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 | yǐ | ①停止,罢了,结束,完了:死而后已。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左传 子产坏晋馆垣》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老子·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论语 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公冶长篇》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庄子·齐物论》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庄子·寓言》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孟子·滕文公下》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尽心上》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于已乎?”《孟子·尽心上》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孟子·告子上》: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史记·孔子世家赞》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资治通鉴 晋纪三》(王)浑、(王)浚争功不已,帝命守廷尉广陵刘颂校其事,以浑为上功,浚为中功。南朝齐 范云《之零陵郡次新亭》:“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弟子规》: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七》(慕容)垂因激怒其众曰:“吾尽忠于苻氏,而彼专欲图吾父子,吾虽欲已,得乎!”《资治通鉴 齐纪七》(徐謇)既至,(元)勰涕泣执手谓曰:“君能已至尊之疾,当获意外之赏;不然,有不测之诛;非但荣辱,乃系存亡。”唐 王维《青溪》:“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宋 李之仪《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意。”唐·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六》然临事每有乏才之叹,则储养之方,亦不可以兵戈而遽已也。②表示过去:已经。事已至此。已往。业已。③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已忽不见。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④太,过:不为已甚。《聊斋志异 龙戏珠》天公之愦愦,不已多乎!⑤去,消除;治愈。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明 刘基《苦斋记》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聊斋志异 鬼哭》邪怪之物,唯德可以已之。参见“已乱”。⑥古同“以”。《史记 孝文本纪》上为立后故,赐天下鳏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已上孤兒九岁已下布帛米肉各有数。《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匈奴右贤王曹毂、左贤王卫辰举兵叛,率众二万攻其杏城已南郡县,屯于马兰山。《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巴峡之下,海筮已西,江北江南,为鬼为蜮。 |
已尔 | yǐ’ěr | 罢了。明 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君子不例而同之也,取其善焉已尔。”清 宋荦luò《序》:“是故人不一境,境不一诗,各自道其志之所感已尔。” |
已而 | yǐ’ér | ①罢了;算了。《论语·微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朱熹集注:“已,止也。而,语助辞。”宋 辛弃疾《婆罗门引·别叔高词》:“已而已而,算此意,只君知。”②完了。宋 范成大《荣木 诗》:“逝其须臾,坐成四时。今我不学,殆其已而。”③用为死亡的讳称。 唐元稹《祭亡妻韦氏文》:“纵斯言之可践,奈夫人之已而!”④旋即;不久。已而皆如所言。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史记·孝武本纪》:“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於柏寝。’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资治通鉴 周纪三》已而燕人叛。《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九》(东晋孝武帝)已而溺于酒色,委事于琅邪王道子。《新五代史·梁臣传·霍存》:“存伏兵萧县,已而瑾果与溥俱出迷离,存发伏击之。”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宋 苏轼《定风坡 莫听穿林打叶声 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宋 杨万里《昭君怨 赋松上鸥 序》:“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已而复去,感而赋之。”明 茅坤《青霞先生文集序》已而,君纍然携妻子,出家塞上。⑤后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过午一时,潮乃自远海来,白作一綫。已而益近,群舟动荡。”《资治通鉴 汉纪十》已而日益贵幸,为丞相。⑥时而。宋 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伯恭晚岁亦念其憔悴可怜,欲抆拭而俎豆之,旁观皆为之嘻笑,已而嘆骇,已而怒駡。” |
已乎 | yǐhū | ①语气词连用,以加强疑问语气,相当于"了吗"。《论语·颜渊》:"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②算了。《左传·昭公十二年》:"(南蒯)将适费,饮乡人酒。乡人或歌之曰:'我有圃,生之杞乎!从我者子乎,去我者鄙乎,倍其邻者耻乎!已乎已乎,非吾党之士乎!'" 杨伯峻注:"已乎、已矣乎、已矣哉,皆绝望之词。"《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初,宗实(宋英宗)屡乞缴还告敕,帝(宋仁宗)谓韩琦曰:“彼既如此,盍姑已乎?” |
已乱 | yǐluàn | 已:本义:停止。乱: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乱世。宋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 |
已乃 | yǐnǎi | 旋即,不久。已乃劝输巨室。已乃分城而守。唐 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已乃发前兵。 |
已然 | yǐrán | ①副词,已经。《三侠五义 第五回》:“张老道:‘我已然为你挨了十大板。如今再去,我这两条腿不用长着咧!’”李梦霁《鲁迅之妻朱安 一生欠安》他们兄弟二人已然恩断义绝,此地可堪留我?②已经这样;已经成为事实。与其补救于已然,不如防止于未然。《史记·太史公自序》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汉 贾谊《治安策》:“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己然之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一》虽不能救已然之失,尚可以弥未然之祸。《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五》(郝)经闻图天下之事于未然则易,救天下之事于已然则难,已然之中复有未然者,使往者不失而来者得遂,是尤难也。参见“未然”。 |
已甚 | yǐshèn | 过甚,太过。《论语·泰伯》:“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孟子·离娄下》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汉书·霍光传》:“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清 孔尚任《桃花扇·闹榭》:“罢,罢!他既迴避,我们也不必为已甚之行。” |
已往 | yǐwǎng | 在过去。《晋书 陶潜传》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念竇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竇娥少爷无娘面。”清·袁枚《祭妹文》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参见“以往”。 |
已矣 | yǐyǐ | ①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②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罢了。老夫已矣。《论语·子罕篇》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卫灵公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礼记·檀弓 曾子易箦》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唐 王勃《滕王阁序》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清 袁枚《祭妹文》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而今已矣。 |
已已 | yǐyǐ | 已,休止。迭用以加重语气。《三国志·蜀志·费诗传》:“达曰:‘诸葛亮见顾有本末,终不尔也。’尽不信冲言,委仰明公,无復已已。” 南阳鲁褒作《钱神论》以讥之曰:“洛中朱衣、当涂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资治通鉴 晋纪十五》会获来贶kuàng,情在暗至,有何已已。晋 王羲之《杂帖》:“岂图凶问奄至,痛惋情深,半年之中,祸毒至此,寻念相催,不能已已。” 朱自清《中国歌谣引粤东笔记》:“(粤歌)辞必极其艷,情必极其至,使人喜悦悲酸而不能已已。” |
偯 | yǐ | ①哭的余声:“童子哭不偯”。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礼·间传》云:大功之哭,三曲而偯。②曲折委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