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高兴,快乐:欢喜。喜悦。喜讯。喜剧。喜气。喜色。喜幸。喜乐()。喜洋洋。欢天喜地。欣喜若狂。②可庆贺的,特指关于结婚的:喜事。喜酒。喜糖。喜蛋。喜联。喜幛。喜雨。喜报。喜庆。贺喜。报喜。③妇女怀孕:害喜。她有喜了。④爱好:喜爱。喜好。喜欢。好(hào)大喜功(热衷于做大事,立大功,现常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⑤适于:喜光植物。海带喜荤。⑥姓。

喜不自胜

xǐbùzìshèng

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资治通鉴 后唐纪一》李嗣源迎贺,帝(后唐帝李存勖)喜不自胜,手引嗣源衣,以头触之曰:“吾有天下,卿父子之功也,天下与尔共之。”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时,承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令小张喜不自胜。

喜出望外

xǐchūwàngwài

谓所遇超过了所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宋苏轼《与李之仪》之二:“契阔八年,岂谓復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说唐 第六二回:“使臣得见主公,喜出望外。”蒋光慈《少年飘泊者》:“去年十月份接着这封长信,读了之后,喜出望外!”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在会场上初次看见了知名的革命家-- 孙中山 先生,真是喜出望外。”

喜从天降

xǐcóngtiānjiàng

喜事从天上掉下来。形容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好事;也指为此特别高兴。元 马致远《青衫泪》:“贵脚踏贱地,使下官喜从天降。”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回:张顺见了宋江,喜从天降。

喜见于色

xǐjiànyúsè

同“喜形于色”。《北史·尔朱荣传》:“与葛荣众寡非敌。葛荣闻之,喜见于色。”明·刘基《郁离子》:“王朝而受俘,喜见于色。”

结金兰

xǐjiéjīnlán

指朋友交情深厚。也指高兴地成为结拜兄弟姐妹。《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而这个说法大概来自于:《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朋友间情投意合,进而结为异姓兄弟或姐妹,称结金兰。

喜惧xǐjù

既高兴又惶恐。指高兴和恐惧。《论语仁篇第四》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朱熹:常知父母之年,则既喜其寿,又惧其衰,而于爱日之诚,自有不能已者。《曾国藩家书》温亦不克遄归侍奉叔父,实于《论语》远游、喜惧二章之训相违。

喜噱

xǐjué

大声欢笑。北齐书·南阳王绰传:“帝与绰临观,喜噱不已。” 

喜眉笑眼

xǐméixiàoyǎn

形容满脸笑容;非常高兴。爸爸得知哥哥考上了大学,真是乐得喜眉笑眼。柳青《铜墙铁壁》第十章:“好像迎接贵客一样,喜眉笑眼朝着沟里张望。”

喜娘xǐniáng

旧时婚礼时照料新娘的妇女。媒人。《笑林广记 舌头甜》新婚夜,送亲席散。次日,厨师检点桌面,不见一顶糖人。各处查问,新人忽大笑不止。喜娘在旁,问:“笑甚么?”女答曰:“怪不得昨夜一个人舌头是甜津津的。”

喜怒

xǐnù

高兴和愤。祉怒。宋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

喜怒哀乐

xǐnùāilè

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庄子·齐物论喜怒哀乐,虑叹变蜇,姚佚启态。宋 欧阳修《送杨寘序喜怒哀乐,动人必深。清·陈忱《水浒后传 第三十一回》虽是海外之邦,不过言语不同,衣服有异,那喜怒哀乐的人情,原是一样的。

喜怒无常

喜怒無常

喜怒不常

xǐnùwúcháng 

xǐnùbùcháng

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多变。《吕氏春秋· 诬徒》:“喜怒无处,言谈日易。”《隋书 帝纪卷二高祖杨坚下》逮于暮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宝玉和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不忌,喜怒无常

喜戚

喜:高兴,快乐:欢乐。戚:忧愁,悲哀:戚然。凄戚。哀戚。高兴与忧愁。《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今日诸君与孤从事,虽君臣义存,犹谓骨肉不復是过。荣福喜戚,相与共之。”韩愈《争臣论》“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

喜气洋洋

xǐqìyángyáng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非常高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五章:马上的将士们都 是精神抖擞,喜气洋洋,丝毫不象是吃过败仗。

喜恰

喜洽

xǐqià

和悦可爱。元 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秀才每从来我羡他,提起来偏喜恰。”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我陪着个笑脸儿百般的喜洽。”《西游记第八二回》:“端端正正美人姿,月里嫦娥还喜恰。”

喜庆xǐqìng

值得喜欢和庆贺的,具有欢乐特点的。发出欢乐或胜利的欢呼的。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可喜可贺的事情。庆祝:喜庆丰收。 朱柏庐《朱子家训》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喜上眉梢

xǐshàngméishāo

眉梢:眉尖。喜悦的神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形容高兴时眉开眼笑。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觉喜上眉梢。”郭澄清《大刀记》第14章:“人们一见船影,都喜上眉梢。”

喜同恶异

tóngwùyì

喜欢与意思意见相同的,讨厌并打压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庄子·在宥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一》侍御史胡晋臣劾林栗喜同恶异,无事而指学者为党。

喜闻乐见

xǐwénlèjiàn

闻:听。喜欢听;乐意看。形容适合人们兴趣;很受欢迎。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小说。明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仆诚喜闻而乐道,自顾何德以承之。”

喜笑颜开

xǐxiàoyánkāi

颜:脸色;开:舒展;开朗。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社员看着金黄色的麦田喜笑颜开,庆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全市人民喜笑颜开地在人民公园欢庆“五一”国际劳动节。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又行了两日,方到常山,径入府中,拜谒颜太守。故人相见,喜笑颜开。”

喜笑盈腮xǐxiàoyíngsāi

盈:充满。腮:面颊。笑容满面。形容十分高兴的样子。亦喜气盈腮。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这场灾,一时间命运衰,早则解放愁怀,喜笑盈腮。”《红楼梦第十六回》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定,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

喜新厌故

喜新厌旧

xǐxīnyàngù

xǐxīnyànjiù

厌:厌恶。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用情不专一。这种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不道德行为,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遣责。《清史稿·王茂荫传》:“今行大钱,颇见便利,盖喜新厌故,人情一概。”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不怕你有喜新厌旧的心肠,我自有移星换斗的手段。”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80回:“有几个喜新厌故的人物拟加入主权、教育……各问题,已审议了好几次。”

喜形于色

喜行于色

xǐxíngyúsè

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十分高兴。他们听到这个好消息,不禁喜行于色。《后汉书 袁绍传》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故至于败。北朝北齐·魏收《魏书·高允传》:“高允终于喜形于色,对别人说:’上天对我恩重如山,照顾得真是无微不至,让我很好地安度晚年。’”高兴显现在脸上。

喜幸xǐxìng

①欢喜庆幸。②方言。吉利。③幸灾乐祸。 朱柏庐《朱子家训》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喜溢眉梢

xǐyìméishāo

形容人很快乐的精神。想到将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见,他不禁喜溢眉梢。

喜跃抃舞

xǐyuèbiànwǔ

抃:鼓掌。喜欢得跳跃、鼓掌、起舞。形容极度欢乐而手舞足蹈的情状。《列子·汤问》:“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喜愠

xǐyùn

喜悦与不快。《晋书 陶潜传》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喜愠不形于色

xǐyùnbùxìngyúsè

愠:恼怒怨恨。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魏书·太武五王传》:“石侯弟嘉,少沉敏,喜愠不形于色,兼有武略。”《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一》(韩)琦识量英伟,喜愠不见于色,论者以厚重比周勃,政事比姚崇。

喜逐颜开

xǐzhúyánkāi

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形容十分喜悦,满脸笑容。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那主人家得了些小便宜,喜逐颜开,一如前番,悄悄先打发他转身。”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学道看罢,不觉喜逐颜开,一天愁都没有了。

同“喜”,欢乐;高兴。

①同“喜”。自憙:见“自喜”。西汉 贾谊《治安策》“遇之有礼,故群臣自憙。” ②指容易发生某种变化:“有叶者,烂。”

参见嘻xī。

嘻皮笑脸

xīpíxiàoliǎn

脸上带着顽皮的或不正经的嘻笑。形容不严肃或轻浮的样子。《红楼梦》第三十回:“你要仔细!你见我和谁玩过!有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你该问他们去!”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三:“金旺来了,嘻皮笑脸向小芹说:‘这会可算是个空子吧?”《中国民间故事选·张郎赛宝》张郎才说了一个宝字,财主就嘻皮笑脸跑到张郎面前:‘小兄弟,你犁到金子银子了吗?给我看看。’

幸福,吉祥:年,福喜庆:贺。新

古同“嘻”。 参见譆xī。

𨭎

一种金属元素,符号Sg(seaborgium)。有放射性,由人工核反应获得。

一种身体细长,脚又多又长的暗褐色蜘蛛,有喜兆的寓意。《曹植·令禽恶鸟论》得蟢者莫不训而放之,为其利人也。《刘勰·新论》野人昼见蟢子者,以为有喜乐之瑞。唐 权德舆《玉台体》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鱼:体呈圆筒形,长约十余厘米,银灰色,眼大,口小,吻长而尖,背鳍有硬刺。栖息在近海沙底。