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种语言文字依照原义改变成另一种语言文字:译本。译文。译注。译著。译制。译音。口译。笔译。意译。直译。翻译。

译长

yìcháng

古代主持传译与奉使的职官。《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辅国侯、却胡侯……各一人,译长二人。”《新唐书·裴矩传》:“译长纵蛮夷与民贸易,在所令邀饮食,相娱乐。”

驿

①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驿站。驿馆。驿丞(掌管驿站的官员)。驿吏。宋 陆游《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②现为地名用字:龙泉驿(在中国四川省)。③古同“”,络绎。

驿丞

yìchéng

掌管驿站的官。主邮传迎送之事。明清时设置,各府、州、县多寡有无不一。品级为未入流。明 无名氏《鸣凤记·驿里相逢》:“贬我为口外边城史,又被当道不容,改为广西宜山驛丞。”明 王守仁《瘗旅文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清 孔尚任《桃花扇·守楼》:“才关后户,又开前庭;迎官接客,卑职驛丞。”《清史稿·职官志三》:“驛丞,掌邮传迎送。凡舟车夫马,廩糗庖饌,视使客品秩为差,支直於府、州、县,籍其出入。”

驿传

yìchuán

古代官方为传递文书或接待官员往来而设的交通机构。最迟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至清末改办邮局后废除。《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曹公且欲使(关)羽与(孙)权相持以斗之,驿传权书,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八》使安抚使刘敏城之,并命营建万安宫,设宫闱司,立驿传,以便贡输。

驿馆yìguǎn亦作“驛舘”。驿站的客舍。《水浒传 第一回》路直沙平,夜宿邮亭驿馆。

驿寄梅花

yìjìméihuā

同“驛/驿使梅花”。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南北朝时期,陆凯与范晔是很好的朋友,两人经常书信往来。一年早春,陆凯遇到去长安的驿使,就折下一枝盛开的梅花,托信使带给远在长安的范晔,并作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宋 秦观《踏莎行词》:“驛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驿路

yìlù

驿道。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唐 崔颢《行经华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驿马

yìmǎ

驿站供应的马。供传递公文者及来往官员使用。《史记·汲郑列传》:“孝景时,(郑庄)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唐 韩愈《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诗》:“翻翻走驛马,春尽是归期。”《清史稿·兵志十二》:“驛置肇自前,歷代因之。清沿明制,设驛马,为额四万三千三百有奇。”《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四》其贪污有罪者,刺史、二千石驿马上之,墨绶以下便辄收举。

驿墙

yìqiáng

驿舍的围墙。唐 温庭筠《商山早行诗》:“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驛墙。”

驿桥

yìqiáo

指驿路上的桥。唐 温庭筠《菩萨蛮》词:“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唐 皇甫松《梦江南词》:“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驿券

yìquàn

凭以乘用驿站车马、使用夫役的纸券。《东周列国志 第九三回》:“秦王曰:‘善。’明日御殿,即命具车马,给驿券,放孟尝君还齐。”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驿券》:“唐以前馆驿并给传往来,开元中,务从简便,方给纸券。驿之给券自此始也。”《宋史·职官志十二》:“赴福建、广南者,所过给仓券,入本路给驿券,皆至任则止。”

驿骚

yìsāo

扰动;骚乱。驿,通"绎"。《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一》(宋真宗赵恒)诏以边境驿骚,取来月暂幸河北。《续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十二》时江、淮驿骚,南北阻隔,诏许达实特穆尔便宜行事。

驿使

yìshǐ

①传递公文、书信的人。《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谘问。北魏 陆凯《赠范晔 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折花 一作:折梅)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唐 李白《子夜吴歌·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唐 杜甫《黄草》诗: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指外族通译的信使。驿,通“译”。《后汉书·鲜卑传》及南单于附汉,北虏孤弱,二十五年,鲜卑始通驿使。刘攽校曰:案,驿当作译。《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六》邓友龙使金,有赂驿使夜半求见者,具言金为蒙古所困,饥馑连年,民不聊生,王师若来,势如拉朽。借指梅花。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卷八》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驿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晖。

驿书

yìshū

经驿站递送的文书。《汉书·燕剌王刘旦传》:“旦置驿书,往来相报,许立桀为王,外连郡国豪桀以千数。”《晋书·挚虞传》:“驿书班下,被于远近,莫不鸟腾鱼跃,喜蒙德泽。”宋 司马光《肥水之战》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五》朱瑾宵遁,(朱)友裕不追,都虞候朱友恭以书谮友裕于全忠,全忠怒,驿书下都指挥使庞师古,使代之将,且按其事。《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刘)鋹得书,大怒,遂囚慎仪,驿书答南唐主,甚不逊。宋 陆游 《谢明堂赦表》:“臣适乘使传,远在遐陬,奉五百里之驿书,徒深鳌/áobiàn。”

驿站yìzhàn

古时供传递文书、官员来往及运输等中途暂息、住宿的地方;旅店。《水浒传第二回》天师乘鹤驾云,先到京师。臣等驿站而来,才得到此。

驿召

yìzhào

以驿马传召。宋 欧阳修《胡先生墓表》:“皇祐中,驛召至京师议乐,復以为大理评事兼太常寺主簿。”《宋史·后妃传上·英宗高皇后》:“哲宗嗣位,尊为太皇太后,驛召司马光、吕公著,未至,迎问今日设施所宜先。”《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三》乙丑,以太皇太后疾,驿召天下医者。

①抽出,理出头绪:寻绎。演绎(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个别事物、现象的结论的推理方法)。引申为推究,追求,分析,鉴别。《论语·子罕篇》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纪泰山铭》:肆余与夫二三臣,稽虞《典》,绎汉制,张皇六师,震詟九宇。 ②连续不绝:绎如(连续不断的样子)。络绎不绝。

绎如

yìrú

相续不绝貌。《论语·八佾》:“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邢昺疏:“绎如也者,言其音落绎然,相续不絶也。” 唐 元稹《善歌如贯珠赋》:“上下其音,谓低昂於游女之手,窈窕远矣,徘徊绎如。” 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二》:“然管多而一人吹之,何以高下曲折绎如。”

欢喜:不怿而止。《左传 子产坏晋馆垣》《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其知之矣。”《资治通鉴 卷四》王不怿,为一击缶。《资治通鉴 秦纪一》应侯日以不怿。《资治通鉴 梁纪十五》(梁武帝)又专精佛戒,每断重罪,则终日不怿。《资治通鉴 随纪二》(刘)孝孙请先斩刘晖,乃可定历,(隋文)帝不怿,又罢之。(刘)孝孙寻卒。《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一》至是,(杨贵)妃以悍不逊,上怒,命送归兄之第。是日,上不怿,比日中,犹未食,左右动不称旨,横被棰挞。《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王)忭擅许用起立旧仪,帝(宋孝宗)意不怿,然不能改也。

山:山名,在中国山东省邹县东南。亦称“邹山”。

yì I.

①酒;醇酒:“觞泛波。”②赏赐酒食:“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兵。”II.shì古通“释”,释放:“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之。”

醳兵

yìbīng

赏赐酒食,犒劳士兵。《史记·淮阴侯列传》:“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醳兵

yì I.

①解除。②厌倦;懈怠;厌弃:“为絺为綌,服之无。”同“射yì”。 《诗经·小雅·车辖》:“式燕且誉,好尔无射。”《礼记·大传》引《诗》作“无斁”。 《礼记·中庸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③盛大的样子:“庸鼓有,万舞有奕。”④终止。纲沦法斁。II.败坏:“耗下土,宁丁我躬。”明·刘基《卖柑者言》法斁而不知理。彝伦攸斁:彝伦:指伦常。攸:语助词,无义。斁:败坏。指伦常败坏。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世降道斁,纲常扫地。堂帘不隔,君臣交戏。又如:斁圮(败坏,毁坏。斁败,斁坏);斁伦(败坏伦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