“臣以愚蔽,误忝近署,不能翼宣仁泽以威灵祇。”唐 陆贽《李晟司徒兼中书令制诰》:“熙庶绩而翼宣九歌,扰兆人而敬敷五教。”

翼翼

yìyì

恭敬谨慎貌。《汉书 王莽传》自公受策,以至于今,亹亹翼翼,日新其德。②整齐貌;训练娴熟。《诗·小雅·采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汉书 王莽传》是以殷有翼翼之化,周有刑错之功。③庄严雄伟貌。④蕃盛貌;隆盛貌。⑤众多貌。⑥飞动貌。

翼赞

翼讚

yìzàn

①辅佐。《后汉书·张纲传》:“不能敷扬五教,翼讚日月,而专为封豕长蛇,肆其贪叨。”《资治通鉴 宋纪九》(刘)劭欲相慰悦,下诏曰:“臧质,国戚勋臣,方翼赞京辇,而子弟波迸,良可怪叹。…”《尚书·益稷》“予欲左右有民汝翼” 《资治通鉴 唐纪十一》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李世民),以为:“君能礼其臣,乃能尽其力。(张)玄素虽出寒微,陛下重其才,擢至三品,翼赞皇储,岂可复对群臣穷其门户!…”唐 孔颖达疏:“我欲助我所有之人,汝当翼赞我也。” 明 张居正《辞加恩疏》:“辅弼之职,上则培养君德,翼赞庙謨。” 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三章》:“(贺国昌)亦时举世界潮流,立宪轨道,朝夕訥诲,以翼赞之。”②指帝王的辅弼之臣。南朝齐 王俭《高帝哀策文》:“改步藩屏,来登翼赞。” 《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赖英贤尽力,文武同心,翼赞大功,克隆帝业。

翼轸

yìzhěn

二十八宿中的翼宿和轸宿。古为楚之分野。史记·天官书》翼軫,荆州。唐 王勃《滕王阁序》星分翼軫,地接衡庐。明 张居正《宫殿纪》:“昔我献皇帝,天锡名都,受兹赤社,应翼軫以建基,奠维垣之丕业。” 

翼子yìzǐ

翼助子孙。《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哉?

羿

后羿,古人名。一指夏朝有穷氏的酋长,善于射箭。二指嫦娥之夫。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

羿射九日

yìshèjiǔrì

后羿射日,又称“羿射九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原本是大羿射九日。唐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字从羽,从立,立亦声。“立”指“竖立”。“羽”指“双翼”。“立”与“羽”联合起来表示“鸟之双翼竖立起来”。本义:鸟儿准备起飞的样子。鸟儿欲飞。《说文》翊,飞貌。《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一》群臣言天书升辇,有云五色如花,又黄云如人连袂翊辂而下。②同“翌”。明日(年)。《汉书 王莽传》越若翊辛丑,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③通“翼”。辅佐。翊天(辅佐天子);翊戴(拥戴辅弼);翊卫(辅佐护卫);翊化(辅佐教化);翊佐(辅佐);翊亮(辅佐);翊从(护卫随从)。《清史稿卷五·世祖纪二其勉矢忠荩,保翊冲主,佐理政务。布告中外,咸使闻知。④恭敬。如:翊翊(恭敬的样子)。

翊戴

yìdài

辅佐拥戴。《晋书·阎鼎传》:“乃与抚军长史王毗、司马傅逊怀翊戴秦王之计。”《资治通鉴 唐纪二》上(李渊)享劳将士,因谓群臣曰:“诸公共相翊戴以成帝业,若天下承平,可共保富贵。…”唐 权德舆《赠太师西平王挽词》:“翊戴推元老,谋猷合大君。”明 归有光《宋史论赞·石守信》:“太祖神武盖世,素为守信之徒所翊戴。”

翊军

jūn

翊军将军是古代武将官职,为三国时期刘备所创,授予赵云。东汉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将“翊”字解释为“飞貌”,即起飞的样子;“翊”又通“翼”,《三国志》里同时有“翊赞季兴”和“翼赞王室”的记载;“翊”又引申为“辅佐”的意思,如翊佐、翊亮等。《晋书 武帝纪》(太康元年)六月丁丑,初置翊军校尉官。

翊善

yìshàn

①辅翼人之善行。前蜀 杜光庭《慰册庙号表》:“考唐尧翊善之名,遵虞舜盛明之号。”②官名。唐太子官属有赞善大夫,宋改为翊善,于亲王府置之,掌侍从讲授。明太子官仍称赞善,王府官有纪善。《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二》戊午,以淮阳郡王府翊善王陶为颍王府翊善,赐金紫。宋 高承《事物纪原·持宪储闱·翊善》:“宋朝王府之官,多省不置,别置翊善,曰某王府翊善,盖古王傅之任,而轻其名位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翰林学士兼侍读兼资善堂翊善朱震疾亟,上奏乞致仕,且荐尹焞代为翊善。

翊运yìyùn

护卫国运。《吴三桂》“朕闻有一代应运之君,必有一代翊运之臣,结以腹心,共襄大业。”《英烈传》第十一回:“爾等可共謀翊運,以定天下。

翊赞

yìzàn

辅助,辅佐。《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五》万乘轸焦劳之虑,千官无翊赞之功,同僚共事,无非谨畏清廉,唯于献替之时,稍存缄默,宁济急须!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今日之胜,皆赖军师妙算,随使者游说之功,诸将翊赞之力。”清 梁章钜《归田琐记·鼇拜》:“况以辅臣躬承顾命,翊赞机务,更宜小心谦谨,不可稍涉纵恣。”《清史稿卷二十五 宣统皇帝本纪》内外大小臣工,皆当共体此意,翊赞新猷。

本意是指新的一天,引申义是下一天(年),明天(年)。翌日。翌晨(明天早晨)。翌年。翌午。《聊斋志异 道士》饮毕,嘱曰:“翌午幸赐光宠。”

光耀,鲜明:熠熠。熠耀。熠煜yù。熠熠生辉

熠耀yìyào

①光彩;鲜明。②燐火,鬼火。③借指萤火虫。④显耀。⑤犹飘扬。《老残游记第十回》耳中但听得风声,水声,人马蹙踏声,旌旗熠耀声,干戈击轧声,金鼓薄伐声。

①用羽毛做的华盖。唐 杜甫《寄韩谏议注诗》:“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②遮蔽,障蔽:荫翳。翳蔽。翳障。翳然。翳长袖:用长袖遮面。《汉书 王莽传中》后常翳云母屏面,非亲近莫得见也。《资治通鉴 梁纪二十一》己丑,(萧)纪至西陵,军势甚盛,舳舻翳川。唐 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有石焉,翳於奥草;有泉焉,伏於土涂。”《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八》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聊斋志异 王者》老松翳日,细草如毡。《聊斋志异 织成》少时,波浪大作,上翳天日,四顾湖舟,一时尽覆。③掩蔽物:“兵不解翳”。④眼角膜上所生障碍视线的白斑:白翳。《聊斋志异 瞳人语》倩人启睑拨视,则睛上生小翳;经宿益剧,泪簌簌不得止;翳渐大,数日厚如钱。⑤古同“殪”,树木枯死,倒伏于地。

翳塞

yìsāi

蔽塞,遮盖,障碍。唐 陆龟蒙《甫里先生传》:"贞元中,韩晋公尝著《春秋通例》,刻之於石,意以是学为己任,而颠倒漫漶,翳塞无一通者,殆将百年。"宋 司马光《日食遇阴云不见乞不称贺状》:"今若太阳实亏,而有浮云翳塞,虽京师不见,四方必有见者。"《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二十九》两淮之间,平原沃壤,土皆膏腴,宜谷易垦,稍施夫力,岁则有收,而茅苇翳塞,莫之加功。明 唐顺之《石湖王傅辱观拙集见赠长句奉答》诗:"寄声林莫两杨君,努力与世扫翳塞。"

翳桑之饿

yìsāngzhīè

指行将饿死的困境。

翳行

yìxíng

犹偷行。暗中行走。《宋书·索虏传》:“我显然往取扬州,不若彼翳行窃步也。”《聊斋志异 汪可受》父大疑,次日,故书一题置几上,旋出;少间即返,翳行悄步而入。

翳翳

yìyì

晦暗不明貌。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并序》: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草木茂密成荫貌。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古同“翳”,遮蔽:“先是斯境,于榛薄。

蘙荟yìhuì草木丛密。指丛密的杂草。《孙子·行军》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