飏颺扬 | yáng | ①飞扬;飘扬。宋 秦观《行香子 树绕村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聊斋志异 丐仙》随击而化,又为蝴蝶,飘然飏去。《聊斋志异 晚霞》衿袖袜履间,皆出五色花朵,随风飏下,飘泊满庭。②飏尘(尘土飞扬);飏幕(风吹开帘幕)。《聊斋志异 瞳人语》言已,掬辙土飏生。③同“扬”唐·许浑《送客归峡中》:“江风飏帆急,山月下楼迟。”宋 谢逸《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参见“轻飏”。④抛下。《五灯会元·绍兴府东山觉禅师》:“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颺下屠刀,立地成佛。” |
飏言 | yángyán | ①高声朗朗地讲话。多用于臣下奏辞。《尚书·益稷》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孔传:“大言而疾曰扬。”王禹偁《籍田赋 序》右拾遗直史馆王禹偁再拜而扬言曰:“耕籍之义大矣哉!”《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八》(崔)斌立马飏言曰:“有旨问安图为相可否。”众欢然呼万岁,蒙古主悦。②犹言大力宣扬。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颂赞》并扬言以明事,嗟叹以助辞也。 |
飏飏 | yángyáng | 飘扬貌;飞舞貌。唐 阎伯璵《歌赋》:“如趋曲以熙熙,终沿风以颺颺。” 唐 元稹《月临花诗》:“凌风颺颺花,透影朧朧月。”唐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明 高启《春来诗》:“日光皛皛浓熏草,风力颺颺缓堕丝。” |
疡 | yáng | 疮、痈、疽、疖等的通称,创伤;溃烂:溃疡。脓疡。胃溃疡;疡溃(破损溃烂);疡微(溃疡。喻腐朽现象)《庄子·天地》有虞氏之药疡也,秃而施髢,病而求医。《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枢密副使、给事中唐镐惭惧,发疡卒。《礼记》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聊斋志异 翩翩》生(罗子浮)浴后,觉创疡无苦。《聊斋志异 毛大福》太行毛大福,疡医也。《周礼·天官·疡医》:“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 |
旸 | yáng | ①太阳升起:旸乌(指太阳)。旸谷(古代传说中日出之处)。②晴天。 |
玚 | yáng I. | ①玉名。②人名用字:应瑒。II. chàng即鬯圭。古代祭祀用的一种圭。也叫玚圭。明·杨慎《玉名诂》瑒,祀天玉也。 |
炀 | yáng I. | ①熔化金属。②火旺。③烘干,烤火。《庄子·盗跖》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④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隋炀帝。II.参见 yàng。 |
炀蔽 | yángbì | 遮瞒;蒙蔽。 |
炀和 | yánghé | 融和;温和。《庄子·徐无鬼》:“故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煬和,以顺天下,此谓真人。”成玄英疏:“煬,温也。夫不测神人,亲疏一观,抱守温和,可谓真圣。”《淮南子·俶真训》:“抱德煬和,而万物杂累焉。”高诱注:“煬,炙也。抱其志德,而炙於和气,故万物杂累,言成熟也。” |
炀者 | yángzhě | 灶下烧火的人。《庄子·寓言》:“舍者避席,炀者避灶。” 成玄英疏:“燃火者不敢当灶。” 陆德明释文:“炀,炊也。” 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灶》:“炀者若吾徒,年年看不足。” |
钖 | yáng | ①马额头上的金属装饰物,马走动时发出声响。《左传 臧哀伯谏纳郜鼎》钖鸾和铃,昭其声也。②盾背的装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