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o


远:遥远。遥望。遥想。遥瞻。遥指。遥瞩。遥相呼应。路遥知马力。遥测。遥感。遥控。宋 晏殊《清平乐词》:“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遥荡

yáodàng

任心放纵。《庄子·大宗师》:“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遥度

yáodù

①犹远渡。宋 周邦彦《西河·金陵词》:“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檣遥度天际。”②谓在远处规划或推测。《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二》帝(宋真宗赵恒)以境土遐邈,不可遥度,乃命比部员外郎洪湛、閤门祗候程顺等同往按视。《宋史·岳飞传》帝赐札曰:‘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续资治通鉴 卷第一百六十四》兵难遥度,百闻不如一见。明 张居正《答两广殷石汀书》:“万里之外,事难遥度,用兵之机,忌从中制。惟公熟计而审图之。”

遥亘千里yáogènqiānlǐ

指远隔千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此乃迷津,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柁,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

遥聆捷报yáolíngjiébào

“在远方听到胜利的消息”《红楼梦第114回》但弟不克亲睹奇才,只好遥聆捷报。

遥领

yáolǐng

谓只担任职名,不亲往任职。晋书·桓温传:“温至赭圻 ,詔又使尚书车灌止之,温遂城赭圻 ,固让内録,遥领扬州牧。”《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二》杨国忠使鲜于仲通表请己遥领剑南;十一月,丙午,以国忠领剑南节度使。《新唐书·百官志四下》:“京兆、河南牧,大都督,大都护,皆亲王遥领。两府之政,以尹主之。”

遥授

yáoshòu

谓授予官衔,而不须到任。北周 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魏明元皇帝,遥授平南大将军、荆州刺史。宋 王明清《挥麈馀话 卷一》州郡节察防团刺史,虽召居京师,谓之遥授。《续资治通鉴 元纪六》帝(忽必烈)悯其(马八儿国)劳,遥授江淮行尚书省左丞、行泉府大卿。《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五》而封爵太盛,多遥授之官,锡赉太优,泛赏无节。

遥思

yáosī

思念处在远方的人或相隔已久的事。明 张岱《陶庵梦忆序》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

遥望

yáowàng

向远处看,看远方。遥望山头的苍松。南北朝 佚名《陇头歌辞 三首》:“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唐 王维《桃源行》:“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五代 佚名《王江南 天上月》:“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唐 王昌龄《从军行之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遥相呼应

yáoxiānghūyìng

遥远:远远地。应:照应。指远远地互相照应。配合。这种报道与国外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叫嚣遥相呼应,是我们决不能容许的。《清史稿 许友信传》:“且郑成功出没闽、浙,奉其为号,遥相应和,声势颇张。”

遥想

yáoxiǎng

回想很久以前的事。遥想当年。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檣櫓灰飞烟灭。”

遥遥

yáoyáo

距离很远。《广东军务记》遥遥百有余里。时间久远。遥遥无期。③漂遥流动的样子。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遥遥领先

yáoyáolǐngxiān

遥遥:远远;很远。远远地走在人家的前面。我们的队员在比赛中竭尽全力,一路遥遥领先到了终点。罗来勇《世界在他们眼前展开》:“我们的声誉就是实力——遥遥领先的技术和工艺。”

遥遥相对

yáoyáoxiāngduì

遥遥:远远地。对:对着;向着。远远的对着。大河两岸的山峰,遥遥相对,仿佛在比试高低。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与上房虽然隔着一个院子,却与他夫人卧室遥遥相对。”

遥遥无期

yáoyáowúqī

遥遥:很远。指日期遥远得很。说不定要到何年何月。这件事我不能遥遥无期地等下去,希望能尽快给以解决。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看看前头存在黄胖姑那里银子渐渐花完,只剩得千把两银子,而放缺又遥遥无期。”

遥遥在望

yáoyáozàiwàng

在望:在望中;可看见。远远地可以看到。走了这么远的山路,目的地终于遥遥在望了。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鸲鹆之巢,远哉遥遥。”

遥夜

yáoyè

长夜。《楚辞·九辩》:“靚杪秋之遥夜兮,心繚悷而有哀。”南朝宋 谢灵运《燕歌行》:“调弦促柱多哀声,遥夜明月鉴帷屏。”唐 韦庄《章台夜思》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唐 白居易《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遥夜凉风楚客悲,清砧繁漏月高时。”唐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 许浑《早秋三首》“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鲁迅《集外集拾遗·无题 诗之一》:“故乡黯黯锁玄云,遥夜迢迢隔上春。”

遥远

yáoyuǎn

距离长远,时间久远。路途十分遥远;遥远的未来。汉 秦嘉《赠妇》诗之一:“念当奉役去,去尔日遥远。”南朝宋 谢灵运《登上戍石鼓山》诗:“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宋徽宗 赵佶《燕山亭·见杏花作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七》:“虽是路途遥远,孩儿弓矢可以防身。”

遥知

yáozhī

谓在远处知晓情况。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宋 王安石《梅花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晓景二首》:“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金 元好问《汴禅师自断普照石为斫以诗见饷为和之一》:“遥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

遥瞩

yáozhǔ

向远处瞩目。遥瞩故土。明 宋濂《阅江楼记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yáo

①美玉,比喻美好,珍贵,光明洁白。《说文》瑶,石之美者。②少数民族的名称,瑶族。③形容珍贵美好,常用作称美之辞。瑶宫贝阙(海中宫殿;泛指华美的房屋);琪花瑶草(奇异鲜艳的花草);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瑶草

yáocǎo

传说中的香草。宋 黄庭坚《水调歌头 游览》:“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泛指珍美的草。③被雪覆盖的草。

《文选·江淹 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 诗》:“瑶草正翕赩,玉树信葱青。”吕向注:“瑶草、玉树,皆美言之。”古用瑶草比喻少妇。南朝梁·江淹 《别赋》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

瑶池

yáochí

神话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唐 李商隐《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瑶池玉液

yáochíyùyè

瑶池:传说中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玉液:指美酒。仙家酿造的美酒。形容酒名贵醇美。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水晶壶内,尽都是紫府琼浆;琥珀杯中,满泛着瑶池玉液。”

瑶宫yáogōng

传说中的仙宫,用美玉砌成。《西游记第三回》久闻贤邻享乐瑶宫贝阙,必有多馀神器,特来告求一件。

瑶环瑜珥

yáohuányúěr

瑶:美玉;环:玉圈;瑜:美玉;珥:玉制的耳饰。比喻美好如玉的子弟。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牙,称其家儿也。”

瑶林琼树

瑶林琪树

yáolínqióngshù

yáolínshù

瑶、琼/:美玉。形容美丽的树木,亦形容人容貌智力出众。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太尉神知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金·元好问《幽兰》:“钧天帝居清且夷,瑶林琼树生光辉。” 曾朴《孽海花第一回》几十座玉宇琼楼,无量数瑶林琪树,正是华丽境域,锦绣山河,好不动人歆羡呀!

瑶琴

yáoqín

用玉装饰的琴。宋 岳飞《小重山 词》:“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瑶瑟

yáosè

用玉装饰的琴瑟。唐 陈子昂《春台引》:“挟寳书与瑶瑟,芳蕙华而兰靡。”唐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宋 陆游《月中过蜻蜓浦诗》:“缓篙溯月勿遽行,坐待湘妃鼓瑶瑟。”明 邝露《虞山谒舜祠诗》:“何人抚瑶瑟,离恨隔湘川。”清 汪懋麟《玉女摇仙佩词》:“霓裳勿奏,瑶瑟休弹,听我一言为寿。”鲁迅《悼丁君诗》:“瑶瑟凝尘清怨絶,可怜无女耀高丘。”

瑶台

yáotái

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楚辞·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娥之佚女。”汉 扬雄《逐贫赋》瑶台琼榭,室屋崇高宋 曾觌《水龙吟》:“携手西园宴罢,下瑶台、醉魂初醒。”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晋 王嘉《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唐 李白《清平调词之一》:“若非羣玉山头见,会向瑶臺月下逢。”唐 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③玉镜台。妆台的美称。唐 刘禹锡《伤往赋》:“寳瑟僵兮弦柱绝,瑶台倾兮镜匳空。”明 汤显祖南柯记·御饯》:“冠裳俊雅,正瑶台镜里,凤妆浓乍。”④美女所居之处,可代妻子。《聊斋志异 钟生》令君以德延寿,非其所耦,恐岁后瑶台倾也。

瑶天yáotiān

①对太空的美称。《群音类选·八声甘州·寄情》:“凭栏久,看看月上瑶天外,好难存济,好难存济。”②天上的仙境。《封神演义 第十二回》金阙银鸾并紫府,奇花异草暨瑶天。明 郑真《奉呈同知钱相公诗》:“散花仙侣下瑶天,华烛光开锦绣筵。”清 孔尚任《桃花扇·栖真》:“何处瑶天笙弄,听云鹤縹緲,玉珮丁冬。”

瑶席

yáoxí

形容华美的席面,设于神座前供放祭品。一说指用瑶草编成的席子。美称通常供坐卧之用的席子。③指珍美的酒宴。宋 姜夔《暗香词》:“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瑶象yáoxiàng

美玉和象牙。也指美玉和象牙装饰的车子。《红楼梦芙蓉女儿诔》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以游乎穹窿耶?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驾瑶象以降乎泉壤耶?

yáo

①瓷窑。明宣德年间景德镇制瓷官磘称“宣磘”,宋代河北定州瓷磘称“定磘”。可指这两个名磘所烧制的瓷器。磘,同“窑”。②灰磘:地名,在中国台湾台北。

yáo

随风摇动。如:飖飖(摇扬不定的样子);飖飏(风徐徐飘拂而来;风吹动枝叶的样子。)基本字义为飘扬。如:“香袖风飖轻举。”其繁体“颻”“香袖风轻举。”《长恨歌》“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红楼梦 第27回》满园里绣带飘飖,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yáo

①动物。青猺:哺乳动物,大小像猫,四肢较短,体背灰棕色,栖息山林中,吃谷物、果实等,肉味鲜美,毛皮可以做衣物。亦称“果子狸”、“花面狸”。黄猺:即“青鼬”,哺乳动物,体长圆形,四肢短,耳朵大,栖息树林中,捕食鼠、鸟等,毛皮可做衣服。②民族名。猺人。

yáo I.

《史记·弟子传》鲁颜无繇。动摇。《史记》我起乎宜阳而触平阳,二日而莫不尽繇。③力役,通“徭”。 《淮南子·精神》繇者揭钁,负笼土。高注:“繇役也。”《史记·项羽本纪》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汉书·景帝纪》减太官,省繇赋。④通“谣”。歌谣。《汉书·李寻传》参人民繇俗。颜师古云:“繇,读与谣同。”又如:繇俗(歌谣风俗)。⑤古族名,秦汉时闽越族分为繇和东越两部。⑥姓。⑦茂盛;草茂盛。《尚书·禹贡》厥草惟繇。《史记·夏本纪》其土黑坟,草繇木条。⑧通“遥”。远。《荀子·礼论》是以繇其期,足以日也。II.参见zhòu。III. 参见yóu。

繇役/徭役

yáoyì

古代封建统治阶级强制农民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劳动。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yáo

鳐鱼:鳐科中鳐属和近缘各属的任一种鱼。胸鳍高度发达使鱼体呈菱形,被广泛食用,如:灰鳐、猬鳐和棘背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