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養 | yǎng | ①抚育,供给生活品:养育。赡养。抚养。养家。②饲养动物,培植花草:养花。养殖。③生育,生小孩儿。④抚养的(非亲生的);养老,孝敬老人:养子。养父。养母。《论语·为政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夫养不必丰,要于孝…⑤教育,训练:培养。教养。《孟子·离娄下》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⑥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养病。养心。养性。休养。营养。养精蓄锐。⑦保护修补:养路。 |
养德 | yǎngdé | 修养无为而治的德性。亦泛指修养德性。《庄子·天地》:“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成玄英疏:“三者未足养无为之德,适可以益有为之累,所以并辞。”晋 干宝《搜神记 卷三》:“愿府君安身养德,从容光大,勿以神奸,污累天真。”《清史稿·后妃传·高宗孝贤纯皇后》:“在青宫而养德,即治壼而淑身。” |
养高 | yǎnggāo | 谓闲居不仕,退隐。高,指高尚的志向、节操、名望。《三国志·魏志·高柔传》:“今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而置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养高,鲜有进纳。”《旧唐书·玄宗纪 上》:“武德、贞观以来勋臣子孙无位者,访求其后奏闻,有嘉遯幽栖养高不仕者,州牧各以名荐。”元 耶律楚材和黄华老人《题献陵吴氏成趣园》:“养高不肯事王侯,闲卧林泉了衰朽。” |
养孤 | yǎnggū | 奉养国老。《诗·大雅·灵台序》“灵臺,民始附也”西汉 晁错《论贵粟疏》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唐 孔颖达疏:“辟雍,大射养孤之处。”参见“养老礼”。 |
养和 | yǎnghé | ①保养身心。和,指人体元气。《晋书·贺循传》:“逍遥养和,恬神自足。”②靠背椅的别名。亦称懒架,据传为曹操所创。样式分有座面和无座面两类,类似无腿椅子,主要用于地面或者席塌上休息用。(席地而作时间长了会累,放一个养和靠背而坐,自然要轻松许多。)清·黄宗羲《余若水周唯一两先生墓志铭》:“又得悬崖奇木,制为养和,坐卧其间。” |
养虎遗患 | yǎnghǔyíhuàn | 养虎遗患指养着老虎,留下祸患,常用于比喻纵容坏人,给自己留下后患。《史记·项羽本纪》张良、陈平说曰:“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遗患也。”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养虎遗患”。 |
养虺成蛇 | yǎnghuǐchéngshé | 《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后因以“养虺成蛇”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强大。《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文帝报曰”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魏三公奏曰:‘又文景守成,忘战戢役,骄纵吴楚,养虺成蛇,既为社稷大忧。’”《北史·高道穆传》:“今若还师,令(元)顥重完守具,可谓养虺成蛇,悔无及矣。” |
养济 | yǎngjì | 供养周济。《三国志·吴志·骆统传》“父俊” 裴松之注引三国吴谢承后书:“养济百姓,灾害不生,岁获丰稔。”宋 钱公辅《义田记》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元 无名氏《刘弘嫁碑第四折》:“想当日他子母孤寒,蒙恩人收留养济。”《红楼梦 第八五回》:“你们找着那家子,许他发送银子,再给他些养济银子。” |
养家活口 | yǎngjiāhuókǒu | 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那些书吏衙役,都是花了钱买着粮道的衙门,那个不想发财?俱要养家活口。”茅盾《如是我见我闻》:“如果是租车,则所余仅五六十元而已,养家活口还是困难。” |
养交 养佼 | yǎngjiāo | 谓豢养其私交以成朋党。《管子·明法解》:"故《明法》曰:'小臣持禄养佼,不以官为事,故官失职。'"郭沫若等集校引孙星衍曰:"《明法篇》'佼'作'交'。"《荀子·臣道》:"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杨倞注:"养交,谓养其与君交接之人,不忤犯使怒也;或曰养其外交若苏秦、张仪、 孟尝君所至为相也。"宋 叶适《彭子复墓志铭》:"朝廷不养交,乡党不合誉,侃然求其是而已。"《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佑元年》赵抃曰:"今陛下之臣,持禄养交者多,忠心谋国者少,窃以为陛下乃孤立耳。" |
养精蓄锐 | yǎngjīngxùruì | 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积蓄力量。亦“蓄精养锐”。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叶圣陶《四三集 得失》:“他们个个像跑道上的选手,养精蓄锐,伸足擦腿,准备显身手。” |
养疴 | yǎngkē | 养病。《后汉书·文苑传下·高彪》:“公今养痾傲士,故其宜也。”南朝 宋 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不同非一事,养痾亦园中。” 《聊斋志异 小翠》托公子养疴园中,日供食用而已。 |
养寇 | yǎngkòu | 谓姑息纵容盗寇。《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四》仍严养寇之刑,虽去官不宥。 |
养寇自重 | yǎngkòuzìzhòng | 故意放着敌人不打,故意留着敌对势力或对立面,用以牵扯另一方,以此使自己的地位变得重要,常常借机揽权索银。在中国古代常出现在镇压农民起义的将领身上,他们故意延误战机,围而不剿,以便向皇帝要钱要粮。 |
养老 | yǎnglǎo | ①谓保摄调养以延缓衰老。②年老闲居休养。③人体穴位名。④奉养老年人。⑤见“养老礼”。 |
养老礼 | yǎnglǎolǐ | 古代对年高德劭的老者按时饷以酒食而敬礼之的礼节。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六》:“明帝永平二年,临辟廱,行大射养老礼。”亦省称“养老”。《礼记·王制》:“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脩而兼用之。五十养於乡;六十养於国;七十养於学,达於诸侯;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九十使人受。”《魏书 孝文帝元宏纪》丙午,诏畿内七十以上暮春赴京师,将行养老之礼。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养老》:“洪武十九年六月诏,天下行养老之政。”清 昭连《啸亭续录·千叟宴》:“百馀年间,圣祖神孙三举盛典,使黄发鲐背者欢饮殿庭,视古虞庠东序养老之典,有过之无不及者。” |
养乱 | yǎngluàn | ①养成祸乱。宋 苏洵《张益州画像记》毋养乱,毋助变。明 唐顺之《读春秋》:“况其(齐桓、晋文)借名勤王,而实则自殖,阳为急病,而阴欲养乱哉!”②姑息、纵容叛乱。《明史·成祖纪二》:“毋养乱,毋玩寇。” |
养民 | yǎngmín | 养育人民。《尚书·大禹谟》:“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资治通鉴 晋纪十一》(李)雄虚己好贤,随才授任,命太傅骧养民于内,李凤等招怀于外,刑政宽简,狱无滞囚。兴学校,置史官。宋 叶适《上光宗皇帝札子》:“三代之养民,臣犹未敢言也。”《清史稿·睿宗亲王多尔衮传》:“养民之道莫大於省刑罚,薄税敛。”罗惇曧《文学源流》:“孟子 言仁心……至於保民、养民、忧民皆从不忍人之心发出。” |
养名 | yǎngmíng | ①保养名声。《荀子·正名》:“无埶列之位而可以养名。”《汉书·朱博传》:“齐郡舒缓养名。”颜师古注:“言齐人之俗,其性迟缓,多自高大以养名声。”《后汉书 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②博取虚名。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是故侵百姓以利己者,在位所不惮,捐实事以养名者,官长所夙夜也。”李周翰注:“实谓政化之美,日以损之;名谓虚誉之名,日以养之。” |
养牧 | yǎngmù | 养育治理。《汉书·王莽传中》:“臣等尽力养牧兆民,奉称明詔。” |
养亲 | yǎngqīn | 奉养父母。《庄子·养生主》:“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晋书·武帝纪》:“古者以德詔爵,以庸制禄,虽下士犹食上农,外足以奉公忘私,内足以养亲施惠。”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张魏公作都督,欲辟之入幕,元受力辞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之以遗老母,不以献公也。’” |
养人 | yǎngrén | ①供给人民生活所需。《礼记·礼运》:“君者,所养也,非养人者也。”孙希旦集解:“养人,谓食人。”隋 王通《中说·事君》:“古之从仕者养人,今之从仕者养己。”②教育熏陶他人。《孟子·离娄下》:“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汉书·礼乐志》:“礼以养人为本。”③谓使人得到补益。宋 司马光《评秦坑赵军》:“夫兵之设,非以害人,所以养人也。”《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八老回家,对这胖妇人説道:‘街坊上嘴舌不是养人的去处。’”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黟水 清而不寒,其味甘……邑人多饮井水,味尤腴,云水从土中过,能养人。”④养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民”为“人”。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
养赡 | yǎngshàn | 赡养。供给生活所需。《汉书 王莽传下》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乃置养赡官禀食之。 |
养神 | yǎngshén | 使自己的身体与心理处于平静状态,来恢复精神和体力。《庄子·刻意》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
养生 | yǎngshēng | ①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保养生命;维持生计。汉 荀悦 《申鉴·政体》:“故在上者,先丰民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谓养生。”南朝宋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唐 韩愈《与李翱书》:“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刼,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宋 陆游《斋居纪事》:“食罢,行五十七步,然后解襟褫带,低枕少卧,此养生最急事也。”清 袁枚《随园诗话 卷二》:“同年储梅夫宗丞,能养生,七十而有婴儿之色。”②畜养生物。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 卷十四》:“赵阅道为人清素,好养生,知成都 ,独与一道人及大龟偕行。”③谓驻扎在物产丰富、便于生活之处。《孙子·行军》:“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张预注:“养生,谓就善水草放牧也;处实,谓倚隆高之地以居也。”④生育。《史记·日者列传》:“而以义置数十百钱,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妇或以养生:此之为德,岂直数十百钱哉!”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娘儿们也不行》:“‘养生’得太多了,就有人满之患。”⑤指奉养父母。《孟子·离娄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焦循正义:“孝子事亲致养,未足以为大事,送终加礼,则为能奉大事也。”⑥养生又指养“生生之气”。《黄帝内经》提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自然界的阳气运行状态分别有着“生、长、收、藏”的特点,所以春天要懂得养“生”气,夏天要懂得养“长”气,秋天要懂得养“收”气,冬天要懂得养“藏”气。⑦“生”字也是借作“性”,指“本性”,“养”则是“对待”的意思。《庄子·养生主》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所以文惠君是说:我懂得必须按对方的本性去处理同他的关系这个道理了。) |
养生处实 | yǎngshēngchǔshí | 养生指的是水草丰盛、粮饷充足,军队容易修生养息;处实则指军需物资供应方便的地方。《孙子·行军》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
养生丧死 养生送死 | yǎngshēngsàngsǐ yǎngshēngsòngsǐ |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丧,治丧。《孟子·梁惠王上》:“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清·黄宗羲《青词》:“毁巢破卵之下,女嫁男婚,追脏没产之余,养生送死。” |
养生之道 | yǎngshēngzhīdào | 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庄子 养生主》:“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唐 成玄英疏:“遂悟养生之道也。”《中国气功四大经典·总序》:“它不仅是养生之道,长寿之星,而且是探讨与研究生命奥秘。” |
养士 | yǎngshì | ①谓设置上士、中士、下士之官。《礼记·王制》:"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②培养人才。《汉书·贾山传》:"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美者善养士。"唐 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将务选士之道,必精养士之方。"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七》帝谓大臣曰:“朕观史册,见古之养士有至二三千人,亦朝廷一盛事。”明 王琼《双溪杂记》:"洪武初,天下学校养士,岁贡一人。"③谓收罗、供养贤才。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幸蒙诸大夫之策,得返国修政,富民养士。"《后汉书 刘表传》爱民养士,从容自保。五代 刘洞《石城怀古》诗:"千里长江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 |
养视 | yǎngshì | 养护照看;供养照顾。《管子·山至数》:“唐圉牧食之人,养视不失扞殂者,去其都秩,与其县秩。”《汉书 霍光传》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武帝时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汉书·外戚传上·卫太子史良娣》:“恭母贞君年老,见孙孤,甚哀之,自养视之。”《后汉书·廉范传》:“ 融(邓融)繫出困病,范随而养视,及死,竟不言。” |
养寿 | yǎngshòu | 谓保养身体以延年益寿。《庄子·盗跖》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盖老子百有六十餘岁,或言二百餘岁,以其脩道而养寿也。”唐 张彪《神仙诗》:“长老思养寿,后生笑寂寞。”明 徐贲《次韵王子仲见寄并东郡诸友》:“求名未解吐辨舌,养寿莫必生方瞳。” |
养恬 | yǎngtián | 培养恬静寡欲的思想;过恬静的生活。《庄子·缮性》:“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唐 钱起《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诗》:“毕娶愿已果,养恬志寧违。”宋 梅尧臣《睡意诗》:“万事易厌此不厌,真可养恬无夭促。” |
养息 | yǎngxī | ①将养身体,休息。宋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红楼梦》太太知道,又叫你搬了家去养息。②收养的儿子。 |
养心 | yǎngxīn | 涵养心志;养性。《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
养形 | yǎngxíng | 保养形体。《庄子·达生》:“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餘而形不养者,有之矣。”《庄子·刻意》:“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 之所好也。”《庄子·让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晋 张载《酃酒赋》:“宜御神志,导气养形。” |
养性 | yǎngxìng | ①谓修养身心,涵养天性。《晋书 符坚载纪上》中国以学养性,而人寿考,漠北啖牛羊而人不寿,何也?《晋书 王羲之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②道士修行的一种。静处一室,屏去左右,澄神静虑,也称入静。③养生。性,通“生”。 |
养怡 | yǎngyí | 谓保持身心和乐。三国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黄节注:“説文:‘怡,和也。’”徐迟《悼念尊敬的郭沫若同志》:“他们(四人帮)剥夺了您的养怡之福,竟然使您不得永年了。”参见“养和”。 |
养鹰扬去 | yǎngyīngyángqù | 比喻怀有野心的人不易控制,当其得意之时就不再为主人所用。《后汉书·吕布传》:“不如卿言,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飏去。” |
养痈成患 | yǎngyōngchénghuàn | 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我们对待缺点错误的态度,应是做坚决的斗争,决不能养痈成患。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真是养痈成患,将来他的羽翼越多,越难动手哩。” |
养痈贻患 养痈遗患 | yǎngyōngyíhuàn | 痈:毒疮;患:祸害。生了毒疮不去医治;给自己酿成祸害。比喻对坏人、坏事姑息宽容;结果自己遭殃。也作“养痈遗害”、“养痈成患”。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博善化之虚名,溃败决裂乃至此,养痈贻患,我之谓也夫。”《清史稿卷二十 文宗本纪》以郑祖琛养痈贻患,遣戍伊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十六回》倘能利用他呢,未尝不可借他们的力量办点大事;要是不能利用他,这个“养痈贻患”也是不免的。 |
养痈自祸 | yǎngyōngzìhuò | 痈:毒疮。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祸害。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后汉书·冯衍传》李贤注引冯衍《与妇弟任武达书》:“养痈长疽,自生祸殃。” |
养勇 | yǎngyǒng | 培养勇气。《墨子·杂守》:“养勇高奋,民心百倍。”《孟子·公孙丑上》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宋 曾巩《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宅仁由义,縉绅之徒成材於学校;超距蹋鞠,熊羆之旅养勇於营屯。” |
养志 | yǎngzhì | ①保摄志气。指培养、保持不慕荣利的志向。多指隐居。《庄子·让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及光武 即位,乃之琅邪劳山,养志脩道,人皆化其德。”唐 薛逢《邻相反行》:“东家西家两相誚,西儿笑东东又笑。西云养志与荣名,彼此相非不同调。”元 蒋子正《山房随笔》:“许平仲衡学问、文艺为世所尊,称为夫子,人目为 许先生 。养志不仕,有辞召命诗……可以观其志矣。”②谓奉养父母能顺从其意志。《孟子·离娄上》:“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桓宽《盐铁论·孝养》:“故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宋 苏轼《赐正议大夫同知枢密院安焘乞外郡不许批答之一》:“夫荣亲莫大於功名,养志不专於甘旨。”清 陈梦雷《抒哀赋》:“体养志以娱亲兮,驾言返於故閭。” |
养治 | yǎngzhì | 治理。《史记·孝文本纪》:“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南唐 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上赋长韵诗送鉉,其落句云:‘今遣股肱亲养治,一方狱市获来苏。’” |
养中 | yǎngzhōng | 谓保养心中的精气。《庄子·人间世》:“且夫乘物以游心,託不得已以养中,至矣。” 成玄英疏:“寄必然之事,养中和之心,斯真理之造极,应物之至妙者乎!” 陈鼓应注:“‘养中’即保养心中之精气。” |
养拙 | yǎngzhuō | ①谓才能低下而闲居度日。常用为退隐不仕的自谦之辞。晋 潘岳《闲居赋》:“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唐 孟浩然《送告八从军》诗:“运筹将入幕,养拙就闲居。”唐 钱起《春宵寓直》诗:“养拙惯云卧,为郎如鸟栖。”清 陈梦雷《西郊杂咏》之六:“养拙安贫贱,聊复称我情。”清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地主生活》:“因此,他才南下‘养拙’--是说不会做官,只好休养藏拙。”②谓才力不称职而不为人所知或不使人知。唐 刘知几《史通·辨职》:“彼史曹者,崇扃峻宇,深附九重,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清 魏源《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神道碑铭》:“上无权臣方镇之擅命,下无刺史守令之专制,虽嵬琐中材,皆得容身养拙於其间。” |
养尊处优 | yǎngzūnchǔyōu | 生活在富贵优裕的环境中。宋·苏洵《上韩枢密书》:“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与天下为喜乐者也。”清·李汝珍《镜花缘 第五十四回》父亲孤身在外,无人侍奉,甥女却在家中养尊处优,一经想起,更是坐立不宁。 |
懩 | yǎng | ①心里想逞能:“屏发布而累息,徒心烦而技懩。”②心忧不定。 |
瀁 | yǎng I. | 瀁瀁:广阔无边,如“心瀁瀁而无所终薄兮,思悠悠而未半。”II. yàng古同“漾”:“风瀁长歌笼月里。” |
氧 | yǎng | 一种气体元素,无色、无味、无臭。氧在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中用途很广,也是人和动、植物呼吸所必需的气体:氧化。臭氧。输氧。氧割。氧化焰。 |
痒癢 | yǎng | 皮肤或黏膜受刺激需要抓挠的一种感觉:痒痒。刺痒。搔痒。手痒。痛痒。 |
痒斯斯 | yǎngsīsī | 形容有点儿痒。《西游记第七十回》:“这 行者 只顾看玩,不觉沙灰飞入鼻内,痒斯斯的,打了两个喷嚏。” |
楧 | yǎng I. | 古同“柍”。II.yàng古同“柍”。III.yīng古同“柍”。 |
柍 | yǎng I. | ①古书上说的一种树。②架屋的样子。II.yàng连枷,一种农具。III.yīng杏。IV.yāng古通“央”,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