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g

①明亮;光明正大。《诗·豳风》:我朱孔阳。传:阳,明也。《庄子·人间世》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②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③指“太阳”:阳光。阳面。阳历。向阳。夕阳。④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阳(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阳(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战国策·秦策·范睢说秦王》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唐 柳宗元《愚溪诗序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⑤温暖:十月小阳春。十月的代称:阳月;阳朔。《诗·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⑥外露的,明显的:阳沟。阳奉阴违。⑦凸出的:阳文图章。⑧关于活人的:阳间(人世间)。阳宅。阳寿。⑨带正电的:阳极。阳电。阳离子。⑩男性生殖器:阳痿。阳具11.古同“佯”,假装。《资治通鉴 汉纪一》春,正月,羽阳尊怀王为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徙义帝于江南,都郴。《资治通鉴 汉纪十》时上方乡文学,汤阳浮慕,事董仲舒、公孙弘等;即上意所欲释,与监、史经平者 《资治通鉴 汉纪十六》今去不得,阳狂恐知,身死为世戮,柰何?《资治通鉴 晋纪二》会侍宴陵云台,阳醉,跪帝床前曰。《资治通鉴 陈纪九》(毛)喜升阶,阳为心疾,仆于阶下,移出省中。《资治通鉴 唐纪八十一》朱全忠闻朱友恭等弑昭宗,阳惊,号哭自投于地,曰“奴辈负我,令我受恶名于万代!”《聊斋志异 犬灯》俄,女子自后来,仆阳寐以观其变。12.盛气。通作“扬”。《礼·玉藻》:盛气顚实扬休。注:顚,读为阗。扬,读为阳。盛身中之气,使之阗满其息,若阳气之体物也。《释名》:阳,扬也,气在外发扬也。《庄子·人间世》夫以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乎!

阳春

yángchūn

温暖的春天。两汉 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晋书 武帝纪》方今阳春养物,东作始兴,朕亲率王公卿士耕藉田千亩。唐 酒肆布衣《醉吟》:“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唐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清 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朝罢袖香微,换了轻裘朱履;阳春十月,梅花早破红蕊。”徐迟《我们工地的农场》:“秋天的阳光,胜似阳春。” ②比喻德政。比喻恩泽。南朝梁 沉约《梁鼓吹曲·昏主恣淫慝》:“悠悠亿万姓,於此覩阳春。”唐 欧阳詹《上郑相公书》:“上天至仁之膏泽,厚地无私之阳春。”③代表阳春白雪。古歌曲名。是一种比较高雅难学的曲子。唐 岑参《奉和中书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诗》: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宋 晏殊《山亭柳 赠歌者》:“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阳春白雪

yángchūnbáixuě

春秋时楚国歌曲名。因为高深难懂,能和唱的人很少。后多用来比喻高雅的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与“下里巴人”相对。亦“白雪阳春”。战国·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阳春有脚

yángchūnyǒujiǎo

用以称誉贤明的官员。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恩可遍施,乃曰阳春有脚。”

阳奉阴违

yángfèngyīnwéi

阳:表面;奉:奉行;遵守;阴:背后;暗里;违:违背。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我们说话、做事都应老老实实,不要阳奉阴违。明 范景文《革大户行召募疏》:“如有日与胥徒比,而阳奉阴违,名去实存者,断以白简随其后。”

阳谷

yánggǔ

①南面山谷。清 姚鼐《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②即旸谷。古代神话传说中日出日浴的地方。三国魏 嵇康《卜疑》:“夫如是,吕梁可以游,阳谷可以浴。方将观大鹏於南溟,又何忧於人间之委曲?”南朝梁 江淹《空青赋》:“阳谷之树,崦嵫之泉,西海之草,炎州之烟,银臺之鸟,穆王之马,都广之国,番禺之野,皆咫尺八极,镜见四荒。”③借指太阳。唐 刘商《金井歌》:“瑞雪不散抱层岭,阳谷霞光射山顶。”④喻指天子朝会处。唐 王昌龄《宿灞上寄侍御璵弟诗》:“孟冬鑾舆出,阳谷羣臣会。”⑤地名。在今甘肃省淳化县北。唐 高适《送蹇秀才赴临洮诗》:“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

阳关

yángguān

①古邑名。春秋鲁地,后入齐。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偏东而南约六十里。②古聚落名。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③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因位于玉门关以南,故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宋 张舜民《卖花声/浪淘沙 题岳阳楼》:“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④古关名。常用以泛指远方。⑤古关名。战国时巴国三关之一。三国蜀刘备又置关。⑥古曲阳关三迭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词》:“休休,者/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阳关大道

yángguāndàdào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南。原指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官道。后泛指通过便利交通大道和光明的道路。也比喻好的出路、办法。唐 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诗:“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秦牧《原始公社的影子》他们已经跳过了可怕的阶级分化的历史道路,走上社会主义的阳关大道了。

阳关三迭

yángguānsāndié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唐 王维《渭城曲》诗:“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宋·苏轼《东坡志林》:“旧传《阳关三迭》,然今世歌者,每句再迭而已。”

阳和

yánghé

①春天的暖气;祥和的气氛:《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二》凤阁舍人韦嗣立上疏,以为:“赖陛下(武则天)圣明,周(兴)、丘(神)、王(弘义)、来(俊臣)相继诛殛,朝野庆泰,若再睹阳和。”李白《古风其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唐 钱起《赠阙下裴舍人》:“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借指春天。温暖;和暖。南朝 陈后主《课农诏》:“今阳和在节,膏泽润下,宜展春耨,以望秋坻。”元 萨都剌《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唐 陈子昂 《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

阳景

yángjǐng

阳光。亦指太阳在水中的影子;“景”是“影”的本字。三国魏 曹植《情诗》:“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南朝梁 王籍《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隋 卢思道《孤鸿赋》:“摩赤霄以凌厉,乘丹气之威夷,遡商飙之嫋嫋,玩阳景之迟迟。”南朝梁 沈约《修竹弹甘蕉文》:“阳景所临,由来无隔。”《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五月二十六日》:“早晨浓阴大雾,旋即开晴,阳景舒长,天气亦热。”唐-吕温《道州观野火》::“南风吹烈火,焰焰烧楚泽。阳景当昼迟,阴天半夜赤。过处若彗扫,来时如电激。岂复辨萧兰,焉能分玉石。”

阳九

yángjiǔ

①古代术数家的学说。有多重意思,出自中国古文。②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亏为百六。三千三百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③指灾荒年景和厄运。《宋书 本纪武帝上》自我大晋,阳九屡构。

阳九百六

yángjiǔbǎiliù

指灾难和厄运。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亏为百六。三千三百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晋书 愍帝纪》夫阳九百六之灾,虽在盛世,犹或遘之。清 钱谦益《纯师集序》:“夫文章者,天地之元气也。忠臣志士之文章,与日月争光,与天地俱磨灭。然其出也,往往在阳九百六、沦亡颠覆之时。”清 钱谦益《明故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赠少保谥文穆成公神道碑》:“以天为无意於人国乎?虽其阳九百六,方蹶降割之际,光岳之气,未尝不合也。”亦省作“阳六”。《宋书·邓琬传》:“阳六数艰,云雷相袭。高皇受歷,时乘云轡,顿於促路。”参见“百六”“阳九之厄”。

阳九之厄

yángjiǔzhī è

阳九:古代术数家的说法,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外有灾岁九,称为"阳九"。指灾难之年或厄运,亦说“阳九之运”,“阳九之会”。《汉书·王莽传上》予受命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府帑空虚,百姓匮乏,宗庙未修,且袷祭于明堂太庙,夙夜永念,非敢宁息。《汉书 王莽传中》阳九之厄既度,百霹之会已过。晋 刘琨《劝进表》方今踵百王之季,当阳九之会,狡寇窥窬,伺国瑕隙,黎元波荡,无所系心,安可废而不恤哉?《清史稿卷二十 文宗本纪》文宗(咸丰)遭阳九之运,躬明夷之会。

阳狂

yángkuáng

假装疯颠。《资治通鉴 晋纪二》太宰中郎陈留范粲素服拜送(曹芳),哀动左右;遂称疾不出,阳狂不言,寝所乘车,足不履地。《资治通鉴 晋纪十八》宇文逸豆归忌慕容翰才名;翰乃阳狂酣饮,或卧自便利,或被发歌呼,拜跪乞食。《晋书 王羲之传》古之辞世者或被发阳狂,或污身秽迹,可谓艰矣。宋 苏轼《方山子传》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参见“佯狂”

阳气

yángqì

暖气,生长之气。《管子·形势解》:“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淮南子·天文训》:“阳气胜则散而为雨露,阴气胜则凝而为霜雪。”唐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元 赵孟頫《题耕织图 诗之十四》:“仲春冻初解,阳气方满盈。”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四》:“明亮的灯光洋溢在这小小的房间内,找不出半个阴森森的暗陬,精致而又舒服的陈设都像在放射温暖的阳气。”②指活人的生气。《初刻拍案惊奇 卷十七》:“小道摄召亡魂渡桥来相会,却是只好留一个亲人守着,人多了阳气盛,便不得来。”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其憧憧往来之鬼……遇人则避路,畏阳气也。”③喜气;喜色。文选·枚乘《七发》:“然阳气见於眉宇之间,侵淫而上,几满大宅。”李善注:“周书曰:‘民有五气,喜气内蓄,虽欲隐之,阳喜必见。’”④比喻精神焕发,得意洋洋。李广田《花潮》:“青年们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好像参加什么盛会,不少人已经穿上雪白的衬衫……东张张,西望望,既看花,又看人,阳气得很。”沙汀《记贺龙三八》:“他阳气地笑着;而他的神情、态度,更加使我深切地感觉到,他正是一个除开革命利益,什么也不在乎的人。”⑤中医学名词。指具有温养组织脏器、维持生理功能和固卫体表等作用,并充盈于周身之气。因散布部位不同,其具体作用和名称亦各有异。《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阳寿yángshòu

指人活在世间的寿命。《说岳全传第六十九回》待其阳寿终时,再行勘问,着地狱官拟罪施行。

阳算

yángsuàn

阳间的寿命。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考城隍》:“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曰:‘有阳算九年。’”

阳燧/阳遂yángsuì

①清畅通达貌。②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铜镜。宋 沉括《梦溪笔谈·辩证一》阳燧照物皆倒,中间有碍故也。③古代车上的一种采光装置。

阳羡

yángxiàn

借指宜兴出产的茶。宜兴,在今江苏。秦时称阳羡,故名。《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先取白定碗一只,投阳羡茶一撮于内。

阳煦山立

yángxùshānlì

象太阳那样暖和,象山岳那样屹立。比喻人性格温和,品行端正。宋·胡继宗《书言故事·颜貌类》:“王君阳煦山立,宗庙器也。”

阳焰

yángyàn

亦作“阳燄”。亦作“阳焱”。 指浮尘为日光所照时呈现的一种远望似水如雾的自然景象。佛经中常用以比喻事物之虚幻不实者。语本《楞伽经》卷二上:“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燄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唐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膏明诱闇(àn同“”)蛾,阳焱奔痴鹿。”

阳爻

yángyáo

《周易》中组成卦的符号叫爻。“—”是阳爻。与阴爻“--”相对。

阳喑

阳瘖

yángyīn

装哑。《资治通鉴 梁纪十一》有白敬宗(北魏孝庄帝)言(广陵)王阳喑,将有异志,(元)恭惧,逃于上洛山,洛州刺史执送之,系治久之,以无状获免。北史·杨愔yīn传》:“荣欲以女妻之,又逼以伪职,愔乃托疾,密含牛血数合,於众中吐之,仍阳喑不语。”《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会(吕)摭妻姜氏告摭丞其庶弟之母,送狱穷治,摭惧罪阳瘖,乃以众证定罪,于是一家破矣。

阳月

yángyuè

农历十月的别称。董仲舒《雨雹对》:“十月,阴虽用事,而阴不孤立。此月纯阴,疑於无阳,故谓之阳月。”《后汉书·马融传》:“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林衡戒田,焚莱柞木。”唐 章孝标《次韵和光禄钱卿之二》:“同期阳月至,灵寳祝葭灰。”唐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清 钱谦益《蔚村温如陈翁八十寿序》:“蔚村温如陈翁,孝廉确菴子之父也。今年阳月,春秋八十。”

阳宅

yángzhái

指人类居住的地方,古代人以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开创了判断住宅凶吉的阳宅风水。在阳宅三要中以三种要素来定吉凶,一是看大门,二是院内主人住的位置,三是厨房的坐向。《聊斋志异 刘海石》海石曰:“是非所长。阳宅风鉴,颇能习之。”(刘)沧客喜,便求相宅。

阳周

yángzhōu

阳周,秦置。秦国大将蒙恬曾屯兵30万于此防御与攻打匈奴,后来蒙恬被秦二世赐死于阳周故城。汉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

yáng

古同“”。古文献未能将"昜"字本义保留下来,但可通过"昜字族"汉字追寻到它的本义。"昜字族"汉字有如下这些:杨、场、肠、饧、钖、炀、畅、扬、糃、疡、鰑、汤、砀、旸、阳、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