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 | xié I. | 不正,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斜坡。斜面。斜度。斜线。斜视。II.参见古音读xiá。 |
斜刺 | xiécì | ①形容侧斜地指向。《说岳全传 第三十五回》斜刺松林里转出一班女将,为首两女子。明 屠隆《昙花记·郊行卜佛》:“琳宫半插青霄上,城隅斜刺丹霞傍。” 萧华《南渡乌江》:“(竹排)顺流斜刺而下。”②侧斜的方向。参见“斜刺里”。 |
斜刺里 | xiécìlǐ | 侧斜的方向。里: 居住的地方:故里。返里(回老家)。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弄)徐迟 《大场的一夜》:“车急转四十五度,斜刺里往路旁的一排大树中插过去,停了。”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二章:“正在这紧急的当儿,忽然有两个人从斜刺里奔了上来。” |
斜封
| xiéfēng | 谓非朝廷正命封授(官爵)。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一》:“景龙中,斜封得官者二百人。”宋 李上交《近事会元·斜封》:“唐睿宗景云元年八月,以中宗时官爵踰滥,因依妃主墨勅而受官者,时谓斜封,禁之。”《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一》先是屯田员外郎、知常州庐陵彭思永入为侍御史,极论内降之弊,以为斜封非盛世所宜有。《明史·钱一本传》:“墨敕斜封,前代所患;密启言事,先臣弗为。” |
斜风细雨 | xiéfēngxìyǔ | 细密的小雨随风斜落。唐 张志和《渔歌子 渔父词之一》:“青箬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宋 刘克庄《贺新郎 九日》:“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
斜晖 | xiéhuī | 亦作“斜辉”。指傍晚西斜的阳光。南朝梁 简文帝《序愁赋》:“玩飞花之入户,看斜暉之度寮。”唐 杜牧《怀锺灵旧游诗之三》:“斜辉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桥气象兼。”唐 李商隐《落花》:“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唐 温庭筠《利州南渡》:“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唐 温庭筠《望江南 梳洗罢》:“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清 龚自珍《卜算子词》:“苹叶弄斜暉,兰蕊彫明镜。”郭沫若《牧羊哀话一》:“只见那往高城的路上,有群绵羊,可三十余头,带着薄暮的斜辉,围绕着一位女郎,徐徐而进。” |
斜欹/斜攲 | xiéqī/xiéjī | 倾斜;歪斜。斜靠。宋 孙光宪《浣溪沙》词:乌帽斜欹倒佩鱼,静街偷步访仙居。南唐 陈陶《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之六: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攲十二楼。宋 李清照《蝶恋花》:“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敧,枕损钗头凤。”敧,一本作“欹”。王统照《沉思》:他似是仍然看见她的充实、美满、如云石琢成的身子还斜欹在那个沙发上。 |
斜趋 | xiéqū | 抄小路。《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先主斜趋汉津,適与(关)羽船会,得济沔。 |
斜日 | xiérì | 傍晚时西斜的太阳。南朝 梁简文帝《纳凉诗》:“斜日晚駸駸,池塘生半阴。”宋 王安石《杏花诗》:“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墻斜日数枝红。”清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词》:“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清 纳兰性德《南乡子词》:“飞絮晚悠颺,斜日波纹映画梁。”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戛剑生杂记》:“行人於斜日将堕之时……涕不可仰。” |
斜头歪脑 | xiétóuwāinǎo | 喻相貌不周正。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三部:“阎王爷叫你当穷汉,斜头歪脑还想把身翻。” |
斜行 | xiéxíng | ①倾斜的行列。唐 白居易《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斜行题粉壁,短卷写红笺。”宋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矮纸斜行閒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②古有斜界纸,用于书写。后因以“斜行”指代词章。清 王晫《今世说·文学》:“钱葆馚总角即好倚声……每因兴会,輒有斜行。” |
斜行横阵 | xiéxínghéngzhèn | 指飞行的雁阵。大雁飞行时或为“人”字形,或为“一”字形,故称。宋·苏轼《水龙吟》词:“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 |
斜阳 | xiéyáng | 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唐 王维《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唐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宋 王禹偁《村行诗》:“万壑有声含晚籟,数峯无语立斜阳。”宋 范仲淹《苏幕遮 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宋 晏殊《清平乐词》:“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宋 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宋 秦观《踏莎行 郴州旅舍》:“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 宋祈《玉楼春 春景》:“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 周邦彦《夜游宫 叶下斜阳照水》:“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宋 周邦彦《兰陵王·柳词》:“悽惻,恨堆积,渐别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宋 程垓《卜算子 独自上层楼》:“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宋 张孝祥《西江月 阻风三峰下》:“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南宋 辛弃疾《摸鱼儿 词》:“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宋 吴文英《莺啼序 春晚感怀》词:“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清 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毛泽东《菩萨蛮 大柏地》:“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
斜倚 | xiéyǐ | ①轻轻地从直立位置移到倾斜的位置或向后靠或向后倾斜。他真地斜倚过去把头靠在她的肩上。唐 白居易《后宫词》:“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②向后靠或向后倾斜。 |
斜月 | xiéyuè | ①西斜的落月。《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八》:“凉风开窓寝,斜月垂光照。”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瀟湘无限路。”宋 晏几道《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宋 房舜卿《忆秦娥》:“与君别。相思一夜梅花发。梅花发。凄凉南浦,断桥斜月。”清 龚自珍《导引曲词之二》:“怊悵緑梅花下路,半襟斜月不知寒,凤屧过阑干。”茅盾《子夜三》:“她们这一伙,满脑子是俊伟英武的骑士和王子的影像,以及海岛、古堡、大森林中,斜月一楼,那样的‘诗意’的境地。”②喻女子的眉毛。明 叶小鸾《艳体连珠·眉》:“独写春山,入锦江而望远;双描斜月,对寳镜而增妍。” |
斜照 | xiézhào | ①光线从侧面照射。②斜阳。宋 苏轼《定风坡 莫听穿林打叶声》:“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宋 贺铸《石州慢 薄雨收寒》:“薄雨收寒,斜照弄睛,春意空阔。” |
㙦 | xié | 地名用字。在江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