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 | yì | ①压,压制:抑制。抑止。压抑。抑强扶弱。抑扬(a.音调的高低起伏;b.沉浮;c.褒贬)。音调抑扬顿挫。《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孟子·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资治通鉴 汉纪十》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何空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晋书 宣帝纪》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唐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軻祇得移荆蛮。”宋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提举浙东常平朱熹以前后奏请多见抑。②忧闷:抑郁。抑塞(sè)。③文言连词(a.表选择,相当于或是、还是,如“抑或”;b.表转折,相当于可是、但是,只不过是。如“多则多矣,抑君似鼠”)。《左传 子产论尹何为邑》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论语·学而篇》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述而篇》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礼记·中庸》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孟子·梁惠王上》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唐 韩愈《与于襄阳书》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宋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臣(陈俊卿)不知此等除目,两人(龙大渊曾觌)实预闻乎?抑密揣圣意而播之于外,以窃弄威福也?《聊斋志异 遵化署狐》公可云‘疾之已甚’者矣。抑使关西(杨震)为此,岂百狐所能优哉!”清 林觉民《与妻书》: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④文言发语词:“抑齐人不盟,若之何”。⑤古同“噫”,叹词。 |
抑贬 | yìbiǎn | 贬低。《汉书·师丹传》:“丹不深惟褒广尊亲之义而妄称説,抑贬尊号,亏损孝道,不忠莫大焉。” |
抑黜 | yìchù | 亦作“抑絀”。贬废;排斥。《汉书·李寻传》:“是时哀帝初立,成帝外家王氏未甚抑黜。”《荀悦纪·成帝纪论》:“董仲舒推崇孔氏,抑絀百家。”《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玄以爽抑絀,内不得意。”《宋书·沉怀文传》:“孝建以来,抑黜诸弟。”《北史·外戚传·高肇》:“好改先朝旧制,减削封秩,抑黜勋人,由是怨声盈路矣。” |
抑挫 | yìcuò | 抑制折挫。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昔赤壁之役,遭离疫气,烧舡/船自还,以避恶地,非周瑜水军所能抑挫也。”《北史·唐邕传》:“邕政颇严酷,然抑挫豪强,公事甚理。”《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今后应新授官朝谢后,可准例上事,司长不得辄以私事阻滞。其本官亦不得因遭抑挫,托故请假。”《资治通鉴 后唐纪七》闽内枢密使薛文杰说闽王(王延钧)抑挫诸宗室;从子(王)继图不胜忿,谋反,坐诛,连坐者千余人。 |
抑夺 | yìduó | 剥夺;强行夺取。《汉书·王莽传中》:“莽即真,尤备大臣,抑夺下权。”《新唐书·张廷珪传》:“今河南牛疫,十不一在,詔虽和市,甚于抑夺。”宋 王禹偁《罔极赋》:“被朝恩之抑夺,履人事而悽迷。”章炳麟《訄书·商鞅》:“其説以为自以降,抑夺民权,使人君纵恣者,皆商鞅法家之説为之倡。” |
抑遏 | yìè | 抑制;遏止。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抑遏刘馥,相厚益隆。”唐 范摅《云溪友议 卷二》:“父曰:‘真严挺之之子!’而每抑遏,恐小其器耳。”明 归有光《与沉敬甫书之四》:“人须当任性,何可强自抑遏,以求人道好。”郁达夫《薄奠下》:“我被众人的目光鞭挞不过,心里起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抗和诅咒的毒念。” |
抑割 | yìgē | 犹抑制。《三国志·魏志·陈群传》:“愿陛下抑割无益有损之事,但悉听羣臣送葬。”《晋书·孝友传·桑虞》:“汝毁瘠如此,必至灭性,灭性不孝,宜自抑割。”《隋书·孝义传·田德懋》:“春日暄和,气力何似?宜自抑割,以礼自存也。” |
抑耗 | yìhào | 损伤。唐 柳宗元《种树郭槖驼传》:“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
抑或 | yìhuò | 或是,还是。不知他们是赞成,抑或是反对。 |
抑絶 | yìjué | 遏止,断绝。汉 荀悦《汉纪·哀帝纪上》:“欲以隔塞聪明,抑絶论议之官,桀黠无所畏忌。”唐 李翱《再请停率修寺观钱状》:“岂不欲发明化源,抑絶小道?”宋 欧阳修《论吕夷简仆人受官札子》:“朝廷不能自信,则谁肯信而行之?然多因小人侥倖而不加抑絶,所与之恩虽少,所损之体则多。”《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一》帝(宋仁宗)谓辅臣曰:“比有贵戚近习,夤缘请托以图内降,虽颇抑绝,然未免时有侵挠。” |
抑抗 | yìkàng | ①缩小与夸张。《后汉书·班固传论》:“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信哉其能成名也。”李贤注:“抑,退也;抗,进也。”②夸张。《三国志·魏志·荀彧传》“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也” 南朝宋 裴松之注:“于是徐州未平,兖州又叛,而云十万之众,虽是抑抗之言,要非寡弱之称。” |
抑揆 | yìkuí | 觉察,揣度。《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
抑勒 | yìlè | ①强逼;压制。宋 范仲淹《奉乞罢陕西近里州军营田》:“官吏不能体朝廷之意,将远年瘠薄无人请佃逃田,抑勒近邻人户分种,或令送纳租课。”《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请令温、处守臣,将属县流移人户核实,除落丁籍,不得存留抑勒陪顿,如违,监司觉察以闻。《聊斋志异 大男》何昭容孤居三四年,申氏减其费,抑勒令嫁。何志不摇。②勒索;克扣。宋 苏轼《论给田募役状》:“委是良田,方得收买。如官价低小,即听卖与其馀人户,不得抑勒。”《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七》诸路常平、广仓给散青苗钱,本为惠恤贫乏,今虑官吏不体此意,均配抑勒,翻成骚扰。《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其课利场务,并令依所放灾伤分数免比,本州不得抑勒县道陪备。《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二年》:“其给纳常钱,有所抑勒,令提举司觉察,奏劾。”《明史·外国传四·琉球》:“时贡使所携土物,与闽人互市者,为奸商抑勒,有司又从而侵削之。” |
抑买 | yìmǎi | 强行购买。唐 韩愈《顺宗实录二》:“贞元末,以宦者为使,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文献通考·市籴一》:“舶至抽解和卖入官外,违法抑买,许蕃商越诉,计贜坐罪。” |
抑末 | yìmò | ①谓抑制商贾。 王符《潜夫论·务本》:“凡为治之大体,莫善於抑末而务本。”《宋书·武帝纪中》:“公抑末敦本,务农重积。”②《论语·子张》:“子夏 之门人小子,当洒埽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言子夏 弟子,但对宾客、修威仪礼节之事则可,然此但是人之末事耳,不可无其本。”后因以“抑末”指末事。 清 王韬《择友说》:“呜呼!论交在今日抑末矣。”亦指卑微。 梁启超《论立法权第二节》:“然制有议郎,有博士,专司讨议。但其秩抑末,其权抑微矣。” |
抑配 | yìpèi | 强行摊派。唐 陆贽《贞元九年南郊大赦天下制》已后官司应有市籴者,各须先付价直,不得赊取抑配。宋 苏辙《论雇河夫不便札子》兼访闻河上人夫,亦自难得,名为和雇,实多抑配。《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二》帝(宋仁宗)谓辅臣曰:“江、淮连年荒歉,如闻发运司惟务诛剥,以敷额为能,虽名和籴,实抑配耳。其减今年上供米百万石。”《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七》二人使还,极言民情深愿,无抑配者,故帝信之不疑。《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今之议者,必以为往时之散青苗,出于抑配,故有前日之弊。《续资治通鉴 宋纪第一百四十一》金诏:“诸州县和籴,毋得抑配百姓。” |
抑齐 | yìqí | 惩治。《晋书·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祗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 |
抑强扶弱 | yìqiángfúruò | 压制强暴,扶助弱小。汉·袁康《越绝书·外传本事》:“勾践之时,天子微弱,诸侯皆叛,于是勾践抑强扶弱。”《汉书·刑罚志》:“而政在抑强扶弱。” 《聊斋志异 崔猛》崔(猛)抑强扶弱,不避怨嫌;稍逆之,石杖交加,支体为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四十二回》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本来是抑强扶弱,互相维持之意。 |
抑且 | yìqiě | 况且;而且。《水浒传第十九回》:“又説梁山泊好,十分英雄了得……抑且水路难认,港汊多杂,以此不能取胜。”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非武备》:“不惟智勇过人,抑且纪律严明。”李大钊《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从前农业经济时代,把他们包容在一个大家族里,于经济上很有益处,现在不但无益,抑且视为重累了。” |
抑屈 | yìqū | ①压抑委屈。王充《论衡·自纪》:“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后汉书·彭宠传》:“而其妻素刚,不堪抑屈,固劝无受召。”《周书·艺术传·姚僧垣》:“多时抑屈,今日始来。竟不可治,意实未尽。” 冰心《到青龙桥去》:“在我心中,数年来潜在的隐伏着不能言说的怜悯和抑屈!”②冤枉,冤屈。《新唐书·百官志二》:“有鱼保宗 者,上书请置匭以受四方之书……白匭曰‘申冤’,在西,陈抑屈者投之。” 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有常州善拳寺僧冲伟 执状立桥称抑屈者。”《元章·礼部五·医学》:“官吏以邻封往来为念,暗令仵作行人会情符合尸悵,申復上司,其间抑屈万端。” |
抑塞 | yìsāi | ①压抑;阻塞。《宋书·谢方明传》:“而守宰不明,与夺乖舛,人事不至,必被抑塞。”唐 元稹《祈雨九龙神文》:“凡天降疵厉,必因於人……或予政之抑塞和令开洩闭藏耶?”《剪灯新话·秋香亭记》:“苍头以二物进,女怪其无书,具述生意以告,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辞。”刘大白《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何曾没有生机?--只是横遭抑塞!”②抑郁,郁闷。唐 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清 刘大櫆《左仲孚诗序》:“抑塞之情抒,而忿憾无聊不平之气寖以微矣。”茅盾《追求二》:“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他盼望立刻涌出一个亲人在他面前,让他尽情诉说胸中的抑塞。” |
抑搔 | yìsāo | 按摩抓搔。《礼记·内则》:“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 唐 刘禹锡《鉴药》:“涉旬而苛痒绝焉,抑搔罢焉。” 明 唐顺之《杨孺人旌节碑铭》:“至于頮盥、栉沐、扶抱、吮摩、抑搔、便液之事,必自亲之,一不以属仆人。” 清 赵执信《海鸥小谱·少年游序》:“方余病中,汤药洗沐,抑搔扶掖,无不曲体,而周至者。” 《聊斋志异 神女》因挽其祛,隐抑搔之。 |
抑损 | yìsǔn | ①谦逊;谦让。《晏子春秋·杂上二五》:“(御者)妻曰:‘……今子长八尺,迺为人僕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荀悦《汉纪·惠帝纪》:“周承之弊,故大国方五百里,所以崇宠诸侯而自抑损也。” 宋 苏轼《赐皇叔改封徐王颢上表辞免册礼允诏》:“既殿文邦,宜膺盛礼,而抑损之志,逡巡不居。”②限制;减省。书·谷永传:“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毋听后宫之请謁。”《资治通鉴 随纪五》(张)衡乘间进谏曰:“比年劳役繁多,百姓疲弊,伏愿留神,稍加抑损。”《新唐书·岑文本传》:“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文本上疏,劝崇节俭,陈嫡庶分,宜有抑损。”《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光宅元年》:“中宫威权太重,宜稍抑损。”③贬低;贬损。《三国志·魏志·卫臻传》:“时羣臣并颂魏德,多抑损前朝。臻独明禪授之义,称扬美。”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宣言》:“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内外隔絶,上下之情罔通;国体抑损而不知,子民受制而无告。” |
抑退 | yìtuì | 黜退;贬退。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君秉国之均,正色处中,纤毫之恶,靡不抑退。”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官司虽见其疎,岂可便行抑退。”清 顾炎武《日知录·重厚》:“登崇重厚之臣,抑退轻浮之士,此移风易俗之大要也。”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罢免郭子仪,改用资望较次的李光弼,升进仆固怀恩,又为抑退李光弼作了准备。” |
抑畏 | yìwèi | ①谦抑敬畏。明 徐渭《陈山人墓表》:“山人雖外豪宕,然事父母至抑畏。”②抑制忧郁。《曾国藩家书》弟看破此等物情,则知世路之艰险,而心愈抑畏,气反愈和平矣。 |
抑削 | yìxuē | 抑制削弱。 唐 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古者吴起事楚,抑削庶族,以尊楚君。”《资治通鉴 随纪七》(虞世基)鞫狱用法,多峻文深诋,论功行赏,则抑削就薄。 |
抑扬 | yìyáng | ①按下与上举。贾谊《新书·容经》:“手有抑扬,各尊其纪。”唐 刘蕡《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对策》:“谋不足以翦除奸兇,而诈足以抑扬威福。”宋 苏轼《昭灵侯庙碑》:“开闔抑扬,孰知其功。”②浮沉,进退。《汉书·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譁众取宠。”晋 左思《吴都赋》:“览将帅之拳勇,与士卒之抑扬。”唐 司空图《连珠之三》:“盖闻济世者材,存神者道,各繫遭逢之运,并著抑扬之效。”③谓声音高低。 唐 庄若讷《湘灵鼓瑟 诗》:“帝子鸣金瑟,餘声自抑扬。”宋 苏轼《李思训画 长江绝岛图》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明 王鏊《震泽长语·音韵》:“梵音论讽虽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扬高下。”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五章三》:“抑扬是指整个一句或一短语的音调的逐渐向上或向下。”④谓文气起伏。《西京杂记 卷四》:“及其序屈原、贾谊,辞旨抑扬,悲而不伤,亦近代之伟才。”南朝梁 萧统《陶渊明集 序》:“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宋 苏轼《与二郎侄书》:“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学此样,何不取旧日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⑤褒贬。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士於难分之中,而无取舍之恨者,使臧否区分,抑扬咸允。”《资治通鉴 晋纪三》非上有仁暴之殊,下有愚智之异也,盖抑扬与夺,使之然耳。⑥谓称扬。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大伽蓝》:“惟论师雅量清高,抑扬大义。”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壁记》:“而近时作记,多措浮词,褒美人才,抑扬功阀,殊失记事之本意。”⑦谓贬抑。《南史·梁纪下论》:“慕名好事,崇尚浮华,抑扬孔墨,流连释老。”清 陈鳣《对策 卷四》:“班荀二体,角力争先,或病其索然无意味,未免抑扬过当。” |
抑扬顿挫 | yìyángdùncuò | 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他的慷慨陈词,抑扬顿挫,得到了与会群众的赞赏。宋 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
抑抑 | yìyì | ①慎审貌;谦谨貌。②美好貌;轩昂貌。③忧郁貌。《笑林广记 偶遇知音》某生素善琴,尝谓世无知音,抑抑不乐。 |
抑亦 | yìyì | ①也许、或许。《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仲)、萧(何)之亚匹也。”②表示转折,却。《论语·宪问》:“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
抑郁 抑鬱 | yìyù | 忧愤烦闷:抑郁成疾。《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人心舒畅则悦,抑郁则愤。 |
抑郁寡欢 | yìyùguǎhuān | 由于心情不舒畅而很少高兴的时候。老舍《吐了一口气》:“我是个抑郁寡欢的孩子,因为我刚一懂得点事便知道了愁吃愁喝。”梁实秋《快乐》:“某国王,端居大内,抑郁寡欢。” |
抑远 | yìyuǎn | 谓抑制感情,与之疏远。《汉书·谷永传》:“勤三纲之严,修后宫之政,抑远骄妬之宠,崇近婉顺之行。”《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蔡确)所云收拔当世之耆艾以陪辅王室,臣(孙觉、苏辙)谓当世之耆艾,乃确昔日之所抑远者也。宋 叶适《朝请高公墓志铭》:“宣仁后临朝九年,尤抑远外家,不私以官。” |
抑止 | yìzhì | 制止;遏止。《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二》臣(李克用)以朝延至公,当俟诏命,拊循抑止,复归本道。明 唐顺之《萧孺人墓志铭》:“王仲卿戇而狂,好数言事,其妻每抑止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