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ng

①气味好闻,与“”相对:香味。香醇。芳香。清香。②舒服:睡得香。③味道好:这鱼做得真香。④受欢迎:这种货物在农村香得很。⑤称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东西:麝香。灵猫香。龙涎香。檀香。沉香。⑥旧时用以形容女子事物或作女子的代称:香闺。香艳。⑦祭祖、敬神所烧的用木屑搀上香料做成的细条:香火。烧香拜佛。香炉。香烛。⑧姓。

香霭xiāng’ǎi云气;焚香的烟气。《白雪遗音·马头调·宇宙无尘》:“夜深香靄,万籟无声。”《西游记第三九回》孔雀屏开香霭出,珍珠帘卷彩旗张。

香草美人

xiāngcǎoměirén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譬于君。”清·龚自珍《浪淘沙·舟中夜起》:“香草美人吟未了,防有蛟听。”

香车

xiāngchē

①用香木做的车。泛指华美的车或轿。唐 卢照邻《行路难诗》:“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轝恒闐咽。”南唐 冯延巳《几日行云何处去》:“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明 沉德符《野获编·妇女·黄取吾兵部》:“其妾甫及门,则女奴数辈竟拥香车入司马曲房。”《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坐的轿谓之‘香车’。”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破五》:“春日融和,春泥滑澾,香车绣幰,塞巷填衢。”②即阿香车。神话中的雷车。《太平御览卷十三》引 晋干宝《搜神记》:“义兴人周永和出行,因日暮,路旁小屋中有女子留宿。一更后有唤:‘阿香!’女应诺。‘官唤汝推雷车。’女遂辞周云:‘有官事须去。’俄而大雷。”明 谢谠《四喜记·喜逢甘雨》:“香车声破江门晓,云端一泻天瓢,沛人间盆倾下洨,八荒洗尽燄敲。”③指神仙乘的车。唐 叶法善《留诗之一》:“自此非久住,云上登香车。” 清 龚自珍《南歌子·自题近词卷尾词》:“灵鹊飞秋夕,香车驾暮烟。”

香车宝马

xiāngchēbǎomǎ

华美的车马。唐 王维《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诗》:“香车宝马共喧闐,箇里多情侠少年。”宋 李清照《永遇乐》:“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宋 陆游《立春后十二日命驾至郊外戏书触目诗之三》:“香车宝马沿湖路,绣幙金罍出郭船。”梁启超《雷庵行》:“香车宝马照九陌,家家花下扶醉人。”亦作“香轮宝骑”。唐 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香轮宝骑竞繁华,可怜今夜宿倡家。”

香尘

xiāngchén

①芳香之尘。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晋 王嘉《拾遗记·晋时事》:“(石崇)又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牀上,使所爱者践之。”唐 杜牧《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唐 沉佺期《洛阳道诗》:“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宋 柳永《柳初新词》:“徧九陌、相将游冶,骤香尘、寳鞍骄马。”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若不是衬残红芳逕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明 唐寅《题梦草图为陆勋杰 诗》:“池塘春涨碧溶溶,醉卧香尘浅草中。”②佛教语。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一。《三藏法数·六尘》:“三,香尘,谓旃檀沉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份所有香等,是名香尘。”

香楮

xiāngchǔ

祭神鬼用的香和纸钱。《夜谭随录》崔秀才:感崔之谊,朔望祀以香楮,终身不衰。《聊斋志异 罗祖》每三月间,香楮相属于道。

香灯

香鐙

xiāngdēng

①即长明灯。通常用琉璃缸盛香油燃点,设于佛像前或死者灵前。《南史·顾宪之传》:“临终,为制敕其子曰:‘不须常施灵筵,可止设香灯,使致哀者有凭耳。’”前蜀 杜光庭《黄齐为二亡男助黄箓斋词》:“伏思迁拔,唯仗焚修,捨其服用之资,助此香灯之会。”清 昭槤《啸亭杂录·堂子》:“祭日悬黄幡,繫采绳,缀五色繒百缕,楮帛二十有七,备陈香鐙。”欧阳山《三家巷一》:“按那传说来推测,他们何家是应该断绝后嗣,灭了香灯烟火的。”②燃香膏的照明灯。古代帝王舆驾仪卫导从之用。宋 高承《事物纪原·舆驾羽卫·香镫》:“宋朝会要曰:香鐙,唐制也。”《宋史·仪卫志四》:“政和大驾卤簿……排列官二人,中雉尾扇十二,华盖二,香鐙一。”③闺中的灯。前蜀 韦庄《菩萨蛮词》:“红楼别夜堪惆悵,香灯半捲流苏帐。”

香阁

xiānggé

①青年女子的住室。唐 李白《菩萨蛮词》:“泣归香阁恨,和泪淹红粉。”唐 谢偃《踏歌词之二》:“逶迤度香閤,顾步出兰闺。”五代 顾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明 张景《飞丸记·芸窗望遇》:“我听説你离香閤,吓得我魄散分。”②宫廷或佛寺的台阁。唐 王勃《游梵宇三觉寺诗》:“香阁披青磴,琱臺控紫岑。”《元史·世祖纪七》:“乙酉,帝御香阁,命大乐署令完颜椿等肄文武乐。”

香闺绣阁

xiāngguīxiùgé

旧指女子的内室。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九出:“[旦]自古道:人有贵贱,不可概论。夫人是香闺绣阁之名姝,奴家是裙布荆钗之贫妇。”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警幻便命撤去残席,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之中。

香国

xiāngguó

佛国;花国。《维摩诘经·香积佛品》曰:上方界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因以“香国”指佛国。南朝梁·沉约《舍身愿疏》:“虽果谢菴园,飰非香国,而野粒山蔬,可同属餍。”宋·许月卿《木犀》诗:“分封在香国,筮仕得黄裳。”金·元好问《紫牡丹》诗之三:“已从香国偏薰染,更惜花神巧剪裁。”清·王夫之《东阁梅》诗:“香国扬州锦阵豪,诗情偏向峭寒高。”

香花供养

xiānghuāgòngyǎng

供养:奉养。原为佛家语。指用香和花供养,是佛教的一种礼敬仪式。后比喻虔诚的敬礼。《金刚经》:“以诸花香,以散其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锺生》倘得再生,香花供养有日耳。

香火不绝

xiānghuǒbùjué

指信神者所供养的香烛不断绝。亦作“香火不断”。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民间各处,立起个‘虎媒之祠’,若是有婚姻求合的,虔诚祈祷,无有不应,至今黔陕之间,香火不绝。”

香火兄弟

xiānghuǒxiōngdì

香火:香烛,香和灯火。焚香结拜的异姓兄弟。唐·崔令钦《教坊记》:“坊中诸女以气类相似,约为香火兄弟,每多至十四五人,少不下八九辈。”清·孔尚任《桃花扇·访翠》:“相公不知,这院中各妓,结为手帕姊妹,就像香火兄弟一般,每遇时节,便做盛会。”

香火因缘

香火姻缘

xiānghuǒyīnyuán

香火:供佛敬神时燃点的香和灯火。香和灯火都是供佛的,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指彼此契合。《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唐 白居易《喜照密闲实四上人见过》诗:香火因缘久愿同。

香几

xiāngjī

香案。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

香积厨xiāngjīchú僧家的厨房。《西游记第八十一回》即时取了钵盂,往寺后面香积厨取水。

香积寺

xiāngjīsì

中国著名佛教古刹。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唐永隆二年建,宋太平兴国三年改为开利寺。唐 王维《过香积寺诗》:“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赵殿成笺注:“陕西通志:香积寺在长安县神禾原上。”在今四川省绵阳市境内。唐 杜甫《有涪城县香积寺官阁诗》:“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阁迥添愁。”③在今广东省博罗县西。宋 苏轼《有游博罗香积寺诗》其诗引曰:“寺去县七里,三山犬牙,夹道皆美田,麦禾甚茂。”

香界

xiāngjiè

指佛寺。唐 沉佺期《绍隆寺诗》:“香界縈北渚,花龕隐南峦。”明 杨慎《丹铅总录·琐语》:“佛寺曰香界。”清 厉鹗《灵隐寺月夜》:“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清 赵翼《美人风筝诗》:“罗袜无尘香界迥,云中君本楚骚传。”参见“香国”。

香径

香逕

xiāngjìng

①花间小路,或指落花满地的小径。五代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宋 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宋 严仁《玉楼春 春思》:“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②苏州胜迹采香径的省称。采香径为香山旁的小溪,春秋时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香兰

xiānglán

香兰,茎长约1厘米。叶二列互生,镰刀状,革质,先端钝或锐尖,基部稍扭曲。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唐 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香炉

xiānglú

①烧香用的器具,尤指用于宗教仪式中吊在链子上摆动的有盖香炉。亦称金炉。宋 王安石《春夜/夜值》:“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唐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紫烟遥看瀑布前川。”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香侣

xiānɡlǚ

指结伴朝山进香的人。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从村人登岱,四月交,香侣杂沓。”

香轮宝骑

xiānglúnbǎoqí

解释见“香车宝马”。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香轮宝骑竞繁华,可怜今夜宿倡家。”

香罗

xiāngluó

绫罗的美称。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诗》:“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 李商隐《无题诗》:“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宋 孔平仲《子明棋战两败输张寓墨并蒙见许夏间出箧中所藏以相示诗索所负且坚元约诗》:“古锦缀为囊,香罗裁作帕。”明 黄子锡《艳曲诗》:“学织九张机,香罗叠舞衣。”

香迷铜雀xiāngtóngquè见“铜雀分香tóngquèfēnxiāng“。
香楠xiāngnán楠树。有香气,因称。《西游记第十八回》行者辞了菩萨,按落云头,将袈裟挂在香楠树上,掣出棒来,打入黑风洞里。清 阎尔梅《锦屏山诗》:“渔村乌柳围金橘,僧舍香楠荫铁蕉。”

香囊

xiāngnáng

①装着香料的袋子。盛香料的小囊。佩于身或悬于帐以为饰物。《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三国魏 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唐 张鷟《游仙窟》:“屏风十二扇,画鄣五三张。两头安彩幔,四角垂香囊。”宋 秦观《满庭芳》词:“香囊暗解,罗带轻分。”宋 张孝祥《水调歌头 和庞佑父》:“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晋书·谢玄传》“玄少好佩紫罗兰香囊,(谢)安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于地,遂止。”《红楼梦》第八七回:“小几上却搁着剪破了的香囊和两三截儿扇袋并那铰拆了的穗子。”②有香味的取暖器。唐 白居易《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唐 王建《秋夜曲》之一:“香囊火死香气少,向帷合眼何时晓。”③借指荔枝。闽 徐夤《荔枝》诗之一:“朱弹星丸粲日光,绿琼枝散小香囊。”指麝的藏香器官。《文汇报》1991年2月6日:“而且偏偏又只有雄麝藏有香囊,平均杀死3头麝才能获取一个香囊,致使麝急剧减少。”

香培玉琢

xiangpeiyuzuo

好象用香料造就,美玉雕成。《红楼梦》爱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篆。

香薷xiāngrú

一年生或多年生芳香草本植物。茎和叶可以提取芳香油。全草入药。宋 赵叔向《肯綮录·香薷》:“药有所谓香薷者,薷字不见于篇韵,独本艸音柔,今人多不识此字,北人呼为香茸,南人呼香蕕,其实皆音譌耳。”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香薷》:“香薷有野生,有家蒔。中州人三月种之,呼为香菜,以充蔬品。”《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他们又将人参汤、香薷饮、莲心、圆眼之类,调浆闻人生,无所不至。

香腮

xiāngsāi

美女的腮颊。唐 温庭筠《菩萨蛮词》:“小山重迭金明灭,鬢云欲度香腮雪。”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低矮矮的冠儿偏宜戴,笑吟吟地喜满香腮。”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休道是转星眸上下窥,恨不的倚香腮左右偎。”

香色

xiāngsè

指芳香和颜色。唐 白居易《吴樱桃》诗:“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穠气味殊。”唐 薛能《桃花》诗:“香色自天种,千年岂易逢。” ②茶褐色。清 昭梿《啸亭续录·香色定制》:“国初定制,皇太子朝衣服饰皆用香色,例禁庶人服用。”如:香色礼帽。犹言声色。《正字通》:“凡物有声色,皆曰香。” 《聊斋志异 鸟史》苑城史乌程家居,忽有鸟集屋上,香色类鸦。

香山九老

xiāngshānjiǔlǎo唐会昌五年,白居易9位文人墨客河南洛阳香山聚会宴游的故事。唐朝末年,因朝廷的腐败,胡杲、吉旼、刘贞、郑据、卢贞、张浑、白居易及李元爽、僧如满九位老者,对当时朝廷的不满,看不惯世俗,又因志趣相投,结为九老会,因此得名香山九老

香麝

xiāngshè

指麝香一类化妆品的香气。南朝梁 刘遵《繁华应令诗》:“腕动飘香麝,衣轻任好风。”宋 周邦彦《解语花·元宵词》:“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香汤xiāngtāng

调有香料的热水。南朝梁 沉约《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又尝请圣僧浴器盛香汤。” 唐 元稹《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诗》:“香汤洗騘马,翠篾笼白鷴。”《西游记 第九五回》:“叙毕离情,即令取香汤,教公主沐浴更衣,上輦回国。”《水浒传第一回》次日五更时分,众道士起来,备下香汤斋供。胡适《镜花缘》的引论:“女儿国的国王看中了他,把他关在宫里,封他为王妃。早有宫娥预备香汤,替他洗浴。”

香雾

xiāngwù

①香气。南朝梁 刘孝标《送橘启》:“南中橙甘,青鸟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噀人。”宋 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明 张月坞《一封书·次韵送别曲》:“离亭宴未终,玉肌消,金釧鬆,晴波香雾笼,人自伤心水自东。”茅盾《子夜一》:“而在这香雾中,吴老太爷看见一团蓬蓬松松的头发乱纷纷地披在白中带青的圆脸上。”②指雾气。唐 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仇兆鳌注:“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宋 苏轼《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诗》:“凄风瑟缩经絃柱,香雾凄迷著髻鬟。”清 龚自珍《南歌子词》:“香雾漫空溼,珠帘窣地横。”

香象渡河

xiāngxiàngdùhé

佛教用语。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李杜数公,如金鴙擘海,香象渡河。”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亦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更无疑滞。

香象绝流

xiāngxiàngjuéliú

解释见“香象渡河”。明·袁宗道《杂说》:“至如般若缘深,灵根夙植,伽陵破卵,香象绝流。”

香消玉减

香消玉碎

香消玉殒

xiāngxiāoyùjiǎn

xiāngxiāoyùsuì

xiāngxiāoyùyǔn

比喻美女日渐消瘦。像玉一样殒落,像花一样凋谢,比喻年轻女子死亡。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则为他粉悴胭憔,端的是香消也那玉减。”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渐渐香消玉减,柳嚬花困,太医院诊脉,吃下药去,如水浇石一般。明·许仲琳《封神演义 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绝,粉骨残躯血染衣!”徐迟《牡丹》尸体已经在下游打捞到了,虽然香消玉殒,依旧面目娇好云云。

香消玉损

xiāngxiāoyùsǔn

解释见“香消玉碎”。清·缪艮《沈秀英传》:“秀英香消玉损,已返方诸。”

香屑

xiāngxiè

①香粉;香的粉末。《聊斋志异 辛十四娘》妪笑曰:“是非刻莲瓣为高履,实以香屑,蒙纱而步者乎?” ②花瓣;花的碎片。

香蕈xiāngxùn即香菇。《西游记第八十六回》我这山间实是寒薄,没甚么香蕈、蘑菰、川椒、大料,只是几品野菜奉献老爷,权表寸心。

香烟

xiāngyān

①卷烟。②烧香的烟雾。唐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日色纔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袞龙浮。”

香艳/香艷

xiāngyàn

①谓花木芳香艳丽。唐 许浑《酬杜补阙》:“柳滴圆波生细浪,梅含香艳吐轻风。”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醒酒花》:“明皇与贵妃幸华清宫,因宿酒初醒,凭妃子肩同看木芍药。上亲折一枝,与妃子递嗅其艷,帝曰:‘不惟萱草忘忧,此花香艷,尤能醒酒。’”明 张岱《陶庵梦忆序》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花月痕第四一回》:“月满清光容易缺,花开香艳总难长。”②旧时指内容涉及闺阁而词藻艳丽的诗文文风。《平山冷燕第一回》:“(天子)忽欣然拍案道:‘细细观之,风流香艷,果是香奩佳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这种香艷词句,必要使他流入闺阁方好。”③形容女子打扮得妖媚。《花月痕第十二回》:“同秀见碧桃一身香艷,满面春情,便如蚂蚁见羶一般倾慕起来。”曹禺《日出第二幕》:“你真是个杰作,又香艳,又美丽,又浪漫,又肉感!”巴金《新生·五月二十七日》:“电影院门口挂着香艳肉感的广告牌,摆着风流滑稽的面孔。”

香药脆梅

xiāngyàocuìméi

果脯名。

香叶xiāngyè

芳香的树叶。唐 杜甫《古柏行》:“苦心岂免容螻蚁,香叶终经宿鸞凤。”

香茵

xiāngyīn

①美艳的坐垫。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良久,妓女十餘,排大门而入,轻綃翠翘,艷冶絶世。有从者具香茵,列坐月中。”②芳草地。宋 韩缜《凤箫吟 芳草词》:“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

香愿

xiāngyuàn

对神佛祈求时许下的烧香心愿。宋 无名氏《小孙屠 戏文第十出》:“我从你爷爷在日,已曾许下东岳三年香愿。” 明 周履靖《锦笺记·怨寡》:“即今春光已半,香愿未还,不是蹉跎,实缘空乏。”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初二日晚,秋菊传言,仲仙偕姊妹三人,至和桥了地藏香愿。” 《聊斋志异 陈云栖》夫人以香愿登莲峰,斋宿山下。

香泽

xiāngzé

①指发油一类的化妆品。《释名·释首饰》:“香泽者,人髮恒枯顇,以此濡泽之也。”桓宽《盐铁论·殊路》:“毛嬙,天下之姣人也,待香泽脂粉而后容。”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有合香泽法。《北史·魏纪五·西魏文帝》:“有司奏煎御香泽,须钱万贯。”②香气。唐 王丘《咏史》:“兰露滋香泽,松风鸣珮环。”宋 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钱起》:“歌阑舞作,微闻香泽。”清 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抚其所遗旧服,香泽犹存,不觉柔肠寸断,冥然昏去。”

香篆

xiāngzhuàn

香名,形似篆文;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因其曲折似篆文,故称。秦观《减字木兰花》: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