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ng

①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光的或反射光的天体;一般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天体:星球。恒星。行(xíng)星。卫星。披星戴月。②细碎的小颗粒东西:火星儿。③秤等衡器上记数的点:定盘星。④军官衣领上的徽记:五星将军。⑤形容夜间:星行。星奔。⑥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星宿。⑦像星一样排列,分散:星星点点。⑧喻某一方面新出现的杰出人物:影星。歌星。⑨古代妇女面上所饰的花点。⑩以星象推算吉凶祸福的方术:星术。星相(xiàng)。11.原子核物理学上指高能粒子射入核乳胶或云室、气泡室时发现有许多径迹从一点发出的现象。12.国际通用的衡量宾馆、饭店的等级标准:星级。五星饭店。13.斑白。多指鬓发。“额有白毛,今之戴星马也。”宋 欧阳修《秋声赋》:“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明 唐寅《闻江声 诗》:“岁事匆匆两鬓星,坐看檐影下虚屏。”

星茀

xīngbèi

彗星。《史记 孝武本纪》其秋,有星茀于东井。後十馀日,有星茀于三能。

星躔

xīngchán

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南朝 梁武帝《阊阖篇》:"长旗扫月窟,凤迹辗星躔。"《旧唐书·文宗纪下》:"德有所未至,信有所未孚,灾气上腾,天文谪见,再周期月,重扰星躔。"《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四》去秋以来,雨潦为沴,今星躔生变;咎证昭灼,故避殿撤膳,夙夜惕厉。宋 辛弃疾《归朝欢》词:"有时光彩射星躔,何人汗简雠天禄 ?"明 唐顺之《送蒋尉赴金华》诗:"分野应星躔,金华婺女边。"清 高其倬《望雪山》诗:"竖指数峰插霄汉,如坐井底窥星躔。"

星辰

xīngchén

①星的通称《尚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唐 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元 宗本《大都杂诗》:“万里星辰关上界,四朝冠盖翊皇图。”秦牧《艺海拾贝·文学艺术与自然科学》:“譬如天上的星辰,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 ②指岁月唐 孟郊《感怀》诗之三:“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 ③喻辉煌的灯光唐 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诗:“新欢继明烛,梁栋星辰飞。” 仇兆鳌注:“星辰,指梁上之灯。” ④犹言流年《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求神占卦,有的说星辰不利,又触犯了鹤神,须请僧道禳解。”参见“星宿”。⑤道教语。指头发《云笈七签》卷十七引《太上老君内观经》:“眼为日月,发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崐崘。”

星驰

xīngchí

如流星飞奔。连夜奔走。犹竞争。王勃《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彩星驰。《资治通鉴 随纪五》唯愿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聊斋志异 钟生》次日,草草竣事,立时遂发,不遑啜息,星驰而归。《聊斋志异 红玉》醒而异之,急命仆马,星驰至山。

星驰电掣

星驰电发

xīngchídiànchè

xīngchídiànfā

谓迅速如流星闪电。《周书·段永传》:“若星驰电发,出其不虞,精骑五百,自足平殄。”北魏·高允《北伐颂》:“跃马裹粮,星驰电发。”清·李调元《尾蔗丛谈·复社事实》:“或号行舟太保,传檄则星驰电发,宴会则酒池肉林。”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三回:好容易才把贵廷拉出旅馆,拖上火车,星驰电掣的赶到前方。

星驰电走

xīngchídiànzǒu

驰:奔驰;走:跑。象星疾驰,如电急闪。形容极其迅速。元·杨显之《潇湘雨》楔子:“腿上无毛嘴有髭,星驰电走不违时,沿河两岸长巡哨,以此加为排岸司。”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三回:好容易才把贵廷拉出旅馆,拖上火车,星驰电掣的赶到前方。

星次

xīngcì

①我国古代为了量度日、月、行星的位置和运动,把黄道带分成十二个部分,叫做"十二星次"。简称"十二次",或径称"星次"。十二星次的名称是: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六》帝(宋高宗)曰:“朕尝夜观天象,见荧惑星次稍差,食素已二十馀日,须俟复行轨道,当复常膳。”②在东方占星学中,黄道12星次是人类十二天性的代名词,一个人出生时,各星次落入黄道上的位置,说明了一个人的先天性格及天赋。

星斗

xīngdǒu

星的总称。满天星斗。宋 时彦《青门饮 寄宠人》:“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

星发

xīngfā

①戴星出发。谓天未明即启程。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五年:“吾当亲督万众,继卿星发。” 胡三省注:“星发,谓戴星而发行也。”②花白的头发。 唐 张说《相州冬日早衙诗》:“镜中星髮变,顿使世情阑。”

星飞电急

xīngfēidiànjí

如流星飞落,如闪电急驰。形容十分急速或事情非常紧急。元 施惠《拜月亭 奉命和番》:“合火速便驰驿,等回音,星飞电急。”

星飞云散

xīngfēiyúnsàn

比喻事物四处分散或四散消失。宋·叶适《安集两淮申省状》:“无有捍蔽,一旦胡尘猝起,星飞云散,无有能自保者。”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8回:“杀得宋兵星飞云散,往后逃命不及。”

星宫

xīnggōng

犹天宫。称地理位置高的宫殿亭台。唐 武三思《奉和春日游龙门应制》:“星宫含雨气,月殿抱春辉。”宋 范成大《乾道己丑守括被召再过钓台癸巳元日雪晴复过之再用旧韵之一》:“浮生渺渺但飞埃,问讯星宫又独来。”指华丽的房屋。唐 杜甫《寄韩谏议注诗》:“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星拱

xīnggǒng

谓如众星环绕北斗。语出《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唐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诸山来朝,势若星拱。"《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一》故周之会府,汉之尚书,立庶政之根本,提百司之纲纪,令、仆率其属,丞、郎分其行,二十四司粲然星拱,六职举而天下之事备矣。

星冠xīngguān

道士的帽子。《封神演义 第五回》顶星冠而曜日,披布衲以长春。

星汉

xīnghàn

①天河;银河。三国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三国魏 曹丕《短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序》:“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瞿秋白《赤都心史四十》:“灰色的短夜,星汉徐移。”②形容璀灿,有文采。清 查慎行《送陈乾斋予假省亲诗之二》:“星汉文章唐许国,臚云名第宋安阳。”

星河

xīnghé

①指银河。北斗和银河。南朝 沈约《夜夜曲》:“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唐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唐·杜甫《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唐 白居易《长恨歌》:“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宋 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指长江)宋 贺铸《思越人/鹧鸪天 紫府东风放夜时》:“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宋 陈与义《雨晴》:“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宋 李清照《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宋 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宋 曾觌《水龙吟》:“鳷鹊楼高,建章门迥,星河耿耿。”②可以具体指某条河流。宋 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指长江)

星辉辅弼xīnghuīfǔbì

对朝廷重臣的誉词,说贾氏如明星辉耀,辅佐着日月。弼,辅助。

星火

xīnghuǒ

①由远处大火飞来的火星或余烬点着的火。②流星一瞬即逝的光,比喻迫切、紧急。那灯刚一亮,就又像星火一样泯灭了。三国蜀 西晋·李密《陈情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星火燎原

xīnghuǒliáoyuán

一点儿小火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常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微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无限。星火:微小的火;燎原:火烧原野。农民起义初起时规模不大,但因为人民大众的支持,很快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尚书 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星驾

xīngjià

①星夜驾车而行。谓早发。语出《诗·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説于桑田。”《后汉书·袁绍传》:“会公孙瓚师旅南驰,陆掠北境,臣即星驾席卷,与瓚交锋。”晋 潘岳《寡妇赋》:“龙轜儼其星驾兮,飞旐翩以啟路。”唐 武平一《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我皇顺时豫,星驾动轩辕。”②使者所乘的车。引申为敬辞。犹台驾、大驾。明 何景明《怀望之姐夫诗》:“乡园莫久滞,星驾及春回。”

星离雨散

xīnglíyǔsàn

比喻在一起的人纷纷别离了。唐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当筵意气凌九宵,星离雨散不终朝。”

星离月会

xīnglíyuèhuì

时分时合,时去时来。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鬼妻》:“从此星离月会,积有年余。” 

星历

xīnglì

①天文历法。《史记·历书论》:“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餘,於是有天地神祗物类之官。” 《汉书·司马迁传》:“僕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唐 韩愈《襄阳卢丞墓志铭》:“阴阳星历,近世儒莫学。”《元史·刘敏传》:“选民习星历者为司天太史氏。” ②星辰。《管子·五行》:“通乎阳气所以事天也,经纬日月用之於民;通乎阴气所以事地也,经纬星历以视其离。”《淮南子·原道训》:“夫道者覆天载地……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参见“星辰”。指代年岁。宋 曾巩《谢元丰元年历日表》:“一远闕庭,十移星历。”

星露xīnglù

星晨霜露。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内阁·江陵议分祀天地》:“以冬至极寒,而祼献於星露之下;夏至盛暑,而骏奔於炎歊之中。”《三国演义 第四十七回》是夜星露满天,独步出庵后,只听得读书之声。

星罗棋布

xīngluóqíbù

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罗:罗列;布:分布。东汉 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五回:到了晚上,那电气灯,自来火,星罗棋布,照耀得彻夜通明,光辉如同白昼。

星落云散xīngluòyúnsàn像星星坠落,云彩散开。形容七零八落的样子。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6回:“这大圣把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把那伙贼打得星落云散。”《水浒传第五二回》赶得林冲等军马星落云散,七断八续,呼兄唤弟,觅子寻爷,五千军兵,折了一千余人,直退回五十里下寨。

星芒

xīngmáng

①星的光芒。南朝宋 鲍照《飞白书势铭》:“圭角星芒,明丽烂逸。”清 赵执信《萤火》:“解识幽人意,请今聊处囊。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芒。”(用“囊萤”典故,意思是即使光芒微弱,在有大的作为。参见“囊萤”)②指彗星出现。北周 庾信《奉报寄洛州诗》:“星芒一丈燄,月晕七重轮。” 唐 杨炯《浑天赋》:“日晕长虹,星芒伏鳖。”《元史·世祖纪二》:“比者星芒示儆,雨泽愆常,皆闕政之所繇。”

星灭光离

xīngmièguānglí

比喻朋友关系不能继续。晋·傅玄《昔思君篇》:“昔君与我兮金石无亏,今君与我兮星灭光离。”

星眸xīngmóu

明亮的目光;明媚的眼睛。《说岳全传 第四十六回》兀术举眼观看,但见那妇人(秦桧妻子)星眸带露,俏眼含情。

星旗

xīngqí

①星名。指参旗九星。南朝陈 徐陵《关山月诗》:“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復几年。”②星名。指太白金星。唐 萧楚材《奉和展礼岱宗途经濮济》:“拂星旗转,分霄日羽明。”宋 梅尧臣《闰正月二日夜张氏纳妇诗》:“坐中传漏鼓,户外转星旗。”

星旗电戟

xīngqídiànjǐ

军旗象繁星,剑戟如闪电。比喻军容之盛。

星气

xīngqì

①指占星望气之术。《世本·作篇》:“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 隶首 作算数。”《史记·佞幸列传》:“赵同以星气幸,常为文帝参乘。”《史记 太史公 自序》星气之书,多杂禨祥,不经。《晋书·武帝纪》:“十二月……禁星气讖纬之学。”严复《救亡决论》:“如星气始於臾区,勾股始於隶首 。”②星宿与节气。借指时光。晋 陶潜《饮酒诗之十九》:“冉冉星气流,亭亭復一纪。”逯钦立校注:“星气流,星宿节气运行,指时光变化。”宋 秦观《春日杂兴诗之一》:“飘忽星气徂,青阳迫迟暮。”③指星际的气体。星际物质之一。清 谭嗣同《仁学一》:“凡得恒河沙数各星团星林星云星气,互相吸引不散去,是为一世界海。”

星士

xīngshì

以星命术为人推算命运的术士。明 沉受先《三元记·议亲》药无功,神不灵,祸福难明也。须请星士前来问五行。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星士虞春潭,为人推算,多奇中。《清史稿·太宗纪一》禁国中不得私立庙寺,喇嘛僧违律者还俗,巫觋星士并禁止之。参见“星相家”。

星宿

xīngxiù

古人将黄道附近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因为二十八宿环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所以称作“宿”。唐 韩愈《石鼓歌》:“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星的动态,尤指占星术中一个人诞生时决定其命运或一生状况的星宿。

星文

xīngwén

星象。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及星文风气,率不劳为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九》而比者乾度告愆,星文示异。②指星神。清袁枚随园诗话 卷六》苕生答之……客路偶然携眷属,游踪未必感星文。③借指。唐刘长川《宝剑篇》匣里星文动,环边月影残。④指佩剑的。唐 刘禹锡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余同迁见赠》诗:星文辞北极,旗影度东辽。⑤星光。明 孙默舟泊富春》诗:垂钓今何在,星文照旅魂。⑥钱币术语。星文是指钱面、背之凸起圆点,又称。在正面的称面星,在背面的称背星。又有细分为背上星(背穿上星)、背下星(背穿下星)等。

星象

xīngxiàng

指星体的明、暗及位置等现象。古人据以占测人事的吉凶祸福。《后汉书·律历志中》:“愿请太史官日月宿簿及星度课,与待詔星象考校。”唐 刘长卿《瓜洲驿奉饯张侍御诗》:“星象衔新宠,风霜带旧寒。”宋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三》:“梁山舟侍讲调以诗云:‘昨夜中庭看星象,小星正在少微边。’”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章》:“咱们闯王当然不会挂彩。人家是大命人,犯星象!”

星相家xīngxiàngjiā

以星命相术为职业的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黄翁)见是星相家,无不延接。”《笑林广记 银匠偷》一人生子,虑其难养,请一星相家算命。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一》:“星相家推定 老张 尚有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之寿命。”徐迟《牡丹七》:“很早以前那有名的星相家约许他的话语,看来就要兑现。他的福星已给他带来了吉祥。”参见“星士”。

星星

xīngxīng

①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②细而小的点儿。③鬓发花白的样子。白发点点如星。宋 欧阳修《秋声赋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宋 蒋捷《虞美人 听雨》:“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星星之火

xīngxīngzhīhuǒ

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多比喻新兴的革命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明 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贪黩有司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星行

xīngxíng

犹言早夜急行。或谓连夜急行。《后汉书·杜乔传》:“乔故掾陈留杨匡闻之,号泣星行到洛阳。”《后汉书 袁绍传》若分遣轻军,星行掩袭,许拔则操成禽。《晋书·卢志传》:“宜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贼不意,此用兵之奇也。”《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六年》:“今方与梁相拒,又命将星行,分我资粮,岂可负邪!”胡三省注:“星行者,见星而行,见星而舍。或曰:星行者,戴星而行,夜不遑息也。”

星宿

xīngxiù

①星官名。二十八宿之一,朱鸟七宿的第四宿,共七星。亦泛称二十八宿。②指列星。《列子·杞人忧天》: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③星象。④星相家谓与人相应的星官、星神。⑤喻萤火。⑥星夜,急速。

星言

xīngyán

①星焉。谓披着星星。《诗·鄘风·定之方中》:“命彼倌人,星言夙驾。”晋 葛洪《抱朴子·交际》:“莫不飞轮兼策,星言假寐。” 《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四》朕今亲帅六军,星言电赴。②泛言及早,急速。《北史·令狐整传》:“宜分遣鋭师,星言救援。” 唐 柳宗元《为安南杨侍御祭张都护文》:“星言赴命,注望帷幄。”明 张居正《答蓟镇总兵戚南塘计边事书》:“到家事完,即星言赴闕矣。”

星眼xīngyǎn

明丽的眼睛。《水浒传第九八回》琼英左手带住画戟,右手拈石子,将柳腰扭转,星眼斜睃,觑定扈三娘,只一石子飞来,正打中右手腕。

星移斗转

xīngyídǒuzhuǎn

星斗变换位置;表示季节改变。比喻时光流逝。移:移动;斗:北斗星。元 乔吉《两世姻缘》:“他便眼巴巴帘下等,直等到星移斗转二三更。”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抬头观看,星移斗转,正是三更时分。

星雨

xīngyǔ

谓火星飞溅如雨。宋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星月皎洁

xīngyuèjiǎojié

星星和月亮明亮洁净。宋·欧阳修《秋声赋》:“星月皎洁,明河在天。”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无题》我窗外没有花草,星月皎洁的时候,我正在和蚊子战斗,后来又睡着了。

星者

xīngzhě

星相术士。《聊斋志异 续黄粱》偶闻毗卢禅院寓一星者,因并骑往诣问卜。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九山王》:“生以家口多,日忧离乱。适村中来一星者…… 李召至家,求推甲子。”

星主xīngzhǔ

异于常人的人系上界重要星宿转世。在道教中,星主代指紫微大帝。《三侠五义》第六回:只听杨忠娇滴滴声音哭诉道:“奴婢寇珠原是金华宫承御,只因救主遭屈含冤地府,于今廿载,专等星主来临完结此案。

星桩

xīngzhuāng

密布的木桩。《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八年》时元军增守益密,水路连锁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

xīng

①像鱼的气味:腥气。血腥。腥膻。腥秽。腥臭。腥臊。腥风血雨。金 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二首》:“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②鱼或肉一类的食品:荤腥。③生肉:《论语·乡党篇》“君赐腥,必熟而蔫之”。

腥德

xīngdé

丑恶的品行。汉 徐干《中论·虚道》:“是以辜罪昭著,腥德发闻,百姓伤心,鬼神怨痛。” 唐 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怨讟溢于下国而耳不欲闻,腥德达于上天而心不求寤,迨乎颠覆,犹未知非。”《新唐书·祝钦明传赞》:“钦明以经授中宗,为朝大儒,乃诡圣僻説,引艷妻郊见上帝,腥德播闻,享胙不终。”章炳麟《箴新党论》:“满洲之亡,人之幸也。所恨者,天下习於学生之腥德,怯懦持下,寧为牛后。”

腥风醎雨

xīngfēngxiányǔ

犹腥风血雨。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腥风血雨

xīngfēngxuèyǔ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清 陈天华《警世钟》:“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金玉舟《赵匡胤》第一章:“真是大好河山飘洒腥风血雨,肥原沃野到处饿殍狼藉。”

腥腐

xīngfǔ

腥臭腐败之物。多用于比喻。唐 杜甫《寄韩谏议注诗 之三》:“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宋 苏辙《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之二》:“要知丹砂异,不受腥腐触。”清 辛弃疾《贺新郎·用韵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余欲令筑陂于其前词》:“劝君且作横空鶚,便休论、人间腥腐,纷纷乌攫。”

腥秽

xīnghuì

腥臭,秽气。水果腥秽。唐 谷神子《博异志补编·许建宗》:"唐济阴郡东北六里, 佐山龙兴古寺前,路西第一院井,其水至深,人不可食,腥秽甚,色如血。"《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四》陛下(宋高宗)拔用才杰,礼遇勋贤,备极荣宠,固将凭藉忠力,扫除腥秽,一清寰宇,恢复祖宗之业。清 戴名世《成周卜诗序》於屠沽之肆,腥秽之所,飞虫之所集,驱之而不能去。

腥臊

xīngsāo

腥臭。腥臊恶臭。《韩非子·五蠹》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屈原《涉江》腥臊并御。唐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公曹诗》:“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腥膻

xīnɡshān

①腥而膻的味道。亦比喻人间丑恶污浊的现象。②旧指入侵的外敌,贬称。《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四》李绛曰: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犬戎腥膻,近接泾、陇,烽火屡惊;加之水旱时作,仓廪空虚,此正陛下宵衣旰食之时,岂得谓之太平,遽为乐哉!《太平广记 卷一九九》引唐 郑处诲 《刘瑑碑》:"天宝末,犬戎乘我多难,无力御奸,遂纵腥膻,不远京邑。"宋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词》:“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明 姚茂良《精忠记·应诏》:"率百万之师,决千里之胜,扫荡腥膻,殄灭无遗,庶可以雪国家之耻。"欧阳予倩《梁红玉》第三场:"我也是北方人,有家难返,何日里,雪国耻,扫荡腥膻?"

腥闻在上

xīnɡwénzàishàng

腥闻:原指酒肉的腥味,引伸为丑恶的名声。比喻丑名远扬。《尚书·酒诰》:“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

腥云

xīnɡyún

比喻污浊的气氛。清 林觉民《与妻书》:“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xīng

猩猩:哺乳动物,猿类,毛赤褐色,前肢长,无尾,吃野果。产于南洋群岛的森林中。简称“猩”,如“红”。唐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猩红

xīnghóng

象猩猩血一样鲜红。宋 刘克庄《卜算子·惜海棠为风雨所损 词》:“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猩袍xīngpáo

指红袍。《红楼梦》第一回:“俄而大轿内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来了。”

猩色

xīngsè

鲜红色。色如猩猩之血,故称。唐 韩偓《已凉》“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元 萨都剌《鹦鹉曲题杨妃绣枕》:“水昌帘垂宫昼长,猩色屏风围绣床。”

xīng

①领会:悟(同“醒悟”)。②清醒:惺惺忪。假惺惺。惺惺惜惺惺(聪明人爱重聪明人)《红楼梦 第87回》:黛玉看了,不胜伤感。又想:“宝姐姐不寄与别人,单寄与我,也是惺惺惜惺惺的意思。”惺惺相惜: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惺忪

xīngsōng

①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睡眼惺忪。慵懒惺忪。②从睡梦中醒来并恢复意识。宋 杨万里《风花》风似病癫无藉在,花如中酒不惺松。

惺惺xīngxīng清醒貌。聪明机灵。《水浒传第三十五回》十分惺惺使五分,留取五分与儿孙。若是十分都使尽,后代儿孙不如人。形容动听的声音。

惺惺相惜

xīngxīngxiāngxī

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惺惺惜惺惺xīngxīngxīxīngxīng

同“惺惺相惜”聪明人爱惜聪明人。意谓性格、才能或境遇相同的相互爱惜、同情。元 关汉卿《普天乐·崔张十六事曲》:“遇着风流知音性,惺惺的偏惜惺惺。”《水浒传第十九回》:“林冲道:‘先生差矣,古人有言:惺惺惜惺惺,好惜好。’”《孽海花第三十回》听见雯青灵柩南归,知照了当地官厅,顾全了一时场面,也是惺惺惜惺惺,略尽友谊的意思。

惺惺作态

xīngxīngzuòtài

形容假模假样的故作姿态。形容虚情假意的样子。惺惺:虚伪的样子。他自己有妻有子,很可以撒开手的,却偏偏惺惺作态。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四章:“老鬼心里明白,却仍惺惺作态。”

xīng

玉光。

xīng/shēng

同“猩”。传说中的一种兽。有的说它是长着人脸的猿兽,也有的说它就是猩猩。同“鼪”。俗称黄鼠狼 。《南山经》中有载:“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说的就是这狌狌。参见“狸狌”。

猩红洋罽xīnghóngyángjì

用毛做成的毡子一类的东西。“猩红”指的是一种颜色,而“洋罽”则是指国外的毛毡子。《红楼梦》第三回:“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引枕......”

狌狌xīngxīng

即猩猩。《山经·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