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ng I.

①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chuán)。相符。相继。相间(jiàn)。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七》今乃祖性理之说,以浮言游词相高。②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相信。相烦。相问。相委(参见“委②”)。③自看(是否中意):相亲。相中(zhòng)。《聊斋志异 红玉》(冯)生乘间语父,欲往相之。而隐馈金不敢告。④相随。《左传·昭公三年》:“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庄子·齐物论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脗合,置其滑涽,以隶相尊?⑤选择。孔子《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⑥姓。II.参见xiàng。

相爱

xiāng’ài

互相亲爱、友好。《庄子·天地》:“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墨子《兼爱》: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史记·佞幸列传》:“今上为胶东王时,嫣与上学书相爱。”《二刻拍案惊奇 卷二九》:“同伴中有一个姓夏的名良策,与蒋生最是相爱。”巴金《灭亡第九章》:“她相信人应该彼此相爱,互助地、和平地生活着。”

相安无事

xiāng’ānwúshì

安:平安。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宋 邓牧《伯牙琴 吏道》:“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者,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郭沫若《金刚坡下》难民母子相安无事地在史太太家里住了两天两夜。

相安相受

xiāngānxiāngshòu

谓互相帮助,使彼此安居。

相薄

xiāngbó

①相迫近;相搏击。《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汉焦赣《易林·震之大过》:“和气相薄,膏泽津液,生我嘉谷。”《南史·梁纪中·武帝下》:“六月辛巳,竟天有声,如风水相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六节:“统治阶级就是这样残忍反复的。当他要利用义和团攻战时,称为‘我义民以血肉之躯,与枪炮相薄。’”②轻视、鄙薄。《文选·左思 咏史 之七》:“主父(主父偃)宦不达,骨肉还相薄。”李善注:“薄,轻鄙之也。”

相悖

xiāngbèi

相违背。《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夫既曰无遂事矣,又曰专之可也……若相悖然,是何谓也?”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太公之鹰扬,伯夷之叩马,道并行而不相悖也。”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庸俗之见以为列强环伺,群志未孚,专制行之,犹恐不济,况啟纷议之端,来解散之象,不与救时之旨相悖乎?”《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为了自己的前途,赖采成 壮着胆子说了这几句相悖的话。”

相比

xiāngbǐ

①互相考校、比较。②互相联合,编在一起。③相近;差不多。明·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④相互勾结。

相并

xiāngbìng

①并排;并列。唐 朱庆馀《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宋 范成大《偶题诗》:“蕉心榴萼俱无赖,要与春衫相并红。”②并宿。宋 史达祖《双双燕 咏燕》:“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相搏

xiāngbó

互相争斗、搏击。《穀梁传·僖公元年》:“吾二人不相説,士卒何罪?屏左右而相搏。”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宋 苏轼《油水颂》:“水在油中,见火则起,油水相搏,水去油住。”《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若老没志气执意要把你改节,我拼得与他性命相搏。”

相参

xiānɡcān

参加。相互参错;间隔。《墨子·号令》:“遣他候,奉资之如前候,反,相参审信,厚赐之。”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以正治国》:“兵德相保,法在中央,法数相叅,故能大通。”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每一选有三人,三四十二,十二臣相参,而事治行矣。”清 李密庵《半半歌》:“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相差无几

xiāngchàwújǐ

彼此没有多大差别。小敏生病现已痊愈,且又胖起来,与生病以前相差无几。先秦 李耳《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

相长

xiāngcháng

彼此促进。参见“教学相长”。在一起长大。《左传·襄公六年》:“少相狎,长相优。”杜预注:“狎,亲至戏也。”唐·薛调《无双传》:“(王仙客、刘无双)皆幼稚,戏弄相狎。”清·薛福成《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自泰西诸国航海东来,始不过藉互市之名,逐什一之利,相狎既久,寖有违言。”

相成

xiāngchéng

互相补充,互相成全。《礼记·乐记》:“小大相成,终始相生。”《文子·九守》:“刚柔相成,万物乃生。”《老子·第二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宋 曾巩《列女传目录 序》:“世皆知文王之所以兴……故内则后妃有关雎之行,外则羣臣有二之美,与之相成。” 明 商景兰《悼亡诗》:“存亡虽异路,贞白本相成。”周恩来《红军与群众》:“须知红军与工农的武装力量是相成的而不是相消的。”

相承

xiāngchéng

①先后继承;递相沿袭。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篇学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故世号士大夫风操。②上下相托。

相持不下

xiāngchíbùxià

不下:不能解决。指双方势均力敌;互相抗争;各不相让;谁也战胜不了对方。辩论竞赛双方出口成章,针锋相对,真是有点相持不下了。两军混战,杀得难分难解,相持不下。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

相次

xiāngcì

①亦作“相佽”。依为次第;相继。《周礼·考工记·画繢》:“画繢huì之事,杂五色,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郑玄注:“此言画繢六色所象,及布采之第次。”《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八》于是纵诸营屯望风相次奔溃。 唐 刘言史《北原情诗 之二》:“城中人不絶,哀挽相次行。”宋 真德秀《跋石鼓挽章祭文后》:“间相与道初元时事,往往语未终,輒相佽悽然,泣数行下。”《明史·方国珍传》:“国珍率所部遁入海,追败之盘屿,其部将相次降。”《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七》杜密素与李膺名行相次,时人谓之李、杜,故同时被系。②将近。《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相次二更,见一轮明月,正照着当空。”《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陶铁僧拽开脚出门去,相次到五里头 ,独自行。”

相存

xiāngcún

①互相问候。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啸而长吟。”李善注引说文:“存,恤问也。”三国魏 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②共活。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相待

xiāngdài

①对待。②招待;款待。东汉 班固《苏武传》单于闻(李)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相待如宾

xiāngdàirúbīn

相处如待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初,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唐·房玄龄《晋书·何曾传》年老之后,与妻相见,皆正衣冠,相待如宾。

相当

xiāngdāng

①相对。②相遇。③相抵。东汉 班固《苏武传》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④达到某一程度;表示程度较高。⑤相宜。

相党

xiāngdǎng

相结为党。《诗·大雅·皇矣》“维彼四国,爰究爰度”唐 孔颖达疏:“言其同恶相党,共行虐政也。”宋 欧阳修《朋党论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

相道

xiāngdào

①亦作“相导”。向导,引导。《周礼·天官·寺人》:“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相道其出入之事而纠之。”《诗·大雅·緜》“予曰有先后”毛传:“相道前后曰先后。”孔颖达疏:“先后者,此臣能相导礼仪使依法,在君前后。”②观察、选择道路。《楚辞·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将反。”王逸注:“相,视也。”洪兴祖《补注》:“相,息亮切。”③做宰相的道理。唐 柳宗元《梓人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得恨晚

xiāngdéhènwǎn

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认识太晚了。·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二人纵饮甚欢,相得恨晚。”又“相识恨晚”。

相得甚欢

xiāngdéshènhuān

得:投合。形容双方相处融洽,非常快乐。《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江城》逾岁,择吉迎女归,夫妻相得甚欢。

相得益彰

xiāngdéyìzhāng

益:更加;彰:明显。指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秦牧《茅台 花雕瓶子》由于它的内容太卓越了,朴拙的形式并不造成不良影响;相反的,却使它们相得益彰。

相吊

xiāngdiào

亦作“相弔”。互相慰问。唐 王昌龄《塞下曲之四》:“部曲皆相弔,燕南代北闻。”唐 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宋 苏轼《定惠院颙师为余竹下开啸轩诗》:“暗蛩泣夜永,唧唧自相吊。”明 刘基《锺山作诗之二》:“松露滴堦星在天,草虫相吊响如弦。”参见“形影相弔”。

相度

xiāngdù

①宋公文用语,意为考虑、分析,观察估量。一般要求分析某事后提出解决办法或建议。宋范仲淹《耀州谢上表》:“臣相度事机,诚合如此。”《三国演义 第四九回》孔明辞别出帐,与鲁肃上马,来南屏山相度地势。”《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六》(宋高宗)诏宣抚副使邵溥、吴玠择二郡守臣相度。②宰相的器量。明陈继儒读书镜 卷二》“夫朝廷用人,专论才德,而独于辅臣,又责以‘相度’二字。盖相,地道也,妇道也;地欲耐物,妇欲耐家。”清昭连《啸亭续录·先恭王之正》:“居相位者,当有相度。”

相对

xiāngduì

①面对面;相向。大与小相对。唐 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非绝对的(跟“绝对”相对)。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③比较来说。相对不错。

相遁

xiāngdùn

遁:回避:遁世。遁:欺瞒。谓互相推诿。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序》“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 

相烦

xiāngfán

①谓以事相托。《晋书·宣帝纪》:“此不足以劳君,事欲必克,故以相烦耳。”犹麻烦。《初刻拍案惊奇 卷二十》:“见官人经过,想必是个有才学的,因此相烦官人替写一写。”夏丏尊 叶圣陶《文心十一》:“请问枚翁,近来有什么地方说起,要相烦枚翁帮忙的吗?”

相反相成

xiāngfǎnxiāngchéng

相:互相。互相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促成。现在用来表示相反之事物间有着同一性。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朱自清《诗言志辨 序》“诗教”原是“温柔敦厚”,宋人又以“无邪”为“诗教”;这却不是相反相成的。

相方

xiāngfāng

相匹敌;相当。《战国策·赵策三》:“今者,齐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鲍彪注:“方,犹比,犹敌。”《后书·耿弇传》:“帝谓弇曰:‘昔韩信破歷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跡,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 相比方,相比拟。《东观记·孝明帝纪》:“时帝在幄后,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 ③观察方位。唐 柳宗元《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乃经工庀材,考极相方。”

相妨

xiāngfáng

互相妨碍、抵触。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春秋》之道,固有常有变。变用於变,常用於常,各止其科,非相妨也。"宋 苏轼《答参寥书》:"此於至道殊不相妨,何为废之邪!"《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八》军旅方兴,庶务日繁,若悉从相臣省决,即于军事相妨。清 李渔《奈何天·锡麒》:"这个解法虽然极好,只是与赦罪的条款略有些相妨。"

相逢

xiāngféng

彼此遇见,会见。偶然相逢。《宋书 卷九 后废帝纪》且群下畏相逢值,无敢出者。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南唐 冯延巳《鹊踏枝》:“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宋 叶清臣《贺圣朝 留别》:“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宋 晏几道《鹧鸪天》:“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宋 陈著《续侄溥赏酴醾劝酒二首其一》:“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相逢拌酩酊,何必备芳鲜。宋 韩疁《浪淘沙》:“回首几关山。后会应难。相逢祗有梦魂间,可奈梦随春漏短,不到江南。”明 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清 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在月下吹笛》:“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相逢恨晚

xiāngfénghènwǎn

解释见“相见恨晚”。宋·吴儆《念奴娇》词:“相逢恨晚,人谁道,早有轻离轻折。”

相逢狭路

xiāngféngxiálù

在狭窄的道路上相遇。比喻仇人相遇,互不兼容。亦作“狭路相逢”。《古乐府·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鲁迅《铸剑》:“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

相扶

xiāngfú

相辅;相依。《汉书 王莽传》夫绛侯即因汉藩之固,杖朱虚之鲠,依诸将之递,据相扶之势,其事虽丑,要不能遂。东方朔《答客难》:“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马融鸿儒,思洽识高,吐纳经范,华实相扶。”宋 王安石《酴醾金沙二花合发诗》:“相扶照水弄春柔,发似矜夸歛似羞。”

相辅相成

xiāngfǔxiāngchéng

相:互相;辅:帮助;成:促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

相孚

xiāngfú

犹相符。《二刻拍案惊奇卷七》:“今此女见在我衙中,昨日见他心事不快,问得其故,知与足下两意相孚,不得成就。”许地山《狐仙》:“若是要向济良所去选择妻子,当然要选那与我们底光景相孚的。”②为人信服。相互信任。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清 梅曾亮《原任予告大学士戴公墓碑》:“而公以耆年长德,不急功近名,合道於仁厚清静,相孚之德,固如是也。”参见“孚”。

相高

xiānggāo

相互攀比。《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三》其(王莽)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

相工

xiānggōng

旧指以相术供职或为业的人。《史记·张丞相列传》:“韦丞相贤者,鲁人也。以读书术为吏,至大鸿臚。有相工相之,当至丞相。”《后书·皇后纪序》:“法常因八月筭人,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於洛阳乡中閲视良家童女。”《旧唐书·顺宗纪上》:“丙午,罢翰林医工、相工、占星、射覆、冗食者四十二人。”章炳麟《诸子学略说》:“犹高祖初起,相工入丰沛之邦,多封侯之人矣,未必老少男女俱贵而有相也。”

相顾

xiānggù

相视;互看。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乃称史迁著书,諮东方朔,於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唐 王绩《野望诗》:“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唐 白居易《长恨歌》:“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而相顾不发,中外失望。”宋 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清 昭槤《啸亭杂录·孝感之战》:“嗣闻为余,皆相顾欷歔曰:‘此老尚无恙耶!此吾儕命蹇故也。’”②互相照顾;互相照应。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平时酒杯往来,如兄若弟;一遇虱大的事,才有些利害相关,便尔我不相顾了。”清 阎尔梅《出都门往游西山诗》:“二僕携书随行缓,相隔一里不相顾。”《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流贼横行久,獷而众,不可轻敌。吾观其阵大,首尾不相顾。”

相顾失色

xiānggùshīsè

相互看视而面部变色。形容几个人一起做惊恐状。《旧五代史·周书·段希尧传》:“使于吴越,及乘舟泛海,风涛暴起,楫师仆从,皆相顾失色。”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一十三:五人相顾失色,悔饮其酒。

相国

xiàngguó

古官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都设相,称为相国、相邦或丞相,为百官之长。秦及初,其位尊于丞相。后为宰相的尊称。《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相好

xiānghǎo

①彼此友善;相互交好。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君实:司马光的字)②指好友。③恋爱。亦指恋人。④旧时对狎客称与之过从密切的妓女。⑤佛教语。佛经称释迦牟尼佛有三十二种相,八十二种好。又称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亦用作佛像的敬称。

相和

xiānghè

①互相应和。《老子·第二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唐 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宋 姜夔《齐天乐 蟋蟀 词》:“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清 林觉民《与妻书》当哭相和也。②参合。唐 白居易《长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相后

xiānghòu

谓前后相隔。《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

相溷

xiānghùn

相浑。相混。互相混同。《聊斋志异 念秧》王谓许曰:“胜负我不预闻。但愿睡,无相溷。”

相机行事

xiàngjīxíngshì

相:察看;机:时机。看着机会灵活地做事情。这事到时你相机行事,酌情处理吧。明 施耐庵《水浒传》:“吴用听罢,对宋江计议,便唤时迁、石秀近前密语道:‘如此依计,往花荣军前,密传将令,相机行事。’”

相藉

xiāngjí

互相借物。《墨子·号令》:“客、主人无得与言及相藉。”互相枕藉;互相践踏。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呼嘘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里事·何经文》:“贼惊乱,自相藉坠厓死。”

相济

xiāngjì

①互相帮助、促成。《易·序卦》“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晋 韩康伯注:“则各有所畜,以相济也。”晋 刘琨《劝进表》:“臣闻昬明迭用,否泰相济。”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宗经》:“四教所先,符采相济。” 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多方相济,委曲相通。”②互相调济。《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文汇报1985.3.10:“他的弹唱,沙而明亮,高而浑厚,刚柔相济,轻重有致。”

相继

xiāngjì

一个跟着一个,连续不断;相承袭;递相传授。代表们相继发言。《战国策·赵策》子孙相继为王。《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拓跋焘)临敌常与士卒同在矢石之间,左右死伤者相继,而帝神色自若。《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历阳广陵,窥觎相继。

相假

xiānɡjiǎ

是指互相凭借;互相借用。《韩诗外 卷五》:“夫鸟兽鱼犹知相假,而况万乘之主乎?而独不知假此天下英雄俊士与之为伍,则岂不病哉?”《后汉书·桓帝纪》:“若有擅相假印绶者,与杀人同弃市论。”孟浩然《留别王维诗》:“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相煎何急

相煎太急

xiāngjiānhéjí

xiāngjiāntàijí

煮;何:多么;急:紧迫。煮得为什么那样急。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这两个王子,年龄只差一岁,小时候总是亲昵地玩在一起。当他们渐渐知道王位的利害时,就开始相煎何急的争斗了。形容兄弟或内部之间的残杀或破坏。现在正是公司危机之时,每个部门都要团结一致,何必相煎太急呢?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相见

xiāngjiàn

彼此会面。《孙子·军争》《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见恨晚

xiāngjiànhènwǎn

为见面相识太晚而遗憾。形容与新结交的朋友相处十分投合。女界伟人,久震耳鼓,真相见恨晚了。当这次匆匆的采访工作结束之时,笔者油然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触。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相见无日

xiāngjiànwúrì

没有再见面的日子了。宋·洪迈《夷坚甲志·倪辉方技》:“绍兴二年冬,虞之子并甫过辉,辉曰:‘与君相见无日矣。’”

相交满天下

知心能几人

xiāngjiāomǎntiānxià

zhīxīnnéngjǐrén

知交:知心的朋友。结交的朋友虽然很多,可知心的朋友能有几人?指知己难得。《儒林外史》二三回:“玉翁,自古‘相交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我们今日且吃酒,那些旧话也不必谈他罢了。”

相脚头

xiāngjiǎotóu

宋时江湖上隐语。谓行窃前先行窥探。《水浒传第二回》李吉!张我庄内做甚么?莫不来相脚头?

相惊伯有

xiāngjīngbóyǒu

伯有:春秋时郑国大夫良霄的字,相传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无缘无故自相惊扰。请不要相惊伯有了。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相敬如宾

xiāngjìngrúbīn

形容夫妻间相处融洽,互相敬爱,像对待宾客一样。《左传·僖位公三十三年》臼季(编者注,即晋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宾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夫耕于前,妻耘于后,同甘共苦,相敬如宾。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第四十四回》:“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况他人乎?”

相樛

xiāngjiū

亦作"相摎",“相缪”,相互缠结;纠缠在一起。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 之六》:“南有龙兮在山湫,古木巃嵸枝相樛。”唐·韩愈《别知赋》:“山磝磝其相轧,树蓊蓊其相摎。”宋·苏轼《却鼠刀铭》:“文如连环,上下相缪。”宋·朱熹《下山》诗:“绿树枝相樛,白涧石齿齿。”参见“山川相缪”。

相距

xiāngjù

①对峙。距,通“拒”。《史记·商君列传》:“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史记 高祖本纪》汉王军荥阳南,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与项羽相距岁馀。宋 曾巩《阆州张侯庙记》:“侯(张飞)以智勇为将,号万人敌,当蜀之初,与魏将张郃相距於此。”《资治通鉴 周纪二》军既相距,卫鞅遗公子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资治通鉴 汉纪三》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资治通鉴 汉纪二》汉与楚相距荥阳数岁,汉常困。②相隔;相互间距离。明 宋濂《玉兔泉联句引》:“独予父子与 孟兼居越西,相距仅半舍。”清 俞樾《右台仙馆笔记 卷一》:“舟沿洲而行,相距纔数武,见洲上有一人与舟并行,迟速适相等。”王西彦《一个小人物是愤怒》:“从城外的家到城里的办公处,相距约莫有一里光景路。”

相君

xiāngjūn

旧时对宰相的尊称。《史记·张仪列传》:“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后书·阴识传》:“初,阴氏世奉管仲之祀,谓为‘相君’。”宋 王禹偁《待漏院记》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宋 苏舜钦《寄富彦国诗》:“天子仄席旰未尝,相君日暮犹庙堂。”

相克相济

xiāngkèxiāngjì

互相制约而又互相促进。明·瞿佑《归田诗话·陆浑山火》:“其下则水火相克相济之说也。”

相埒

xiāngliè

相等。《梁书·文学传上·何逊》:“时有会稽虞騫,工为五言诗,名与逊相埒。”《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兵力相埒,莫能相壹。《资治通鉴 后唐纪一》郭崇韬曰:“国家为唐雪耻,温韬发唐山陵殆遍,其罪与朱温相埒耳,何得复居方镇,天下义士其谓我何!”《明史·杨守阯传》:“守阯博极羣书,师事兄守陈 ,学行相埒。” 清 昭槤《啸亭续录·尤水村》:“(尤荫)用浓墨作黑竹,琅玕百尺,颇有凌云之势,江乡诸盐客多珍重之,名与王梦楼相埒。”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四章第五节》:“他自信‘若火器能与西洋相埒,平中国有馀’。”

相留

xiāngliú

挽留。唐 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唐 李煜《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九》:“两人见是真仙来度他,不好相留。”《红楼梦 第九一回》:“吓的寳玉站起身来,往外忙走,黛玉也不敢相留。”

相浼

xiāngměi

求托。《水浒传第四回》赵员外答道:“有些小事,特来上刹相浼。”

相蒙

xiāngméng

互相欺骗;互相隐瞒。《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上下相蒙,难与处矣。”《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危亡弗恤,上下相蒙,众叛亲离,临机不寤。唐 杜甫《岁晏行》:“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相关联;相符合。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小学即韵类也,医学即技类也,二者絶不相蒙,尤不应混列一涂。”明 沉德符《野获编·神仙·王子龙》:“孙久悉其诬,具回檄,悉言其地里不相蒙,年貌不相对,万万不可行。”

相靡

xiāngmí

①相继分散;递相消失。《管子·山至数》:“五谷相靡而轻,数也。”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秘书少监王公墓志铭》:“余稚从公至耄,岁月相靡,而士之变故繁矣。”②同“相摩” 参见“相摩”

相摩

xiāngmóu

亦作“相靡”,亦作“相磨 ”,意思为互相摩擦;互相切磋。《庄子·马蹄》:“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成玄英疏:“靡,摩也。”《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庄子·外物》心若县于天地之间,慰暋沈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众 人焚和,月固不胜火,于是乎有僓然而道尽。文选·宋玉《高唐赋》:“砾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李善注:“相摩,言水急石流,自相摩砺,声动彻天。”明·张居正《答列卿毛介川书》:“今之士大夫,冠缨相摩,踵足相接,一时号为交游者,盖不少矣。”宋·苏轼《张作诗送砚反剑乃和其诗卒以剑归之》:“作诗反剑亦何谓,知君欲以诗相磨。”梁启超《新民说第十一节》:“夫羣治之进,非一人所能为也,相摩而迁善,相引而弥长。”

相侔

xiāngmóu

亦作“相牟”。相等;同样。《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六》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隋 江总《摄山栖霞寺碑》:“地祇来格,天众追游。五时无爽,七处相牟。”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宋 王禹偁《黑裘诗》:“晏婴三十年,庶几跡相侔。”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下》:“(周书)至大匡以后,章首率有序,词气儼与誥誓相侔。” 许地山《狐仙》:“若娶一个知识与我不相侔的女子,她对我底事业,只能赞叹,不能参议,那么,对于家庭生活上自然要少了许多纷争。”

相能

xiāngnéng

彼此亲善和睦。《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范鞅)与欒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史记·萧相国世家》:“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后汉书 董卓列传》卓遣将胡轸、吕布攻之。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 卷七》:“(吕溱)知真定,李参为都转运使,不相能。”《资治通鉴 汉纪十一》安与衡山王赐相责望,礼节间不相能。《资治通鉴 随纪二》国子博士何妥与尚书右仆射邳公苏威争议事,积不相能。 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展孝廉)使子大成与婿同学,供给丰备。年馀,大成厌薄之,因而郎舅不相能。”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太原狱》:“彼姑妇不相能,故妄言相詆毁耳。”《聊斋志异 小翠》同巷有王给谏者,相隔十余户,然素不相能。参见“积不相能jībùxiāngnéng”。

相耦

相偶

xiāng’ǒu

男女婚配;结为伴侣。汉 班固《白虎通·嫁娶》:“七八十五,阴阳之数备,有相偶之志。” 宋 孙光宪《应天长·赠酒妓》词:“醉瑶台,擕玉手,共燕此宵相偶。”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钟生》:“娘子仙人,相耦为幸,但有祸患,恐致乖违。” 成双,成对。 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若夫事或孤立,莫与相偶,是夔之一足,趻踔而行也。” 金 王若虚《论语 辨惑四》:“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大势则两句相耦,细分则四句各为用。” 共处;在一起。南朝梁 江淹《思北归赋》:“况北州之贱士,为炎土之流人,共魍魉而相偶,与蟏蛸而为邻。”《新唐书·百官志三》:“官吏奴婢有技能者配诸司,妇人入掖庭,以类相偶。” ④相对。 明 高攀龙《湖上闲居季思子往适至》诗:“默默各自怡,一室闲相偶。”

相扳

xiāngpān

交互援引,互相帮助。错误!未指定文件名。错误!未指定文件名。宋 王安石《同学一首别子固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

相期

xiāngqī

期待;相约。唐 李白《赠郭季鹰诗》:“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唐·李白《月下独酌》诗之一:“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宋 王安石《送孙立之赴广西诗》:“相期鼻目倾肝胆,谁伴溪山避罗网。”宋 陆游《金错刀行》:“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清 侯方域《太平仁义之效论》:“人臣之进説於其君者,有以王者之治相期者矣,有以霸者之治相期者矣。”郭沫若《井冈山巡礼·登郁孤台诗注》:“赣江一带绿化颇佳,相期十年,可以战胜洪水。”

相欺

xiāngqī

相互蒙骗;蒙骗。《庄子·在宥于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史记·穰侯列传》:“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不为无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唐 韩愈原道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东周列国志 第四二回》:“君臣和协,共保社稷,倘有相欺,明神是殛!”

相契

xiāngqì

相合;相交深厚;相吻合。唐 南卓《羯鼓录》:“(王皋)命取食柈,自选其极平者,遂置二棬於柈心,以油注之棬中,棬满而油不浸漏,盖相契无际也。”宋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宋 陈灌《满庭芳词》:“君知我,平生心事,相契古来希。”《老残游记 第九回》:“这个人也是个不衫不履的人,与家父最为相契。”马叙伦《古书疑义举例校录·古书传述亦有异同例》:“三机正当三止三观,其意亦与南岳智者所説相契。”

相切相磋

xiāngqiēxiāngcuō

相互研讨。春秋·齐·管仲《管子·弟子职》:“先生既息,各就其友,相切相磋,各长其仪。”

相亲

xiāngqīn

互相亲爱,相亲近;亲近的人。史记·管晏列传》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唐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定亲前家长或本人到对方家相看婚姻对象是否合意。

相亲相爱

xiāngqīnxiāngài

互相之间十分亲爱。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明 王世贞《鸣凤记 拜谒忠灵》:“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相交,不放下怀。”清 吴趼人《情变》第五回:想起昨天晚上,还是有说有笑,相亲相爱的何等有趣,今天晚上变了这个情形。

相倾

xiāngqīng

①相互竞争;彼此排挤。《史记·吕不韦列传》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在朝以术数相倾,以躁竞取进,风俗之弊,当救正之。明·唐顺之《与两湖书》:“夫文人相倾,在古则然。”②谓互相对立而存在。《老子 第二章》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南朝·梁·刘孝标《辨命论 下》岂非否泰相倾,盈缩递运,而汩之以人,其蔽六也。

相去

xiāngqù

相距;相差。《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汉书·食货志上》:“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孟子·离娄下》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晋书·王祥传》:“吾等魏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宋 曾巩《答范资政书》:“而拜别朞年之间,相去数千里之远,不意阁下犹记其人。”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据达夫口述,则他们所答应者,和我所提出的相去并不远。”

相去几何

xiāngqùjǐhé

去:距离。相差有多少呢?形容差距不大。《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李群《杀人篇》使法而无变政之震荡,则奄奄一息,其于支那相去几何矣。

相去无几

xiāngqùwújǐ

去:距离;无几:没有多少。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钱钟书《围城》:“斜川的将略跟一般儒将相去无几,而他的诗即使不是儒将做的,也算得好了。”林语堂《中国人与英国人》:“此景此情,与洋奴之伈伈伣伣侍奉大班者,相去无几。”

相去悬殊

xiāngqùxuánshū

比喻相差很远。张家没落后的生活与昔日豪华享受真是相去悬殊。

相觑

xiāngqù

对看;互相看见。宋 毛滂《惜分飞词》:“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覷。”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白莲教》:“众相覷,莫知所为。”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三八回》:“人常说:‘人心隔肚皮,里外不相觑。’”参见“面面相觑”。

相忍为国

xiāngrěnwèiguó

忍:容忍。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让步。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鲁以相忍为国也,忍其外不忍其内,焉用之?”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我们除向国民党提出抗议和善后条件外,仍然相忍为国。

相刃相靡

xiāngrènxiāngmí

相切相磨。《庄子·齐物论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

相仍

xiāngréng

①依然;仍旧。旱蝗相仍。水旱相仍,民不聊生。汉 王符《潜夫论·救边》:"今苟以己无惨怛寃痛,故端坐相仍。"唐 李白《赠新平少年》诗:"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初,景思立覆军,贼势复振,而京师风霾旱灾相仍,议者欲弃河湟,帝(宋神宗)数遣中使戒(王)韶持重勿出。清 曹寅《初明调玉移居》诗:"季子能贫道气矜,移家岁晚兴相仍。"②相继;连续不断。《楚辞·九章·悲回风》:"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王逸注:"相仍者,相从也。"③相沿袭。《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行园苑中乘轝,出篱门外乘轝鸣角,皆相仍如此。"

相濡以沫

xiāngrúyǐmò

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若

Xiāngruò

相近、相仿。《孟子·滕文公上》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唐·韩愈《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宋·王安石《送陈谔》论才相若子独弃,外物有命真难必。《聊斋志异 葛巾》女曰:“妾妹玉版,君固尝窥见之,貌颇不恶,年亦相若,作夫妇可称嘉偶。”

相善

xiāngshàn

彼此交好。《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初,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也。” 《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史记·穰侯列传》:“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 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三》:“予客京师,有一縉绅相善。”清 钮琇《觚賸续编·文章有本》:“僧孺子牛蔚,与同年友邓敞相善。”

相尚

xiāngshàng

①互相超过。《孟子·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朱熹集注:“尚,过也。”《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三》王氏五侯争以奢侈相尚。《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六》皆竟起第宅,以华侈相尚。②相互推崇。《资治通鉴 齐纪二》自宋世祖(刘宋孝武帝)好文章,士大夫悉以文章相尚,无以专经为业者。《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五》于是天下靡然争以文华相尚,儒学忠谠之士莫得进矣。宋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二·士大夫华整》:“故相江陵公,性喜华楚,衣必鲜美耀目,膏泽脂香,早暮递进,虽李固、何晏无以过之,一时化其习,多以侈饰相尚。”《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一》(蒙古东平万户严忠济)比年来,裘马相尚,饮食无度,库藏空虚,百姓匮令。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穷乡小姓亦遂愤起,教子姓咸以拳技相尚,集公貲咸以刀枪为事。”郭沫若《南冠草 第三幕》:“宋朝亡的时候,有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李庭芝一批人以气节相尚,所以宋朝亡了,中国并没有亡。”

相生

xiāngshēng

五行学说术语。借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之间互相滋生和促进的关系来说明脏腑相互协调的生理现象。其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唐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③互相对立而诞生。《老子·第二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顾林曜《写意乡情牛年春—观牛人候德剑画展》:评此画以书法为骨,创造了中国画独特的风貌,飞动流走,徐疾有致,浓淡渗化,虚实相生,似画似书,绘画书法情趣神采融为一体,富有了现代节奏和时代气息。

相生相成

xiāngshēngxiāngchéng

互相转化,互相促进。宋·陈亮《量度权衡策》:“律生而为度量权衡,制器以尽天下之变,是岂可以常法而论其相生相成之义乎!”

相生相克

xiāngshēngxiāngkè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互相生发以互相克制的关系。后引申为一般物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六:“便有五行金木,相生相克。”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九回:五色旗按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

相师

xiāngshī

互相学习、仿效。唐 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好利之党,相师成风。”清 薛福成《西法为公共之理说》:“夫青出於蓝而胜於蓝……盖相师者未必无相胜之机。”鲁迅《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缺点可以改正,优点可以相师。” ②尊重,以为师。《论语·卫灵公篇》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史记·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旧指以相术供职或为业的人。《隋书·百官志》:“太卜署有卜师、相师……助教等员。”唐 卢肇《嘲游使君诗》:“莫道世人无袁许,客子由来是相师。”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上笑曰:‘大哥过虑,阿瞒自是相师。’”

相失交臂

xiāngshījiāobì

《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后以“相失交臂”喻机会错过。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蒹葭秋水,相失交臂。”

相恃为命

xiāngshìwéimìng

指互相依靠着过日子。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晋·李密《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宋·陆游《留夫人墓志铭》赓与母氏,相恃为命

相识

xiāngshí

①互相认识。素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②指彼此认识的人。唐 李颀《送陈章甫》:“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唐 王维《洛阳女儿行》:“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宋 李清照《声声慢词》:“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相时

xiāngshí

观察时机。《左传 郑庄公戒饬守臣》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贾谊《新书·立后义》:“夫帝王者,莫不相时而立仪,度务而制事,以驯其时也。”宋 苏轼《三槐堂铭》:“吾儕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七》亦欲量力以有为,相时而后动耳。明 刘基《春秋明经·筑郿大无麦禾臧孙辰告籴于齐新延厩》:“夫国以民为本,而民以食为本,可不相时而轻用其力也哉?”清 曾国藩《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其他器械财用,选卒校技,凡可得而变革者,正赖后贤相时制宜。” 

相时而动

xiāngshíérdòng

相时:看准时机。观察对自己有利的时机而行动。《左传·隐公十一年》:“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二章:“大丈夫相时而动,此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相视

xiāngshì

①相对注视。《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②看待;照顾。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全》前二人亦与俱出,又嘱途中善相视。③视察;察看;察验。《金史·宣宗纪下》三月辛丑,议迁睢州,治书侍御史蒲鲁虎奉诏相视京东城池,还言勿迁便,乃止。《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一》浙江盐官州海塘崩,都省遣礼部郎中游中顺洎本省官相视,因虚沙复涨,难于施力而止。

相视而笑

xiāngshìérxiào

双方互相看着,发出会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态。《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媳妇们只得答应著出来,相视而笑,都说是大海里那里寻针去。

相视莫逆

xiāngshìmònì

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五》:“公卿大夫相视莫逆,如出一辙。”

相鼠

xiāngshǔ

诗·鄘风篇名。诗序谓:“相鼠,刺无礼也。”古人常赋之以刺无礼。《诗·鄘风 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率

xiāngshuài

①亦作“相帅”。相继;一个接一个。相率称贺。《荀子·富国》:“百姓诚赖其知也,故相率而为之劳苦,以务佚之,以养其知也。”《汉书·沟洫志》:“又民利其溉灌,相率治渠,虽劳不罢。”《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汉书 王莽传》惟(刘)嘉父子兄弟,虽与(刘)崇有属,不敢阿私,或见萌牙,相率告之,及其祸成,同共雠之。《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三年》:“石生虏宋始一军,北渡河,於是河南之民皆相帅归矩(李矩),洛阳遂空。”胡三省注:“帅,读曰率。”《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于是除禁锢,释嫌怨,开仓库,赈穷乏,河南流民相率内属者甚众。宋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明 高启《张中丞庙 诗》:“公卿相率作降虏,草间拜泣如羣羊。” 闻一多《“一二·一”运动始末记》:“翌日,全市各校学生,在市民普遍的同情与支持之下,相率罢课,表示抗议。”②互相统帅。《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昔河西太守梁统等值汉中兴,限於山河,位同权均,不能相率,咸推窦融以为元帅,卒立效绩,摧破隗嚣。

相帅成风

xiāngshuàichéngfēng

层层影响成为风气。帅,同“率”。宋·苏辙《龙川别志》上卷:“谏官之势,自此日横,郑公犹倾身下士以求誉,相帅成风,上以谦虚为贤,下以傲诞为高。”

相思

xiāngsī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晋 徐干《室思》:“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飘摇不可寄,徙倚徒相思。”唐 李白《长相思 其一》:“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唐 李白《三五七言 秋风词》:“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唐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唐 刘长卿《七律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唐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唐 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唐 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唐 李商隐《无题诗之一》:“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 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南唐 李煜《一重山》:“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宋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词》:“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宋 晏几道《临江仙词》:“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宋 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宋 王雱《眼儿媚 杨柳丝丝弄轻柔》:“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宋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宋 房舜卿《忆秦娥》:“与君别。相思一夜梅花发。梅花发。凄凉南浦,断桥斜月。”宋 严仁《玉楼春 春思》:“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

相似

xiāngsì

相类,相像。相似三角形。《吕氏春秋·慎行论》豕与亥相似。宋 辛弃疾《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相随

相隋

xiāngsuí

①谓互相依存。《老子 第二章》:“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之相随。” 马王堆《墓帛书老子·道经》作“相隋”。②伴随;跟随。《史记·苏秦列传》:“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 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宋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马烽《饲养员赵大叔》:“说完,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

相提并论

xiāngtíbìnglùn

相提:相比;相对照;并:一起;并列;论:谈论;对待。把两个人或两件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清 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二者相提并论,则陈张两公之捐躯殉难,均有所迫而然也。

相王

xiāngwáng

①相王,又名相土,子姓,名相土。契之孙,昭明之子,昌若之父。商民族的第三任首领。②争相为王。《史记 太史公自序》:“诸侯之相王,王卬於殷。”“春秋之後,陪臣秉政,彊国相王。”

相忘

xiāngwàng

彼此忘却。《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司马迁《陈涉世家》:“富贵,无相忘”。宋 宋祁《落花》:“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苏轼《送穆越州诗》:“江海相忘十五年,羡君松柏蔚苍颜。”宋 陈师道《示三子》:“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白采《被摈弃者》:“我宝宝一天一天的烦聒我,同伴都像与我相忘了。”

相忘江湖

xiāngwàngjiānghú

指鱼在江湖里彼此相忘。形容彼此间无急切的需要而相互忘记,各不关心。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忘形骸

xiāngwàngxínghái

彼此不拘形迹,无所顾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答云:‘小梅事我年余,相忘形骸,我已婉求之矣。’”

相望

xiāngwàng

可以互相对望,喻距离甚近。雕栏相望焉。《庄子·胠箧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史记 货殖列传》邻国相望。唐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资治通鉴 唐纪》死者相望。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东西相望。

相望于道

xiāngwàngdào

同“道路相望”。指在道上可以互相看见。形容人络绎不绝。亦作相望于道。西汉·贾谊《过秦论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唐·李世民《命俭等征诏》:“新罗日蹙,百姓涂炭,遣使请援,道路相望。”《明史·列传七十二》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

相违

xiāngwéi

互相避开。《左传·成公十六年》:“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於淖。” 彼此违背。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世与我而相违,復驾言兮焉求?”宋 苏轼《戏题巫山县用杜子美韵》:“直知难共语,不是故相违。”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然泛览古人日记,实与此道相违。”

相维

xiāngwéi

相连。《后汉书·吕布传》:“(陈)珪曰:‘(韩)暹(杨)奉与(袁)术,卒合之师耳。谋无素定,不能相维。’”

相为表里

相表里

xiāngwéibiǎolǐ

谓内外互相配合,共为一体。《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七》后(张皇后)与李辅国相表里,横于禁中,干豫政事,请托无究,上(肃宗李亨)颇不悦,而无知之何。明 徐复祚 《投梭记·渡江》:“況有親兄 王導 ,現爲丞相。每事與大將軍相爲表裏,眼見得大事可成。”

相尾

xiāngwěi

犹交尾。动物交配。明 沉周《石田杂记牝pìn鹿凡於相尾之时,虽牡mǔ鹿数十,一时皆淫过。②尾随。《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五》初,金人既得扬州,即遣兵逐刘锜,与南军相尾。

相闻

xiāngwén

彼此都能听到。极言距离之近。《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庄子·胠箧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晋 陶潜《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宋 苏轼《表忠观碑》:“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宋 苏轼《方山子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互通信息;互相通报。联络。《汉书 霍光金日磾传》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后书·隗嚣传》:“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先主遣麋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宋 苏轼《方山子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有十餘年不相闻了,何期今日得遇?”《清史稿·诸王传三·贝子彰泰》:“将军蔡毓荣调遣兵,今进取贵州,若不相闻,恐碍军机。”

相习

xiāngxí

①互相沿袭。宋 司马光《序赙礼》:“有因丧纳妇者,相习为常,恬不知怪。”明 宋濂《六经论》:“所以高者涉於虚远而不返,卑者安於浅陋而不辞,上下相习,如出一辙,可胜嘆哉。”清 徐士銮《宋艳·奇异》:“东坡公虽一时出之戏謔,难言大公,亦以见当时相习宴乐者多。”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上》:“当是时,史籍较略,民无谱谍,仍世相习,则人人自谓出于帝子,稷契之托高辛是也。”②互相熟悉。《资治通鉴 魏纪九》彼上下相习,五兵犀利,我将易兵新,器仗未复,二也。《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听了多遍,渐渐相习。”《老残游记 第九回》:“山上人与虎相习,寻常人固避虎,虎也避人,故伤害人也不是常有的事,不必怕他。”孙中山《革命原起》:“予一见则奇之,稍与相习,则与之谈革命。”

相习成风

xiāngxíchéngfēng

习惯于某种做法成为一种风习。宋·高登《高东溪集·蔽主下》:“各挟所能以媒进,阿谀软熟,相习成风。”《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缘是相习成风,虽朋旧骨肉,亦相倾陷,取书牍于往来之间,录戏语于醉饱之后,况其间固有暧昧而傅致其罪者,薄恶之风,莫此为甚!清·沈德潜《说诗晬语 卷二十》永乐以还,崇台阁体,诸大老倡之,众人应之,相习成风,靡然不觉。

相狎

xiāngxiá

彼此亲昵、接近。《左传·襄公六年》:“少相狎,长相优。”杜预注:“狎,亲至戏也。”《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一》(董)卓复上书言:“臣误蒙天恩,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唐 薛调《无双传》:“(王仙客、刘无双)皆幼稚,戏弄相狎。”宋 林逋《山园小梅诗》:“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清 薛福成《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自泰西诸国航海东来,始不过藉互市之名,逐什一之利,相狎既久,寖有违言。”

相衔

xiāngxián

①前后连接。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序《乾》四德,则句句相衔。《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诏召相衔,徐乃旋师。②相互怀恨。明 冯梦龙《智囊补·明智·姚崇》姚崇与张说同为相,而相衔颇深。③相含。清 侯方域《九日雨花台》诗之五:“搔首逸情应不尽,龙山夕照正相衔。”

相县

xiāngxiàn

亦作“相悬”。差别大;相去悬殊。荀子·修身》:“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驥足哉!”宋 朱熹《答张敬夫书》:“务使州县贫富不至甚相悬,则民力之惨舒亦不至大相絶矣。”东周列国志 第三五回:“一女如何有二天?况於叔姪分相悬。”荀子《荣辱篇》:以夫桀跖之道,是其为相县也,几直夫刍豢稻梁之县糟糠尔哉!

相向

xiāngxiàng

相对,面对面。相向前进。唐 卢纶《送李端》:“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参见“玉花骢”。 宋 欧阳修《渔家傲 花底忽闻敲两桨》:“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相协

xiāngxié

相互融洽,相互协调。《晋书 文帝纪》初,(诸葛)诞、(文)钦内不相协,及至穷蹙,转相疑贰。

相携

xiāngxié

亦作“相擕”。互相搀扶;相伴。《东观记·邓禹传》:“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以迎,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唐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宋 苏轼《甘露寺诗》:“但有相携人,何必素所欢。”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卷一》:“採蕋的游蜂,两两相携;弄巧的黄鸝,双双作对。”《儒林外史 第八回》:“当下会了帐,两人相携着下了船坐下。”

相形

xiāngxíng

①指互相衬托显现。潘尼《琉璃碗赋》灼烁旁烛,表里相形。②指互相比较。如:相形见绌。③指观察人的形相以测定其吉凶荣枯。《荀子·非相》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相形见绌

相形见拙

xiāngxíngjiànchù

xiāngxíngjiànzhuō

形:对照;绌:不够。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之后,显出了不足。这次期中考试,我们班的成绩虽然不错,可与二班比较,就相形见绌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九十回》:“他一个部曹,戴了个水晶顶子去当会办,比着那红蓝色的顶子,未免相形见绌。”郭沫若《蒲剑集·“民族形式”商兑》:“皮簧剧在戏剧构成上也占着超越的地位,但把来和近代小说与近代话剧比较,由于内容的陈旧,是不免相形见拙的。”

相形失色

xiāngxíngshīsè

形:对照。相比之下;显得不足。秦牧《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仙人掌终于锻炼出现在这样一种使普通植物为之相形失色的倔强性格和卓特风貌。”

相须

相需

xiāngxū

①互相依存;互相配合。《诗·小雅·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毛传:风雨相感,朋友相须。王充《论衡·无形》:人禀气於天,气成而形立,形命相须,以致终死。《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五》夫天之与帝,帝之与民,犹头之与足,相须而行也。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唐 韩愈《与于襄阳书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明史·流贼传·李自成》:自成善攻,汝才善战,两人相须若左右手。谢觉哉《不惑集·冷和热》:冷和热是相需为用的,是统一性的对立面。②相互等待。《汉书·王莽传中》:羣公奏请募吏民人马布帛绵,又请内郡国十二买马,发帛四十五万匹,输长安,前后毋相须。颜师古注:须,待也。三国魏 曹植《仙人篇》:徘徊九天上,与尔长相须。宋 叶适《张氏东园送王恭父得殿字诗》:燕鸿不相须,进趣自求便。③谓愿许终身。④泛指表示应允,允许。宋 柳永《迷仙引 才过笄年》:“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⑤赞许。

相呴相济

xiāngxǔxiāngjì

谓互相救助。语本《庄子·大宗师》:“相呴以湿。”

相呴以湿

xiāngxǔyǐshī

此以呼出的气湿润对方。《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气相湿。”后以喻在困难时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相许

xiāngxǔ

①谓愿许终身。汉 佚名《古诗 孔雀东南飞》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南朝梁·沈约《夜白紵》诗:“秦筝齐瑟燕赵女,一朝得意心相许。”唐·顾况《梁广画花歌》:“手把梁生画花看,凝嚬掩笑心相许。”②泛指表示应允,允许。列子《愚公移山》:杂然相许。③赞许。

相续

xiāngxù

①相继;前后连接。《汉书·五行志上》:“是时,太后三弟相续秉政。”唐 元稹《有酒诗之六》:“樱桃桃李相续开,间以木兰之秀香徘徊。”南唐 李煜《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宋 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宋 梅尧臣《新雁诗》:“泊船人不寐,月下声相续。”②连续。《坛经·定慧品》:“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繫缚。”

相勖

xiāngxù

勖相。勉励。互相勉励。三国魏 曹丕《策孙权九锡文》敬敷训典,以服朕命,以勖相我国家,永终尔显烈。

相谑

xiāngxuè

互开玩笑。多指男女间互相戏谑狎玩。《诗·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伊其相谑,郑国所以云亡。”《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八》(萧)革佯言曰:“公(耶律义先)相谑不既甚乎?”《聊斋志异 霍生》文登霍生,与严生少相狎,长相谑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饮间以闺阁相谑,颇涉狎亵。”《广西壮族文学 第五编第二章》其歌类多男女相谑之词。

相寻

xiāngxún

①相继;接连不断。《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匈奴左贤王卫)辰于是入居塞内,贡献相寻。《北史·源贺传》陈将吴明彻寇淮南,历阳、瓜步相寻失守。《隋书·高祖纪下》:“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倾心翘足,誓告於我,日月以冀,文奏相寻。”“自昔晋室播迁,天下丧乱,四海不一,以至周、齐,战争相寻,年将三百。”宋 苏轼《凌虚台记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续资治通鉴 元纪三十八》时(李)思齐……拥精甲十馀万,惟与库库特穆尔干戈相寻,明师日逼,大都势危,坐视不救。《清史稿卷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拳匪起山东,号“义和拳会”,假仇教为名,劫杀相寻,蔓延滋害。②寻访;找寻。南朝齐 释宝月《估客乐四首》:“初发扬州时,船出平津泊。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五代 顾诉衷情》:“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宋·朱熹《丽泽堂 诗》感君怀我意,千里梦相寻。

相迓

xiāngyà

宋 周密《武林旧事·唱名》:“呵殿如云,皆平日交游亲旧相迓之人。”《聊斋志异 金姑夫》梅姑送之曰:“君且去。设座成,当相迓耳。”湘剧《醉打山门》:“恁看那伏的伏,起的起,斗新青群峯相迓;那高的高,凹的凹,丛暗绿万木交加。”

相沿成俗

相沿成习

xiāngyánchéngsú

xiāngyánchéngxí

因袭某种做法传下来,形成风俗习惯。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3回:“又龙舟竞渡之戏,亦因拯救屈原而起,至今自楚至吴,相沿成俗。”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剃头一事,本国相沿成俗。”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一章:“在石湖,若干年来相沿成习,所有的红白喜事,大小寿庆,逢年过节,请客送礼,少不了一条红荷包鲤。”高阳《慈禧前传》:“这虽有假公济私之嫌,相沿成习,变做军机章京的一种特权。”

相依

xiāngyī

互相靠对方生存或立足。相依为命。宋 秦观《还自广陵》:“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

相依为命

xiāngyīwéimìng

依:依靠;为命:为生;过日子。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晋 李密《陈情事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郭沫若《棠棣之花》死而复生的只有这些杂乱的败草。永逝不返的却是我们相依为命的慈母。

相宜

xiāngyí

合适,符合。在那个场合你说这样的话是不相宜的。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浓抹总相宜。”

相疑

xiāngyí

互相猜疑。《庄子·在宥》:“於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 西汉·贾谊《治安策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也,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明 施耐庵《水浒第 六十回》三个见了宋江,没半点相疑之意,彼此倾心吐胆,诉说平生之事。明 张居正《与南台长言中不干外政书》:“一旦上下相疑,南北冰炭,而后责仆以维持周全之,仆亦不能。”《二刻拍案惊奇 卷二一》:“两个人彼此相疑,大家混争,惊起地方邻里人等,多来问故。”

相忆

xiāngyì

相思;想念。《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南朝齐 释宝月《估客乐四首》:“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唐 杜甫《梦李白诗之一》:“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唐 杜荀鹤《春宫怨》:“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前蜀 韦庄《谒金门词之二》:“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宋 周邦彦《苏幕遮 燎沉香》:“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深闺只是空相忆,不见关山愁杀人。”

相翼

xiāngyì

指互助。《汉书·王莽传上》:“当此之时,宫亡储主,董贤据重,加以傅氏有女之援,皆自知得罪天下,结讎中山,则必同忧,断金相翼。”颜师古注:“翼,助也。”

相因

xiāngyīn

①相袭;相承;相互因果。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史记·酷吏列传》:“二千石繫者新故相因,不减百餘人。”宋 苏洵《辨奸论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国初宰相权重,臺諫侍从,莫敢议己,至韩琦、范仲淹始空贤者而争之,天下议论,相因而起。”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读史》:“惟八书十志,迁固相因,作者沿波,递相撰述。”②相关;相互依托。唐 元稹《莺莺传》:“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宋 曾巩《洪范传》:“﹝貌、言、视、听、思﹞五者,思所以为主於内,而用四事为外者也;至於四者,则皆自为用而不相因。”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三》:“景出想像,情在体贴,能以兴为衡,以思为权,情景相因,自不失重轻也。”清 曹寅《柳村画荷花长幅戏题诗之二》:“花花相似叶相因,数叶排花便失真。”③价钱便宜。《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梁尚宾听説,心中不忿,又见价钱相因,有些出息,放他不下。”李劼人《天魔舞第十四章》:“牛肉是顶养人的,价钱又比猪肉相因,为啥不吃?”④相互交替。《宋书 本纪武帝上》夫治乱相因,理不常泰,狡焉肆虐,或值圣明。

相因相生

xiāngyīnxiāngshēng

互相承袭,互相促进。明·谢榛《四溟诗话》第四卷:“夫因朴生文,因拙生巧,相因相生,以至今日。”

相印

xiāngyìn I.

相投合,相一致。鲁迅《集外集·俄文译本 阿Q正传 序及著者自叙传略》:“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II.参见xiàngyìn。

相映

xiāngyìng

互相映衬。唐 韩愈《东都遇春诗》:“行逢二三月,九州花相映。”宋 刘敞《睡起诗》:“水木淡相映,庭户清无喧。”宋 王安石《赠吴显道诗》:“朱颜日夜不如故,深感杏花相映红。”宋 李元膺《洞仙歌 雪云散尽》:“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相映成趣

xiāngyìngchéngqù

相映:对照;趣:兴味。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朱自清《“子夜”》:“写冯云卿等三人作公债而失败,那不过点缀点缀,取其与吴赵两巨头相映成趣,觉得热闹些。”秦牧《画蛋 练功》中外美术史上有些事情,可以说常常相映成趣。

相与

xiāngyǔ

①相处;相交往。相与为友。《易·大过》:“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史记·淮阴侯列传》:“此二人相与,天下至驩huān(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难测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於汉王,必不能固於二君之相与也。”《晋书 王羲之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红楼梦 第三三回》:“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欧阳山《柳暗花明 九七》:“我这个人其实并不难相与。”②指交好的人。相处;相交往。共同;一道。相同。《史记 高祖本纪》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王羲之《兰亭序集》: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红楼梦 第八四回》:“王尔调陪笑道:‘也是晚生的相与。’”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 第十五回》:“作个相与,你道如何?”③相授与。《易·咸》:“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孔颖达疏:“是二气感应以相授与,所以为咸亨也。”《穀梁传·桓公元年》:“天子在上,诸侯不得以地相与也。”④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一道。《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舍人相与谏。《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孟子·公孙丑上》:“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赵王将相相与谋曰:…晋 陶潜《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 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资治通鉴 汉纪五》诸大臣相与阴谋曰;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资治通鉴 汉纪十三》后岁余,宛贵人以为昧蔡善谀,使我国遇屠,乃相与杀昧蔡,立母寡昆弟蝉封为宛王。唐 李商隐《韩碑》:“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宋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⑤互相;交相;助长。《韩非子·五蠹》:“毁誉赏罚之所加者,相与悖繆也,故法禁坏而民愈乱。”《庄子·在宥说礼邪,是相于技也;说乐邪,是相于淫也;说圣邪,是相于艺也;说知邪,是相于疵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驩,为刎颈之交。”宋 苏轼《安万民策之五》:“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於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宋 苏轼《喜雨亭记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宋 苏轼《前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严复《辟韩》:“今夫西洋者,一国之大公事,民之相与自为者居其七,由朝廷而为之者居其三。”⑥相同。宋 梅尧臣《同道损世则元辅游西湖诗》:“同来三四人,趣向颇相与。”

相与为一

xiāngyǔwéiyī

相互结合成为一体。汉·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同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汉·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第十》:“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

相与有成

xiāngyǔyǒuchéng

相互交往协助而有所成就。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清·褚人获《隋唐演义 第八十九回》贤弟素有壮志,且自勇略胜人,今又幸得与南官人交契,同往投张公,自可相与有成,实当竭力报国。明 袁宏道《荆州修复北城碑记》:“公实心任事,念念皆经国长计,郡邑大政,无不毕举。一时良二千石及丞以下,皆卓卓有民誉,故能相与有成。”

相悦

相说

xiānɡyuè

xiānɡshuō

彼此和睦、亲爱。《谷梁传·僖公元年》:“吾二人不相说,士卒何罪?”《孟子·梁惠王下》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汉书·贾谊传》:“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 颜师古注:“说音悦。”唐 张九龄《感遇诗之一》:“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八》李揆与吕同为相,不相悦。《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九》李逢吉与李程不相悦,水部郎中李仍叔,程之族人,激怒之云,程欲与(武)昭官,为逢吉所沮。宋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周公上圣,召公大贤,犹不相悦。”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二妇云:‘少年初不相识,亦未相悦。’”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这时新的才子+佳人小说便又流行起来,但佳人已是良家女子了,和才子相悦相恋,分拆不开。”

相轧

xiānɡzhá

互相倾轧;互相挤压。《庄子·人间世》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唐 韩愈《别知赋》山磝磝其相轧,树蓊蓊其相摎。《明史 卷十九 穆宗》第柄臣相轧,门户渐开,而帝未能振肃乾纲,矫除积习,盖亦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者欤!明 王守仁《传习录 卷中》相矜以知,相轧以势,相争以利。

相宅

xiāngzhái

①择地定居;察看宅地。《尚书·召诰》:“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注》:“相所局而卜之。” 《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圣后属意郎君,欲以公主下嫁,故使自来相宅。②旧时迷信,以观察地形地物判定住屋吉凶的一种方术。

相枕

xiāngzhěn

彼此枕藉。极言其多。《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 ,形戮者相望也。《后书·桓帝纪》:“今京师廝舍,死者相枕。”《南史·康绚传》:“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声合。”

相知

xiāngzhī

①互相了解,知心;相爱。两汉《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战国楚 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互相知心的朋友。《京本通俗小说》与三四个相知方才吃得数杯,则听得街上闹炒炒。

相知恨晚

xiāngzhīhènwǎn

相知:相互了解。认识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为引重,共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46回:“造门入见,相知恨晚。”

相知有素

xiāngzhīyǒusù

素:向来。指一向互相了解的好朋友。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6回:“他人不必论,就是段芝泉等,随从总统多年,相知有素,今日亦未免生疑。”

相值

xiāngzhí

犹相遇。南朝梁 江淹《知己赋》序:“始於北府相值,倾盖无已。”唐 韩愈《寄皇甫湜》诗:“昏昏还就枕,惘惘梦相值。”《聊斋志异 杨疤眼》少间,又一人来,高亦如之。适相值,交问何之。《聊斋志异 长清僧》马逸,堕毙。魂适相值,翕然而合,遂渐苏。《聊斋志异 钟生》二场后,至趵突泉,适相值。相当;相匹敌。《仪礼·丧服》“大功八升若九升” 汉 郑玄 注:“欲其文相值。” 《聊斋志异 何仙》中有一二为人身所化者,阅卷分曹,恐不能适相值耳。

相属

xiāngzhǔ

①相接连;相继;接连不断《战国策·鲁共公择言梁王称善相属。《资治通鉴 周纪一》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属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六》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令其文降,帝玺书诮让相属。两汉《古诗十九首 东城高且长》:“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资治通鉴 后梁纪六》契丹人马无食,死者相属于道。《聊斋志异 吴令》建诸旗幢,杂卤簿,森森部列,鼓吹行且作,阗阗咽咽然,一道相属也。《聊斋志异 白莲教》由是道路摇播,踵门求鉴者,挥汗相属。②相关;相类。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人生在世,望於后身,似不相属。” 明 徐渭《会稽县志 诸论》:“僧一行之言曰:‘星之与土,以精气相属,而不係於方隅。’”清 夏燮《中西纪事·外洋助剿》:“内忧外患,其事不相属,而其害实相因。” ③互相劝酒;向人敬酒。唐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沙平水息声影絶,一杯相属君当歌。”宋 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宋 黄庭坚《念奴娇 断虹霁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明 高启《逢张架阁诗》:“一杯相属成知己,何必平生是故人。” ④和人诗词。宋 苏轼《和王晋卿诗序》:“感叹之餘,作诗相属。”宋 朱松《赠范直夫诗》:“且与寓公同放旷,浩歌相属倚秋风。”⑤用以记人生年的十二生肖。《说郛卷七三》引宋 洪巽《旸谷漫录》:“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鷄、戌犬、亥猪为十二相属。”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矜嫚·韩愈王俭语》:“大虫老鼠,俱为十二相属,何怪之有?”  

相庄

xiāngzhuāng

相互敬重。多用于夫妇之间。 明 沈德符《敝帚轩剩语·惧内》:“近年吴中申王二相公,亦与夫人白首相庄,不敢有二色。” 清 冯桂芬《吴氏节孝祠记》:“太安人年十有六归儒林君,逮事舅姑,以孝闻。相庄十有三载,而儒林君病瘵卒。”参见“相庄如宾”。

相庄如宾

xiāngzhuāngrúbīn

相处如待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清·余怀《班桥杂记·丽品》:“苟儿心之所好,虽相庄如宾,性与之洽也。”

相准

xiāngzhǔn

相抵销。以...为标准。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九娘》:“鞭打之刑,已有柴生代报,可以相準。”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飞相公》:“即日行一善,非年餘不能相準。”

相资

xiāngzī

①相互凭借。 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和乐精妙,固表里而相资矣。” 宋 张载《正蒙·太和》:“若谓万象为太虚中所见之物,则物与虚不相资。” 明 方孝孺《绿畴轩记》:“上下相资,恩意交浹。”《资治通鉴 秦纪二》夫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②相互资助。《新五代史·楚世家·马殷》:“然勉为吾合二国之懽,通商贾、易有无以相资,亦所以报我也!”

相左

xiāngzuǒ

谓各以左手相交。仪礼·乡射礼》:“司射进,与司马交於阶前,相左。”贾公彦疏:“司马由北向西行,司射由南向东行,各以左相迎,故云相左也。”清 朱大韶《实事求是斋经义·驳敖氏左还右还说》:“相左者,谓各以左手相交也。”互相违异;不一致。明 唐顺之《送邑令李龙罔擢户部主事序》:“户部不能靳恩於法与例之内,而亦不能借恩於法与例之外,是以其势常相左。” 清 陈梦雷《绝交书》:“倘时命相左,鬱鬱抱恨以终,后死者当笔之於书。” 鲁迅《三闲集·怎么写》:“靠事实取得真实性,所以一与事实相左,那真实性也随即灭亡。”不相遇;彼此错过。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魏撰之)告假去了。正不知仁兄却又到此,可不两相左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十一回:“大家都走的是这条路,何以不遇见呢,原来你到你令伯那里去过一次,所以相左了。” 邹韬奋《萍踪忆语》三:“(美国朋友)派他的一位女书记来接我,可是她和我未见过面,码头上的人又多,彼此竟相左。”

相坐

xiāngzuò

谓一人有罪,连坐他人。《文子·徵明》:“相坐之法立,则百姓怨。”《淮南子·泰族训》:“商鞅为秦立相坐之法,而百姓怨矣。”高诱注:“相坐之法,一家有罪,三家坐之。”《史记 孝文本纪》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东汉 班固《苏武传》(卫)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宋 曾巩《申明保甲巡警盗贼札子》:“若为设禁防,使不告官者因事发露,则有相坐之刑。”

xiāng

①在正房前面两旁的房屋:东厢房。西厢房。②边,方面:这厢。这厢有礼了即这边有礼了。③靠近城的地区:城厢。关厢。④戏院或影院里特别隔开的座位:包厢。⑤车里容纳人或货的地方:车厢。

xiāng

葙:古书上说的像鸡冠花的一种植物。别名:野鸡冠花、狼尾花、大尾鸡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