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é

①带:携手。携带。扶老携幼。②离,叛离:携离。携贰。《左传 季札观周乐/季札观乐》迩而不逼,远而不携。《后汉书 袁绍传》今赏加无劳,以携有德;杜黜忠功,以疑众望。

携贰

xié’èr

亦作“携贰”。①离心,有二心。《国语·周语上》:“其刑矫诬,百姓携贰,明神不蠲juān。”韦昭注:“携,离;贰,二心也。”《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民夷安业,无或携贰。”“救危恤患,分灾共庆,好恶齐之,无或携贰。”《资治通鉴 晋纪十三》彼乌合而来,既无统一,莫相归服,久必携贰。《资治通鉴 晋纪十六》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为携贰邪!《资治通鉴 唐纪九》及颉利政乱,苏尼失所部独不携贰。突利之来奔也,颉利立之为小可汗。鲁迅《二心集 序言》:“在坏了下去的旧社会里,倘有人怀一点不同的意见,有一点携贰的心思,是一定要大吃其苦的。”②指怀有离心的人。《后书·公孙述传》:“发间使,召携贰。”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三》:“徒以甲车千乘,恫喝携贰。”

携负

xiéfù

亦作“擕负”。牵挽背负。《隶释·三山公碑》:“遐邇擕负,来若云兮。”《后书·西南夷传·莋都夷》:“吏译传风,大安乐。携负归仁,触冒险陜。”《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嶷冒白刃,携负夫人,夫人得免。”《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二》闻邓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

携壶挚磕xiéhúqièkē

带着酒壶和饮器。: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王之道 《汉宫春(雪)》最好是,携壶挈榼,相期同醉霜天。 吴潜《出郊再用韵赋三解》官事渐稀农事丁,携壶挈榼要容不。意译:官事渐渐减少,而农事仍在进行,诗人带着酒壶和饮器,欣然前往山中。元代 王冕《大醉歌》携壶挈榼闲往来,日日大醉春风台,何用感慨生悲哀。

携老扶弱

xiélǎofúruò

搀着老人,扶着体弱者。亦作“携老扶幼”、“携老挈幼”。他们携老扶弱结伴而行。《晋书·刘琨传》:“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

携离

xiélí

①离心,背叛。《晋书·王雅传》:“雅素被优遇,一旦失权,又以朝廷方乱,内外携离,但慎默而已,无所辩正。”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部落携离,酋豪猜贰。”《资治通鉴唐纪四十四》陆贽上疏:唯陛下穆然凝邃,独不得闻,至使凶卒鼓行,白昼犯阙,岂不以乘我间隙,因人携离哉!②离间。梁启超张博望班定远合传:“(哈士丁斯)善抚纳印人,善携离印人,嗾其相鬭,因躡其后以收其利。”

携男挈女

xiénánqiènǚ

带领着男儿女儿。多用于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计的艰辛。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八卷:“怀玉领兵,约行六七十里,只见道路之中,大对小对携男挈女而来。”

携手

xiéshǒu

手拉着手。《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宋 曾觌《水龙吟》:“携手西园宴罢,下瑶台、醉魂初醒。”形容齐心。宋 欧阳修《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③指共同奋斗,联合。④指聚首,聚会。

携养

xiéyǎng

古代宦官无子,收养他人为子,谓之“携养”。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曹操)父嵩,乞匄携养,因贜假位,舆金輦璧,输货权门。”后多用为指斥曹魏之词。唐 刘知几《史通·称谓》:“必若当涂所出,宦官携养,帝号徒加,人望不愜。”清 唐孙华《客有作诗讥魏武者辄亦效颦题四绝句之二》:“携养当年市国恩,舆金輦璧费攀缘。”

携幼扶老

xiéyòufúlǎo

解释同“扶老携幼”“携老扶弱”。东汉·班固《汉书·严助传》:“施德垂赏以招致之,此必携幼扶老以旧圣德。”

携云握雨

xiéyúnwòyǔ

谓男女欢合。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因今宵传言送语,看明日携云握雨。”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5回:“况复巫山顶上,岂堪携云握雨,逞力更驱驰莫倚月如镜,须防风折枝。”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正是:排成窃玉偷香阵,费尽携云握雨心。

xié I.

用胳膊夹着:挟持。挟山超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说文》挟,俾持也。《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操刀挟盾。②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要(yāo)挟。挟制。挟势(仗势)。《孟子·万章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战国策 司马错论伐蜀》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后汉书 袁绍传》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鄴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稸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三国志·诸葛亮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东周列国志 第四回》:“臣闻‘人臣无将,将则必诛’,今太叔内挟母后之宠,外恃京城之固,日夜训兵讲武,其志不篡夺不已。《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一》秦桧方挟金自重以为功,绌其(枢密副使王庶)说。③心里怀着(怨恨等):恨。怨。嫌。《史记 吕太后本纪》志怀安忍,性挟猜疑。④隐藏。如:挟藏(私藏);挟书(私藏书籍)。《汉书 王莽传中》欲防民盗铸,乃禁不得挟铜炭。II.jiā古同“夹”,从物体两边钳住。

挟持

xiéchí

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倚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弱点,强使其服从。③胸怀,抱负。宋 苏轼《留侯论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挟山超海

xiéshānchāohǎi

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

挟私

xiésī

心怀私念。《韩非子·说疑》使诸侯淫说其主,微挟私而公议。《晋书 武帝纪》二千石长吏不能勤恤人隐,而轻挟私故,兴长刑狱,又多贪浊,烦挠百姓。《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五》吕祖泰挟私上书,语言狂妄,拘管连州。

挟细拿粗

xiéxìnácū

比喻寻事生非;挑剔冒犯。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倚仗着恶党凶徒,害良民肆生淫欲,谁敢向他行挟细拿粗,逞刁顽全不想他妻我妇。”

挟怨xiéyuàn

怀恨。《红楼梦 第七十一回》又值这一干小人在侧,他们心内嫉妒挟怨之事不敢施展,便背地里造言生事,调拨主人。

挟制xiézhì

要挟。倚仗权势或抓住别人弱点强使服从。《官场现形记第五回》倒是他那一个帐房,一个稿案,都是带肚子的,凡百事情总想挟制本官。

xié

持。通“挈qiè”。《聊斋志异 画壁》女惊起,与生窃窥,则见一金甲使者,黑面如漆,绾锁挈槌,众女环绕之。量物体的周围长度;也泛指衡量: “度长挈大。”《庄子·人间世》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数。参见“度长絜大“。II.jié 古同“洁”,干净。廉洁。③明亮。④修整;修饰。

絜矩

xiéjǔ

画方形的用具,比喻法度。儒家以絜矩来象征道德上的规范。颜真卿《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夫孝弟之至,絜矩之道。

絜矩之道

xiéjǔzhīdào

以推己度人为标尺的人际关系处理法则,指内心公平中正,做事中庸合德。絜,度量;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絜矩:儒家以“絜矩”来象征道德上的规范。《礼记·大学》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礼记·大学》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