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興
| xīng I. | ①举办,发动:兴办。兴工。兴学。兴建。兴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兴叹”)。百废待兴。②起来,站起来,坐起来,起床: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左传 晏子不死君难》兴,三踊而出。《论语·卫灵公篇》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战国策·鲁共公择言》鲁君兴,避席择言曰…《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一》若又惮改,人将不堪,此臣所以为陛下痛心疾首,一夕而九兴也!③旺盛:兴盛。兴旺。兴隆。兴衰。复兴。兴替(兴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④流行,盛行:时兴。新兴。⑤准许:不兴胡闹。⑥或许:兴许。⑦奋发向上。《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⑧姓。II.参见xìng。 |
兴邦立国 | xīngbānglìguó | 邦:国家。建立和振兴国家。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安排打凤牢龙计,准备兴邦立国机。” |
兴兵 | xīngbīng | 调动军队打仗。兴兵讨伐。三国魏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
兴兵动众 | xīngbīngdòngzhòng | 解释同“兴师动众”。汉·张竦《为刘嘉作奏称莽功德》:“兴兵动众,欲危宗庙,恶不忍闻,罪不容诛。”叶圣陶《邻居》:“万一伤了人家一个指头,弄得兴兵动众,你就是十恶不赦的罪魁祸首!” |
兴波作浪 | xīngbōzuòlàng | 兴:掀起;作:兴起。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7回:“你是谁?在此兴波作浪?”曾朴《孽海花》第20回:“可笑那班小人,抓住人家一点差处,便想兴波作浪。” |
兴长 | xīngcháng | 犹提倡,助长。《晋书 武帝纪》二千石长吏不能勤恤人隐,而轻挟私故,兴长刑狱,又多贪浊,烦挠百姓。《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供用奉身,皆有节度,奇服异器,不宜兴长。” |
兴辞 | xīng/xìngcí | 起立辞谢;犹告辞。《聊斋志异 娇娜》酒数行,叟兴辞,曳杖而去。《聊斋志异 黄九郎》略坐兴辞,坚不可挽。(何)生挽手送之,殷嘱便道相过,年唯唯而去。 |
兴词 | xīngcí | ①起诉,告状。词,争讼。《聊斋志异 红玉》(冯)生大哭,抱子兴词,上至督抚,讼几遍,卒不得直。②荐举之言。唐 柳宗元《唐故特进南府君睢阳庙碑》:“不遇兴词,郁尨眉之都尉;数奇见惜,挫猨臂之将军。” |
兴德 | xīngdé | ①振兴道德。《礼记·王制》:“明七教,以兴民德。”《汉书·宣帝纪》:“盖闻农者兴德之本也。” ②发扬圣德。三国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
兴讹造讪 | xīng’ézàoshàn | 造谣毁谤。唐·韩愈《送穷文》:“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能使我迷。”宋·王明清《挥尘三录》第三卷:“而四十余年间,止缘二三奸臣贼子兴讹造讪,以报帘帏之怨。” |
兴发 | xīngfā | ①指开仓出粟。《孟子·梁惠王下》:“於是始兴发,补不足。”赵岐注:“始兴惠政,发仓廪以賑贫困不足者也。”②指征发调用物力人力。 三国魏 曹操《收田租令》:“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棉二斤而已。不得擅兴发。”《宋书·竟陵王诞传》:“引石徵材,专擅兴发。”《新唐书·李德裕传》:“假令安西 可得,即復置都护,以万人往戍。何所兴发?何道馈輓?” |
兴废 | xīngfèi | 盛衰、兴亡;指兴复废毁的事物。《孙膑兵法·奇正段》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日月是也。代兴代废,四时是也。《大宋宣和遗事·元集》: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宋 陆游《一壶歌》长安市上醉春风,乱插繁花满帽红。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 |
兴废继绝 | xīngfèijìjué | 解释同“兴灭继绝”。汉·班固《两都赋》序:“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明·汪道昆《何先生墓碑》:“两家兴废继绝,其为力难。” |
兴风作浪 | xīngfēngzuòlàng | 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作:兴起。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一回:头两天见姊夫同前任不对,他便于中兴风作浪,挑剔前任的帐房。 |
兴复 | xīngfù | 犹恢复,复兴。《宋书·武帝纪上》:“至是桓脩还京,高祖托以金创疾动,不堪步从,乃与(何)无忌同船共还,建兴复之计。” |
兴观群怨 | xīngguānqúnyuàn | 指诗的社会功能。《论语 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朱熹注作“感发意志”,是说诗有引起联想、感化的作用。“观”,郑玄注作“观风俗之盛衰”,朱注为“考见得失”。都指出诗歌具有反映现实,认识现实的作用。“群”,孔安国注为“群居相切磋”,朱注作“和而不流”,是说诗歌有沟通思想感情,彼此激励,相互协调关系的作用。“怨”,孔安国注为“怨刺上政”,即用诗歌对不良政治进行批评讽谏。是指文学具有批判现实的作用。明·顾起元《竹浪斋诗序》:“欲如古之所谓兴观群怨多识者,杳然不可复得于篇什内矣。” |
兴国 | xīngguó | ①振兴国家。《穀梁传·僖公二十二年》:“古者被甲婴胄,非以兴国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②兴盛的国家。《左传·昭公四年》:“冀之北土,马之所生,无兴国焉。恃险与马之不可以为固也,从古以然。”《商君书·去强》:“兴国行罚,民利且畏;行赏,民利且爱。”③剑名。南朝梁 陶弘景《刀剑录》:“成帝衍(晋成帝司马衍)以咸和元年造十三口剑,铭曰‘兴国’。” |
兴国安邦 | xīngguóānbāng | 兴:兴盛;邦:国家。国家兴盛安定。《林海》:“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 |
兴化 | xīnghuà | 振兴教化。《晋书 武帝纪》兴化之本,由政平讼理也。《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上》高祖以法令滋章,非兴化之道,切谏,不纳。 |
兴怀 | xīnghuái | 引起感触。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旧唐书·忠义传下·李源》:“言念於此,慨然兴怀。”刘师培《文说·宗骚》:“推之感物兴怀,援情记兴,嫋嫋女萝,寄离忧于公子,森森桂树,望归来于王孙。” |
兴坏 | xīnghuài | ①盛衰,成败。《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宋 叶适《纪年备遗序》:“所以存世次,观兴坏。”明 高启《送瀚公住灵岩诗》:“兴坏俱空幻,登临不用哀。” ②使衰败者得以复兴。《汉书·路温舒传》:“故桓文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宋 曾巩《左右司郎中制》:“创制之初,举坠兴坏。” |
兴阑 | xīnglán | 兴残,兴尽。唐 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诗》:“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二刻拍案惊奇 卷三五》哭了半夜,趁着方妈妈炒骂兴阑,精神疲倦,昏昏熟睡,轻轻床上起来,将束腰的汗巾悬梁高吊。 |
兴利除害 | xīnglìchúhài | 兴办对天下人都有利的事,清除对天下人都有害的事,天下的人民都归顺他们。墨子《兼爱》: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管子·君臣下》:“为民兴利除害,正民之德。”唐·白居易《议罢漕运可否》古之明王,所以能兴利除害者,非他,盖弃小而取大耳。 |
兴利剔弊 兴利除弊 | xīnglìtībì xīnglìchúbì | 剔:剔除;弊:弊端,害处。兴办有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清·李汝珍《镜花缘 第六十八回》我们同心协力,各矢忠诚,或定礼制乐,或兴利剔弊,或除暴安良,或举贤去佞,或敬慎刑名,或留心案牍。清·曹雪芹《红楼梦 第五十六回》趁今日清静,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 |
兴隆 | xīnglóng | 兴旺隆盛。《后汉书 袁绍传》于是绛侯、朱虚兴威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道化兴隆,光明融显,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兴灭继绝 | xīngmièjìjué | 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同“兴废继绝”。《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汉书·牙戚恩泽侯表序》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必兴灭继绝,修废举逸,然后天下归仁,四方之政行焉。《晋书 武帝纪》兴灭继绝,约法省刑。《晋书 谢安传》于时悬象失度,亢旱弥年,安奏兴灭继绝,求晋初佐命功臣后而封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三》虽济王(赵竑)未有子息,兴灭继绝,在陛下(宋理赵昀)耳。 |
兴名 | xīngmíng | 猎取名誉。《庄子·盗跖》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 |
兴起 | xīngqǐ | 因感动而奋起。《孟子·尽心下》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
兴戎 | xīngróng | 挑起战争。《书经 大禹谟》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左传 僖公十五年》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清史稿卷十八 宣宗本纪三》宣宗恭俭之德,宽仁之量,守成之令辟也。远人贸易,构衅兴戎。 |
兴缮 | xīngshàn | 兴修;兴治。《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而兴缮滋繁,游察自若。”《北史·魏任城王澄传》:“时太后鋭於兴缮,在京师则起永宁、太上公等佛寺,工费不少。”魏征《十思》人主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将兴缮则思知止。 |
兴师 | xīngshī | 举兵,起兵。《秦风 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晋书 文帝纪》暨(毌丘)俭、(文)钦之乱,公绥援有众,分命兴师,统纪有方,用缉宁淮浦。 |
兴师动众 | xīngshīdòngzhòng | 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吴子·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
兴师问罪 | xīngshīwènzuì | 宣布对方罪状;发兵讨伐。形容群起而严厉斥责对方的过失。兴、动:发动;师:军队;众:大队人马。 出处 宋 沈括《梦溪笔谈》:“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礼乐,下令国中,悉用蕃书、胡礼,自称大夏。朝廷兴师问罪。”蒋光慈《田野的风》他们哪里是来拜望我的呵,他们是来兴师问罪的。 |
兴讼 | xīngsòng | 发生诉讼,打官司。清 |
兴亡 | xīngwáng | 兴盛与衰亡。宋 欧阳修《朋党论》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宋 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词》:“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宋辛弃疾《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宋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 黄机《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元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兴王 | xīngwáng | ①励精图治,勤于王业的君主。《国语·晋语六》:“兴王赏諫臣,逸王罚之。”《宋书 卷九 后废帝》夫兴王经制,实先民隐,方求广教,刑于四维。②指开创基业的君主。《后汉书·翟酺传》:“愿陛下亲自劳恤……心存亡国所以失之,览观兴王所以得之,庶灾害可息,丰年可招矣。”《隋书·李德林传》:“皇帝载诞之初,神光满室,具兴王之表,韞大圣之能。”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
兴行 | xīngxíng | ①因受感发起而实行。②盛行;使之盛行。《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君化民以德,礼教兴行,是用锡君轩县之乐。 |
兴言 | xīngyán | ①语助词。《诗·小雅·小明》:“念彼共人,兴言出宿。”马瑞辰通释:“兴言犹云薄言,皆语词也。”《隋书·高祖纪下》:“但四海百姓,衣食不丰,教化政刑,犹未尽善,兴言念此,唯以留恨。”唐 刘肃《大唐新语·极谏引 唐睿宗诏》:“苏安恒文学立身,鯁直成操……奄从非命,兴言軫悼,用惻于怀,可赠諫议大夫。”宋 王禹偁《让西京留守表之三》:“且三千贯恩俸金,数百家之赋调,夺其膏血,奉此衰残。虽曰优臣以恩,乃是速臣之死,兴言及此,苟活何为。”清 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督师不能用将,何名督师。兴言及此,督将之肉其足食乎!”②指告谕,广开言路。晋 左思《魏都赋》:“圣武兴言,将曜威灵。”南朝宋 颜延之《赭白马赋》:“王于兴言,阐肄威稜。”《宋书 卷九 后废帝纪》兴言多士,常想得人。南朝梁 沉约《奏弹王源》:“陛下所以负扆兴言,思清敝俗者也。”③心有所感,而发之于言。晋 陆云《答兄机诗》:“衔思恋行迈,兴言在临觴。”《晋书 王羲之传》衣食之余,欲与亲知时共欢宴,虽不能兴言高咏,衔杯引满,语田里所行,故以为抚掌之资,其为得意,可胜言邪!《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轻重之典,在政未康,小大之情,兴言多愧。明 杨慎《圣泉篇赠韩石溪诗》:“荒涂欣良会,兴言遂成篇。” |
兴妖作怪 | xīngyāozuòguài | 比喻坏人破坏捣乱,或坏思想扩大影响。明·周辑《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巡海夜叉道:’你那里得这几件物事,在此兴妖作怪!”明 瞿佑《剪灯新话.卷三.永州野庙记》:应祥闻言,知为蛇妖。乃具陈其害人祸物,兴妖作怪之事,对辩于铁笼之下。《醒世恒言 卷一三.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帝辇之下,辄敢大胆,兴妖作怪。 |
兴造 | xīngzào | 创建;建立。施工建造。《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宣皇帝宇文赟》每左右侍臣论议,唯欲兴造革易,未尝言及政事。 |
兴作 | xīngzuò | ①兴造制作;兴建。汉 刘向《说苑·至公》:"兴作骊山宫室,至雍相继不绝。"《旧唐书·敬宗纪》:"帝性好土木,自春至冬兴作相继。"《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九》州比大水,民田不得耕,(范)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游手兴作。《聊斋志异 黄英》一年增舍,二年起夏屋。兴作从心,更不谋诸主人。②兴起。汉 徐干《中论·历数》:"帝王兴作,未有不奉赞天时以经人事者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九》昔王安石以兴作之说动先帝(宋神宗),而患财不足也,故凡政之可得民财者无不举。 |
骍 | xīng | 赤色的马和牛,亦泛指赤色。《诗·鲁颂·駉》赤色的马。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毛传:“赤黄曰骍。” 《诗·小雅·大田》以其骍黑。《论语·雍也》:犁中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参见“犁生骍角”。 |
觲 | xīng | 觲觲:古同“騂騂”,(弓)调得很好的样子。騂騂角弓。毛曰。騂騂、調利也。按毛意謂角弓張弛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