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 | yáng I. | ①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羊。黄羊。羚羊。羊羔。羊毫。羊肠线。羊肠小道。②姓。II.xiáng古同“祥”,吉祥。 |
羊肠鸟道 | yángchángniǎodào | 形容山路狭窄,曲折而险峻。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陈毅《乐安宜黄道中闻捷》千崖万壑供野宿,羊肠鸟道笑津迷。 |
羊肠小径 羊肠小道 | yángchángxiǎojìng yángchángxiǎodào | 形容曲折崎岖的小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巴金《家 十四》进了这道门,他们即发现一条羊肠小径躺在竹林中间。 |
羊车 | yángchē | ①古代一种装饰精美的车子。②指帝王所乘之车。宫中用羊牵引的小车。宋 黄升《清平乐 宫怨》:“当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长门。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这里指帝王御幸其他宫女,经过其居所。)③小车。④佛教喻接受佛法的能力。 |
羊羔跪乳 | yánggāoguìrǔ | 感恩父母、孝敬长辈。古训《增广贤文》,原文是“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清 王中书《劝孝歌》慈鸟尚反哺,羔羊犹跪足。参见“慈鸟反哺“。 |
羊公碑 | yánggōngbēi | 又名“堕泪碑”,位于湖北省襄阳市的岘山上,是当地百姓怀念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羊祜hù建立的。引申义:借喻死者德高望重。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
羊狠狼贪 | yánghěnlángtān | 凶狠。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聊斋志异 席方平》羊狠狼贪,竟玷人臣之节。 |
羊胛 | yángjiǎ | 羊肩。《新唐书 回鹘传》骨利干(回鹘,即回纥)处瀚海北……其地北距海,去京师最远,又北渡海则昼长夜短,日入烹羊胛,熟,东方已明,盖近日出处也。后以“羊胛熟”喻时间很短。《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一》蒙古主每征伐,必令(耶律)楚材预卜吉凶,亦自烧羊胛之符之,然后行。 |
羊角 | yángjiǎo | 旋风。《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成玄英疏:“旋风曲戾,犹如羊角。” 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词:“鯤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参见“扶摇”。 |
羊角风 | yángjiǎofēng | ①旋风,龙卷风。参见“羊角”。②通“羊癎风”。羊癫风。《镜花缘 第十四回》林之洋道:“俺看他们倒象都患羊角风。身子这样乱动,不知晚上怎样睡觉? |
羊酒 | yángjiǔ | 羊和酒。亦泛指赏赐或馈赠的物品。。《三国演义第四五回》玄德乃备羊酒礼物,令糜竺至东吴,以犒军为名,探听虚实。 |
羊马墙 | yánɡmǎqiánɡ | 也称羊马城、羊马垣,是古建筑城楼外护城河的内壕墙,是古时为防守御敌在城外筑的类似城圈的工事,尤其是北方冬季护城河结冰之后,位于大城墙之外的羊马城首当其冲,成为第一道防御工事。《通典·兵五》於城外四面壕内,去城十步,更立小隔城,厚六尺,高五尺,仍立女墙,谓之羊马城。亦作“羊马”、“羊马墙”。《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八》癸丑,金人乘虚复攻城,(李)显忠竭力捍御,斩首二千馀,积尸与羊马墙平。 |
羊入虎口 | yángrùhǔkǒu | 羊落到了虎口里。比喻落入险境,有死无生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6回:“犹如驱羊入虎口耳。” |
羊入虎群 | yángrùhǔqún | 比喻好人落入坏人的手中,处境极端危险。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窃意羊入虎群,狼藉已不堪矣。” |
羊枣 | yángzǎo | 亦称“羊矢枣”。果名。君迁子之实,长椭圆形,初生色黄,熟则黑,似羊矢,俗称“羊矢枣”。《孟子·尽心下》:“曾晳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尔雅·释木》:“遵,羊枣。”郭璞注:“实小而圆,紫黑色,今俗呼之为羊矢枣。”清 李渔《闲情偶寄·颐养下·调饮啜》:“曾晳睹羊枣而不得嚥,曹劌鄙肉食而偏与谋。”参见“昌歜羊枣chāngchùyángzǎo” |
羊脂玉 | yángzhīyù | 白玉的一种,半透明,以色如羊脂,故名。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珠玉》:“朝鲜西北太尉山,有千年璞,中藏羊脂玉,与葱岭美者无殊异。”《水浒传第二回》偶来书院里少歇,猛见书案上一对儿羊脂玉碾成的镇纸狮子,极是做得好,细巧玲珑。郭沫若《孔雀胆第二幕》:“白的就像羊脂玉,黑的就像乳漆。” |
羊质虎皮 | yángzhìhǔpí | 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汉·黄石公《素书》:“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北魏龙骧将军羊祉的儿子羊侃身材高大魁梧,十几岁就随父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北魏皇帝召他入朝,故意说他是羊质虎皮,让他学老虎的样子,羊侃的手指在地板上抓了十个洞,真的像老虎那样,北魏皇帝称他是真正的壮士。 |
洋 | yáng | ①比海更大的水域:海洋。②广大,众多,丰盛:洋溢。洋洋。③指外国的,外国来的:洋人。洋货。洋为中用。④指现代化的(区别于“土”):土洋结合。⑤银元:大洋。洋钱。 |
洋为中用 | yángwéizhōngyòng | 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外国的有用的东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要有机地结合。毛泽东《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意见的批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洋洋 | yángyáng | ①形容众多或丰盛。洋洋万言。②盛大,浩浩荡荡。河水洋洋。《礼记·中庸》(鬼神)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宋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③广远无涯。牧野洋洋。④美善。声蔼洋洋。洋洋德音。⑤喜乐,美妙动听。喜气洋洋。《论语·泰伯篇》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⑥形容声音响亮。钟磬洋洋。流水声洋洋。⑦舒缓。舒卷自如。《孟子·万章上》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晋 徐干《室思》:“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 |
洋洋大观 | yángyángdàguān | 形容美好的事物复杂繁多,丰富多彩。节日的长安街上,各式的彩灯五光十色,洋洋大观。《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浮生六记.卷四.浪游记快》:河之北,山如屏列,已属山西界,真洋洋大观也。 |
洋洋得意 | yángyángdéyì | 形容神气十足,非常得意。宋 朱淑真《春上亭上观鱼》:“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48章:“黄三这些人更是洋洋得意,东庄跑到西庄,编造谣言,互相传播。” |
洋洋洒洒 | yángyángsǎsǎ | 洒洒:连绵不断的样子。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长或谈话连绵不断。也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来很畅快。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 凡例》:“故成此一百五十余回洋洋洒洒文字。”邹韬奋《抗战以来 “来宾”的建议》局面询问也用不着洋洋洒洒的大文章。 |
洋洋纚纚 | yángyángsǎsǎ | 形容盛美而有条理。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言》:“所以难言者,言顺此滑泽,洋洋纚纚,则见以为华而不实。” |
洋溢 | yángyì | 充满;广泛传播。声名洋溢。充溢流动。充分流露、显示。精力洋溢。渗透着、弥漫、充满着。《礼记·中庸》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 |
佯 | yáng | 假装:佯装。佯作。佯狂。佯称。佯攻。佯言(说假话)。佯死。佯推不知。《史记·屈原列传》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前蜀 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红楼梦 第57回》:宝玉心下明白,因恐紫鹃回去,故有时或作佯狂之态。 |
佯北 | yángběi | 假装败退。《孙子·军争》:“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鋭卒勿攻。” 明 徐渭《策》:“观其诫轻骑拔赵帜而立帜也,则亦必诫水上之军以战时佯北之故矣,於是水上军知信之败也为诈。”《资治通鉴 秦纪一》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十人委之。 |
佯嗔 | yángchēn | 假装生气。《孽海花第三十一回》彩云佯嗔地瞅着他(向菊笑)道:“你要的,我都依了你,该心满意足了。我要的,你一句还没有给我说呢!”鲁迅《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少女》:“我们有时会看见她们在店铺里购买东西,侧着头,佯嗔薄怒,如临大敌。” |
佯狂 | yángkuáng | 佯狂,阳狂,装疯。宋 苏轼《方山子传》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袁宏道《徐文长传》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
佯羞诈愧 | yángxiūzhàkuì | 假装娇羞以取悦于人。《红楼梦57回》幸他是个知书达礼的,虽有女儿身份,还不是那种佯羞诈愧一味轻薄造作之辈。△贬义。 |
佯言 | yángyán | 诈言;说假话。他佯言去外国学习。《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二》(辽)觇知宋有用兵意,多设间谍,俾佯言国内空虚。边帅无谋,皆信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八》耶律义先当与(萧)革对,怃然曰:“臣纵不能进贤退不肖,安能与国贼博哉!”革佯言曰:“公相谑不既甚乎?” |
佯佯 | yángyáng | ①犹洋洋。众多貌。《墨子·非乐上》:“呜呼,舞佯佯,黄言孔章,上帝弗常,九有以亡。”孙诒让间诂:“吴钞本作洋洋……此犹诗·鲁颂·閟宫云:‘万舞洋洋。’毛传云:‘洋洋,众多也。’”②做作的样子,犹言装模作样。唐 韩偓《厌花落诗》:“也曾同在华堂宴,佯佯拢鬢偷迴面。” 宋 张先《踏莎行词》:“轻轻试问借人么,佯佯不覰云鬟点。”《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那娼妓却笑容可掬,佯佯地道了个万福。”③犹扬扬。得意貌。宋 黄庭坚《好事近词》:“思量模样忔憎儿,恶又怎生恶。终待共伊相见,与佯佯奚落。”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雍陶》:“(雍陶)自比谢宣城柳吴兴 ;国初诸人,玉奴耳。宾至,必佯佯挫辱,投贄者少得通。” |
详 | yáng I. | 古同“佯”,假装。《史记 高祖本纪》(项羽)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史记 淮阴侯列传》韩信乃夜令人为万馀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详不胜,还走。《史记 吕太后本纪》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时,无子,详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杀其母,立所名子为太子。II.参见xiáng |
详狂 | yángkuáng | 佯狂,装疯。详,通“佯”。《楚辞·天问》:“梅伯受醢,箕子详狂。”洪兴祖补注:“详,诈也,与‘佯’同。”《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説不听,已详狂为巫。” |
徉 | yáng | “散漫地走”、“街头闲逛”。本义:闲逛。徜徉chángyáng:①彷徨,心神不宁:徜徉若失或心中无限徜徉。②陶醉于某事物当中:徜徉于画中或徜徉在美景之中。 |
垟 | yáng | ①田地;甬剧《姑娘心里不平静》太阳高高照四方,姑娘送饭下田垟。②多用于地名:翁垟。上家垟。③建筑行业简体字,意思同墙。 |
烊 | yáng I. | 溶化,熔化。《老残游记》半霎功夫,墨盒里冒白气,下半边已烊了。又如:烊铜热铁(烧热的铜铁器具。借指地狱中烙烫之类的刑具)II.yàng打烊dǎyàng:方言,商店晚上关门停止营业。 |
蛘 | yáng | 蛘子,米谷中的小黑甲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