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 | yǎng | ①脸向上,与“俯”相对;面对:仰首。仰望。渴望。《论语·子罕篇》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李陵)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汉书 王莽传中》谷常贵,边兵二十余万人仰衣食,县官愁若。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宋 欧阳修《丰乐亭记》“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②敬慕:久仰。敬仰。《论语·子张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孟子·公孙丑上》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孙)权既宿服仰(刘)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晋书 元帝纪》令在事之人,仰鉴前烈,同心戮力,深思所以宽众息役,惠益百姓,无废朕命。③依赖:仰承。仰赖。仰仗。仰人鼻息。《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五》冀州渠首尽,当仰此水门,诸渠皆往往股引取之。《英雄记·逢纪》(袁)绍客逢纪谓(袁)绍曰:“将军举大事而仰人资给,不据一州,无以自全。”《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资治通鉴 唐纪七十九》(李)神福曰:“永兴大县,馈运所仰,已得鄂之半矣!”《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卜笼,青羌部族也,性残忍,多器械,仰掳掠为生。《聊斋志异 房文淑》女曰:“多谢,多谢!我不能胁肩馅笑,仰大妇眉睫,为人作乳媪,呱呱者难堪也!”④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仰即尊照。《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今制:刺史守宰到官之日,仰自举民望忠信,以为选官,不听前政共相干冒。⑤服下,指服毒:仰药(服毒药自杀)。仰毒。《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六》初逃亡,知不得免,因舆榇奏书冀门,书入,仰药而死,家乃得全。⑥姓。 |
仰八叉 | yǎngbachā | |
仰哺 | yǎngbǔ | 谓依靠他人哺养、供养。《新唐书·沙陀传赞》:“沙陀始归命天子,仰哺于边,世喋血助征讨,常为边兵雄。”宋 曾巩《与刘抗龙图启》:“四弟怀仰哺之託,九妹有待年之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足下乃以三军之众,仰哺他人;千金之资,坐供外费,良非上策。”《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 |
仰不愧天 | yǎngbúkuìtiān | 仰:抬头;愧:惭愧。抬头没有对不起天的地方。指自省没有做过不好的事;问心无愧。我们做人要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
仰成 | yǎngchéng | 谓依赖别人取得成功。《尚书·毕命》:“嘉绩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孔传:“我小子为王垂拱,仰公成理。”《三国志·魏志·杜畿传》:“畿谓卫固范先曰:‘卫、范,河东之望也,吾仰成而已。’”《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讨(刘)备之功,国朝仰成。《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主上自都襄国以来,端拱仰成,以吾身当矢石。”《资治通鉴 宋纪十六》既而萧道成兼总军国,布置心膂,与夺自专,褚渊素相凭附,(刘)秉与袁粲阁手仰成矣。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彼恭、醇二邸之仰成,而沉、李、翁、孙之有事,乃适见此为奴隶而彼为主人也。”《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妇持筹握算,日致丰盈,可弃仰成而已。参见“垂拱仰成” |
仰承 | yǎngchéng | ①敬受;承受。多用于下对上。抬头承接。《战国策·庄辛论幸臣》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五:“自后军师亦仰承朝廷优恤之意,待遇之礼与统领官等。"《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九》蔡京奏:臣敢不对扬休命,仰承陛下孝悌继述之志,谨书元祐奸党名姓,仍连元书本进呈。明 李东阳《送南京国子祭酒谢公诗序》:“然则仰承休命,远驾前哲。”《文明小史 第四五回》监督仰承意旨,常常把他考在高等。②犹奉承,迎合。 |
仰答 | yǎngdá | 旧谓报答尊者。明 张居正《答奉常陆五台论治体用刚》:“僕所以恳恳救之者,盖以仰答圣恩,下明臣节耳。”《孽海花第五回》仑樵正色道:这是圣上特达之知,千秋一遇,寿香兄可以大抒伟抱,仰答国恩。 |
仰德 | yǎngdé | 德行令人敬仰。《螺蚌相语》蚌谓螺曰:“汝之形如鸾之秀,如云之孤,纵使卑朴,亦足仰德”。 |
仰服 | yǎngfú | 敬服,钦佩。唐 韩愈《与崔群书》至於心所仰服,考之言行而无瑕尤,窥之閫奥而不见畛域……惟吾崔君一人。清 吴敏树《上曾侍郎书》而前日立朝之风,天下所仰服而欣喜者,固足以树立千秋矣!《清史稿卷六 圣祖本纪一》逆贼倡乱,仰服天诛。 |
仰俯 | yǎngfǔ | ①头仰起又俯下。指施礼应酬。②仰望和俯视。指观览景色。③上下。《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
仰俯之间 | yǎngfǔ | 抬头低头的一瞬间,形容时间极短。 |
仰观 | yǎngguān | 抬头看。《文选.曹植.七启》:頫眺流星,仰观八隅。《三国演义.第六回》:坚归寨中,是夜星月交辉,乃按剑露坐,仰观天文。《晋书 王羲之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宋书 本纪武帝上》仰观天文,俯察人事,此而能久,孰有可亡! |
仰观俯察 | yǎngguānfǔchá | 仰:抬起头;俯:低下头,弯下腰。指多方或仔细观察。《周易 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太平天国·洪仁玕《军次实录·谕天下读书士子》:“仰观俯察之间,定有活泼天机来往胸中。” |
仰荷 | yǎnghé | 敬领,承受。宋 苏轼《和王巩并次韵 之一》吉人终不死,仰荷天地德。《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帝(宋孝宗)奏曰:苑囿池沼,久已成趣,仰荷积累之勤,臣何德以甚堪之!《清史稿·刑法志一》朕仰荷天休,抚临中夏,人民既众,情伪多端。 |
仰给 | yǎngjǐ | 依赖。《史记·平準书》:“七十餘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 宋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十》:“夫士人既无常产,为饥所驱,岂免仰给於人?则奔走道途,亦理之常尔。”《资治通鉴 汉纪十三》而初郡时时小反,杀吏,汉发南方吏卒往诛之,间岁万余人,费皆仰给大农。《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二》中国多故,戎狄每岁犯边,所在宿重兵,仰给县官,所费不赀,皆倚办于(刘)晏。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狐谐》:“凡日用所需,无不仰给於狐。”孙中山《欲改造新国家当实行三民主义》:“我国工艺不发达,商业不振兴,所用货物多仰给外国。” |
仰赖 | yǎnglài | 倚仗;依靠。宋德富《简明中国通史故事第170篇》袁世凯是继李鸿章之后汉大臣中的第一人,在大清国,谁都知道袁世凯是慈禧太后的大红人,是清政府仰赖的重臣。茅盾《子夜》十二:“不仰赖银钱业的放款,就等于坐而待毙。” |
仰面睃眼 | yǎngmiànsuōyǎn | 抬脸向上并睁大眼睛注视的动作,常用于形容人专注或好奇地观察某事物的样子。《红楼梦第七十回》众人看到风筝飞远时,便是“仰面睃眼”地说“有趣,有趣”。 |
仰面唾天 | yǎngmiàntuòtiān | 仰头向着天吐唾沫,唾沫还是落在自己的脸上。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 |
仰模 | yǎngmó | 效法在上之人也。《晋书 谢安传》宫室用成,皆仰模玄象,合体辰极,而役无劳怨。南朝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无以仰模渊旨,取则后昆。 |
仰秣 | yǎngmò | 谓马听见美妙的音乐,竟反常地昂起头吃饲料。《荀子·劝学》:“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晋 左思《吴都赋》:“其奏乐也……军马弭髦而仰秣,渊鱼竦鳞而上升。”《文选·江淹〈别赋〉》:“惊駟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李善注:“言乐之盛也。”一说:谓马仰头喷气。《淮南子·说山训》:“伯牙鼓琴,駟马仰秣。”高诱注:“仰秣,仰头吹吐,谓马笑也。” |
仰慕 | yǎngmù | 指敬仰思慕,就是崇拜一个人,当然表示喜欢,不过不一定是男女的喜欢。王教授德高望重、业务精湛,我们非常仰慕他。《后汉书·李固传》:“昔尧殂之后, 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於墙,食则覩尧於羹。” |
仰攀 | yǎngpān | ①向上抓住或攀着。唐 李白《登瓦官阁诗》:“杳出霄上,仰攀日月行。”②犹言高攀。指与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只是母子孤寒如故,未敢仰攀。”钱锺书《围城八》:“可是他也一步步高上去,自己要仰攀他,不比从前那样分庭抗礼了。” |
仰凭 | yǎngpíng | 凭借,依靠。仰,表敬之词。《晋书 孝武帝纪》仰凭祖宗之灵,积德之祀。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四》:“近虽仰凭威灵,得摧丑竖,斩擒不多,脱復高曳长縑,虚张功捷,尤而效之,其罪弥甚。” |
仰取俯拾 | yǎngqǔfǔshí | 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以铁冶起,富至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清·唐孙华《时世公子行》:“家藏金穴自封闭,仰取俯拾仍贪饕。” |
仰人鼻息 | yǎngrénbíxī | 仰:依赖;息:呼吸时进出的气。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主。《后汉书·袁绍传》:“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
仰人眉睫 | yǎngrénméijié | 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比喻做事阿谀奉承。《聊斋志异 房文淑》女曰:“多谢,多谢!我不能胁肩馅笑,仰大妇眉睫,为人作乳媪,呱呱者难堪也!”清·吴趼人《恨海 第十回》“我不惯仰人眉睫。”我听了这句话,倒不便再劝他了。 |
仰食 | yǎngshí | 依靠他人而得食。《后汉书·西域传·南匈奴》:“臣等生长地,开口仰食,岁时赏赐,动輒亿万。”《三国志·魏志·荀攸传》:“绣与刘表相恃为彊,然绣以游军仰食於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续资治通鉴 元纪七》大同仰食于官者七万人,岁用米八十万石。明 庄元臣《叔苴子外编卷一》:“凡物之附人者仰食;不仰食,则不附于人矣。” |
仰事俯育 仰事俯畜 | yǎngshìfǔyù/xù | 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二》男耕女织,终岁勤苦,择其精者输之官,馀粗恶者将以仰事俯育,而亲民之吏,复横敛以尽之,则民鲜有不冻馁者矣。清·吴炽昌《客窗闲话初集·沈竹楼》吾忝为丈夫,而不能仰事俯育,诚自愧恧。 |
仰视 | yǎngshì | 瞻仰,仰望。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仰恃 | yǎngshì | 依靠。《魏书 皇后列传 卷一》朕以虚寡,幼纂宝历,仰恃慈明,缉宁四海。 |
仰首伸眉 | yǎngshǒushēnméi | 指精神振奋,意气风发的样子。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
仰属 | yǎngshǔ | 仰望,敬仰。属,注目。宋 苏舜钦《上杜侍郎启》:“阁下为世标矩,人所仰属,坐镇藩屏,列邑承风,举动言论,播为仪法。”《水浒传第一百〇五回》张顾行见贼势猖獗。一面行下文书,仰属县知会,守御本境,拨兵前来协力收捕。 |
仰体 | yǎngtǐ | 谓体察上情。《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九》帝(宋孝宗)曰:“太上(宋高宗)诗‘属意种、蠡臣’,卿等当仰体此意,勿分别文武,当视之如一,择才行兼备者用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列朝·世庙改称》其后,庙号果不爽,亦辅臣徐阶辈能仰体上遗意也。清蒋士铨《第二碑·寻诗》此皆仰体前贤未了心愿,后生敢以为功乎? |
仰天 | yǎngtiān | 仰面向天。仰天大笑。《荆轲歌/易水歌》:“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西汉 李陵《答苏武书》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魏晋 张翰《思吴江歌》:“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宋·岳飞《满江红 写怀》:“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仰望 | yǎngwàng | 仰面向上看,或是抬头向上看,现代人也常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敬慕、敬仰和向往之情。《孟子·离娄下》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陈毅《延安宝塔歌》:“高耸入云端,塔顶指方向。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 |
仰屋 | yǎngwū | 卧而仰望屋梁。形容无计可施。《聊斋志异 苏仙》女坚守旧志,与母相依,而家益落。偶缺晨炊,仰屋无计。 |
仰屋窃叹 | yǎngwūqiètàn | 窃:私自。仰望屋顶,私自叹息。仰屋兴叹。形容处于困境,无可奈何。《资治通鉴·汉纪明帝永平十四年》:“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牾陛下言者。”《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九》王安石尝有所建明,帝(宋神宗)却之曰:“富弼手疏称‘老臣无以告诉,但仰屋窃叹’者,即当至矣。”其敬之如此。 |
仰屋著书 | yǎngwūzhùshū |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 |
仰息 | yǎngxī | ①指仰面喘息。《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以仰息。” ②依赖。《聊斋志异 婴宁》转思三十里非遥,何必仰息他人?怀梅袖中,负气自往,而家人不知也。《聊斋志异 续黄粱》因而公卿将士,尽奔走于门下,估计夤缘,俨如负贩,仰息望尘,不可算数。 |
仰药 | yǎngyào | 服毒药。《旧唐书·懿宗纪》京兆尹温璋贬振州司马,制出之夜,璋仰药而死。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与其相思而病,不如仰药而死。《聊斋志异 田子成》妻杜氏,闻讣,仰药而死。《清史稿卷七 圣祖本纪二》费扬古疏报闰三月十三日噶尔丹仰药死,其女锺齐海率三百户来降。冯自由《兴中会时期之革命同志》戊申二月,敖为仇者所害,徐乃仰药自杀。 |
仰瞻 | yǎngzhān | 仰望;追慕。三国魏 曹植《应诏诗》:“嘉詔未赐,朝覲莫从。仰瞻城閾,俯惟闕庭。” 《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三》(李)萼曰:“今仰瞻高意,未有决辞定色,仆何敢遽言所为哉!”(颜)真卿奇之,欲与之兵。宋 洪迈《容斋三笔序》:“仰瞻昔贤,犹駑蹇之视天驥。” |
仰之弥高 | yǎngzhīmígāo | 仰:仰视;敬慕;弥:更加。越望越高。原指孔子之道;高不可及。敬爱的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民对他仰之弥高。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
仰止 | yǎngzhǐ | 仰慕;向往。止,语助词。语出《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唐 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诗》:“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宋·姜夔《饶歌吹曲·沅之上》:“真人方兴,百神仰止。”清·魏源《贵溪象山龙虎山诸诗》之一:“山形果象蹲,遗躅空仰止。”孙中山《革命原起》:“二人死节之烈,浩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每一念及,仰止无穷。” |
佒 | yǎng | ①形容驼背。②古同“仰”。 参见“偃佒”即“偃仰”yǎnyǎng。 |
卬 | yǎng I. | ①古同“仰”,仰慕、仰仗、仰望、向上。《诗·大雅·云汉》瞻卬昊天。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卬引弓射。又如:卬望(抬头向上看);卬首(抬头);卬曲(俯仰,高低) ②仰仗;依赖。《荀子·议兵》上足卬则下可用也。贾谊《过秦论》卬关而攻秦。又如:卬食(谓依人为生);卬给(赖以供给) II. áng①古同“昂”,抬起;扬起;高;昂扬,情绪高、气势盛。《谷梁传·昭公八年》卬车以其辕表门。《汉书·食货志》万物卬贵,过平一钱,则以平贾卖与民。②代词,表示第一人称,我:“招招舟子,人涉卬否。”③激励。司马相如《长门赋》意慷慨而自卬。④古地名。⑤姓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