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 | xǐ | ①迁移:徙居(搬家)。迁徙。流徙。《资治通鉴 晋纪五》汉建武中,马援领陇西太守,讨叛羌,徙其余种于关中,居冯翊、河东空地。②古代称流放的刑罚:徙边(流放有罪的人到边远地区)。《薄熙来传》:然城中富户构陷入狱者众,籍其产以充公用,又捕京师讼师李庄,而妄议者皆徙。 |
徙锢 | xǐgù | 贬谪禁锢。《后汉书·谢弼传》:“又故太傅陈蕃,辅相陛下,勤身王室,夙夜匪懈,而见陷羣邪,一旦诛灭。其为酷滥,骇动天下,而门生故吏,并离徙錮。蕃身已往,人百何赎!” |
徙木 | xǐmù | 徙木立信:《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后用为取信于民之典。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徙木之信必行,则民不惑,此政之先也。”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商鞅立信於徙木,立威於弃灰,刑其亲戚师傅,积威信之极,以及始皇,秦人视其君如雷电鬼神,不可测也。”清 吴伟业 《读史杂诗》之二:“ 商君刑师傅,徙木见威约。” |
徙善远罪 | xǐshànyuǎnzuì | 趋向善良,远离罪恶。西汉·戴圣《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
徙舍 | xǐshè | ①指星移位。《吕氏春秋·制乐》:“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今昔荧惑其徙三舍,君延年二十一岁。”王充《论衡·变虚》:“案子韦书録序奏亦言子韦曰:‘君出三善言,荧惑宜有动。’于是候之,果徙舍。”②指军队拔营。《孙膑兵法 擒庞涓》于是徙舍而走平陵。《孙膑兵法·十阵》:“彼既贵既武,三军徙舍,前后不相睹,故中而击之,若有徒与,此击强众之道也。”《国语·吴语》:“明日徙舍,至於御儿,斩有罪者以徇。” |
徙市 | xǐshì | 古礼,天子诸侯丧,庶人不外出求觅财利,以示忧戚,因移市于巷中以供其急需,谓之徙市。孔颖达疏:今徙市是忧戚於旱,若居天子诸侯之丧必巷市者,以庶人忧戚无复求觅财利,要有急须之物不得不求,故於邑里之内而为巷市。《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四》金以久旱徙市;庚寅,诏复市如常。 |
徙系 | xǐxì | 谓将人转移到某地拘禁。《史记·孝文本纪》:“五月,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詔狱逮徙繫长安。”《汉书·张耳传》:“陈王(陈胜)从其计,徙繫武臣等家宫中,封耳子敖为成都君。” |
徙薪曲突 | xǐxīnqūtū | 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谓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汉书·霍光传》:“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於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絶之。乡使福説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髮灼烂之右。’”事又见《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谓乃淳于髠事。晋 葛洪《抱朴子·知止》:“徙薪曲突於方炽之火,纚舟弭檝於衝风之前。”清 林则徐《和嶰翁祀灶原韵》:“徙薪曲突付一叹,踞觚听者休相瞋。”柳亚子《怀人三截诗》:“徙薪曲突终何济?烂额焦头已上卿。”亦省作“徙薪”。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勿惮徙薪之烦,以省焦烂之费。”唐 权德舆《读穀梁传 诗》:“吾嘉徙薪智,祸乱何由生。”清 秋瑾《精卫石弹词》:“大家协力图保守,他年方是早徙薪。”参见“曲突徙薪”。 |
徙倚 | xǐyǐ | 犹徘徊;逡巡。来回地走。《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王逸注:“彷徨东西,意愁愤也。”王粲《登楼赋》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晋 徐干《室思》:“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词。飘摇不可寄,徙倚徒相思。”唐 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宋 叶梦得《水调歌头 秋色渐将晚》:“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生被逐,徙倚无所归,母恐其折挫行死,令独居而给之食。”郭沫若《海涛集·南昌之一夜》:“我们走在江边上往复徙倚着,足足有一个钟头。” |
徙义 | xǐyì | 谓见义即改变意念而从之。《论语·颜渊》:“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何晏集解引 包咸 曰:“徙义,见义则徙意而从之。”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明 王廷相《慎言·作圣》:“澄思寡欲,以致睿也;补过徙义,以日新也。” |
徙御 | xǐyù | 谓帝王出行。《魏书 献文帝拓跋弘纪》太上皇帝徙御崇光宫,采椽不斫,土阶而已。《魏书·尒朱荣传》:“朕徙御北徂,劬劳鞍甲。” |
徙宅忘妻 | xǐzháiwàngqī | 徙:迁移;宅:住所。搬家忘记把妻子带走。比喻粗心到了荒唐的地步。西汉 刘向《说苑 敬慎》:“予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笑人善忘曰徙宅忘妻;讥人不谨曰开门揖盗。” |
徙植 | xǐzhí | 指将植物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进行种植的过程。南北朝庾信《枯树赋》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 |
徙治 | xǐzhì | 迁移王都或地方官署所在地。《史记·秦本纪》:“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櫟阳 。”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闔庐之时大霸,筑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徙治胥山。”《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三》会天火烧城,(刘)焉徙治成都,疽发背而卒。《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二》蜀中复大震,剑南诸州皆为徙治之计。 |
屣蹝 | xǐ | ①鞋:敝屣。麻屣鹑衣。参见“敝屣”。《资治通鉴 汉纪十二》于是天子曰:“嗟乎!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②作动词,视为敝屣。南朝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西游记·第五回》不然,就屣平了此山,掀翻了此洞也! |
屣履/縰履 | xǐlǚ | 拖着鞋子走路。多形容急忙的样子。《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二·伤歌行》:“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庄子·让王》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后汉书·郑玄传》:“国相孔融深敬於玄,屣履造门。” 李贤注:“屣谓纳履未正,曳之而行,言趋贤急也。”《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七》于是中外承风,竞以臧否相尚,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屣履到门。《南齐书·蔡约传》:“高宗为録尚书辅政,百僚屣履到席,约躡屐不改。” 《资治通鉴 齐纪五》(萧)锵每诣鸾,(萧)鸾常屣履至车后迎之。《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四》黄门侍郎宋奏请推按,上(中宗李显)益怒,不及整巾,屣履出侧门,谓曰:“朕谓已斩,乃犹未邪!”命趋斩之(韦月将)。唐 韩愈《后三贤赞·王符》:“衣不及带,屣履出迎。” |
蓰 | xǐ | 五倍为蓰。参见“倍蓰”。《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朕(金主完颜雍)每念百姓差调,官吏互为奸弊,不早计料,临期星火率敛,所费倍蓰,为害非细。《续资治通鉴 元纪八》又,军站诸户,每岁官吏非名取索,赋税倍蓰,民多流移。《聊斋志异 齐天大圣》后辇货而归,其利倍蓰。 |
縰 | xǐ | ①古同“纚”,古时用来束发的布帛。②同“躧”,后无跟的鞋子。《庄子·让王》曳縰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③众多的样子。縰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